中國社會凡事都講究個「境界」,那提到喝酒,有沒有「境界」一說呢?必須有!喝酒有四重境界,絕大多數人只「修煉」到第三重,你到了哪一重?
一 沒有酒量,不懂酒美
這是喝酒的第一重境界,沒有體會到喝白酒的樂趣,也沒有喝白酒的習慣。如果有人前來敬酒,則會以「不會喝酒」為理由生硬拒絕。如果遇上了實在拒絕不了的場合,也會淺淺的抿上一口,表情瞬間發生變化。
很多人在真正認識酒的美妙之前,都屬於這種境界。但當接觸過一次好酒之後,對於酒的認知發生了改變,於是開始進入第二重境界。
二 欣賞酒香,敗在酒量
喝酒的第二重境界,便是學會了品味美酒的醇香,但因為有心無力酒量有限,所以也沒有主動喝酒的意願。但如果剛好遇上了酒局,就會趁著機會小小地喝上兩杯,享受一下微醺的快樂。卻沒想到不勝酒力,暈暈乎乎就過完了下半場,回到家倒頭就睡,呼吸之間還全是酒香。
這一重境界也有另外一個名稱——有心無力。面對自己喜歡的酒,看似灑脫,實則無奈。
三 懂得欣賞,也有酒量
第三重境界,是酒場上最得意的境界。既懂得白酒的醇香喜愛白酒,並且在不斷去學習了解其文化,也帶幾分實在的酒量。有意願,有能力,面對敬酒,不僅不用強然歡笑,更加懂得禮尚往來。
好酒好菜一桌子,好言好語一籮筐。三杯兩盞下肚,情緒高漲了,氣氛熱烈了,陌生感頃刻間化為烏有了。彼此的距離越來越近,酒場得意,自然朋友遍地。這第三重境界,是人喝酒狀態最好的境界。
四 無謂酒量,無謂酒美
喝酒的第四重境界,不能用風光和得意來描述,想來用妙不可言更加妥當。這時候的酒量是靈活的——不是不能喝,而是看跟誰喝。如果是不熟的人,或者是聊不來的人,三杯點到為止;但要是好友知己,或是喜歡的人,則可以喝到不醉不歸。這重境界的人,酒量在別人看來是未知數,叫人不敢小覷。
這一重境界一個主要的特徵,珍惜美酒又珍惜酒友,懂得心情與酒興相融,痴迷酒且活在現實的人情世故中。
不少朋友都有每餐要佐酒下飯的愛好。對他們來說,喝兩口酒「漱漱口、暖暖身」,是一種長久以來的習慣。他們喝酒,頻繁但絕不暴飲,每頓飯搭配二兩小酒,淺嘗輒止,卻怡然自樂。
大概這就是喝酒的最高境界,喝酒喝出自己的小世界,因而無論是身在何處,都能怡然自得唯我獨享。在細細的品味之中讓時間不知不覺的流逝著,享受著生命中難得的愜意。這樣的境界,只有真正享受著飲酒之快樂的人,才可體會。
當然,如果此時有窖父特曲這樣的好酒相伴,自然更是錦上添花。這一重境界的妙處,在這一刻,便體現得淋漓盡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