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戀愛該不該發生性行為?失戀後怎麼辦? | 大學生性與愛的真面目

2021-02-23 愛與生命

七夕節剛剛過去,街上成雙成對的情侶、帶著甜蜜氣息的晚風、四處售賣的玫瑰花以及無情叫喚著「孤寡」的「七夕青蛙」似乎都在刺激著單身朋友。

對於許多人而言,大學是開始經歷性與愛的階段,在美麗的校園中,那些挽手、擁抱、接吻著的情侶也是一道別樣的風景。這些聲音總在我們的耳邊縈繞。然而,一方面是對愛情的渴望與期待,另一方面,不少學生又對愛情充滿了疑惑與恐懼。隨著關係的升溫,眼前的那顆禁果究竟吃還是不吃?品嘗禁果又究竟應該注意些什麼呢?2020年8月22日晚上19:30,來自福建師範大學的江劍平副教授在七夕來臨之際,受中國性學會邀請開展講座,從愛情出發,談論大學生如何應對性與愛。上一期的筆記中,我們一起從理論角度了解了愛情的複雜性與信念類型,以下是講座的後半部分——大學生的性與愛的筆記,在此做分享。(圖源:2020年全國大學生性與生殖健康調查報告)
《2020年全國大學生性與生殖健康調查報告》(以下簡稱《調查報告》)顯示,大學生的性需求較高,超過1/3的大學生有性需求,男生明顯多於女生,且比例隨著年級的增加而增加。(圖源:2020年全國大學生性與生殖健康調查報告)性需求可能帶來性行為。以大學生的插入式性行為(即性交行為)為例,有31.25%的大學生發生過插入式性行為,男生明顯多於女生。而在有性行為群體中,性伴侶的個數男生平均3.78個,女生平均2.3個。(圖源:2020年全國大學生性與生殖健康調查報告)
·性行為的發生隨著年級的增加,比例明顯上升,到大四階段,有超過一半的同學,有過性行為經歷。·在首次發生性行為時,大部分同學持自願態度,非自願較少。(圖源:2020年全國大學生性與生殖健康調查報告)除此之外,偶遇性行為(如約炮、一夜情等)在有性行為的群體中總體比例佔19%左右,男生明顯多於女生。偶遇性行為的對象男生約6人,女生約3.5人。(圖源:2020年全國大學生性與生殖健康調查報告)值得注意的是,在偶遇性行為的對象中,網友佔63.77%,除此之外,性工作者以及陌生人也是可能對象。(圖源:2020年全國大學生性與生殖健康調查報告)大學生對於婚前性行為的寬容度較高,88.5%左右可以理解或可以接受婚前性行為,男生明顯多於女生,且隨著年級的增加,比例迅速增長。(圖源:2020年全國大學生性與生殖健康調查報告)而對於婚姻,大部分同學則認為順其自然,並非渴望婚姻。(圖源:2020年全國大學生性與生殖健康調查報告)超過90%的學生對開房和同居持寬容態度,男生明顯多於女生,且隨年級的增長,比例迅速增長。(圖源:2020年全國大學生性與生殖健康調查報告)同樣,60%以上的人對偶遇性行為持包容的態度,男生多於女生,隨年級的增長,容度越來越高。人的行為常常受到觀念約束。根據統計結果可以預見,隨著觀念的轉變開放、寬容度的提高,大學生婚前性行為的比例將呈現上升趨勢。(圖源:2020年全國大學生性與生殖健康調查報告)隨著社會的發展,輔助性行為或其他性行為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勢。如:在性行為時,看色情圖片、影片,拍攝圖片、照片等,且比例隨年級的增長而增長,且男性明顯多於女性。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行為可能導致隱私洩露、危害健康,存在潛在危險。如:

