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北方的你,看中了北方還未被大力開發的便利店市場心動不已?先別著急!等看完我這篇北方便利店市場分析後再做決定也不遲!
你看到了北方的便利店市場,不代表別人沒看到,資本的眼光比你早五到十年,為何北方仍是便利店荒漠?
01北方市場的現狀
便利店業態主要定位於一二線城市,北京作為北方一線城市代表,2019年全市便利店門店數量2250家,其便利店總量不到同一線城市上海的1/3。
北京連鎖便利店代表全時便利店,於今年5月11日在其公眾號發布「停業公告涵」宣布全時便利店北京區域所有門店於5月20日結束營業。全時的退出不止因為疫情衝擊、因為資金鍊斷裂,更來源於北方地區便利店發展的硬傷。
為何北方不適合便利店發展?「三個半」說法一直被業內人士津津樂道。
「三個半」即半年、半天、半條路。
北京所處維度高,冬季時間長,便利店行業冬季即淡季,一年到頭正常營業的時間只有半年;北方因為天氣影響,一過晚上七八點街上少有行人,夜生活較貧乏,24h便利店受到極大限制;北京道路較寬,進便利店的時間成本和出行成本較高。
除了「三個半」的影響限制了來客數,房租成本和政策限制更是北京便利店市場的劊子手。
便利店本就是小本買賣,北京高昂的鋪面租金成本無疑是在原本營業額有限的單體店上雪上加霜,鮮食的毛利比大部分便利店商品高出不少,但因「食品經營許可證」的限制,後入場的便利店基本處於辦證難的狀態。
毛利上不去,成本下不來,這便利店還好開嗎?
如果你認為北京不足以具有代表性,因為他的情況太特殊了,那麼北方便利店市場的新起之秀——太原,或許可以說上話。
位居二線城市的太原,全市人口數約440萬,卻有2650家便利店;北京一線城市人口數約2150萬卻只有2250家……地處中部的二線城市,連續兩年位列中國城市便利店發展指數前三,堪稱北方便利店市場的熱土!
山西市場的樂觀現象主要得益於金虎便利和唐久便利兩大區域性便利店的支撐。太原的連鎖便利店近80%的門店都是這兩大便利店品牌,其他品牌要想進入,基本無路可走。除了太原以外,黑龍江、內蒙古、吉林、遼寧、山東等省份又有哪個比太原的條件更好呢?
02南北差異懸殊
北方的便利店長街難尋,南方的便利店卻是遍地橫生。
深圳、東莞、廣州,廣東省三大城市代表便利店門店數量均位列全國前四,北京、天津、太原三大北方城市代表便利店門店總量加起來才能和深圳相匹敵。三省的省會城市卻比不上南方一個省的特級市,由此可見,我國便利店市場差距之大!
03由南向中擴張勢頭
反倒是長沙、武漢、鄭州等地發展良好,有便利店行業由南部往中部擴張的好勢頭!7-11於今年十月在鄭州新開首店創下了65萬銷售神話,根據以往7-11集中型的開店策略,相信很快就能打開鄭州市場,加緊布局密集開店!
北方的天氣是硬傷,社區團購、京東到家、天貓到家等線上訂貨平臺更是把便利店、菜市場、水果攤的店主們逼的無路可走……線上訂貨,1小時送到家,完美的迎合了北方人民的起居習慣,生鮮、日用、副食糧油應有盡有,又何必跑大半條街去買個便利店的東西呢?
北方還能開便利店嗎?相信看到這裡的你心裡或許已經有了答案~
雖然北方呼籲便利店的聲音一直持續不斷,但作為投資者創業者來說,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是一方面,門店營收卻事關生死。便利店創業要做好市場分析,不盲目開店,認準周邊市場和定位才是關鍵!
(部分圖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