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網約性行為調查, 性泛濫時代該如何去愛?

2021-03-05 奇趣報社


hello 小寶貝們,晚上好

今天我們從學術的角度來探討下

網絡約炮

 「請問,你是第一次嗎?」

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和社交網絡的發展,讓年輕人們在尋求性伴侶時變得更加可及、便利,為偶遇「性行為」的發生,降低到前所未有的低門檻。

如今,性的表現形式,已網絡、硬碟、雲端擴展至線下。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專業名詞——網約性行為,或者網絡約炮。



生於約炮的那些APP 

一款手機軟體究竟是社交軟體還是約炮軟體,其實在你自己。

你只想跟朋友說話,就拿它當純社交軟體,通訊錄上所有人都是現實中的朋友。

你也可以通過它冰清玉潔的表面,去發現那些誘人的功能G點——來,大家一起搖一搖。

和一般的社交媒體不同,性的概念並不需要真正的精準的用戶,畢竟現如今的中國是一個「最羞於談性的,卻用性製造了最多的人口的國家。」


 「今天,你需要高潮嗎?」 


可以說孤獨感是目前網際網路社交催生出最焦慮的一種表現,這時候年輕人會用手機約炮。


某媒體通過在線問卷形式進行調查,共收到8771份有效反饋,其中包括3938位男性,4833位女性。數據表示:


網約主要是為了滿足性需求:



13.4%的人使用社交平臺約炮,8771人中有1177人曾經使用網約社交平臺發生過「約炮」行為,佔比13.4%。



1177人中有425個女生,752個男生,男生使用網約平臺的比例明顯高於女生


微信依舊是使用頻率最高的社交網約平臺。


選擇通過網約平臺發生性行為的動機也很直接明了,937人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性需求,也有155人是希望通過頻繁的約會成功體現自己的性魅力。


其實,網約平臺也充滿了騙局。

這些APP上充斥著「約」、「同城」、「戀愛」等關鍵詞,用戶一經註冊就會收到大量的異性搭訕,一旦回復就跳轉到購買會員服務,若掏錢購買服務,這些熱情無比的異性就會集體消失,因為都是程序設置的虛擬美女。

影視作品中出現的粉紅瞬間,上網時蹦出的性愛小廣告,各路視頻平臺色情主播的故意挑逗,看似網約社交平臺讓戀愛變得越來越唾手可得。遺憾的是,並沒有!!

你所經歷過的「性」搭訕不過都是「偽高潮」,是你花錢讓主播跟你互動罷了。

  「你是真的愛我嗎?」

「你高潮了嗎?」

「你真的是第一次嗎?」

「你愛我嗎?」

這是在中國,面對性生活最高頻出現的問題。

美國的 CNN 最新推出的紀錄片《世界各地的性和愛》,探訪世界各地的性愛觀念。

主持人談論到中國和西方婚戀觀的差異性時表示:在中國,愛和婚姻是分離的。

婚姻是婚姻,愛是愛。因為是在中國,人人都是談性色變。對!是變色的變。好色的色。

張北川曾經說過 : 「 在我們的性文化裡,把生育當做性的目的,把無知當純潔,把愚昧當德行,把偏見當原則 」。

  「性泛濫」時代該如何去愛 

這是一個性開放的時代,也是一個性泛濫的時代,社交軟體只是工具,為了滿足時下的年輕人,心中始終有一個不能填補的洞,從而忘記了如何去愛,如何積極面對生活。

這也是現代人的浮躁,以至於浮躁到沒有時間沒有心思去理解簡單的幸福。

至於如何去愛,需要你在生活中用心去找到答案。

就像伍迪·艾倫說的那樣:愛很深刻,而性只有幾英寸而已。

也許你不需要性,因為現實生活每天都能艹翻你。

但愛卻能夠治癒你。

●●●

- END -


推薦閱讀

第一次怎麼裝逼裝成老司機?

蒼老師結婚了,一起來回顧下她的經典作品

刮不刮毛?陰mao的事兒了解一下
如何科學反駁「黑木耳」這種說法?

