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全文導讀
親愛的讀者們,很高興遇見你,我是菊子。今天,我將為你解讀《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這本書。
近年來,有一門叫做「整理術」的學問從日本興起,並在全世界悄然走紅。從山下英子的《斷舍離》到佐藤可士和的《超級整理術》,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如何整理自己的家以及如何整理辦公室裡雜亂的物品,希望讓自己帶著舒適的心情去生活和帶著清晰的思路去面對工作。
毫無疑問,整理可以讓我們的生活與工作變得簡單、高效。但整理是不是只是停留於日常物品的整理和工作思路的整理呢?整理能不能給我們自身帶來更深刻而徹底的改變呢?《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這本書可以給到你答案。
這本書的作者近藤麻理惠被稱為 「日本新一代整理教主」。近藤從五歲起就著迷於整理這門藝術,最大的樂趣是翻閱媽媽買的生活類雜誌,裡面就有收納的欄目。儘管沒有辦法完全讀懂文字內容,但小小年紀的近藤就已經學會了用牛奶紙盒去做抽屜的隔板。15歲開始,近藤正式進行整理家庭內務的研究,到了大學二年級的時候,就考取了整理諮詢顧問的資格,開始了自己的整理諮詢業務。2011年,近藤出版了《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一書,這本書在全世界售出了200萬冊,創下了驚人的成績,人們甚至將整理的至高等級稱為"近藤"。2014年,近藤設立「日本心跳收拾協會」,不僅教學生改善自家環境,還為立志投身整理行業的學員提供專業的培訓。
不要以為近藤天生就會整理,說起來,近藤的成功背後也是付出了無數次的探索的。起初,執著於整理的近藤,幾乎試驗了所有的整理方法,卻發現不管她怎麼丟、怎麼收,沒過多久,一定又會亂成一團。她就很疑惑,難道沒有一勞永逸的方法嗎?抱著這個疑惑,在經歷了一次次的失敗後,近藤終於領會到:整理其實只是方法而已,並非目的。真正的關鍵在於整理過後,你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至此,近藤才找到了整理的本質,擺脫了整理,變亂,整理,變亂這樣永無止境的惡夢,並開啟了自己滿懷憧憬的人生。
究竟通過整理改變人生的秘訣是什麼呢?這也是本書的重點。在接下來的五天裡,我將具體為你講解「如何擺脫整理困境」 「如何快速決定物品去留」 「如何讓房間井然有序」 「如何將整理的方法學以致用」以及「如何在整理後收穫心動人生」,帶領你一步一步走近「日本整理教主」近藤麻理惠神奇的整理魔法。在近藤的「整理術」裡,我們將帶著善待物品和善待自己的感恩之心,去體會久違的「怦然心動」的感覺,並透過對物品的整理最終找到深藏自己心底的心動使命,開始真正的人生。
02.你是否陷入不會整理的怪圈
在進入第一部分的內容學習之前,先請你回顧一下,自己平時在整理的時候有沒有過這樣一些想法,比如:
「就算一口氣整理好了還是會亂的,我還是每天整理一點點吧。」
「反正一下子也沒辦法整理完,不如今天先把臥室整理一下,明天再整理客廳,一個一個地方整理好了。」
「別人說的整理方法一點兒都不管用,我還是按我的方式來好了!」
如果你的答案是:「呀!我真的有過剛剛提到的這些想法呢!」那麼,這就證明,你正在為整理的事情感到煩惱。今天我們將為你解決這個煩惱,從了解三個整理誤區入手,讓你重新審視自己過往的整理方法,也為接下來幾天對整理術的學習和領悟做準備。
事實上,很多費心費力整理卻沒有成效的人,正是因為陷入了整理的誤區中。千萬不要因此氣餒,你不是沒有整理的天賦,只是沒有學習過正確的整理方法,才會輕易陷入整理的誤區。
03.避開整理誤區一:一點一點整理
接下來,我們先來看看第一個整理誤區,那就是一點一點整理。
我們先來聊聊,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一著手整理,心裡就想著:「哪怕一口氣整理好了,還是會亂的,要不我就每天整理一點點好了」。
乍一看,這樣的想法看起來好像是合情合理的,其實仔細想想就會發現,這不過是整理的人自己安慰自己的說辭。就像你常常會聽到減肥的人安慰自己說,「就算減下來了,也會胖回去,要不我就每天少吃一點點就好了」,結果,說是在減肥,體重卻始終都減不下來。
為什麼「每天整理一點點」和「每天少吃一點點」最終都沒有什麼效果呢?說到底,如果沒有在短時間內看到成功,人往往是很難有做好一件事情的動力的,只會變得越來越懈怠。因此,近藤要傳授給我們的整理秘訣,首先就在於,不是一點一點整理,而是一口氣整理完畢,引發整理意識的改變。
成功的整理會讓整理的人在一口氣整理完後感受到整理的神奇效果,然後打從心底希望房間不會再回到凌亂的樣子,這樣之後才會有動力堅持,讓房間始終維持在整理好的狀態裡。比如高考完,你把房間裡所有的書籍資料、學生衣服全部整理出來的時候,會發現房間完全變了樣,不再是雜亂壓抑的,而是整潔通透的。明明整理的是房間,卻覺得整個人也神清氣爽,真心希望天天都能有這樣輕鬆愉快的心情!這就是一次性整理的神奇之處!