·在性行為的時候進行拍攝照片或視頻,可能對自己造成威脅。

·在性行為的時候過度盲目使用藥品,或有過度SM的行為,可能會危害健康。

同時,在大學生日常性行為中,每次都採取避孕措施的不到60%。避孕措施的缺乏易造成非意願妊娠,而大學生多以人工流產終止非意願妊娠。

(圖源:2020年全國大學生性與生殖健康調查報告)(圖源:2020年全國大學生性與生殖健康調查報告)根據《調查報告》,大學生的戀愛狀況呈現以下幾個特點:普遍化:高達66.96%的學生在大學階段有過戀愛經歷。高增長:大學生的戀愛比率逐年增長,到大四已有76%以上的學生有過戀愛經歷。
建立家庭。在中國的傳統觀念中,戀愛以婚姻為目的。然而最新調查結果顯示,只有極少數的大學生以建立家庭為戀愛動機。為愛而愛。這也是現代多數大學生的戀愛動機。這種動機下,戀愛雙方往往情感大於理智,更注重戀愛的過程,而不重視結果。共同承擔。大學階段,許多學生戀愛後經過長期相處,兩人共同學習、工作,日久生情,互相促進成長。生理需求。由於激素、社會環境、觀念的多重影響,許多大學生的生理欲望增強,進而可能因為生理衝動而戀愛。好奇心理。許多大學生受到媒體、周圍情侶親密行為等影響,對戀愛產生好奇與渴望。依賴心理。中學時期,由於高考壓力、家長與老師的教導、同學的議論等,許多人產生愛慕之情而不敢表達。然而,進入大學後,社會環境的寬鬆、家長的鞭長莫及,許多同學反而無法適應,容易產生依賴心理。由此動機展開的戀愛,雙方可能產生互相依賴的情感。遊戲心理。認為大學階段不談戀愛是種遺憾,抱有「一場遊戲一場夢」的態度,對戀愛結果無所謂。虛榮心理。他人戀愛後的幸福感受可能會使得部分學生產生羨慕與不平衡,由此產生一種虛榮心理。功利心理。部分學生希望通過戀愛獲得物質上的享受、工作與學習上的一些便利等。從眾心理。在身邊眾多同學戀愛的狀態下,從眾跟風戀愛。佔有心理。希望通過先下手為強的方式將優秀的對象佔為己有的,防止被他人搶奪。實驗心理。抱著實驗的心態進行嘗試,成功與否都可以成為一種經驗。由於戀愛動機的多樣與複雜,大學生的戀愛常常會出現一些問題,而這些問題與戀愛的心理特點密不可分。

排他性。無法忍受伴侶與其他異性的親密交往,即通常而言的「吃醋」。

波動性。戀愛者常常情緒波動較大,成功時興高採烈,失敗時一落千丈,甚至做出過激行為。

幻想性。戀愛雙方(以女性更為明顯),對兩人的生活產生浪漫幻想。

同時,戀愛與失戀相伴相隨,由於大學生群體的高失戀率,其失戀的類型也多種多樣。幻想破滅型。大學生戀愛往往充滿各種的幻想,受影視文學作品等影響,認為戀愛應當轟轟烈烈、繁花似錦,然而在戀愛後,回到現實,幻想破滅,認為雙方在一起後的生活無法達到預期。個性相抵型。戀愛初期,對方的某一個特點可能產生較強吸引力,但如果個性過於張揚鮮明、相反相抵,雙方難以調和,戀愛很可能走向失敗的結局。第三者插足。三角關係在戀愛中最不穩定。由於戀愛的排他性,當出現第三方時,戀愛雙方難以融洽相處,結局往往是分手或一方退出。雙方淡漠型。戀愛初期往往充滿激情,然而,若戀愛雙方缺乏心靈溝通與交流,激情退卻之後,易產生倦怠感。特別是雙方發生性關係後,若無其它欲望維繫,隨著性慾望的慢慢減弱,雙方也將逐漸走向淡漠。兩地離散型。戀愛以後,兩人分離兩地,由於距離與時間的阻隔,兩人缺乏交流溝通,進而走向分手。其中,若一方身邊出現合適的異性,分手的可能性將大幅度上升。《調查報告》顯示,71.28%的大學生經歷過失戀的痛苦,43.60%的大學生感到比較痛苦或非常痛苦。男生感到痛苦的比例和程度都高於女生。(圖源:2020年全國大學生性與生殖健康調查報告)失戀必然導致心理的變化,其帶來的痛苦如果處理不當,可能導致過激的行為。那麼大學生失戀以後會出現哪一些心理變化呢?1.由愛生恨,恨之入骨。失戀以後,愛之欲其生,恨之欲其死,這種心理往往導致過激的行為。2. 孤獨遺棄,一蹶不振。失戀以後感到痛苦,產生被拋棄感,一蹶不振,從此消沉,甚至用一些極端的方法了結自己。3. 宣洩自己,消沉墮落。失戀以後,用借酒消愁、賭博等方式宣洩自己,進而自此墮落。4. 轉移注意,尋求平衡。失戀以後,通過其它途徑轉移注意力,進而尋求心理的平衡感。失戀是痛苦的,但是真正讓人痛心的是一蹶不振的絕望之情和在缺乏理智下衝動做出的讓人後悔莫及的事情。所以失戀不等於失敗,也不意味著自己不好,只是自己並非是對方最喜歡的最渴望的。因此,失戀以後不能太過自責,而是應該尋求心理調適。

