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南山院士的母校為他立了一個塑像,為什麼那麼多人認為不合適?

2020-12-18 騰訊網

鍾南山院士的母校火了,華南師範大學附中竟然為鍾南山院士做了一個塑像。

雕塑位於華南師範大學附中奧校樓前廣場,高度超兩米,下半截為長方體碑身,上半截為鍾南山院士半身塑像。鍾南山院士戴著眼鏡凝望遠方,脖子上掛著聽診器。

昨天,鍾南山院士親臨母校華南師範大學附中,為「鍾南山塑像」揭幕。這個消息一傳出,立刻引起了網友的熱議。

不過,網上也出現了很多不同的聲音,我們來看一看:

1、自古以來,民間就流傳著「活人不立像」的忌諱,鍾南山院士身體康健,如今大張旗鼓為其立像,到底對院士是好還是壞呢?

2、此風不可長,不然以後不知道會有多少人給自己立牌坊,影響不一定好。

3、以後鍾老如果有什麼不太好的事呢?是不是太過於操之過急了?

4、鍾老親自去揭幕,感覺更不合適。是不是太高調了?

5、頭像下面還寫生辰日期,是不是不太吉利呢?

6、疫情還沒有完全結束,現在做這些真的合適嗎?

7、農民歌唱家朱之文成名後給村裡出資修了路,並把路的名字命名為「之文路」。結果沒過幾年,路牌深夜就被人砸了,至今原因不明,有人說他不配。所以名人應該更謹慎。

不過,也有網友認為,作為共和國功勳的獲得者,鍾院士當之無愧,對得起這份殊榮,立個塑像更無可非議。

第一:明星都有蠟像館,為什麼科學家不能立個像呢?

我們也知道,很多明星都有蠟像的,在上海,還有一個專門的明星蠟像館,我國的很多明星,在蠟像館都有自己的蠟像。

明星都有,為什麼科學家不能有呢?我們的科學家比明星對國家的貢獻大多了吧。所以不能低調,必須高調,國家應該多宣傳這種正能量!

第二:給院士塑像,是為了激勵更多的人。

也有網友認為,母校給鍾南山院士塑像,一方面是對於其貢獻的肯定,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激勵更多的人向鍾院士學習,希望大家學習鍾院士追求科學的精神,為國奉獻的精神。另外,以鍾院士對國家的貢獻,人家完全配得上,當之無愧。

華南師範大學附中的初衷也是好的,希望學校的孩子們能以鍾院士為榜樣,努力學習報效祖國。

個人認為,鍾院士雖然貢獻巨大,但在這件事上確實有點不妥。未來還不知道會怎樣,這麼過早給自己的人生下定義,是不是不太好呢?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很多傳統習俗,雖然不一定有很深的科學道理,但也延續了幾千年了。鍾院士為什麼非得打破這種傳統呢?

大家對此事有什麼看法?也分享一下吧!

