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喜歡懷念,比如我們喜歡那些經典的形象:哥哥,林青霞,張曼玉……但同時,我們也時常保持著好奇心,對新鮮事物充滿了期待。小時候,玩弄著一根麥芽糖也會高興個老半天;長大了,喜歡吃快餐,西餐……無論是哪種,對於吃貨來說,一樣也不想錯過。
今天,先來說說我們心目中的那些蘇州美食,
從老蘇州味道講起。
說到老蘇州味道,我們有說不完的話。蘇式面、生煎、糕點……每一種都是我們的驕傲。
在我心中,最喜歡的是炸的金黃焦脆的蘿蔔絲餅、還有桂香村的糕點。
蘿 卜 絲 餅
旮旯裡,巷子裡
一點也不驚豔,甚至普通到只能在一些旮旯裡才可見到。還記得小時候的蘿蔔絲餅,顏色是金黃金黃的,外邊一層油煎的很脆,關鍵是裡面的麵粉也絕不會是軟綿綿的,和蘿蔔絲一起,竟然也覺得頗有嚼勁。
現在的蘿蔔絲餅,雖然還是會去找,價格也只有1-2塊,可是一來不常見了,我一般只在一些老的小區,或者小巷子才會看到;二來味道是真的不如以前了,一吃那個麵粉,就能深切地感受到。
桂香村糕點
拙政園邊上,觀前街也有
蘇州有名的糕點店很多啊,黃天源、採之齋、長發……不敢說桂香村的糕點是真的古早味,但作為一家百年老店,受歡迎自然有他的厲害之處。
我來說說他家的方糕,現在也漲到4.5一塊了,味道卻是多了不少。最喜歡的是肉餡的和豆沙味的,還有玫瑰味的,黑芝麻的,百果的,後來又出現了薄荷味。
以下是網友們心中的老蘇州味道
@ 深山老妖
我是陸巷人,所以在我心目中最懷念的自然是這邊的雪餃。都說東北漢子們喜歡吃韭菜雞蛋餡的餃子。而在我們這裡,也吃餃子,但是我們的餃子是甜的。
表面雪白,形似餃子卻又不完全是,是那種裡面裹了餡料,捏成三角的面點。裡面的餡料有芝麻豬油餡、花生核桃餡、瓜子核桃餡等十餘種花樣。
ps:陸巷還有一種很有名的面點,就是那個上了舌尖上中國的方糕。
@ 大檸檬
不知道你們還記得小時經常吃的那個面拖大排骨嗎?石路步行街神仙酒樓門口的饞佬沛排骨要推薦一下,還有他家的芝士蘿蔔絲也很贊,喜歡拉絲的感覺。
ps:這種小時就有的面拖大排骨做法還是很講究的,先要將排骨「服侍」的舒服了,然後裹上雞蛋液和麵粉,再油炸,一定要達到松鬆軟軟的程度,再撒上胡椒粉趁熱吃,味道幾百米外就能聞到了。
芝士蘿蔔絲
@ mua
與其把糖畫歸類美食,其實更是一種藝術。所用的工具僅一勺一鏟,由藝人用小湯勺舀起溶化了的糖汁,在石板上飛快地來回澆鑄,畫出造型。當造型完成後,隨即用小鏟刀將糖畫鏟起,粘上竹籤,就大功告成了。
除了這些,還有很多的蘇州老味道
有人調侃說有家炒麵店,排了18年的隊,還不一定吃的到呢,那就是天橋炒麵;
中秋時節,老蘇州一定要吃一碗雞頭米羹,甜甜糯糯,新鮮剝好的雞頭米,帶著獨特的香氣,多少人一年就等這一口!
還有吳江同裡的襪底酥、麥芽塌餅、薰青豆、震澤黑豆腐乾;
還有崑山的萬三蹄、常熟的鴨血糯、叫花雞……
現在蘇州也多了許多的新面孔,列舉一二
辣媽排骨
觀前街珍珠弄6號
辣媽排骨,一聽名字就很想吃。價格比陳先生的肉肉便宜,味道個人覺得比橋頭排骨還好味點。炒雞喜歡嚼脆骨的,bulubulu。
還有他家的酸辣粉,很粗的線條,也是很帶感的嚼勁。
谷蘭臭豆腐
觀前街宮巷81-83號
臭豆腐很臭,聞著就臭。可為什麼還是這麼多人在吃?因為好吃唄。我之前吃的可都是金黃黃的臭豆腐,這種黑色的類似於長沙臭豆腐的,很有新鮮感。一份10塊錢,裡面有8塊,上面撒上香菜,再澆上自己喜歡的醬,麻辣的,甜辣的,番茄味的。咬一口,哪裡還記得之前的「臭」,只有一股清香。
昨天刷朋友圈,有人感慨道畢業的時候還帶著滿臉的膠原蛋白,如今卻是越睡越早,容易睏乏,容易生氣。
青春好像總是這麼的讓人想念,無論你現在是什麼年紀。
身邊的小吃也是這樣,
一批熟悉的面孔可能會消失,
另一批陌生的面孔也會湧入。
如果是你,更喜歡哪個味道呢?
歡迎來圍觀~
素材來源自:
大眾點評網、深度常熟
↙↙↙ 戳原文 蘇州無印良品零食大測評!據說土豪們的零食都長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