首先,應當學會宣洩,減輕壓力。通過求助朋友、寫日記等方式,減輕心理壓力,適當的宣洩。

同時,要學會轉移,忘卻傷痛。把注意力轉移到其他的活動,如運動、文體活動等。

還可以嘗試換位思考,寬容對方。試想:我如果是他,他如果是我,我會怎麼對他。愛對方的同時也要學會寬容和放手。

也應學會反思,撫平創傷。在反思時甚至可以有阿Q精神,尋找分手的好處,適當通過回憶對方不適合自己的地方,一定程度上緩解自己的心理。

最後,要學會升華,重燃希望。學會總結,吃一塹長一智,在下一段的愛情中,充分表現自我。

志同道合、認真負責。兩個人思想品德、興趣愛好大體一致,以負責的態度與對方相處。尊重平等、專一信任。相互尊重,相互珍惜,在自己保持專一的同時,也要學會信任對方,缺乏信任的戀愛往往難以長久。健康交往、兼顧友情。未來的世界不是兩人的世界,而是需要廣泛的人際交往,所以健康交往要兼顧友情。陶冶情操、事業並重。不能因為愛情而荒廢學業、事業,努力追求愛情與事業的雙豐收。

面對性行為,你準備好了嗎?作為大學生,該不該發生性行為?

我們可以反問一下自己:

1.我為什麼要發生性行為?我要獲得什麼目的?

2.這麼做是否違反法律法規?

3.另一半是不是值得信任?

4.在性行為過程當中會不會遇到一些問題或者困難,我能否承擔這些後果?

5.如果性行為中發現對方並不是自己理想中的伴侶,有沒有勇氣結束這一段關係?

6.兩個人之間是否有深入探討過性行為問題(想法、婚姻打算、現實與想法不同時該如何處理)?

7.是否做好安全、健康、避孕準備?

生命底線生命只有一次,是最寶貴的財富,無論遇到什麼挫折,都不能輕易獻出生命。身體底線。我的身體我做主,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身體負責,如果自己不願意,任何人都不能侵犯自己的身體,同時不要為任何事情出賣和傷害自己的身體。法律底線。在戀愛過程中,不要觸碰紅線,不要觸碰底線,不要做違法犯罪的行為。情感底線。美好的愛情是平等愉悅的,不要為另一方無底線犧牲自己,人永遠無法感動一個不愛自己的人。生活底線。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要獨立自主,不要貪圖小恩小惠,經濟不獨立,人格就會不獨立。不要為功利目的、物質享受而失去自我的人格和獨立。
責任底線。決不能片面強調權利而忽略責任,每一個人都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起責任。
無論是開啟新的戀情,還是發生性關係,在此之前,每個人都應冷靜思考、明確底線,做出理智而不會後悔的決定。在愛與性中,都應自尊不自卑、自重不自輕,自強不自傲,自信不自滿,自主不自貶。追求愛情的同時,要做到珍愛生命、平等包容、安全健康、遵紀守法,負責擔當。

