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三家卒中中心晉升「國字號」,卒中救治保障網正成形!

2020-12-13 瀟湘晨報

「腦卒中」俗稱「中風」,是威脅我國居民健康的「頭號殺手」。腦卒中的救治是生死時速,在「急救黃金時間窗」內,腦卒中患者要被送到具備有溶栓、取栓救治能力的醫院進行治療,才能有效預防和減少併發症發生。

目前,東莞已成為全省擁有三家國家高級卒中中心(含建設單位)的五個城市之一;同時,東莞有11家醫院被納入「國家卒中急救地圖」「廣東省溶栓地圖」,東莞腦卒中救治體系建設不斷完善,卒中救治保障網正在成形。

不過,東莞市腦卒中醫療質量控制中心主任、東莞市人民醫院神經內科學科主任陳仰昆教授坦言,雖然東莞卒中防治取得顯著進步,但估計目前東莞新發腦梗塞患者最多也只有約6%(全國平均3%~4%,發達國家8%~15%)接受了靜脈溶栓或者介入取栓治療,患者和家屬由於不懂腦卒中早期識別,容易錯過黃金救治期。

東莞腦卒中救治踏上新臺階

高級卒中中心代表目前國家認可的高水平,不但可開展腦血管病治療中的高精尖技術,並要求擁有高效的卒中救治綠色通道及全方位、高質量的卒中診療服務,與防治卒中中心結成網絡,接受介入取栓轉診的能力。

厚街醫院成為國家「高級卒中中心」認證單位

日前,中國腦卒中大會暨腦卒中防治工程總結會在安徽合肥舉行,會議進行了國家「高級卒中中心」授牌儀式。東莞市三家醫院上榜,其中:東莞市厚街醫院獲評國家高級卒中中心;東莞市人民醫院、東莞東華醫院獲評國家高級卒中中心建設單位。

市人民醫院獲得國家「高級卒中中心」建設單位稱號

近年來,這三家醫院不斷提升技術能力,不斷優化院內卒中救治流程,建立卒中質控制度,建立高效的卒中急救綠色通道,DNT(入門-溶栓時間)均達到45分鐘以內的國內較高水平。三家醫院均擁有強大的介入取栓團隊,成為重症卒中救治的重要屏障。

東華醫院獲得國家「高級卒中中心」建設單位稱號

至此,東莞已成為全省擁有三家國家高級卒中中心(含建設單位)的五個城市之一。同時,東莞市人民醫院作為管理單位,連同10家醫院作為參與單位被納入「國家卒中急救地圖」及「廣東省溶栓地圖」,更標誌著東莞在腦卒中救治上的新成就。

加大培訓推動基層救治能力

回顧東莞在腦卒中救治上的足跡,2016年國家制定了腦卒中篩查及卒中中心建設方案後,2017年東莞便開始了行動:東莞市腦卒中醫療質量控制中心成立,對全市醫療機構的卒中防治能力進行摸查,對具備靜脈溶栓能力的醫院進行規範化提升,整合17家醫院構建了東莞市第一張「溶栓急救地圖」。

2019年,第二期的「東莞市卒中急救地圖」新納入9家具備靜脈溶栓能力醫院,地圖醫院達到了26家,並對具備介入取栓能力的醫院增加標註。同年7月,由東莞市腦卒中醫療質量控制中心(東莞市人民醫院為牽頭單位)為主要力量,全力推動全市卒中防治建設。

二級醫院的靜脈溶栓能力及綠色通道效率的提高是整個卒中救治體系的重要一環。東莞市腦卒中醫療質控中心在肖衛民、陳仰昆教授帶領下,根據各醫院的建設能力及發展方向,擇優扶持,現場評估指導,幫助各醫院解決卒中救治中實際遇到的難題。

2020年9月,東莞市神經內科專科聯盟/東莞市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組織全市三甲醫院專家還精心準備標準課程,推出面向基層醫院(包括社區衛生中心)的《強基課程-卒中系列》,7場卒中課程,培訓學員800餘人次,深受基層醫護人員的歡迎。

