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世界人工智慧大會將在上海舉行。屆時,在漢應用了隨訪機器人、康復護航系統的科大訊飛,用高精度算法熱成像測溫設備助力武漢復工復產的商湯科技都將亮相。
人工智慧在漢蓬勃發展,目前,僅東湖高新區就已集聚120餘家從事人工智慧關鍵技術研發和應用的企業,人工智慧核心產業規模近100億元,人工智慧相關產業規模超過200億元,產業規模居全國重點城市前列。
光谷未來科技城一個24小時智慧機器人零售店,「店長」是個機器人,它既是分揀員,又是售貨員。顧客在窗口通過掃碼付款,機器人會準確地將購買物品放在取貨口。 記者高勇 攝
武漢大學網際網路與信息技術研究室楊劍鋒說:「電動窗簾、智能音箱等組成的智能家居,人臉識別、虹膜識別等智慧門崗,下線空調、汽車的智能生產線……人工智慧已進入生活,我們已處於無所不在的物聯網與新經濟之中。」
抓藥方、補藥品,機器人
在無人值守藥房當「大掌柜」
6月30日,在武漢左嶺街衛生服務中心,武漢庫柏特科技研製的一款全自動藥品補發一體機器人,正在無人值守藥房內當「大掌柜」。擁有柔性抓取、「眼到手到」絕活的機器人,每小時可以處理500個處方單,自動補藥600盒。
6月28日,武漢開發區的經開·智造2045創新谷展示的無人駕駛物流車。 記者高勇 攝
這樣的人工智慧系統應用,在武漢醫療一線有20多款。
在雷神山,聯影人工智慧閱片系統,將原本需要5—15分鐘的CT閱片縮減至1分鐘內即可完成,並「眼尖」抓取影像中磨玻璃影,還能通過算法分析病毒類型;
在社區,科大訊飛語音機器人撥打疫情防控調查電話,針對武漢話等方言本身的發音及語義特點,人工智慧訓練師不斷調整算法和模型,機器通過深度學習,能「聽懂」武漢話了,6個小時就將武漢100萬人排查完畢。
在路上,京東物流的智能配送機器人搭載著環境感知攝像頭、紅綠燈識別攝像頭等,「認」得了路,將醫療和生活物資從物流站妥妥運送至醫院。
從納米級微生物到百億級生產線,
人工智慧深入武漢各行各業
不僅在醫療一線,人工智慧應用已經深入到武漢各行各業。
在位於光谷的生物企業「武漢新華揚」,肉眼不可察的變化正在發生。通過人工智慧計算技術,能構建出新型酶蛋白,實現自然界未曾發現的催化反應,獲得工業級微生物工程菌株。全球最早嘗試用人工智慧設計新型蛋白質結構的機構之一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正與做酶製劑產品的「武漢新華揚」合作,用人工智慧技術設計特定的酶。
武漢華星光電投資百億級的生產線上,100多道精密工序全由機械臂完成,助力國內首條柔性摺疊顯示屏生產線邁向達產。在武漢,更多產線正在加緊使用人工智慧、5G等技術升級改造。
在沌口,國家智能網聯汽車(武漢)測試示範區加速發展,武漢已為自動駕駛發出25張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牌照。
在光谷,高新大道上,武漢市首批成功實施並運行的智慧路燈,正在採集各項環境數據、監控路邊情況、抓拍亂貼小廣告等不文明行為,未來甚至能輔助無人車駕駛。
智能晶片、智能製造、智能網絡汽車、機器視覺、語義識別、智慧機器人、智能安防、VR/AR等特色領域的人工智慧技術及場景,正在武漢加速發展,助力武漢實現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
本土企業集聚發展,
行業巨頭來漢設產業基地
人工智慧廣泛的應用場景,推動了行業快速發展。
在武漢,光庭、極意網絡、天遠視科技、颸拓科技、依迅電子等一批本土企業集聚發展。其中,武漢光庭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獲評工業和信息化部「人工智慧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創新項目」,如果給汽車裝上他們的自動駕駛控制系統,能讓車自動駕駛,自主泊車。
武漢人工智慧產業蓬勃發展之勢,也吸引著行業巨頭前來發展。
據了解,小米武漢總部的人工智慧團隊已獨立承擔了10餘項業務的研發工作,獲批的省人工智慧技術創新中心已投入運作。邁瑞醫療全球第9個研發中心邁瑞醫療武漢研究院,將加強智能醫療的產業研究。百度雲智學院在武漢開發區成立。在江夏的騰訊科技武漢研發中心,成為整個騰訊發展人工智慧產業的後援,提供底層研發支撐,重點布局圖像識別、語音識別和文字識別,並探索人工智慧語音識別的軟體。
科大訊飛、今日頭條、出門問問、曠視科技、依圖科技、聯影醫療……在機器視覺、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智能醫療等技術領域的領軍企業紛至沓來,人工智慧產業集群在漢正在崛起。(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李佳 通訊員王少雨)
來源 | 長江日報-長江網
編輯 | 魏煒
文章經授權發布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