長按二維碼,關注情趣公社↓

點擊 閱讀原文 

給你看個情趣漫畫⬇️

相關焦點

  • 青少年青春期性行為影響因素研究
    農村青少年中發生性行為的高危人群主要集中在未能繼續獲得正規學歷教育的流動青少年和留守青少年;而本次研究採用的是大學生群體的回顧性樣本。擁有高等教育升學機會的農村青少年在青春期年齡區間內,絕大多數都在學校中完成基礎教育並參加高考。從結果來看,這部分農村青少年發生性行為的風險低於城市青少年。這可能跟城市地區更開放的性觀念有關,也說明在基礎教育階段加強對城市適齡青少年性意識與性健康的關注可能是有益的。
  • 大學生性行為調查——現實與被想像的性
    性,是在大學生中已經存在但是又閉口不提的事情,為了讓大家對性有更好的了解,小沃特地奉上一份大學生性行為調查,如有錯誤地方,還望指正
  • 男女性行為調查(現實與被想像的性)
    而當我們交叉分析「是否單身」與「性取向」之間的聯繫時,並不意外,同性戀單身比例相比其他稍高;而對於雙性戀群體來說,或許擁有兩種可能性往往能讓他們更自由的去愛,這可能是他們與異性戀戀愛單身狀況則相差無幾的原因。吶,如下圖所示,畢竟都是血氣方剛的騷年騷女們,總體上,能接受的佔73.4%——既然xxoo不犯法那你情我願的情況下來一發也沒啥吧,都是成年人,自便自便。
  • 大學生戀愛該不該發生性行為?失戀後怎麼辦? | 大學生性與愛的真面目
    2020年8月22日晚上19:30,來自福建師範大學的江劍平副教授在七夕來臨之際,受中國性學會邀請開展講座,從愛情出發,談論大學生如何應對性與愛。上一期的筆記中,我們一起從理論角度了解了愛情的複雜性與信念類型,以下是講座的後半部分——大學生的性與愛的筆記,在此做分享。
  • 調查:青少年最愛去哪聽音樂?YouTube是首選
    根據消費者研究公司尼爾森今天發表的一項新的研究Music 360,在青少年選擇的
  • 割腕、燒傷……如何預防青少年自傷行為?
    前兩種自傷行為多見於比較重的精神病人。青少年最常見的自傷行為就是表層自我傷害,這種自傷行為不會造成生命危險,但是是青少年情緒障礙的重要指標。青少年的表層自傷行為可以分為強迫性自我傷害、重複性的自我傷害和偶發性的自我傷害。王立濤醫生指出,上面提到的那個青少年的自傷行為就是偶發的自傷行為,所以家長對此不夠重視,但是偶發的自傷行為也會發展成為重複性的自傷行為,青少年的自傷行為必須得到重視。
  • 為什麼不能婚前性行為?
    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男女不主張結婚,反而追求不受婚姻束縛的兩性自由,試婚現象、未婚同居在大學生、職場青年中越來越普遍,甚至有些調查中表述有百分之八十的在校男生和百分之七十的在校女生能接受婚前性行為。當我們看到現今日漸開放的兩性關係時,我們不禁要反思:婚前性行為是否合理?
  • 愛偷東西?愛說謊?青少年偏差行為產生的原因及對策
    在心理諮詢的過程中,我們中心的老師時常會接到家長的求助,家長們常常緊張、焦慮萬分地對諮詢師說:老師,我的孩子經常說謊,有時候會偷東西,我們該怎麼辦?針對這個問題,我們特地邀請了從心開始心理的兒童心理專家李慧心、戴駿瑜、李小紅三位老師為我們分析並給出行之有效的方法。
  • 2019-2020年全國大學生性與生殖健康調查報告發布!
    大學生的性與生殖健康現狀是什麼樣的?哪些因素在影響這些現狀呢?我們的青年健康成長,又該需要哪些幫助呢?TA來了,一份全國性的報告需要我們關注!感情是否圓滿不一定和時間長短、是否走向婚姻有關,如果這份感情讓你更了解自己,學會了如何去愛別人和愛自己,這就是最大的收穫。失戀後的自我調節十分重要,不要用一段感情的結束來否定自己,如果情感創傷難以平復,並影響到了正常生活,可以及時尋求心理援助。
  • 彩虹心輔 |願自傷不再是唯一的方式:關注青少年非自殺性自傷
    常見的自傷行為包括:刀割、針刺、燒灼、撞擊、抓撓等,其中最常見的方式是刀割(如用小刀劃傷手臂)。      該行為通常在青春期開始,可貫穿各個年齡段。調查發現有14%-17%的青少年及4%的成年人有非自殺性自傷行為,到2020年估計有1500萬-3000萬的青少年可能會出現該行為。因此,非自殺性自傷行為已成為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值得引起更多的關注。
  • 多爾多 || 青少年時代的概念、參照點、決裂點