相關焦點

  • 大學生意外懷孕,該怎麼辦?
    今天叨姐想跟大家講一個很嚴肅的話題:大學生意外懷孕該怎麼辦?想寫這個話題是因為一個粉絲的來信:和男朋友兩個人都不喜歡戴套做的感覺,所以算好了安全期,有時候外射,一直都沒有出過事故。但是這次三個月沒來大姨媽,去檢查發現已經懷孕4個月了,醫生說要引產,並且會有風險。
  • 大學生性行為調查發布 校園興起與陌生人「約吻」
    大學生群體對待性以及性行為又是怎樣看待的?本報告由騰訊大閩網和情趣電商他趣APP聯合發布,數據來源於他趣App3千萬用戶大數據(其中包括36%以上大學生用戶)、2萬份用戶調查以及實地走訪高校對大學生的訪談。
  • 2019-2020年全國大學生性與生殖健康調查報告發布!
    大學生的性與生殖健康現狀是什麼樣的?哪些因素在影響這些現狀呢?我們的青年健康成長,又該需要哪些幫助呢?TA來了,一份全國性的報告需要我們關注!2.7 因失戀感到痛苦71.28%的大學生經歷過失戀的痛苦,43.60%的大學生感到比較痛苦或非常痛苦。男生感到痛苦的比例和程度都高於女生。
  • 大學生性行為調查——現實與被想像的性
    性,是在大學生中已經存在但是又閉口不提的事情,為了讓大家對性有更好的了解,小沃特地奉上一份大學生性行為調查,如有錯誤地方,還望指正
  • 大學生戀愛心理及正確戀愛觀樹立
    2 大學生戀愛心理 1)好奇心理。由生理成熟導致的性衝動與性親近要求的產生而形成。大學生結束高中緊張的學習之後,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環境裡,部分大學生思想消極,目標消失,缺少學習動力、目標的大學生於是將心理轉到戀愛上,用以消磨時光,尋求快樂。 2)擇偶動機不純。部分學生考慮的不是對方適不適合自己,是不是真正的愛情,只考慮對方能不能在學習期間、生活上、將來的就業和發展上為自己提供幫助。有的大學生也利用自己家庭和社會的地位去尋找愛情。
  • 2021《超星爾雅》大學生戀愛與性健康答案
    超星爾雅有一個大學生戀愛與性健康的課程,不少小夥伴都在學習,下面小編就為大家整理帶來了超星爾雅大學生戀愛與性健康答案2021,大學生戀愛與性健康章節考試答案大全,有需要的小夥伴不要錯過了!
  • 2016中國大學生戀愛白皮書
    沒有了課業的壓力和升學的困擾,宅宿舍、玩遊戲、看動漫、追小說成了大學生的普遍生活方式。為了擺脫無聊的生活狀態,許多學生將希望寄託於談戀愛,希望能夠有一個人陪伴自己,共同度過不一樣的大學生活。60%的大學生戀愛更加注重對方的「人品」和「性格」。和印象中90後「張揚」、「開放」、「腦殘」的標籤相比,大學生對待情感 問題相當理性。
  • 高校女德講座:大學生發生性行為會不孕不育,濃妝豔抹是愛慕虛榮
    先來看看網友爆料的內容,這場講座被命名為「學會愛自己,才能走更遠的路」,宣講的主要內容如下:購買高級化妝品、濃妝豔抹是愛慕虛榮的表現,所謂反叛、追求自由只是為了強化內心欲望,掩飾心中不安;大學時期發生性行為會導致戀人雙方感情變味,給女生帶來不孕不育、性疾病等身心傷害;相貌迷人、穿著暴露、行為輕浮的女子最容易受到性騷擾等。
  • 在家上課的大學生該不該健身?這位大學生的做法獲贊無數!
    那麼一個棘手的難題就擺在面前:返校後學生的身體狀況如何?儘管現在有「健康打卡」報告每日的情況,但是漂亮的數據也不能代表過硬的身體素質!而這樣一個例子則值得無數大學生學習。下面小編就來帶你看一看到底是誰?他是一名體育生,名叫陳飛飛。就讀於武昌理工學院城市建設學院,是一名大二學生。在家期間,利用破舊窗簾製作沙袋。
  • 期待「戀愛良藥」,近九成大學生支持學校開設戀愛課
    >怎樣更好地愛一個人(62.35%)等,也都是大學生希望學習的。他晚上經常睡不著,關燈躺在床上,腦子裡都是兩個人一起度過的時光。分手前的一個學期,林遠剛上過學校的戀愛心理課,課上專門有一個章節,教學生怎樣走出失戀的陰影。「要學會接受自己的悲傷和痛苦,但是為了避免一直難受,要想辦法開導自己,還要拉著別人開導自己。」林遠覺得這段學習是有必要的。
  • 大學生的戀愛心理健康教育