相關焦點

  • 鍾南山母校為他立塑像,評論眾說紛紜,為什麼很多人認為不合適?
    鍾南山,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學專家,他出生於醫學世家,父親是紐約州立大學醫學博士、兒科專家,母親是廣東省腫瘤醫院創始人。他從華南師範大學附中考入北京大學醫學院,後獲得英國愛丁堡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理工大學榮譽博士。
  • 華附校慶立超兩米高鍾南山塑像 鍾南山回母校揭幕
    華附校慶立超兩米高鍾南山塑像 鍾南山回母校揭幕金羊網  作者:蔣雋、李芸  2020-12-13 12日,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舉辦132
  • 鍾南山院士為自己塑像揭幕 母校學子瘋狂追星
    鍾南山院士回憶了在華附讀書的歷程," 我是在 1952 年底 1953 年,4 個學校合併的時候進入學校,55 年畢業,到現在為止已經是 65 年了。"
  • 鍾南山回母校為自己塑像揭幕!網友:尷尬,不必造神
    鍾南山回母校華師附中為「鍾南山塑像」揭幕,勉勵有志學子學醫。12月12日,正值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建校132周年紀念日,1955屆校友、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為「鍾南山塑像」揭幕,為母校加油。在揭幕儀式上,鍾南山勉勵學子學醫,更好地為大家服務。
  • 鍾南山回母校為「鍾南山塑像」揭幕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蔣雋 通訊員 李芸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秋明12月12日,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132周年校慶,1955屆校友、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為「鍾南山塑像鍾南山為「鍾南山塑像」揭幕雕塑位於華附奧校樓前廣場,高度超兩米,下半截為長方體碑身,上半截為鍾南山半身胸像。鍾南山院士戴著眼鏡凝望遠方,脖子上掛著聽診器。
  • 鍾南山雕塑揭幕,有人提起了「活人不立像」忌諱,到底合不合適?
    今天,一則鍾南山院士親臨母校華南師範大學附中,為「鍾南山塑像」揭幕的消息,引發眾人熱議。 作為「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獲得這樣的殊榮毫不為過,就像華師附中校長姚訓琪所言,「舉行鍾院士塑像揭幕儀式是為了號召全體華附人見賢思齊,向鍾院士學習。」
  • 鍾南山為「鍾南山塑像」揭幕,是一場活生生的愛國主義教育課
    12日,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舉辦132周年校慶,1955屆校友、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為「鍾南山塑像」揭幕。弘揚正氣,傳播正能量,鍾老為母校「鍾南山塑像」揭幕,豪氣昂揚激勵了全校師生,也給全社會傳遞了滿滿的正能量。
  • 鍾南山回華附為「鍾南山」塑像揭幕,鼓勵更多學生學醫
    信息時報訊 (記者 丘敏華 通訊員 李芸)12月12日,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以下簡稱「華附」)迎來建校132周年紀念日(附中日),舉行了「鍾南山」塑像揭幕儀式。1955屆高中校友、共和國勳章獲得者鍾南山院士來到華附為母校慶生,並為塑像揭幕。該塑像位於華附奧校樓前。
  • 鍾南山為「鍾南山」塑像揭幕
    12月12日,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簡稱「華附」)迎來建校132周年紀念日(附中日),校友鍾南山院士到現場為塑像「鍾南山」揭幕。該塑像作品立於華附奧校樓前。鍾南山勉勵學生,希望有一些人能夠學醫,能夠當醫生,希望華附成就很多的英豪。
  • 鍾南山被製成兵人模型出售,合適嗎?
    理由是這個商品不屬於違禁品,平臺沒有相關公告說不允許這種商品售賣。先不談相關網絡銷售平臺是否監管失察,單說賣家私下製作並出售鍾南山兵人模型,顯然是不合適的。首先,不太符合文化傳統。中國傳統文化重視給聖賢立雕像,但是同時又忌諱給活人立像。不給活人立像,有迷信的成分,但也有合理的因素。對一個知名人物的評價,不經過時間的沉澱,是難以有定論的。匆匆給活人立像,顯得過於草率。
