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通氣會現場。 王逸飛 攝
中新網杭州8月28日電(王逸飛 汪旭瑩)28日,浙江省自然資源廳舉行新聞通氣會,通報該省1:2000比例尺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建設成果。記者獲悉,目前浙江已實現省域範圍10.55萬平方公裡1:2000比例尺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全覆蓋,其也成為在全國率先完成該工作的省份。
在「十二五」期間領先全國基本完成平原地區1:2000比例尺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建設工作的基礎上,2017年3月,浙江為進一步豐富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加快數據強省建設,啟動山區1:2000比例尺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建設(下稱「山區測圖」)。
浙江省自然資源廳國土測繪處處長方劍強介紹,通過三年努力,該省「山區測圖」工作完成了杭州、寧波、溫州、湖州、台州、金華、衢州、麗水等8個設區市、38個縣(市、區),總計50700平方千米的航空影像獲取、數字正射影像圖製作、數字高程模型製作和數字線劃圖測繪,填補了浙江省山區1:2000比例尺基礎地理信息數據空白。
「目前浙江的山區測圖工作任務已全部完成,率先在全國各省、自治區中實現省域範圍1:2000比例尺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全覆蓋。這極大提高了準確系統掌握浙江全省『山水林田湖草』的現狀和空間分布情況的能力,為省域治理現代化打造了高精度的地理空間信息數據基底。」方劍強說。
據了解,浙江還建立了全省1:2000比例尺基礎地理信息數據更新機制,探索形成了「省級統籌、市縣協同」的工作模式。定期開展航空影像獲取、數字正射影像圖製作、數字高程模型製作和數字線劃圖測繪四項任務。
在浙江,全面支撐信息化管理系統的高精度地理信息資源,在自然資源資產審計、生態文明建設、防災減災、應急保障等方面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
根據浙江省自然資源廳數據,據不完全統計,截至8月,浙江省1:2000基礎地理信息數據累計分發使用達到238萬幅,數據量超過100TB。應用部門涵蓋自然資源、水利水電、農業農村、航空航天、林業、交通運輸、生態環保等多領域,直接節約財政資金約39.12億元。
如在浙江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工作中,相關部門利用1:2000比例尺數字正射影像圖,為「五水共治」精準定位了每條「垃圾河」「黑臭河」,為「三改一拆」及時發現了各類違法建築,同時完成了67個海洋生態修復和811座礦山生態修復項目空間資料庫建設,實現修復全過程監測,讓該省的水更綠、山更青。
當日,浙江省自然資源廳還發布了2020版浙江省標準地圖。
該廳地理信息管理處處長朱敏表示,2020年,浙江省標準地圖在原有統一的綜合性標準地圖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了地圖內容、種類、表現方式,並開發了多種版本,更貼近公眾需求,適用性更強,提升了地理信息公共服務有效供給。
她介紹,2020版浙江省標準地圖在地圖數量上有大幅增加,從原有的105幅增加到259幅。同時地圖品種更豐富,例如浙江省地圖共30幅,按地圖尺寸有8K、16K、32K、64K,根據地圖內容有全要素圖、政區圖、交通圖、旅遊圖、地形圖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