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日早上的時間總是不夠用
兩個包子就草草對付了早餐
如果哪天能吃上一個餅
那這一天都圓滿了!!
今天,我們吐血整理了
蘇城吃貨口口相傳的32家餅店
有雞蛋餅、米飯餅、面衣餅、
老虎腳爪、蟹殼黃、蘿蔔絲餅
包你一整年都吃不完!
蘇安蛋餅已經開了二十幾年,不管颳風下雨都會準時出攤。住在附近的人可以說是吃著他家蛋餅長大的,現在還會有很多人慕名到蘇安來加入排隊大軍!
一家20多年的蛋餅老攤子,做的是正宗的竹蜻蜓蘇式蛋餅。阿姨做蛋餅的時候頭也不抬,來吃的說一遍要什麼不要什麼,阿姨就能記住,且一分不差地做出來!
老黃蛋餅在臨頓路和基廣場北門,位置稍稍有點難找。是傳統的蘇式蛋餅,麵皮薄薄的,打上黃澄澄的雞蛋,用竹蜻蜓轉開。基礎蛋餅只要3塊5,這價格在觀前非常良心了。
彩香一村菜場門口的「半自助」式蛋餅攤,所有食材都是直接從菜場裡買的,特別新鮮。還支持自帶油條、雞蛋等配料,早上掂兩個雞蛋去做個蔥花蛋餅,是周圍不少居民的習慣。
流動攤點終於開成了店面,就在網紅隨柳居隔壁,老黃蛋餅的對面。不到7點就開始排隊,還有人從園區、新區、甚至崑山趕來,就為了這一口蛋餅。
蘇大本部大名鼎鼎的一片餅心,已經開17年了!抹油、煎烤、灌蛋,所有動作一氣呵成。煎好的餅還要放烤箱裡烘一下,皮脆蛋嫩,無限回購!
這家蛋餅攤在新區何山橋東側,三元三村門口,一對夫妻做的,也有二十幾年了!每天都得排隊買,有些人一買就是十幾個!
友聯蛋餅攤的主人是一位75歲阿婆,已經做了快30年蛋餅了。曾經家裡欠下巨款,自己也兩次中風,但她一直用勤勞與多舛的命運抗爭著。阿婆的蛋餅很好吃,自己熬的甜醬也很適合蘇州人口味。
老客滿煎餅是去雙塔菜場的必打卡項目之一,從流動攤位到小店,老客滿走過了28年。油滋滋的蛋餅拿到手要先熱吹鋪燙,一口咬下去喀吱作響,那個香啊!
老王蛋餅在書院巷已經開了23年,很多蘇高中學生的首選午飯就是老王蛋餅。店裡主打韭菜蛋餅和酥餅兩種,香酥誘人也不會留下韭菜味,難怪天天都要排隊!
裡河蛋餅攤是一對安徽來的小夫妻開的,每天早晨在覓度橋中學門口做蛋餅,下午到裡河菜場附近,再賣些油酥餅,也已經晉升為老店了!
做蛋餅的是兩位老婆婆,一個蛋餅加紅白肉串一共5塊錢,在黃埭中學對面駐紮了很多年,很多人畢業以後還特地回去買。
園區小吃攤很少,如果你們小區剛好有家蛋餅攤,那絕對是件驕傲的事!都市花園東門進去右拐,就有家很有名的蛋餅攤,去晚必排隊!
同是園區蛋餅老店,嘉怡苑蛋餅已經開了十多年了。因為園區老外多,所以價目表上還印上了英文。他家蛋餅口感香軟不油膩,早上蛋餅配星爸爸,毫無違和感。
人民路上剛開不久的一家新型蛋餅店, 傳統竹蜻蜓做法,但配料都很新奇,有果木烤鴨、貓山王香醇榴槤、經典五香牛肉味等多種口味。
永林新村菜場內經常排隊的小破店,上午賣雞蛋餅,下午賣蘿蔔絲餅。他家的蘿蔔絲餅稍厚,蘿蔔絲滿滿當當,有人一下子買二十幾個。
饞老沛是蘇州小吃屆的大咖,雖然招牌是面拖大排,但創新做法的芝士蘿蔔絲餅也很受歡迎。蘿蔔絲和芝士碰撞在一起,還能拉出絲來呢!
周阿姨小吃攤在皮市街上已經開了20年了,沒招牌沒門面,來吃的人卻絡繹不絕。她的蘿蔔絲餅能吃出小時候的味道。
山塘街賣了很多年的蘿蔔絲餅,據說用的都是菜油,所以蘿蔔絲餅顏色偏深,香氣更濃。剛出鍋的蘿蔔絲餅外皮酥脆 ,蘿蔔絲爽口,一口氣吃倆沒問題!
一家相城很火的小吃店,主打生煎、蛋餅、油條、豆漿、粉絲湯等各種小吃。每年秋天供應蘿蔔絲餅,經常有人買上十好幾個打包。
王氏林記在蘇州開了很多家,但大家都說還是雙塔總店的好吃。鹹燒餅蔥香混合豬油,香氣濃鬱,甜燒餅掰開也能看到熱乎乎的糖漿。
開了很多年的小店,生意一直很好。一甜一鹹兩種燒餅,餅皮酥脆、蔥油味香濃,有的大爺大媽一買就是二十多個。
園區不多見的燒餅小店,生意還不錯。鹹燒餅裡豬油香略重,吃多了容易膩。但是甜燒餅甜度剛剛好,豆花也很香滑,據說還是骨湯吊的。
現在找家老虎腳爪店比中彩票還難,皮市街這家店開了很久,早上賣甜鹹燒餅,中午開始賣老虎腳爪,老闆和老闆娘都很和氣哦!
彩香一村菜場的王記大餅,每天下午開始供應老虎腳爪,一般做的量不多,所以想吃的要趁早。他家老虎爪20多年來只放面和紅糖,絕對能吃出小時候的味道。
默默做餅幾十年,單憑蟹殼黃就上過電視的小吃店,來蘇州旅遊的打卡點之一。路過大儒巷經常看到排隊的,就是他家了。
西中市集合了很多傳統小吃店,而且名氣都不小,馬記祥絕對能算上一家。蟹殼黃是主打產品,而且價格實惠,有的老蘇州一買就是一鍋。
景德路這家梅乾菜餅4塊錢一個,切成方方的,餡料微甜,給的量也足。有人說這是蘇州頂頂好吃的梅乾菜餅, 每周都要吃幾個,不然總覺得缺了什麼。
因為無鋁油條上過蘇州新聞的小吃店,其實他家面衣餅也不錯,酥脆中略帶鹹味,掛個雞蛋味道更好。
王記的面衣餅擀得薄如一張紙,吹彈可破。趁油熱下鍋,蔥香混合油炸食物特有的香氣撲面而來。
蘇安新村公交站臺前,有個賣了二十幾年米飯餅的大爺,每天凌晨4點出攤,8點多就能賣光。他做的米飯餅軟糯清甜,再夾上一根油條做早餐,吃完絲毫不覺得有負擔。
一對年近七十的老夫妻,在大龍港新村門口駐紮了十幾年。早上做米飯餅,下午賣蘿蔔絲餅,一個小小的攤位,就這樣支撐起了整個家。
▲
『海量福利 生活指南 2萬局長大家庭等你來加入』
註:本文部分圖片來自敖珞珈、大眾點評,由「結棍吃貨局」編寫發布,未授權嚴禁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