另外,近藤也進一步為我們指出,整理其實分為兩種:一種叫做節慶的整理,一種叫做日常的整理。剛剛所說的一次性整理就是節慶的整理,這種一次性的節慶整理是不需要天天進行的,就像沒有人會天天過節一樣。而日常的整理是指每一天、每一次用完物品後物歸原位。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就應該養成這樣的習慣。
我們以為的「一點一點整理」其實應該是日常的歸位整理,但必須是在一次性的節慶整理完成之後。如果沒有做好一次性的整理,是絕對做不好後續一點一點的日常整理的。而如果你完成了一次性的節慶整理,日後簡單歸位的日常整理甚至都稱不上是整理,因為根本不需要你花費任何力氣,但卻能夠讓你的家從此保持整潔有序。
所以,如果你每天都在一點一點整理,卻依然住在亂七八糟的房間裡,請停下來,不要再被整理追著跑了。與其在自欺欺人的一點一點整理中耗盡心力,不如嘗試在一次性的節慶整理之後,好好體驗一番自己帶來的戲劇性成果。一旦目睹了自己身上改變的力量,你就會相信自己可以做到並且可以把整潔的整理成果堅持下去的!
04.整理誤區二:按「場所」整理
現在,我們來看看第二個要說的整理誤區,是按「場所」整理。
很多人在整理家裡或者大掃除的時候都會這樣想:「看來今天一下子沒辦法整理完,不如我先把臥室整理一下,明天再整理客廳好了,一個一個地方整理好了」。不少人會採用這樣的方式對家裡的每一個場所進行輪流整理,而每一次整理完也都會有一定的成就感。但是漸漸地,你會發現,這樣的整理方式就像鬼打牆一樣,昨天在那個房間裡整理了化妝品和書,今天在這個房間裡又整理了化妝品和書,感覺就是反覆在整理同樣的東西,沒完沒了。為什麼會這樣呢?
近藤也犯過這樣的錯誤,在長達三年的時間裡,她都是按「場所」去整理的,從自己的房間、妹妹的房間、客廳、廚房到浴室,一個一個場所地整理,甚至還排了時間表,比如周五是客廳整理日。直到有一天,近藤才明顯地發現自己正在整理的走廊抽屜裡的東西和昨天客廳柜子裡的東西簡直一模一樣。這時候,近藤才恍然大悟,原來按場所或者說按房間去進行整理,乍一看沒什麼問題,但其實是錯誤的,因為我們往往會把同一類東西分散收納在不同的地方,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不假思索地就開始地按場所收拾,就會不知不覺陷入總在整理同一樣東西的困境。
那該如何整理才好呢?正確的方法應該是按「物品類別」整理,而不是按「場所」整理。比如今天整理好所有的衣服,明天整理好全部的化妝品,後天將各處的書都放回書架,像這樣一類一類整理,才能真正整理好。所以說,如果不想一直在整理同樣的東西或者整理完了又打回原形,一定要避開按「場所」整理的誤區,從物品類別的角度去思考和整理。
05.整理誤區三:按「個性」整理
講完按「場所」整理的誤區,我們接著講第三個整理誤區,按「個性」整理。
有些所謂的整理專家可能會跟你說,整理這件事情因人而異,每個人都應該按照符合自己個性的方法去整理。於是他們會仔細詢問你的生日、星座、血型等等,說是面對整理的時候,人按照不同的個性分為不同的類型,有怕麻煩型、有講究型、有不拘小節型等等,要看看你屬於哪種類型,然後為你量身打造一套專屬於你的整理方法。
一開始,你滿心歡喜地以為:「啊!我終於找到屬於自己的整理方法了!原來我是不拘小節型的人,應該用這樣的整理方法,而不是別人那樣的整理方法。」但過了一段時間你會發現,專家給你量身定製的整理方法竟然一點兒都不管用。為什麼會這樣呢?明明這是最符合自己「個性」的整理方法啊!
