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器上獸面紋的斷代 之二——春秋至西漢時期

2021-02-10 古玉鑑定秘籍

古代玉器上通常所謂的獸面紋,即一種正面展示的類獸首圖案,其有對稱的雙角、雙耳、雙眉、雙須以及鼻(但通常省略口部或下頜),不少還在兩側有長條狀的軀幹、肢、爪和尾等。獸面紋亦被稱為饕餮紋、正面龍首紋等,但無論如何,獸面紋應屬於一種人們想像出來,且賦予了某種內涵的神秘怪獸,而非諸如馬首、牛首之屬的寫實動物。

考古資料顯示,玉器上最早的獸面紋出現於新石器時代晚期的良渚文化,在商代晚期、西周、東周、秦漢時期較為流行。獸面紋形態繁複、富於變化,尤其商代晚期到漢代,前後演變線索清晰而自成一系,且階段性特徵明顯,可以作為斷代的重要依據。本期對春秋中期至秦漢時期的獸面紋進行了介紹,史前至兩周之際的內容上期已推出。

春秋中期玉器上的獸面紋通常出現在玉牌飾、長條形玉飾表面,紋飾風格大體延續兩周之際。此期獸面紋均以陰刻技法雕琢:扇形小眼,位於眉毛轉角之處;眉多為兩道橫亙的短粗集束陰線;鼻部較大,用捲雲狀紋樣表示;短鬚;角耳多借用側視龍首紋表現。獸面主體部位之外亦填充有雙線蟠虺紋、龍首紋等作為輔助裝飾。


春秋晚期,獸面紋開始用浮雕技法製作,與前期區別較大,春秋獸面紋的典型風格正是形成於此期。春秋晚期獸面紋亦多見於玉牌飾、長條形玉飾表面。橢圓形眼,眉為兩道橫亙的集束陰線紋,長而細密;捲雲狀鼻;鬚髮大多省略;角耳亦多用側視龍首紋替代。


戰國早期玉雕獸面紋,尚未擺脫前期程式,但形態已趨於簡略,用於表示角耳的側視龍首紋已消失。獸目部為正圓形。


戰國中期以降,玉雕獸面紋基本定型,總體風格清秀、疏朗,圖案完整,易於辨認,不似春秋時期般繁縟複雜;戰國晚期、西漢者皆以之為範式。此期獸面紋多雕琢於玉璧、玉璜、玉帶鉤之上。其形似貓首,勾勒出面頰;雙眼眶,內外皆為樹葉形,顯得頗為傳神;眉部省略,額部有網格紋裝飾;倒置「T」形直鼻,鼻翼圓鈍,兩旁有長鬚舒張;頭上一對彎鉤狀角。獸面兩旁各有身肢作波浪狀伸展,可視之為一首兩身。紋飾的線條大多粗深,顯系二次打磨而就。


戰國晚期獸面紋與之前的差別僅體現在眼部:單眼眶,眼眶略方,內雕小梭形或菱形作瞳孔。


西漢一代,玉雕獸面紋類型豐富,形態規整,雕塑感強烈,且施用廣泛,可謂其發展的鼎盛時期。此期獸面紋大致可區分為三類:

其一,見於玉璧之上。造型接近戰國晚期,但其眼眶呈圓角正方形,且有瞳孔;紋飾線條上二次打磨而成的加強線更為粗深。


其二,見於玉劍格、玉輔首等之上。杏仁形眼,眼眶斜削以使眼球凸出,多雕有瞳孔;眉省略;面頰有「S」形集束陰線紋作上揚短鬚。


其三,見於玉劍璏、玉劍格、玉劍珌之上。以頗粗的集束陰線紋表示上揚的眉,其在獸面中所佔比例甚大;目部位於眉轉角之處,眼眶斜削,不見瞳孔。


漢代以後,玉雕獸面紋不再流行,宋元明清時期雖偶有出現,但皆為擬古之作,即於早期歷代特徵基礎上臆造而成。這與早期的制式化風格不同,且造型亦失氣韻,此處就不再贅述了。

參考文獻:

