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一直以來被商家鼓吹為「神藥」,可以調理腸胃、提高免疫力,並且沒有年齡限制,無論大人小孩都能吃。
那麼,剛出生的新生兒,可以吃益生菌嗎?
答案是:不太適合。
我曾經看過一篇報導,波蘭的一個男嬰,在出生兩天時同時服用了抗生素和益生菌。抗生素是為了防止懷疑感染,益生菌是為了防止抗生素引起的腹瀉。
四天後,血液測試和基因測試證實,男嬰所服用的益生菌中,菌株的感染呈陽性。簡單的講,就是益生菌中的一些細菌,可能會滲入到嬰兒的血液中。
很多人認為,益生菌可以幫助新生兒腸道菌群的建立,但他們卻忽略了益生菌可能帶來的副作用。其實,真正能培養腸道菌群的東西,應該是母乳。美國兒科學會,從來未向嬰兒推薦過益生菌,因此,在最初的幾個月中,應該儘量避免使用益生菌。
什麼是益生菌?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對益生菌的定義:對人體有益無害的活菌,叫益生菌,強調關鍵詞:有益無害、活菌。歷史記載,人類最早食用的益生菌來自酸奶。大約在公元前3000年前,居住在安納託利亞高原上的古代遊牧民族,就已經會製作酸奶了。在20世界初,俄羅斯科學家梅契尼科夫,在研究保加利亞人為何長壽時,發現這些長壽者都有喝酸奶的習慣。後來,研究結果表明,乳類發酵後產生的乳酸菌,對人體健康有益。
益生菌真的是「神藥」?
家長們必須清楚,益生菌屬於細菌,平時我們給寶寶服用的益生菌,嚴格來說是益生菌製劑,是將益生菌通過加工處理,以粉末、咀嚼片的形式出售。網上關於要不要給孩子吃益生菌的話題,也是眾說紛紜。
前段時間,我特意約見了三甲醫院的兒科主任,總結了來自專業醫生的科學解釋:把益生菌當成補藥、保健品來服用,其實並不正確。
雖然益生菌對很多特定疾病有顯著療效,但在醫學界並沒有一個統一的共識。而且,國內外的益生菌種類不同,在益生菌的使用上存在很多爭議。
奶粉裡面加益生菌,對急性腹瀉有一定幫助,但對其他情況幫助並不大。長期服用益生菌,計量不可控,對孩子是否安全,目前尚無定論。
進口益生菌給孩子吃有利有弊,我們應該遵循「不傷害」原則,在我們對某個領域沒有肯定之前,應該做到儘量不幹預,這樣才能做到不傷害。吃不吃益生菌、吃多少劑量、吃多長時間,都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定,千萬不能聽信商家廣告宣傳,和導購的花言巧語。
不要隨意濫用益生菌
益生菌是現在非常「熱門」的一個領域,很多媽媽都想給自己的孩子補充益生菌,用來增強抵抗力。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需要益生菌。對於足月兒、順產出生、通過母乳餵養的健康寶寶,實際上完全沒有必要額外補充益生菌。
益生菌的作用,主要要看菌株。有科學研究已經證明:
1、植物乳桿菌和低聚果糖,可以有效地預防新生兒敗血症;
2、鼠李糖乳桿菌,可治療兒童牛奶過敏;
3、羅伊氏乳酸桿菌,促進極早產兒的頭部生長;
4、長雙歧桿菌嬰兒亞種,加入奶粉配方可以減少嬰兒的腹瀉和便秘;
5、長雙歧桿菌和嗜酸乳桿菌,可縮短輪狀病毒感染嬰兒的腹瀉持續時間。
寶媽們在挑選益生菌的時候,一定要看包裝上明確標出的菌種和菌株,看菌種是否可以用於嬰幼兒。
重點提示:益生菌雖然能加強腸道菌群,糾正菌群失衡狀態,但對於提高寶寶抵抗力,尚無足夠的科學依據。想要提高寶寶抵抗力,可以從接種疫苗、均衡營養、加強運動、保持衛生等手段去實現。讓寶寶過分依賴益生菌,是不明智的做法。
總結:新生兒剛剛離開母體,很多器官都需要慢慢完善,如果沒有硬性需要,千萬不要給新生兒吃益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