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實現省域1:2000比例尺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全覆蓋

2020-12-18 中國新聞網

新聞通氣會現場。 王逸飛 攝

中新網杭州8月28日電(王逸飛 汪旭瑩)28日,浙江省自然資源廳舉行新聞通氣會,通報該省1:2000比例尺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建設成果。記者獲悉,目前浙江已實現省域範圍10.55萬平方公裡1:2000比例尺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全覆蓋,其也成為在全國率先完成該工作的省份。

在「十二五」期間領先全國基本完成平原地區1:2000比例尺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建設工作的基礎上,2017年3月,浙江為進一步豐富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加快數據強省建設,啟動山區1:2000比例尺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建設(下稱「山區測圖」)。

浙江省自然資源廳國土測繪處處長方劍強介紹,通過三年努力,該省「山區測圖」工作完成了杭州、寧波、溫州、湖州、台州、金華、衢州、麗水等8個設區市、38個縣(市、區),總計50700平方千米的航空影像獲取、數字正射影像圖製作、數字高程模型製作和數字線劃圖測繪,填補了浙江省山區1:2000比例尺基礎地理信息數據空白。

「目前浙江的山區測圖工作任務已全部完成,率先在全國各省、自治區中實現省域範圍1:2000比例尺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全覆蓋。這極大提高了準確系統掌握浙江全省『山水林田湖草』的現狀和空間分布情況的能力,為省域治理現代化打造了高精度的地理空間信息數據基底。」方劍強說。

據了解,浙江還建立了全省1:2000比例尺基礎地理信息數據更新機制,探索形成了「省級統籌、市縣協同」的工作模式。定期開展航空影像獲取、數字正射影像圖製作、數字高程模型製作和數字線劃圖測繪四項任務。

在浙江,全面支撐信息化管理系統的高精度地理信息資源,在自然資源資產審計、生態文明建設、防災減災、應急保障等方面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

根據浙江省自然資源廳數據,據不完全統計,截至8月,浙江省1:2000基礎地理信息數據累計分發使用達到238萬幅,數據量超過100TB。應用部門涵蓋自然資源、水利水電、農業農村、航空航天、林業、交通運輸、生態環保等多領域,直接節約財政資金約39.12億元。

如在浙江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工作中,相關部門利用1:2000比例尺數字正射影像圖,為「五水共治」精準定位了每條「垃圾河」「黑臭河」,為「三改一拆」及時發現了各類違法建築,同時完成了67個海洋生態修復和811座礦山生態修復項目空間資料庫建設,實現修復全過程監測,讓該省的水更綠、山更青。

當日,浙江省自然資源廳還發布了2020版浙江省標準地圖。

該廳地理信息管理處處長朱敏表示,2020年,浙江省標準地圖在原有統一的綜合性標準地圖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了地圖內容、種類、表現方式,並開發了多種版本,更貼近公眾需求,適用性更強,提升了地理信息公共服務有效供給。

她介紹,2020版浙江省標準地圖在地圖數量上有大幅增加,從原有的105幅增加到259幅。同時地圖品種更豐富,例如浙江省地圖共30幅,按地圖尺寸有8K、16K、32K、64K,根據地圖內容有全要素圖、政區圖、交通圖、旅遊圖、地形圖等。(完)