越來越多卒中患者得到救治

目前,東莞市松山湖中心醫院、康華醫院也正在申請創建「高級卒中中心建設單位」;東莞市東部中心醫院、東莞市東南部中心醫院、大朗醫院正在申報國家「防治卒中中心」。隨著東莞腦卒中救治體系建設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卒中患者得到救治。

數據顯示,2019年東莞全市靜脈溶栓797例,較2018年增長38.4%,2019年,全市全年進行介入取栓249例,較2018年增長94.5%。在新冠疫情嚴峻考驗下,2020年1-9月,全市靜脈溶栓仍然達到605例。DNT平均為60.8分鐘,較2018年縮短13.2分鐘。

不過,陳仰昆教授表示,即使東莞按照中國較低風險地區的年發病率推算,東莞新發的腦梗死患者最多也只有約6%接受了靜脈溶栓或者介入取栓的治療,還有絕大部分的患者沒有及時送醫,在腦卒中的救治上,東莞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我國與發達國家在卒中救治方面,最大的差距是居民對卒中識別的能力,很多患者和家人沒有這方面的意識,錯過了黃金的救治時間。」陳仰昆說,開展卒中預防、篩查及卒中識別的教育,將是明年市腦卒中醫療質量控制中心的重要工作之一。

中風120!快速識別腦卒中

腦卒中的特點是發病急,目前世界公認的治療急性腦梗死患者的手段是靜脈溶栓治療。通常腦卒中出現徵兆後的4個半小時以內是搶救的黃金時間,錯過搶救黃金時間將大大延誤治療,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

一旦發生腦卒中徵兆,要迅速恢復冷靜,及時撥打120,牢記「時間就是生命」。在等待救護車到來時,家人不要隨意搬動患者,尤其不能搖晃患者頭部,儘量讓患者側臥位,解開其衣領,保持其呼吸道通暢,安撫患者,穩定情緒。

快速識別腦卒中的方法即「中風120」:

◎「1」代表「看到1張不對稱的臉」;

◎「2」代表「查兩隻手臂是否有單側無力」;

◎「0」代表「聆(零)聽講話是否清晰」;

