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的雨淅淅瀝瀝地下著,雖然看著不大,卻是細細密密的,如果不撐傘便會在不知不覺中就淋溼的。這就是秋雨的與眾不同吧。
等了一會兒,還是沒有要停下的意思,走吧,打個傘就當是雨中漫步吧。於是,慢悠悠地走著,路上的行人並不多,許是外出遊玩了,或是正好趁著假期調整一下正懶懶地窩在床上呢。偶爾有幾個騎電動車的在身旁經過,沒穿雨披,只是縮著個腦袋,好像這樣就可以擋住一點兒細雨,路邊的幾家店有的已經開了,有的還關著門,大概是知道在這樣的節假日這麼早並不會有太多的客人吧。就這樣悠悠地走著,不趕時間真好!
在菜場轉了一圈,想想還是買個雞燉湯吧,放點兒蘑菇,再買條魚,來個蔬菜就能對付一頓了。大概是好久沒買雞了,大家都吃得津津有味,原本還想著能留點兒晚上吃,沒想到一下就吃完了,是不是我的廚藝又有長進了呀,哈哈,就當自戀了吧。對於一位主婦來說,一日三餐的安排妥當也是煞費腦力的。
看看家裡還有點兒麵粉,就想著下午也沒啥事兒,就洗麵筋吧。這還是小時候的事了,那時,奶奶管著一大家的吃喝,要考慮到那麼多人的口味,還要換著花樣,更要節省開支,在那樣的年代是很不容易的。於是,什麼黃瓜啦、山芋啦、芋艿啦經過奶奶的「七十二般變化」都能成為餐桌上的美味,還有手洗的麵筋當然也是奶奶的一絕了。
把麵粉放在稍大一點兒的容器裡,均勻地撒上一點兒鹽,然後用水把麵粉攪拌均勻,至於要放多少水全憑經驗了。後來,在試過幾次後,我就先少放一點兒,再慢慢地添,直到能把麵粉拌成糊狀為止,接著再順時針多攪拌後靜放在那裡,像現在這樣的天氣大概放半小時左右就可以了。接下來就是洗了。先拿一團拌好的麵團放在淘米簍子裡不停地捏,剛開始真的有點兒怕怕的,怎麼那個麵團一碰到水就感覺很快要流失了,抓都抓不住,本來還是蠻大的一個,可是洗著洗著怎麼快沒有了呀,心裡真的是很著急,就在你越發急的時候,卻發現手裡的麵團不再是滑滑的、爛爛的,而是有點兒勁道了,再捏一捏,好像不再流失了,再捏一捏,感覺就像是在捏橡皮糖似的,拿起來一看,哇,已經是麵筋了,這時候,已經可以用手拉一拉了,再放到簍子裡洗一洗,手越發變白了,而麵筋已成了奶黃色的了。洗好後再包上肉糜,一個個麵筋塞肉就安安穩穩地在盤子裡待著了。
正好還有點兒雞湯,於是,我先把雞湯燒開,然後把準備好的麵筋一個一個放進去,在滾開的水中,麵筋像個頑皮的孩子,上下翻滾著,蓋上鍋蓋,任她肆虐。哇,這些小東西一下長大了,變成了胖娃娃,好像要把鍋蓋頂上天,就這樣鬧吧。不管你們了,把火熄了,大家都休息一會兒。當我再次看時,卻發現小胖娃們一個個像洩了氣的皮球,早沒了剛才的神氣。
那麼多的麵粉並沒有帶來那麼多的麵筋,剛才洗的水經過這麼長時間的沉澱也已分成了兩部分,上面一層是水,下面則是小粉。把上面的水瀝掉,就可以做小粉糰子了,這也是小時候的我們喜歡的美味之一了。在鍋裡刷上一層油,把瀝好的小粉倒進鍋裡,不停地攪拌,隨著溫度的不斷升高,那些粉不會兒就成形了,當然,這時候的火是不能太旺的。接下來把成形的粉放在剛剛的容器中,冷卻後就可以做了,中間包上一點兒白糖或是紅糖,做成扁扁的糰子的形狀。鍋裡再刷上油,把糰子一個個貼在鍋邊,這時候的火還是不能太旺的,大概煎個三分鐘,就換一面,一般煎到有點兒金黃色就可以了起鍋了,這時候,整個屋子都是香香的,讓你迫不及待地想要咬上一口。當然,這時,你是千萬不能馬上吃的,因為中間包了糖,那個燙啊。當你的手能夠拿住不覺得燙時,就可以吃了。輕輕地咬上一口,哇,甜甜的,香香的,軟軟的,一定是吃完一個還想再來一個的,不信,你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