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雲南省黨政代表團赴浙江學習考察,旨在學習浙江省的先進經驗和成功做法,著力促進優勢對接,推進兩省全面合作,不斷開創新時代雲南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農業興,百業興。
中國發展的重要戰略基礎在農村,推動鄉村振興、實現農村更好發展,是中國走向繁榮、實現復興的必由之路。浙江魯家村用「一列小火車拉起鄉村振興大產業」的故事早已傳揚四方。登上小火車看中國美麗鄉村的示範,向美麗鄉村的「模範生」取經。
結合鄉村實際和區域特色,堅定走可持續發展的鄉村振興道路,依託自然山水打造田園牧歌,用好綠水青山,推動環境與經濟相協調,實現良性發展,是近年來雲南學習沿海發達地區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積極實踐。
2018年12月,雲南省出臺鄉村振興戰略五年規劃,對全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出總體設計和階段謀劃。規劃提出,到2022年,鄉村振興取得重大突破,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初步健全;打造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牌」取得重大突破,形成6個千億元級大產業、2個600億元級產業;脫貧攻堅成果得到進一步鞏固,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本達到全國平均水平;農村基礎設施條件持續改善,人居環境顯著改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初步建立,鄉村文化繁榮發展,現代鄉村治理體系初步構建。
如今,鄉村振興的畫卷正在雲嶺各地徐徐展開!
昆明:引入高端智庫 打造6個實驗村
2019年8月,昆明市與中國農業大學籤訂協議,啟動實施都市驅動型鄉村振興創新實驗區建設。
改造後的雁塔花巷
團隊將傳統一顆印民居改造成民宿,在保護傳統民居的基礎上,還著力於打造「十條花巷」,提升旅遊服務附加值。
麥地衝民宿
麥地衝村2019年接待遊客30.21萬人,帶動旅遊直接從業人員323人,間接從業人員400餘人,今年入選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人才培育方面,目前全市已吸引了40餘名專家學者、返鄉幹部成為「新村民」,聘請10餘名優秀青年人才作為村級合作社CEO、CFO。在農村閒置宅基地盤活、村集體經濟收益分配、鄉村治理等方面取得了成效。
麥地衝的彩稻吸引了大量遊客
大理:率先試點 讓農村人待得住,城裡人喜歡來
作為享譽中外的旅遊勝地,大理州圍繞打造「農村人待得住、城裡人喜歡來」「乾乾淨淨、清清爽爽」的農村綠色生活綜合體驗地目標,率先在全省開展州級試點工作。
大理州漾濞縣光明村被人們稱為「雲上的村莊」
2018年7月,大理州啟動了第一批25個鄉村振興州級試點村建設,按照集聚提升類、城郊融合類、特色保護類、搬遷撤併類確定大理市古生村等5個村作為州級重點試點村加以推進。2020年進一步擴大州級試點範圍,啟動了第二批12個鄉村振興州級試點工作。
環境優美的古生村
走進大理灣橋鎮古生村,街巷整潔,溪水環繞,綠樹成蔭,洋溢著濃濃的民族氣息。
洱源縣鳳羽鎮江登村委會佛堂自然村走出了一條「軟鄉村、酷農業、融藝術、慢生活」的新路。
臨滄:萬名幹部規劃家鄉 實現一村一規劃
那京村內,遊客正在觀看傣族歌舞表演。
2019年以來,臨滄市積極實施「百村示範、千村整治」工程。2019年,臨滄市結合各地實際,在全市選定鄉鎮駐地村、公路沿線村、產業村、旅遊村、特色村各100個,全面啟動500個示範村建設。實施「千村整治」,即在全市937個建制村、7574個自然村深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計劃。
如今的那京村,門前屋後鳥語花香。
截至目前,臨滄市累計建成美麗鄉村2000個,潔淨村莊6200個,潔淨庭院80248個,鮮花盛開的村莊330個。
金平:做大綠色產業 接力鄉村振興
金平縣堅持以綠色生態立縣發展理念
近年來,雲南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堅持以綠色生態立縣發展理念,以綠色能源、綠色食品、健康生活「三張牌」為重點,大力發展綠色低碳循環經濟,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實現了基地規模化、種植區域化、生產專業化的發展格局,有力地促進了全縣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實現貧困戶脫貧致富,接力鄉村振興。
金平縣堅持以綠色生態立縣發展理念
西盟:「整村授信」「貸動」鄉村振興
「整村授信」是雲南西盟佤族自治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舉措。11月26日,西盟農信社整村授信啟動會在勐卡鎮莫窩村舉行。西盟農信社通過「整村授信」的方式,切實幫助群眾解決資金需求問題,減輕群眾負擔,降低融資成本,讓群眾富起來,農村強起來。
「整村授信」「貸動」鄉村振興。葉布拉 攝
「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
在深入實施鄉村振興的大戰略背景下,雲南從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五個方面全面促進鄉村振興。
不久前,雲南正式公告最後一批貧困縣脫貧摘帽,昭示著雲南88個貧困縣全部退出貧困縣序列,困擾千百年的絕對貧困問題歷史性地得到解決。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接下來要把鄉村振興這篇文章做好,讓鄉親們生活越來越美好。
在鄉村振興這條探索前進的路上,雲南依舊需要不斷學習借鑑先進經驗和做法,堅定信心、埋頭苦幹、久久為功,努力走出一條具有雲南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統籌:李向雄
策劃:羅蓉嬋 自然
編輯:張軒瑋
全媒體記者:趙崗 期俊軍
【來源:雲南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