如果有這幾種情況發生的時候一定要記著趕快打120。

【來源:東莞市衛生健康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極速救治有保障 天河卒中專科聯盟正式成立!
    為了更好的應對中風,努力打造全區一盤棋的格局,推進腦血管疾病的區域共同防治,2020年12月9日,在天河區衛健局的組織領導下,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牽頭成立天河卒中專科聯盟並舉行授牌儀式,成員覆蓋天河區近30家醫療機構(如天河區人民醫院、天河區中醫院、天河區各個社區醫療服務中心等),旨在建設「建立天河區的缺血性卒中網絡體系」,構建針對缺血性卒中的天河區醫聯體單位
  • 番禺發布廣州首個區級卒中急救地圖
    大洋網訊 12月16日上午,番禺區衛生健康局在番禺區中心醫院發布番禺區卒中急救地圖。番禺區內以卒中中心為核心,溶栓醫院為網點,所有醫療機構為哨點的卒中急救網絡體系初步建成,卒中病人在網絡內實施綠道救治管理,確保在區內即可獲得妥善救治。
  • 廣東省卒中急救地圖發布 186家醫院打造黃金1小時急救圈
    60家高級卒中中心成「救腦利器」近年來,廣東省精準對接人民群眾的健康需求,大力推進卒中中心和卒中急救地圖建設,啟動粵東西北地區市級醫療服務能力提升計劃,給予河源、汕尾、潮州、揭陽、雲浮等五個地市各1.5億元資金支持,重點推進五大中心建設,有力推動當地卒中中心工作開展。
  • 廣東省卒中急救地圖發布
    記者了解到,全省通過國家腦防委認證的高級卒中中心(含建設)60家,它們聯合區域內高級卒中中心、卒中防治中心和具有急性腦卒中救治能力並達到要求的醫院等作為地圖醫院成員,目前共186家醫院打造黃金1小時急救圈——實現「三個1小時」的急救時間窗,即發病到呼救不超過1小時,院前轉運不超過1小時,入院到給藥不超過1小時。
  • 番禺區發布卒中急救地圖,番禺區中心醫院為核心成員
    我院作為國家高級卒中中心承擔主要救治任務。開展「卒中急救地圖」建設完善腦卒中綜合診療管理模式加強專業人員培訓目前,番禺區已建成4家經國家或省級認證的卒中中心,10間具備溶栓能力的醫院,33家覆蓋全區的哨點醫療機構。
  •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急診管理|缺血性卒中|急診|管理|急救|卒中|-健康界
    卒中是人類致殘和致死的主要疾病之一,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佔卒中的69.6%-70.8%。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倡導五大中心建設,各地區卒中中心建設如火如荼,區域協同救治、多學科協作、急診流程再造是卒中中心建設的精髓,其中急診管理貫穿始終。
  • 衡水市卒中學會在哈院掛牌成立
    大會現場一個地區的卒中中心建設水平、急性腦卒中救治水平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城市醫療保健水平和社會文明程度。而卒中學會作為推動學科建設的重要載體,在引領學科發展,凝聚學科方向,構築跨越平臺,提升醫療保障能力方面具有獨特作用。18日上午,衡水市卒中學會成立大會在哈勵遜國際和平醫院召開。學會的成立為我市實施科教興醫、人才強醫、可持續發展戰略打下良好基礎,在推進卒中防治事業發展、提高卒中診治水平方面將發揮重要作用。
  • 廣東發布卒中急救地圖 186家醫院打造「1小時急救圈」
    中新網廣州11月28日電 (蔡敏婕 王慧)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28日發布消息稱,該省發布卒中急救地圖,186家醫院構建卒中急救「1小時急救圈」。卒中急救,爭分奪秒。發生急性卒中時,每分鐘就有190多萬個神經細胞死亡。
  • 國丹健康集團深圳健安醫院成功與龍華區人民醫院籤約共建卒中中心...
    為進一步推進卒中中心建設,加快區域化協同救治醫療體系的建立,加強急性腦卒中急危重患者的規範化救治,完善腦卒中患者就診的綠色通道,2019年10月26日,深圳市龍華區人民醫院卒中中心區域協同救治網絡建設研討會暨籤約儀式在龍華區人民醫院綜合樓舉行,深圳健安醫院等5家醫院成功與深圳市龍華區人民醫院籤約卒中中心區域協同救治網絡建設合作協議書
  •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急診管理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倡導五大中心建設,各地區卒中中心建設如火如荼,區域協同救治、多學科協作、急診流程再造是卒中中心建設的精髓,其中急診管理貫穿始終。 AIS救治可以分為3個階段:院前、急診、住院治療。