1.蔡慶良:《試論春秋至漢代玉器風格的演變》,《古代文明》第5卷,文物出版社,2006年。

2.吳棠海:《中國古代玉器》,科學出版社,2012年。



諮詢購買古玉鑑定內部資料,

請聯繫:手機18610230490

微信號dingzhejade

QQ1054105106

淘寶網店:文物鑑定內部資料書店

了解古玉鑑定內部資料內容,請點擊左下角按鈕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古典時期的玉器:春秋至東漢不同時期玉器各有何特點?
    春秋時期玉器這一時期的玉器,不僅數量眾多,玉質上乘,並且新創了不少優美器型,風格清新灑脫。
  • 看見文物|鑄造技術精湛、紋飾工藝精美的禮器——象首耳獸面紋青銅罍
    「罍」是從商代晚期出現,流行於西周和春秋的大型盛酒器或禮器。《詩經》中經常提到罍,《詩·周南·卷耳》中有這樣的記載:「我姑酌彼金罍。」金罍指的就是青銅罍,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我姑且斟滿那酒罍。」銅罍是古人盛酒或盛水的大型容器,是商代晚期至春秋中期古人在祈禱上天賜予人類風調雨順、五穀豐收,祈禱戰爭能百戰百勝或拜祭祖先等祭祀活動中的重要禮器之一。西周象首耳獸面紋青銅罍局部 楊曉君 攝西周象首耳獸面紋銅罍,通高69.4釐米,口徑21. 8釐米。1980年四川彭縣竹莊出土。它造型大方,鑄造精美,具有極高的歷史、藝術價值。
  • 春秋戰國時期,有種「眼睛文物」受追捧,專家認為它們非本地產
    蜻蜓眼珠最早出現在公元前1400年至前1350年的古埃及。從器物外形來看酷似蜻蜓眼睛,造型或凸起或內凹,顏色也非常豐富飽滿。春秋時期,原產於古埃及的蜻蜓眼珠便傳入西域,到了春秋末年至戰國初年,不少諸侯將蜻蜓眼珠當成隨身把玩的器物。
  • 二代春秋通勤褲來了
    繼二代夏褲後蜀黍家又重磅推出‍二代春秋通勤褲薄厚適中的二代春秋通勤褲那就快來試試這條既舒服又有彈力的春秋通勤褲吧。
  • 春秋戰國時期就有「禁燒令」
    春秋戰國時期就有「禁燒令」 2020-09-20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硯外之藝】 古代玉器常見紋飾大全 丨 玉器愛好者必讀
    西漢 龍鳳乳釘紋玉璧廣州南越王墓出土  西漢金玉相連龍帶鉤龍紋乳釘紋  3、雲雷紋:連續迴旋形線條構成的圖案。圓形轉角的稱雲紋;方形專角的稱雷紋。在商周時期的玉器和青銅器上最為盛行。  勾連雲紋 剔地 春秋
  • 通過素紗襌衣了解西漢時期的絲織品技術
    馬王堆三座漢墓,共出土珍貴文物數千件,絕大多數保存完好,極盡精細繁縟,錦繡燦爛,充分展示了西漢時期人民的智慧。這其中不得不提到的就是一號漢墓出土的素紗襌衣,該衣長1.28米,重量僅僅49克,織造技巧之高超,巧奪天工,是世界上現存年代最早,製作工藝最精美的絲織物之一。然而正是這樣一件舉世聞名的國寶,卻差點毀在一個盜賊的手裡。
  • 悠悠1800年的夏商周三代,為什麼被稱為青銅器時期?
    如果真的能夠穿越,我願意穿越到青銅時期,體驗一把青銅器時期的歲月靜好和刀光劍影……我國最早的青銅器發現於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中,其所處年代約當公元前21世紀至前17世紀,相當於史籍所載夏王朝的時代,是為奴隸制國家建立時期。至商代,則為高度發達的青銅時代。
  • 西漢時期遼寧地區普遍使用鐵器農耕
    陶甑兩個較完整的西漢時期鐵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日前披露,在本溪王義溝遺址出土了20餘件鐵钁,這是近年考古發現鐵钁數量較多的一次,再次證明西漢時期,遼寧地區使用鐵钁進行耕作已經非常普遍。2000多年前,豐富的鐵礦資源和發達的冶鐵業,將我國農業帶入鐵器化時代,提高了農耕水平。
