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姥山近在咫尺,謝公古道穿村而過,一草一木盡現唐詩風雅……處在浙東唐詩之路上的新昌縣南明街道班竹村,通過修復古驛道、挖掘唐詩文化、建設玻璃棧道等發展鄉村旅遊項目,人人參股、戶戶分紅,建成了詩意濃濃的唐詩文化景區村。截至11月底,該村今年旅遊總收入已達300多萬元。
通過唐詩之路的活化,不斷推動沿線鄉村建設的全面振興,今年前三季度,新昌縣鄉村旅遊接待遊客357萬人次,同比增長11.44%;旅遊收入實現1.18億元。
新昌,是唐詩之路的首倡地和浙東唐詩之路的精華地段。唐詩古道、謝公古道、霞客古道穿縣而過,留下200多處古村落、古遺蹟等。這些文化遺產猶如一粒粒璀璨的珍珠,散落在全縣的鄉村。近年來,新昌縣全力創建全省首批5A級景區城,以浙東唐詩名城為主題,著力加強唐詩公園、李白紀念館、唐詩之路博物館和唐詩廣場等重點項目建設,同時全面挖掘唐詩文化、培植唐詩元素,將新昌253個村的文化旅遊資源串珠成鏈,目前已建成省3A級景區村22個、省A級以上景區村165個。
位於天姥山麓的儒岙鎮南山村,保留了不少古建築、老臺門。該村將閒置農房開發利用與古村文化保護傳承相結合,發展唐詩文化旅遊經濟。由新鄉賢整租閒置農房、流轉山地,打造唐詩文化主題民宿,吸引眾多遊客慕名而來。
截至目前,儒岙鎮已完成7個村12個點的閒置農房開發利用,激活面積超過1.7萬平方米,租金收入累計達528餘萬元;已建成攝影基地1座、旅遊服務驛站3座、精品民宿4家;南山亂彈、編草鞋、榨油等15項民俗文化項目煥發新生,帶動天姥仙桃、春餅等特色農副產品銷售,產生疊加效應。
著眼於「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韻」,新昌還以陸上「唐詩之路」和水上「唐詩之路」為線,因地制宜打造「天姥門戶」班竹村、「詩路古韻」橫板橋村、「千年古村」南山村、「水上驛站」茅洋村等一大批特色主題村,使顆顆珍珠閃耀出各具魅力的光芒,形成「一村一詩」詩路名村品牌。
「新昌將努力讓浙東唐詩之路活化工程與鄉村振興戰略互融共興,將浙東唐詩之路這條歷史之路、文化之路,打造成真正意義上的產業之路、發展之路、經濟之路。」新昌縣委書記李寧說。
【來源:新昌縣】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