其實,一開始從事整理顧問工作的近藤也有過跟這些整理專家一樣的做法。她拼命地想要把自己的客戶劃分為不同的類型,然後按照客戶的類型去給客戶提供不同內容的服務,因為她覺得只有這樣,才能體現出自己作為「整理專家」的身份和能力。於是,近藤花費了長達五年的時間去研究按「個性」整理的方法,但最終卻發現,按「個性」改變整理是毫無意義的,因為大部分人面對整理這件事情的時候,其實都一樣,會怕麻煩、會沒有時間、會有執著的東西、也會有毫不在意的東西。所以,按「個性」整理的方法其實不過是所謂的「整理專家」用來抬高自己身價的花招,並沒有讓不會整理這件事情迎刃而解。
經過反覆的思考和實踐,近藤告訴我們,其實不會整理跟一個人的個性並沒有本質的聯繫。近藤從另一個視角出發,根據自己觀察到的實際生活中發生的整理現象,把不會整理的人分成了兩大類型:一類是既不會丟東西也不會物歸原位的人,近藤發現這種類型的人很多,大概佔了90%;另一類是不會物歸原位的人,大概佔了10%。你可能想問,為什麼沒有不會丟東西但能夠物歸原位的類型?那是因為如果不會丟東西,那東西一定會越堆越多,直到最後,哪裡還有物歸原位的空間呢?
由此看來,整理並不需要按「個性」去做複雜的劃分,整理說到底就是丟東西和物歸原位的收納而已。至於最終呈現出來的整理狀態,不過由於每個人擁有的物品和追求的水準不一樣,才會有所不同。
06.知識要點
好了,以上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主要內容,現在我們一起回顧一下。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整理的三大誤區。
第一個誤區是一點一點整理。由於一點一點整理並不能在短時間內看到出人意料的成效,所以往往很容易功虧一簣。並且,近藤告訴我們,整理其實分為一次性的節慶整理和物歸原位的日常整理。並且提醒我們應該先進行一次性的節慶整理,感受這種整理帶來的戲劇性效果,然後才有動力在日後去維持家裡整理好的日常狀態。
第二個誤區是按「場所」整理。因為物品收納場所分散,按「場所」整理會讓人陷入一直在重複整理同樣的東西的錯覺裡,所以正確的方法應該是按「物品類別」整理,有序分類,集中收納。
最後一個誤區是按「個性」整理,近藤通過自身的經驗告訴我們,整理並不需要按「個性」去做複雜的劃分,不會整理的人一般只有兩大類型:一類是既不會丟東西也不會物歸原位的人;另一類是不會物歸原位的人。通過這樣簡單地劃分,我們可以發現,整理說到底只是做好丟東西和物歸原位的收納這兩件事情而已。
了解了整理的三個誤區,希望你能夠重新審視自己過往的整理方法,嘗試避開這些常見的誤區,從而找到學習整理的自信!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明天,我們將開始學習「近藤整理法」的兩大步驟,我們會先從物品的丟棄講起,看看如何快速決定物品的去留。恭喜你又讓自己進步了一點點。
關鍵詞:整理的誤區、一點一點整理、按場所整理、按個性整理
思考與討論:你是不是正陷在不會整理的困境中?你的整理方法正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