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通常情況下對有關自身利益的問題最關心,而與人民群眾關係最緊密、利益最直接的問題就是民生問題了。在《左傳·宣公十二年》裡首次出現了「民生」一詞。雖然古往今來,許多文人政客也給「民生」注入了新的含義,如何改善及解決民生問題也成為了一個國家在發展中所關注的重點。但作為生活在農村的普通老百姓,除了含飴弄孫之外,最關心的民生問題之一莫過於飼養家禽了。
也有人對關於農村是否允許飼養家禽的問題展開了討論,部分人認為飼養家禽對環境有些許不利的影響,且飼養雞鴨鵝帶來的衛生問題也不容忽視。在大家眾說紛紜之時我國三農問題及農村治理專家溫鐵軍教授表明了他的看法。
溫鐵軍教授認為生活在農村的老百姓飼養一些雞鴨鵝是件一舉多得的事。在交通不甚發達的農村地區,特地去購買肉類有時略顯麻煩。通過飼養家禽不僅可以自給自足,而且還可以保護環境,因為雞鴨鵝的排洩物可以作為天然化肥,使農產品更加天然、健康。倘若禁止農民飼養家禽,反而會帶來一系列民生問題。
保護環境,共同發展
許多人質疑飼養家禽是否會對環境有很大的傷害,溫鐵軍教授之於這個問題給了我們明確的答覆:中國農村從古至今也有幾千年的歷史,農民對於如何和大自然相處已經掌握地爐火純青。他們會因地制宜,用雞鴨鵝的排洩物製作成天然的肥料、養料。這種廢物利用的方法不僅不會對環境造成負面影響還能有效維護環境健康。只要不是使用工業化大規模地飼養,對於環境來說是「無傷大雅」的。不能以偏概全將環境問題全部歸咎於飼養家禽上。
大快朵頤,其樂融融
「歸來飽飯黃昏後,不脫蓑衣臥月明。」提到這首詩時我們會自然而然地想到農村的煙火味。在飲食中,飼養家禽能夠使農民滿足日常生活中對肉類食品的絕大部分需求,在交通不甚發達的地區,養殖雞鴨鵝也避免了反覆奔波的麻煩。
人是群居動物,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宴請賓客的時候也很多,飼養家禽也是以備不時之需。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如果沒有一些家禽,餐桌上多多少少會少了些趣味。倘若不辭辛苦,特地購買,在受累的情況下也很難達到怡然自得、賓主盡歡的效果。
綜合各種因素,不難發現如果真的採取「一刀切」的做法,禁止農民飼養家禽,那麼農民辛辛苦苦維持的生活的平衡就很有可能被打破,且必然會對民生問題產生極其不利的影響。這和我們政府積極改善、解決民生問題的美好初衷背道而馳,是絕對不可以採取的。
自給自足,自力更生
每一位農民對「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生活都不陌生,對於依靠著黃土地生活的人來說,土地就是他們的全部,但時代在飛速發展,僅僅依靠土地並不能滿足日益精進的生活。作為「用腳做學問」的農學專家溫鐵軍教授也給出了他的建議:我國農業的發展僅僅強調三產業融合是遠遠不夠的,隨著人民生活的進步,更重要的是要進行六產業融合。
也就是說如果像以前一樣將土地視為全部是不夠的,我們還需要在此基礎上進行一定的創新,產生、發展以及維護更多更好的業態環境,創造出其他的收入來源,來維持整個家庭的開銷。
溫鐵軍教授也陳述了自己之所以反駁禁止飼養家禽的原因:很多人都明白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發展副業的重要性。農村地區在自然環境方面本身就佔一定的優勢,很適合養殖雞鴨鵝,可謂是「天時地利人和」,既能保護環境又能提高收入。
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進步,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絕大多數地方都摘下了「貧困」的帽子,也有人想將自己的生活水平提升,而作為農民來說,飼養家禽是改善家庭條件的不二選擇,因為不僅成本遠遠低於其他項目,且能一舉多得。
創新發展,豐富生活
與農村生活的愜意悠然相比,城市生活的節奏要快上許多,在忙碌的工作日過去後,也會有一些城市居民想要放鬆身心去逛逛更貼近大自然的美麗農村。單純地欣賞農村的風景會讓人心曠神怡,但如果能偶爾參與到農村生活其中,體驗不一樣的樂趣則會更加讓人流連忘返。「農家樂」就是這麼順應而生的。
農家樂不僅能讓前來體驗的人放鬆身心,大量的人口流動也能帶動當地「農旅」的發展。天然的不吃飼料養殖的家禽和健康有機的綠色蔬菜也深受人們的喜愛。在此基礎上,不僅能解決過剩的雞鴨鵝,也能增加家庭的收入從而改善家庭的生活條件,兩全其美。
所以側面體現了如果禁止飼養家禽這個規定被正式執行,那麼農民想要改善生活的難度就更大了,不僅不利於扶貧,也極大程度上影響了民生。除卻人民群眾接受不了,真正的難度在於相比城市,我國更多的地區還是農村,這樣的方案實施起來有很大的難度,甚至可以說是不太現實。
不僅如此,溫鐵軍教授針對部分農村地區出臺禁養豬、牛、羊等大型牲畜的規定也做出了相關的分析和解讀,溫鐵軍教授同樣認為,這會對民生問題造成極其不利的嚴重的影響。
沃野千裡,雞犬相聞
最早的農業詩《詩經·豳風·七月》有云: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發,二之日慄烈。無衣無褐,何以卒歲?三之日於耜,四之日舉趾。同我婦子,饁彼南畝。田畯至喜。農家生活給人帶來的第一感官是悠然自得、雞犬相聞,無怪乎溫鐵軍教授說,若是農民連自己養點家禽的權利都沒有了,那才是真真切切影響到民生的。家禽總和農村生活「捆綁」在一起,所以才有「雞犬相聞」這一充滿農村田園氣息的成語誕生。
結語
對於生活在農村的老百姓來說,大自然賦予的一切都充滿著溫暖與愜意。遠離城市的喧囂,滿足此時此刻充實的自己,也許豐衣足食就是最富有詩意的生活。
本文由沁流史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蔡京被「書法四大家」退群的背後:實則是貫穿北宋的南北之爭
數學天才柳智宇,北大畢業後選擇當和尚,9年過去後終於說出真相
史上唯一的太監皇帝,忍辱負重19年,44歲建立龐大帝國
劉徹當皇帝後,去民間把姐姐接到宮中享福,為何姐姐躲到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