  • 「不戴口罩還貼那麼近」女主持全程嬉皮笑臉採訪鍾南山院士
    近日,大家都很關心疫情的控制問題,尤其關心鍾南山院士的一舉一動,畢竟他也已經是84歲的高齡老人了。有關鍾院士的採訪新聞大家都很關注,而北京電視臺《養生堂》節目,主持人雅淇採訪鍾南山院士卻引起了熱議。如果不知道的人,估計還以為是一檔娛樂採訪節目呢!女主持人在車內採訪的整個過程沒有戴口罩,目前的疫情那麼嚴重,整個採訪過程都是笑嘻嘻的樣子,迅速引起網友們的反感。從視頻中看出來鍾南山院士已經非常疲憊了。
  • 鍾南山院士顯老了,歲月沒能給他留下多少痕跡,責任卻讓他顯老了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鍾南山院士,我想這個詞就應該是「國士無雙」了。因為鍾南山院士不僅老當益壯,學識淵博,而且他還有著仁厚的為人,所以他才能在84歲的年齡,還義無反顧地前往祖國最需要他的地方。就在20天之前,鍾南山院士剛剛前往一線的時候,也沒有顯現出屬於80歲老人該有的老態。但是才剛過了短短的20天,人們就感覺到鍾南山院士有點老了。那麼,人們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鍾南山院士在出徵之時,以及出徵20天之後的變化吧!1月20日,鍾南山院士接受了央視的採訪。
  • 我們為什麼要相信鍾南山院士?敢說、只說實話的他,是個什麼人?
    著名詩人臧克家,作為聞一多的高徒,他的一首《有的人》,牽動著宅在家裡的我們。而鍾南山院士,絕對是那個人民永遠記住他的人。在此次的突發事件中,我們也就更能明白這樣的關係。而現在,只要是說到鍾南山院士,幾乎所有的人,都會為之豎起大拇指!
  • 鍾南山院士公開否認商業代言,某些人卻咄咄逼人,這是什麼原因?
    甚至在一個人的知乎回答裡用了這樣一段話:「讓我真正在意的是他還在啃人血饅頭……」張口就來一句鍾南山院士,在啃人血饅頭,而且這還是最高贊中的幾個,本來以為這個人,找到了什麼了不起的事情,然後仔細一看,卻發現在他的文章最後,他留了一個公眾號,沒錯,是為了自己的公眾號打廣告!
  • 如果國家勳章有兩人,一個是鍾南山院士,另外一個就一定是李蘭娟...
    自從鍾南山院士入選國家勳章的建議人選後,網上發出了很多的討論,有人提出為什麼李蘭娟院士沒有獲得建議人選資格?其實,哪些人能夠獲得共和國勳章?其實這是有嚴苛標準的,如果此次共和國勳章只有一個名額,鍾南山院士將是毫無爭議的不二人選,但如果能夠多一個名額,就一定是李蘭娟院士的嗎?
  • 鍾南山院士為何這麼牛?看完他父親畢業的大學和履歷就明白了
    說到鍾南山院士,很多人都會豎起大拇指,這位年過8旬的老人,卻一直心懷矢志不渝的救死扶傷的初心,在別人這個年紀已經退休安享晚年的時候,他依然不知疲倦地奮戰在第一線,為了就是可以把自己的畢生所學奉獻給國家,今年84歲的鐘南山院士依然還帶著學生,希望教出更多優秀的醫務工作者。
  • 朱顯謨院士塑像在西北農大落成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付文婷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孫海華)朱顯謨院士塑像落成儀式日前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舉行。儀式上,隨著紅綢緩緩滑落,位於西農水保所科研樓前東側的朱顯謨塑像呈現在大家面前,整尊塑像由花崗巖基座和半身銅像組成,高3.1米,寬1米,深0.8米。
  • 鍾南山院士提出新課題:研究新冠病毒「環境傳人」
    「現在我們八九百人在這裡開會,應該說是身處和平環境,很不容易!」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鍾南山話風一轉,提出一個新課題:「環境傳人」,這是一個大課題,需要科學家尋找規律、研究預防,更快篩查被傳染者。
  • 訪談|鍾南山、李蘭娟兩位院士亮相《可凡傾聽》
    1979年10月20日,輾轉前往英國留學的鐘南山,在貝爾加湖畔繞行的火車上度過了自己43歲的生日。車窗外是大森林,大雪已經紛紛揚揚落下,鍾南山看得著迷,他想:「未來會有什麼東西等著我呢?」他那時候不太會想到,41年後的生日時,等著他的,除了中國工程院院士的頭銜、「共和國勳章」的榮譽,更有一場場事關全人類健康福祉的硬仗。
  • 櫻花瓣拼出鍾南山頭像,大學生致敬院士為中國加油
    楚天都市報5月20日訊(記者劉孝斌 視頻剪輯趙鵬)「太驚豔了,那不是鍾南山院士嗎……」近日,一則用櫻花瓣拼出的鐘南山院士頭像的視頻,火遍網絡。今日,楚天都市報記者聯繫上創作者之一,來自大連藝術學院雕塑專業的學生謝繼超,他表示自己要以此向鍾南山院士致敬,為中國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