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腦卒中或中風,很多人會略知一二,但很多人不知道附近是否有相應救治能力的醫院,甚至耽誤了「黃金救治時間」。
12月16日,番禺區衛生健康局發布番禺區卒中急救地圖,區內形成以卒中中心為核心,溶栓醫院為網點,所有醫療機構為哨點的卒中急救網絡體系,讓患者足不出區即能獲得妥善救治。
我院作為國家高級卒中中心承擔主要救治任務。
腦卒中俗稱「中風」,具有發病率高、致死率高、復發率高的特點,是我國首要致死病因。根據2019年《中國腦卒中防治報告》測算,番禺區每年新增腦卒中約3000多例,腦卒中致死亡約1300人,防控形勢嚴峻。
番禺區衛生健康局統籌全區醫療資源,不斷完善腦卒中診療服務體系。
推進腦卒中綜合防治工作
強化急救急診體系建設
提升腦卒中救治醫療服務能力
推進卒中中心建設
開展「卒中急救地圖」建設
完善腦卒中綜合診療管理模式
加強專業人員培訓
目前,番禺區已建成4家經國家或省級認證的卒中中心,10間具備溶栓能力的醫院,33家覆蓋全區的哨點醫療機構。
2015年至2017年全區年溶栓20多例,2018年至2020年溶栓例數屢創新高,其中2020年1至11月溶栓322例,溶栓率達8.5%,比全國溶栓率高6%;溶栓DNT(急性缺血性卒中急救靜脈溶血時間)中位數從以前100分鐘降至43分鐘。
作為區內醫療龍頭單位,2018年8月,建成區屬首家擁有獨立病區的腦卒中中心,組建跨學科協作的卒中救治隊伍,7x24小時聯動待命,常規開展靜脈溶栓、介入取栓、腦動脈瘤栓塞及夾閉、頸動脈內膜剝脫術、頸動脈支架植入術等卒中救治技術。
2018年以來,先後通過國家卒中中心、綜合卒中中心認證、國家級高級卒中中心建設單位,今年11月獲頒國家級「高級卒中中心」,是省、市卒中急救地圖成員。
43歲的費先生(化名),長期吸菸,有熬夜的習慣,雖患有高血脂、高尿酸血症但無服藥。
不久前一天約21:30,費先生在唱歌時突發左側肢體無力,言語不清,嘴角歪斜。 22:00由妻子送到當地醫院,頭部CT排除出血,當地醫院考慮急性腦梗死,立即啟動區域腦卒中網絡預警,安排轉診,我院接報後啟動卒中綠色通道。23:18費先生到達,接診醫生根據首診醫院及接診醫護人員提供的信息,經與當日值班主任醫師共同研判,患者有神經缺損症狀、體徵,NIHSS(美國國立衛生院神經功能缺損評分)評分9分,發病時間在4.5小時內,有溶栓指徵,排除禁忌症後建議進行溶栓治療。23:29取得患者家屬同意後,為費先生進行靜脈溶栓。溶栓後費先生肢體無力、言語不清恢復,口角歪斜改善,NIHSS評分2分,DNT溶栓用時11分鐘。患者及家屬對於醫院間的高效救治連聲感謝。
出院時的費先生行動如常。
費先生例子是是番禺區區域卒中救治網絡體系建設眾多成功案例之一。2018年6月,番禺區衛生健康局聯合區33家公立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組建番禺區腦卒中救治網絡微信群,20多名省市區專家24小時輪值實時指導救治,全區500名一線醫生參與腦卒中救治工作,21臺120救護車隨時侯命轉運。
同時,通過引入急救綠道APP,對卒中急救質量進行監控管理,實時掌握每個患者的急救關鍵環節,了解各醫院的優勢及薄弱環節,不斷優化流程和管理,縮短急救時間。
該院作為專家單位及卒中救治核心成員承擔區內大部分腦卒中患者的救治工作,截至今年9月,急診會診卒中患者約137人次/月;接診患者約170人次/月;完成大小手術892例;其中急診腦動脈再通手術123例;靜脈溶栓275例,溶栓DNT用時多次刷新番禺地區溶栓最短用時記錄,最短用時僅7分鐘。
定期開展卒中宣傳活動。
卒中救治,分秒必爭。
轉發,讓更多人熟悉卒中急救地圖,
提高對腦卒中患者早期識別能力,
及時有效應用番禺區已建成的120急救綠色通道,
有效減少腦卒中死亡率和致殘率。
圖片來源 李桂芳 部分信息來源番禺區衛生健康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