    大學生的戀愛心理健康教育,對於文化水平較高,情感體驗較為豐富的大學生們來說,校園愛情是他們大學生活中重要的一課。大學生們通常反映出的戀愛心理特徵是:大學生的戀愛心理健康教育  1.性愛的好奇心理——由生理髮育成熟導致的性衝動與性親近要求的產生而形成。
  • 戀愛失敗就喝個爛醉 14%大學生有中度以上心理問題
    另據外地媒體報導,北京社會心理研究所和北京高校學生心理素質研究中心前天舉辦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日公益活動,專家稱當前大學生面臨多重心理壓力,14%的大學生存在中度以上心理問題。其中,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最普遍的是人際交往問題,而失戀引發心理問題較嚴重,學業困難引發心理問題最突出。此外,受訪大學生對就業壓力普遍感到焦慮。
  • 「不自愛的女孩才會17歲發生性行為」
    我不覺得17歲就發生性行為有什麼問題,每次說到自己高中跟男友做過的時候總會收到一些很刺耳的留言,「高中就被搞了啊」「牛逼」,這些話說出來除了噁心人我實在不懂有什麼意義,我是被強姦了嗎?我是去援交了嗎?我只是跟當時的愛人發生了性關係,沒亂搞,戴了套,雙方自願,因為愛,這也不行了。
  • 大學生該是什麼樣?
    就應該是早起吃點早餐,跑跑步,專業課認真聽,公共課看看自己喜歡的雜誌,中午小睡一會兒,下午參加個社團活動或打打籃球,晚上陪著喜歡的人散散步,或去自習室安靜地看看自己喜歡的書;社會不需要完美的學霸,也不認什麼學生會主席,更不希望看到學生放棄學業去創業。
  • 青少年網約性行為調查, 性泛濫時代該如何去愛?
    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和社交網絡的發展,讓年輕人們在尋求性伴侶時變得更加可及、便利,為偶遇「性行為」的發生,降低到前所未有的低門檻。選擇通過網約平臺發生性行為的動機也很直接明了,937人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性需求,也有155人是希望通過頻繁的約會成功體現自己的性魅力。
  • 《全國大學生性與生殖健康調查》:66.47%的同學目前單身
    樣本覆蓋了全國34個省級行政區(含港澳臺)的1764所高校,內容涵蓋了擇偶與戀愛、性教育、性知識與性態度、性體驗與性行為、性騷擾與性侵害等,較為全面地評估了新時期全國大學生性與生殖健康(SRH)現狀及其影響因素。01.
  • 舍友查出攜帶B肝怎麼辦?該不該讓他搬出去
    但相處幾年了關係挺好的,又不好意思開口直說讓舍友搬出去,因為實在是對B肝了解的不太清楚,想知道該不該偷偷申請把他安排到單獨的學生宿舍去住。我相信除了一些醫學生,普通大學生遇到這種事都很害怕,因為未知的威脅更讓人恐懼。B肝檢查中的「大三陽」「小三陽」「兩對半」是什麼?
  • 山東高校又現女德講座:穿著暴露易受到性騷擾 大學時發生性行為或...
    (原標題:山東高校又現女德講座:穿著暴露易受到性騷擾 大學時發生性行為或致不孕)
  • 近九成大學生支持開設戀愛課,異地戀、姐弟戀都有涉及
    記者調查發現,如何解決戀愛中的矛盾和分歧、如何面對感情的結束是大學生最希望在戀愛課上學習到的內容,分別佔調查總人數的71.79%和71.50%;如何在感情中保護好自己(70.53%)、如何在與感情相關的關鍵時刻做出選擇(66.93%)、如何讓相處更愉快(66.73%)、怎樣更好地愛一個人(62.35%)等,也都是大學生希望學習的。
  • 女大學生和男友同居吃虧嗎?專家:戀愛中的大學生應相互尊重!你怎麼...
    有專家指出,有關女性貞操傳統觀念的潛在影響在社會上並沒有消失,若同居後最終未能結婚,無論是社會輿論還是自我評價,都更不利於女性。 因此,戀愛中的大學生理應相互尊重。1網友反饋一些網友留言反對大學生婚前性行為騰訊網、「石家莊的事兒」的網友們,以留言互動方式反對大學生婚前性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