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涼粉很受歡迎,也很容易尋到,任何一家菜市場都有賣。成都涼粉一直都是作為特色小吃紮根於市場。前些年,有人在研究創新菜時,把身份和地位懸殊的涼粉與鮑魚配在一起燒製成菜,不料一炮走紅,讓出身草根的涼粉著實風光了一把。不過,這都是個別案例,涼粉始終有很強的市井性。
涼粉, 有在街上推車單售的,也有在小吃店裡合賣的,或穿插在宴席上,或在小餐館裡調劑口味。總之,涼粉以各種形式活躍在成都餐飲市場的各個角落。成都本土有名的涼粉有洞子口張涼粉和煮涼粉,以及近年來的傷心涼粉,而活躍在成都市場上其他縣市的涼粉,則有南充的川北涼粉、達州的剁椒涼粉,以及遂寧的紅苕涼粉等。
剁椒涼粉
在成都,較受歡迎的涼粉品種要算洞子口張涼粉、川北涼粉和傷心涼粉,其次是剁椒涼粉、紅苕涼粉和煮涼粉。洞子口張涼粉屬於米制涼粉,這種涼粉是把大米淘洗乾淨後,放清水盆裡浸泡5個小時,再用石磨磨成細米漿。淨鍋摻適量清水上火燒開後,緩緩倒入米漿並用木棒不停攪拌,再加入石灰水邊煮邊攪動,等到米粉糊熟透,用鍋鏟挑起「吊牌」成塊且不易脫落時,出鍋盛入盆中,晾涼後翻扣在溼紗布上,即得米涼粉。接著便是製作豆豉滷,它是先把永川黑豆豉剁成茸,再下熱油鍋裡炒至酥香,然後摻適量清水燒沸,用小火熬出味後,再用水澱粉勾芡,出鍋晾冷便成。
製作洞子口張涼粉是把米涼粉切成細長條,裝碗後舀入薑汁、蒜泥和豆豉滷,淋上用醬油、醋、味精、白糖、花椒麵和紅油辣椒調成的酸辣味汁,撒上蔥花,拌勻便好。如果味道要突出香味,還可加香油、熟芝麻面、酥花生末和香菜末。
米涼粉
煮涼粉也要用到米涼粉,只不過是把米涼粉切成1.5釐米見方的塊。另外還要製作豆豉醬去減輕米涼粉裡特有的鹼味,它是先把永川黑豆豉剁成茸,待下熱油鍋裡炒至酥香後,放入剁細的郫縣豆瓣炒香出色,摻少量清水熬出味後,調入醬油、味精、胡椒粉和五香粉,然後下水澱粉勾成糊狀,即成。製作煮涼粉是先把涼粉塊放沸水鍋裡煮透,撈出來裝碗後,舀上豆豉醬,淋入醬油和紅油,撒上花椒麵、熟芝麻粉、芽菜末和芹菜末,拌勻即成。這一冷一熱兩種米涼粉小吃汁濃味厚,口感爽滑。
豌豆涼粉
川北涼粉屬於豌豆制涼粉,這種涼粉的製作要比米涼粉複雜得多。先給幹豌豆去殼,放清水盆裡浸泡,磨漿後用紗布過濾出豌豆汁,待豌豆汁沉澱後,再潷去清水,取中間一層豆汁作為「水粉」,而底層晾乾後作為「坨粉」,前期工作才算做完。接著往淨鍋裡摻水燒沸,先下「水粉」攪勻,再分兩次下用清水化開的「坨粉」攪拌至熟,裝入盆裡晾涼,即成。另外,製作豌豆涼粉時,可加些薑黃讓涼粉呈黃色。
製作川北涼粉是把豌豆涼粉切成長條(或用鏇刀鏇成長條) 後裝碗,再加薑汁、蒜泥水、鹽、醬油、味精、花椒麵和紅油辣椒調成麻辣味,撒蔥花便好。其中,醬油需加紅糖(或冰糖) 和香料熬成濃稠略甜的複製醬油。當然,根據口味可另加醋調成酸辣味,或不加花椒麵調成紅油味。豌豆涼粉調味時,一般不需要加豆豉茸。
豌豆涼粉在川內各地都用得比較多,比如傷心涼粉、剁椒涼粉等都是用豌豆涼粉製作的。成都的傷心涼粉以洛帶古鎮最出名,它是把涼粉調成酸辣味,薑汁、蒜泥和蔥花少不了,辣味則是突出小米椒的鮮辣,紅油可用可不用。剁椒涼粉以達州的最有名,它是先把青紅尖椒入鍋煸熟,取出來剁成碎末,再加薑汁、蒜泥、豆豉茸、鹽、味精、醬油、醋、芥末和生菜油調成醬汁,然後澆在裝碗的豌豆涼粉條上拌勻,撒些蔥花和熟碎花仁,即成。
紅苕涼粉屬於用紅苕粉製成的涼粉,它是遂寧的特色涼粉,顏色黑亮,一般都是熱吃。先把紅薯澱粉用清水化開,再倒入沸水鍋裡攪拌至熟透,然後關火保溫待用。製作紅苕涼粉時,先把熱涼粉舀入碗內,再調成麻辣味、酸辣味、鮮辣味等拌勻,然後趁熱用小勺舀食。目前,剁椒涼粉和紅苕涼粉在成都市場上比較少見,但它們的市場前景廣大,有待開發利用。
- 微信公眾號id:scprweixin -
餐飲界專業品牌新媒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我們
1.郵局訂閱:郵發代號為62-50
2.本刊郵購:郵局匯款至成都市人民中路三段4號
四川烹飪雜誌社郵購部收
(請填寫清楚收件人真實信息及訂購內容)
3.微店(點擊)或微信支付至微信號:18980751350
4.中國郵政報刊訂閱網搜索"四川烹飪"訂閱
版權所有,禁止所有網絡整合、轉載!
投稿、美食線索及商務,加微信:1366629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