  • 青島腦卒中急救地圖再升級 3.0版爭分奪秒拯救大腦
    今天發布的卒中急救地圖3.0,將更加精準的按照醫院的救治能力和病人的發病距離、病情輕重等因素,進行統籌規劃,篩選出一個救治病人的最佳路徑。3.0版「地圖」優勢「卒中急救地圖的推出在腦血管病治療史上是一個比較大的突破。」
  • 47歲男性市民突發腦梗 人醫卒中團隊創造生命時速
    14點左右徐先生被送到了市人民醫院急救中心,急診醫生快速判斷病情為「腦卒中」,就是人們常說的小中風。醫院立即啟動卒中救治預案,為他開通「救治綠色通道」,安排體格檢查、心電圖、化驗血指標、急診CT、CTA(血管造影術)等各項檢查,此過程僅用20分鐘。檢查結果精準顯示「左側大腦中動脈完全閉塞」。時間就是大腦,時間就是生命。
  • 溫州市卒中聯盟成立,靜脈溶栓2年提速10分鐘 患者入院到接受溶栓最...
    溫都訊 2020年第十七屆腦血管診治甌江論壇CVOC暨溫州市卒中聯盟成立大會12月12日舉行,以溫州市中心醫院和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為共同倡議單位的我市21家醫療單位,形成了縱跨全市的醫療協作網絡。
  • 東臺市人民醫院獲江蘇省省首批「防治卒中中心」認證
    中國江蘇網11月30日鹽城訊 11月28日上午,在江蘇省徐州市召開的2020 江蘇省卒中學會第四屆學術年會上,東臺市人民醫院副院長吳曉宏代表醫院接受江蘇省腦卒中防治工作委員會首批授牌的「江蘇省防治卒中中心」認證。
  • 牢記「中風120口訣」,臨沂市人民醫院在腦卒中大會獲多項榮譽
    在大會上,醫院被國家衛生健康委腦卒中防治工程委員會授予「2020年度五星高級卒中中心」「中國腦卒中動脈取栓技術培訓基地」「中國腦卒中靜脈溶栓技術培訓基地」「2019年度-2020年度腦卒中高危人群篩查和幹預項目先進單位」;院長李鳳鳴同志被授予「模範院長」榮譽稱號;韓紅星同志被授予「優秀中青年專家」榮譽稱號;神經內科朱其義團隊參與的「中國急性大血管閉塞性缺血性卒中直接動脈治療的療效評估」
  • 一位卒中病人的自述:我跑贏了黃金4.5小時成功獲救!
    我決定去家附近的三甲醫院分院,但我當時已經走不動路了,整個人東倒西歪,腳軟得像軟腳蟹。我太太一路扶著我,攔了一輛計程車。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內科主任董強教授介紹: 首先要點讚患者的自我救治意識,在緊急情況下第一時間去醫院。
  • 卒中急救全家總動員,中風120潮服「搶鏡」上海時裝周
    昨天,上海地標中心TX淮海舉行了一場公益跨界時裝發布會,即中風120潮健康•愛「救「在我家公益行動。該活動打破常規,將潮流、公益與健康相融合,T臺演繹中風急救全家總動員,掀起一陣時尚健康新風潮。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復旦大學附屬閔行醫院趙靜教授和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Renyu Liu教授反覆探討和研究後在2016年共同提出中風120三步識別法,把中風識別和中國特有的醫療急救號碼120 直接聯繫起來,口訣簡單且形象,即使是兒童和老人也能記住:▶ 「1」看1張臉:不對稱,口角歪斜;▶ 「2」查2隻胳膊:平行舉起,單側無力
  • 《中國卒中報告2019(英文版)》:「卒中」已高居過早死亡原因首位
    「我國每五位死亡者中至少有一人死於腦卒中,卒中已成為造成過早死亡和疾病負擔的首位原因。」近年來第一份較為全面反映我國卒中流行狀況和住院疾病醫療質量等診療水平和住院結局的英文版統計報告《中國卒中報告2019(英文版)》(以下簡稱「報告」)日前在北京天壇醫院發布,我國卒中防治相關情況引發關注。
  • 《腦海深處In my mind》連載之十:卒中:回眸2014
    黃金小時內溶栓治療不增加患者安全性方面的風險,且短期預後更為理想。德國PHANTOM-S之後,全球對STEMO給予極高的期望,各國都投入研究推動這一治療模式的推廣和普及。美國休斯頓醫學中心也成功地把這一模式推向臨床應用,相信不久的將來,這一更為快速的救治模式很快會得到普及。
  • 卒中急救全家總動員,中風120潮服「搶鏡」春夏上海時裝周
    今天(10月11日),上海地標中心TX淮海舉行了一場公益跨界時裝發布會,即中風120潮健康愛「救「在我家公益行動。該活動打破常規,將潮流、公益與健康相融合,T臺演繹中風急救全家總動員,掀起一陣時尚健康新風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