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房產高參會
再次談起《安家》時,劇目已經播出大半,將近收尾。
此時來談安家,本意不在探討改變的成功與否,劇情狗血與否,演員演技在線否,編劇六六黔驢技窮否,而是著眼於劇中情節的現實意義。
2009年一部《蝸居》打開了作家六六的編劇生涯,也讓國人首次通過螢屏對大城市的房價和底層掙扎人群的現實狀態有了切實的了解和感受。
要說《蝸居》這部劇是直擊內心,引人深思的話,那麼時隔十年,六六再次為大家在螢屏上獻出的《安家》則有了另一層意義。此時的房價之高,大家已經在日常中有目共睹,買房之難,大家也都切身體會了多少年,對房子的意義,房價的定位並不顯得稀罕,劇中更引人矚目的反而是市道行情下的規則與處理手段。
小編目前看了不少集,除了男主女主背後的狗血家庭故事以外,最感興趣的莫過於兩件事:
一,房似錦幫助宮蓓蓓賣掉小房子買上大房子;
二、安家天下一眾人幫助魚化龍撬走女鄰居,賣掉精裝房;
這兩個故事都有一個關鍵詞,就是「賣房——買房」。
無論是宮蓓蓓買房,還是女鄰居搬家,都是通過一買一賣,完成故事,體現女主超高的買房思路和中介天分的。
先不管故事是否狗血,合理,我們將質疑電視劇的精神先放一邊,至少這個帶腦子的思考方式,還是值得肯定的。
回到現實中,同一個客戶要換房,也要經歷一買一賣,那麼該如何巧妙地處理這兩件事,實現資金和房產的順利過渡呢?
其實這件事遠沒有電視劇中的那麼順利,短短幾天就完成任務。現實中,想讓這個買賣周期順利度過,少則幾個月,多則可能得一年。
對於換房人群來說,經歷了剛需,成為改善,此次置業必定比第一次更戰戰兢兢,他們身上一方面有一定的資金,其次還可能有貸款在身,第三,換房需求也是十分迫切的。對於他們來說,換房時應該先買後賣還是先賣後買,哪個決定能最大程度的緩解他們的壓力,哪個選擇就是最好的成為他們考慮的焦點。
在電視中,這些都有中介幫他們搞定,現實中,不知道是否有這麼盡責的中介。不管怎樣,業主自己還是要多操心這件買賣,把握好時間線。
現在我們來看看兩種換房選擇的優缺利弊:
一、先賣後買
優點:
1、先賣後買,手中會留下一筆賣房的首付款,隨之換房首付的負擔就會減輕許多。
2、有了固定金額的資金,可以更加有的放矢的選擇能力之內適合自己的房子。
缺點:
1、賣房的流程走完需要一段時間,重新看房、買房又要花費很多時間,這一整套流程走下來,耗費的時間、精力都是很多的。
2、容易出現低賣高買的結果。對於先賣房的做法,很多人都會擔心舊房賣虧了,新房價格又上漲了,準備付首付的資金已經無法滿足新的首付,反而要額外付很多的首付。更甚者,如果你的買家沒有及時準備足夠的資金,那你很可能會面臨購房資金斷鏈的情況。
3、先賣後買的過程中,購房者可能還要支付固定的租房成本。
二、先買後賣
優點:
1、雖然首付壓力大了一些,但是在換到房子之前,不會因為市場變動而讓自己無家可歸。又或者短時間內無法選到心儀的房子,舊房也能保證家人的安居。
2、有充足的時間精挑細選好房子,不會因為市場的變動而盲目購房。
缺點:
1、限購政策的影響。有些城市認房又認貸,還有些城市只認房,但無論怎樣,先買後賣者都會被定義為二套房,換房首付比例會提高不少,貸款額度也會相應減少,前期的購房成本會增加很多。
2、高買低賣,這種情況通常都會給購房者後續的生活帶來極大的資金壓力。
對於劇中的雙高知家庭來說,無論是二胎即將出生的宮醫生一家,還是兒子要轉學的趙小姐一家,其實他們的換房需求都是十分迫切的,也都是選擇了先賣後買。這就意味是,一定要縮短賣房交易的時間,儘快找到買主,還要儘可能讓買主多付款,一次性最好,為後續購房提供資金支持。當然,這也就意味著買方要最大力度的讓利了。
不可否認的是,如果可以一次性付款,中介們拿到的佣金也要比按揭的高,這裡暫且不表。
事實也證明,現實中買房壓力真的很大,如果不是炒房客,投資者,很少有人能一套房接一套房的入手,還要給小三買房,1000萬以下的不考慮。大多數普通人還是要考慮上一套房子房貸還的怎樣了,月供能不能跟得上,基本上都是靠賣一套,才能買一套這個思路來完成換房大計的。
幸運的是,宮醫生和趙小姐最後都得償所願,現實中換房如此複雜,匆匆人群中,誰又能與心儀的買家、房子儘快相遇呢?
中年人賣房換房,看似風光無限,實則隱藏著成長的重擔。誰不是背著一套房貸去試探下一套房子,買房時在中介眼中像個挑剔的大爺,回到家中自己卻去捉摸著貸款和房貸的頭痛事兒。
中介人員穿過洋房,別墅,出入高檔社區,賺取令人豔羨的佣金,實則都是在為別人的房產交易尋覓一個個良主。而自己的買房大計或許被淹沒在城市最冷寂的郊區。
也正是經歷過,見證過了這無數的辛酸,也才對一句話有了更深刻的感觸:誰不是兩房換三房,三房換四房,四房換別墅……「
都市中人,能夠換房的,又何嘗不是另一種幸福和成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