    這是一個脆弱而美妙的時期,因為青少年抵制一切對他們有益的事情。只是青少年沒有馬上表現出來,這讓教育工作者失望,因為他們沒看到立竿 見影的效果。我不太懂如何激勵成人去堅持。對青少年教育工作者,以及 那些對青少年失望氣餒的人,我不斷地要求他們試著表揚青少年:繼續幹,即使這個青少年「嘲笑你」。
  • 未成年人網絡行為調查的社會學意義
    「中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運用狀況調查」從2006年啟動,作為「網脈工程」的子項目之一,由中國青少年社會服務中心和中國社會科學院等單位共同發起。截至2017年,該調查項目已經完成了九次全國抽樣調查。在社會學研究中將「未成年人」作為「青年」的一個子群進行研究和觀察有一定的傳統,而且過往研究中常見的「兒童」「青少年」等詞,其實很多也適用於「未成年人」的概念。然而,在「未成年人」這個年齡概念的統稱下,實際的調查對象其實是動態變化下的一群人,這樣的一個年齡概念背後更是一個社會學的概念。
  • 青少年看黃色網站極大可能導致違法犯罪,父母該如何解決?
    青少年看黃色網站有哪些危害?1、容易激起青春期孩子的性衝動,導致孩子性衝動強烈,想親自體驗,易犯下強姦等犯罪行為。2、淫穢的內容和圖片會讓孩子上癮,導致學習不上心。3、影響身體發育,看多了黃色網站,會讓孩子頻繁手淫,影響身心健康。
  • 日本色情動漫泛濫 與未成年色情繼續博弈
    擬設限色情動漫  保護青少年受眾  今年2月24日,日本東京市政府提出「東京都青少年健全育成條例修正案」,要求限制發行和銷售所有「對未成年角色做性描述」的動漫及遊戲,旨在保護青少年免受不良信息影響。  據悉,該法案提出的直接起因是「東京11區兒童性被害事件」。
  • 中國人的性、愛、婚:四十年經驗與變遷
    我的分析框架包括三個層面,一是中國社會的性現狀;二是該現狀發生於其中的政治、社會、文化情境;最後是中文學術界的語境,這是我對話的主要對象。我將中國大陸八十年代以來的性變遷劃分為四個時間段。起點是建國以後至八十年代之前,這個時期是變遷發生的背景。潘綏銘老師將這一時期概括為「無性文化」,我的概括是「去性文化」和「高度政治化」。
  • 青春期孩子瀏覽不健康網站,家長該如何引導?
    目前青少年普遍缺乏正確的性教育和引導根據中國人口宣教中心的數據,74%的高中生父母未與子女交流過性知識,而49%的青少年主要從網際網路獲得各種性知識。學校對於青少年性教育不重視,教材內容枯燥乏味;絕大部分家長不知道該在這方面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農村留守女孩更是得不到關心和教育。
  • 為什麼基督徒不能有婚前性行為?婚前性行為對社會有何危害?
    與其他罪的不同之處在於是在自己的身子上得罪神,保羅曾勉勵基督徒:「要將你們的身體當作活祭獻給神,這是神所喜悅的。」神既悅納人所獻上的身體,那麼人在自己身子上所犯的婚前性行為就破壞了人理所當然的侍奉,從而影響人與神的關係。從何西阿書可看到神接納了拜偶像的以色列,甚至依然愛她。但他的心卻如受傷的戀人一樣。婚後的性行為蒙神祝福是因人願意遵守神的命令,肯接受神為性所設定的保護——婚姻。
  • 青少年追星調查:警惕飯圈思維侵蝕主流價值觀
    最近,半月談雜誌社對全國2萬多名12歲至18歲中學生開展「青少年追星調查」。結合此次調查,半月談記者又採訪了眾多粉絲、業內人士和專家學者,發現青少年粉絲群體易受人操控利用,飯圈互撕網暴、黨同伐異的不良風氣,容易對價值觀尚未形成的青少年帶來負面影響。
  • 西班牙安全「性」行為大起底:未經伴侶同意就摘套,將面臨4年監禁?
    別看西班牙是發達國家,救助兒童會(Save the Children)西班牙分會發布的一項針對1753名13至17歲青少年的調查報告證實了其性教育匱乏的問題:54.1%的青少年通過看片學習性知識(P站果然是全球知名學習網站!),54.9%希望有機會實踐所學的「理論」,還有略超過一半的人承認他們在6-12歲就對未被處理過的性信息(圖片、音樂等)有初步接觸。
  • 大學生性行為調查發布 校園興起與陌生人「約吻」
    大學生群體對待性以及性行為又是怎樣看待的?本報告由騰訊大閩網和情趣電商他趣APP聯合發布,數據來源於他趣App3千萬用戶大數據(其中包括36%以上大學生用戶)、2萬份用戶調查以及實地走訪高校對大學生的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