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南山院士的母校火了,華南師範大學附中竟然為鍾南山院士做了一個塑像。
雕塑位於華南師範大學附中奧校樓前廣場,高度超兩米,下半截為長方體碑身,上半截為鍾南山院士半身塑像。鍾南山院士戴著眼鏡凝望遠方,脖子上掛著聽診器。
昨天,鍾南山院士親臨母校華南師範大學附中,為「鍾南山塑像」揭幕。這個消息一傳出,立刻引起了網友的熱議。
不過,網上也出現了很多不同的聲音,我們來看一看:
1、自古以來,民間就流傳著「活人不立像」的忌諱,鍾南山院士身體康健,如今大張旗鼓為其立像,到底對院士是好還是壞呢?
2、此風不可長,不然以後不知道會有多少人給自己立牌坊,影響不一定好。
3、以後鍾老如果有什麼不太好的事呢?是不是太過於操之過急了?
4、鍾老親自去揭幕,感覺更不合適。是不是太高調了?
5、頭像下面還寫生辰日期,是不是不太吉利呢?
6、疫情還沒有完全結束,現在做這些真的合適嗎?
7、農民歌唱家朱之文成名後給村裡出資修了路,並把路的名字命名為「之文路」。結果沒過幾年,路牌深夜就被人砸了,至今原因不明,有人說他不配。所以名人應該更謹慎。
不過,也有網友認為,作為共和國功勳的獲得者,鍾院士當之無愧,對得起這份殊榮,立個塑像更無可非議。
第一:明星都有蠟像館,為什麼科學家不能立個像呢?
我們也知道,很多明星都有蠟像的,在上海,還有一個專門的明星蠟像館,我國的很多明星,在蠟像館都有自己的蠟像。
明星都有,為什麼科學家不能有呢?我們的科學家比明星對國家的貢獻大多了吧。所以不能低調,必須高調,國家應該多宣傳這種正能量!
第二:給院士塑像,是為了激勵更多的人。
也有網友認為,母校給鍾南山院士塑像,一方面是對於其貢獻的肯定,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激勵更多的人向鍾院士學習,希望大家學習鍾院士追求科學的精神,為國奉獻的精神。另外,以鍾院士對國家的貢獻,人家完全配得上,當之無愧。
華南師範大學附中的初衷也是好的,希望學校的孩子們能以鍾院士為榜樣,努力學習報效祖國。
個人認為,鍾院士雖然貢獻巨大,但在這件事上確實有點不妥。未來還不知道會怎樣,這麼過早給自己的人生下定義,是不是不太好呢?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很多傳統習俗,雖然不一定有很深的科學道理,但也延續了幾千年了。鍾院士為什麼非得打破這種傳統呢?
大家對此事有什麼看法?也分享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