相關焦點

  • 山東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打開無限便民空間
    「基於PGIS(警用地理信息平臺),省公安廳還開展了犯罪熱點分析、熱線分析、熱區分析、犯罪行程分析等應用。」省公安廳通信處處長孫增華告訴記者,今年2月煙臺銀行勝利路支行原行長劉某涉嫌挪用資金4.36億元潛逃一案,警方僅用1周時間就將其抓獲,也離不開地理信息、沿途視頻監控等信息的綜合應用。    最離不開地理信息的要數國土資源部門。
  • 1015家超額收官 浙江百姓健身房實現全省全覆蓋
    日前,記者從省體育局了解到,截至12月20日,2020年我省共新建百姓健身房1015家,超額完成2020年省政府十大民生實事中「新增百姓健身房1000個」的任務目標,在家門口享受低免、便捷、優質的室內健身服務已成為浙江老百姓身邊實打實的
  • 我國發布2020版30米全球地表覆蓋數據 填補高緯度區域信息空白
    據了解,這是繼2014年向聯合國捐贈數據以來,中國再次向國際社會提供更新地理信息公共產品。全球地表覆蓋分布及變化反映人與自然相互作用,是生態環境監測、氣候變化研究、可持續發展規劃的重要基礎信息。為推動利用地理信息監測全球地表變化,應對全球挑戰,促進可持續發展,自然資源部在多年努力和技術創新基礎上,組織製作了2020版30米全球地表覆蓋數據。
  • 省一級幼兒園統領 尖山率先實現優質園全覆蓋
    高點幼兒園成功創建省二級幼兒園,這標誌著區(鎮)在全市率先實現了優質園全覆蓋。中心園為省一級,下屬3所分園均為省二級,「金字塔結構」為轄區優質學前教育夯實根基。 優質增量擴容 學前教育優質園全覆蓋人工草坪乾淨柔軟,滑梯鮮亮醒目,寬敞明亮的三層教學樓裡有閱覽室、美術室、建構等,液晶電視、教學一體機、消毒櫃等教育教學設施一應俱全
  • 讓城市立起來,深圳率先實現城市級高精度實景三維模型技術覆蓋
    目前,深圳是國內首個實現市域級全覆蓋的實景三維模型生產的城市。會議邀請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先林、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副會長湯海、自然資源部信息中心技術工程處處長周俊傑、自然資源部測繪標準化研究所所長謝露蓉、上海市測繪院原院長郭容寰、廣東省國土資源測繪院副院長唐力明、深圳大學可視計算研究中心主任黃惠等專家,以及測繪管理處、信息中心、華正公司、發展研究中心、工程中心、測繪大隊、深圳大學及深大頂層設計項目組等代表參會。
  • 【奮力交出高分報表】浙江11市「數據高鐵」全面開通 全方位深化...
    http://wap.cztv.com/news/1117785.html眼下,浙江正運用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全方位深化政府數位化轉型,加快打造「整體智治、唯實惟先」的現代政府。陳滄泉說:「對我們來說都是有利的,也幫助我們解決了資金的周轉。」社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之前,每次申報臨時醫療救助,需要調查被救助人的收支情況,但這些信息涉及省、市、區等20多家相關單位,過去只能以半人工的方式歸集數據,時間最長的要一個多月。在省「大救助平臺」上,最近,證券、銀行、醫療等多部門都向江幹區新開放了數據接口,實現跨部門、跨區域、跨層級的數據共享。
  • 甘肅實現居民電子健康卡應用全覆蓋
    記者 1 月 5 日從甘肅省衛健委獲悉,省政府辦公廳近日下發《2020 年省委省政府為民辦 11 件實事完成情況通報》,對省衛生健康委全面推行居民電子健康卡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通報指出:省衛生健康委系統規劃、規範建設,把居民電子健康卡服務 " 一碼通用 " 打造成民生實事的樣板工程,全省推行居民電子健康卡工作已按項目目標全面完成。
  • 浙江這些新業態新模式快來了解
    持續推進「1+N」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體系建設,依託平臺整合區域企業製造資源,健全平臺接單、按工序分解、多工廠協同的共享製造模式。鼓勵龍頭企業建設共享工廠,集中配置通用性強、購置成本高的生產設備,面向行業發展分包協同生產、融資租賃。到2022年,建設20個(家)具備共享製造能力的車間(工廠),實現全省主要行業工業網際網路應用全覆蓋。
  • 自然資源部:最新的2020年版國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啟用
    央視網消息:記者昨天(24日)從自然資源部了解到,最新的2020年版國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近日正式啟用,這也標誌著我國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一體化建設取得新進展。據了解,2020年版國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在數據更新方面,主要更新了2米解析度遙感影像1000萬平方千米,覆蓋全部陸地國土;優於1米解析度遙感影像537萬平方千米,佔陸地國土面積61%。