  • 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的錯金銀工藝到底有多厲害
    錯金銀工藝源於春秋時期,其目的是用兩種金屬不同光澤顯現花紋美化器物。錯金銀工藝在青銅飾件上的使用,始於春秋中期,盛行於戰國,西漢以後逐漸走向衰落。戰國時期的錯金銀工藝,傳統的理論已經闡述的很清晰,主要是鑲嵌法、包貼法和泥金法。鑲嵌法具體分四個步驟,第一步是在範鑄階段預留凹紋;第二步是對凹紋再進行精細的剔刻修正;第三步是將金銀絲鑲嵌到凹槽;第四步是打磨。
  • 究天人之際 成一家之言——西漢文章的高古雄渾之風
    西漢散文之所以對後世散文影響深遠,概括起來有如下幾點。其一,西漢是散文文體大發展的時期。古人所謂文備於西漢,主要指的就是西漢散文。當代文學史中所討論的西漢散文主要是政論散文、歷史散文、抒情散文,著重分析這三類散文的文學性,包括形象的刻畫、細節的描寫、情節的安排、情感的抒發、個性化語言的表達等。
  • 春秋戰國時期丞相權力多大?
    春秋戰國時期丞相權力也不小。但是同一時期相國官職也非常高,縱橫家張議兩度為相,是相國;縱橫家蘇秦為六國之相,也是相國,不是丞相。丞相、宰相、相國這三個稱呼有緊密聯繫,又有一些不同,宰相是種制度,而相國、丞相是官名。也有資料說丞相、宰相、相國相同,但秦國設相國,又設左右丞相輔佐相國。
  • 韓信是西漢時期的將軍
    韓信是西漢時期的將軍。他帶領成千上萬的軍隊平息了各個國家的戰爭,迫使項羽吳江自殺,並為劉邦奠定了西漢王國。當時,那麼韓信到底是為什麼而死呢?像韓信這樣的軍事統帥最需要伯樂。之後韓信回復項羽的說客說:夫人請相信我。總有一種地道的感覺。
  • 泱泱齊風,多彩淄博|沿著黃河看中國之二
    因為無論齊桓公、管仲還是鮑叔,都是春秋時期齊國人,他們都曾深受齊文化影響。而齊文化的發祥地就是淄博。作為三代齊國故都,兩漢齊國王城,齊文化與淄博更是源遠流長。淄博齊文化淵源於早期炎帝文化、東夷文化和姬周文化,直到周朝時期姜子牙受封齊地、建立齊國時初步形成。經過西周、春秋、秦、西漢之後,齊文化與魯文化相融合,共同構成中國傳統文化的主幹。
  • 西漢七代都是明君,一個時代的雄才,這7位皇帝,你認識哪些
    西漢自漢高祖劉邦以來,自王莽篡漢建立新朝。共經歷210年,在這二百多年的歷史中,西漢自高祖劉邦以來連續七代都是明君,這在我國歷史上是非常少有的。其中歷來被人們所稱道的千古明君就有漢高祖劉邦、漢惠帝劉盈、漢文帝劉恆、漢景帝劉啟、漢武帝劉徹、漢昭帝劉弗陵和漢宣帝劉洵。
  • 西漢柳丘侯戎賜考
    1.原居住地據家譜及史料記載,戎賜祖先在堯舜時期居住在湖北江陵,後遷於陝西扶風郡,商朝時期遷徙至山東西南部,西周時期在山東菏澤曹縣北部由東至西狹長地帶建立戎國,為齊國附庸。湖北江陵曾是先秦時期的楚國中心地帶,後因秦始皇於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至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發動秦滅楚之戰,共歷時2年有餘,秦軍攻破楚國都城壽春,楚國滅亡。秦始皇於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齊王建向秦王嬴政投降,齊國滅亡。在楚國軍隊中,當時有一位大將名項燕,是楚國貴族,在秦滅楚之戰中被殺。
  • 西漢神人禽獸紋鏡上的豬象之辯
    中國銅鏡研究會會員青峰泉、三鏡堂與深圳博物館聯合主辦了銅鏡精品展,並出了銅鏡集《鏡涵春秋》一書。洋洋大觀,精品紛呈。現先擇出一面058號神人禽鳥紋鏡(圖1),談些個人之見,與諸鏡友共賞析(以下簡稱58號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