  • 「地理信息+」提質百姓生活
    在大會現場,參展單位代表、青島市基礎地理信息與遙感中心應用項目部主任綦春峰說,「但實際上我們可能已經在正確的車道了,『志玲姐姐』之所以提示無用,是因為相關應用的地理信息數據精度還達不到『車道級別』,導航應用無法識別汽車在哪條車道上。」他還表示,未來地理信息產業的發展方向之一,就是數據精度越來越高,要達到「車道級別」。
  • 湘潭市河長制信息管理平臺及智慧治水App項目啟動
    紅網時刻湘潭11月5日訊(記者 焦炬 通訊員 歐陽曉)11月5日下午,「大美湘潭 智行善水」湘潭市河長制信息管理平臺及智慧治水App項目啟動儀式在河西觀湘門舉行。副市長劉永珍出席啟動儀式。河長制工作自2017年推行以來,在湘潭市委、市政府的高位推動下,全市治水興水的共識不斷凝聚,制度體系不斷完善,基層基礎不斷夯實,作用效果日益顯現。
  • 雲南茶樹種植適宜區劃分研究和地理信息系統
    km2,佔全省總面積的41.5%;次適宜區為滇西北南部、滇中一帶以及滇東北南部,區域內氣候條件只能基本滿足茶樹種植,次適宜種植面積約為8.66萬km2,佔全省總面積的22.1%;滇東北、滇西北2000m高度以上為不適宜區,面積約為8.1萬km2,佔全省總面積的20.7%。
  • 應對能源高質量發展需求,浙江率先建設多元融合高彈性電網
    建設能源網際網路形態下多元融合高彈性電網,讓不可能成為可能,看浙江的省域領先實踐從浙江發展大環境看,浙江的經濟條件、行政效率、社會治理、市場化程度和信息技術產業發展水平都居國內領先,率先構建國際領先的區域能源網際網路具有現實基礎。(圖為京杭大運河湖州段服務區的船主使用岸電。)
  • ——浙江茶葉氣象服務深度覆蓋茶行業全產業鏈
    浙江地處中國東南沿海,適宜的氣候和地理環境為茶樹栽培和優質高產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但複雜的氣候和地形也給茶葉生長帶來嚴重威脅。  15年來,浙江省氣象部門深耕茶葉氣象服務,服務覆蓋種植、生產、銷售等全產業鏈,構建茶葉氣象指標體系,重點研發種植氣候區劃、災害風險評估、災害監測預報、採摘氣象預測、氣候品質認證等5大關鍵技術,逐步形成了優化種植布局-保障安全生產-助力提質增效的服務閉環。
  • 浙江​省檔案館利用數字賦能 推動檔案服務再升級
    省檔案館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去年,我省已率先在全國實現省域範圍內手機查檔服務,群眾可通過微信小程序「掌上查檔」、浙裡辦APP「檔案查閱服務」向省內100家綜合檔案館發起查檔申請。今年,由省檔案館牽頭建設的全國首個跨省域檔案查詢利用平臺——長三角民生檔案跨區域一體化在線查檔平臺,進一步實現了三省一市原有民生檔案查檔平臺的互聯互通,目前已成功上線婚姻登記、獨生子女等檔案跨省遠程查詢利用,真正做到讓「數據多跑路,群眾查檔少跑腿」。
  • 陝西安康:白河縣實現學校錄播教室鄉鎮全覆蓋
    編輯/曹加蘭|責編/文娟|編審/謝坤近日,白河縣新建的6個錄播教室順利通過驗收,正式投入使用,至此白河縣實現學校錄播教室鄉鎮全覆蓋。據悉,為加快學校教育信息化建設,打造全縣數字校園新高地,今年,白河縣教體科技局通過爭取高陵、西鹹新區幫扶資金,為9所學校新建了9個高清錄播教室,它們的建成和啟用為學校教學的「教、研、訓」高效運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也標誌該縣信息化教育教學環境又上新臺階。
  • 中國省際信息「流空間」的結構與特徵:地域文化力的交互與內卷
    我們利用2010-2016年各省公眾在「百度」中搜索他省頻率的「數據對」,生成省際信息流的強度積和強度比,以此構建信息「流空間」的省域文化力概念指標:文化「交互度」和「內卷度」。可視化分析顯示,省域文化互動呈明顯的多中心結構,而省際相互關注具有高度不對稱性。
  • 浙江:構建一體化治理格局 著力3個關鍵點
    在加快從「事」向「制」「治」「智」轉變,實現省域治理現代化的進程中,形成跨層級、跨區域、跨部門的整體智治體系,構建上下貫通、執行有力、運轉順暢的一體化治理格局,顯得尤為緊要。  關鍵之一:系統集成  在省域治理中,形成省市縣鄉一體的整體治理格局,是打破碎片化,發揮系統整體優勢、彰顯治理效能的關鍵舉措。  系統集成的理念和方法,在我省的探索進程中日益受到重視。省委黨校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陶建鍾說,在省域治理中運用系統集成方法,就是要堅持系統思考,科學統籌各項資源,實現跨層級、跨領域、跨部門的業務和資源共享。
  • ...上海市測繪院:MAXAR 30cm HD立體影像在超大型城市1:2000地形圖...
    影像高度清晰,精度高,無控定位精度可達2.3m,30cm HD的立體影像數據產品可實現1:2000製圖。本項目中,項目組採用的數據便是經過HD技術處理後生成的0.3m解析度的WorldView-2 多光譜衛星影像,並帶有RPB參數文檔。立體像對的獲取時間為2016年11月18日,即開園後5個月,數據級別為2A,影像質量良好,雲量小於5%,整體反差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