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漢堡尋找披頭四痕跡

2020-12-21 環球網

【環球時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蕭久】夏夜的風吹過易北河畔,不遠處便是德國漢堡市夜生活的中心聖保利區。在此區繩索大街與大自由街的十字路口,有一個與眾不同的圓形廣場。它的外圍路面由黑色地磚鋪成,圓心區卻是淺色,遠遠看去像是一張黑膠唱片。這張黑膠唱片響起的是一支傳奇樂隊與漢堡的故事——60年前,這支日後被公認為史上最偉大、最有影響力的搖滾樂隊,在漢堡首次以「披頭四」(又譯「甲殼蟲」)這一名稱正式登臺演出。

漢堡街頭,那些打不完的網紅卡

漢堡算是披頭四的半個起源地,年輕的成員們在20世紀60年代初,經常穿梭在德國漢堡的各類俱樂部進行演出,也就是從那時起,他們開啟了徵服全世界的歷程。

建於2008年的「黑膠唱片廣場」的正式名起得非常直白,就叫「披頭四廣場」,是為了紀念漢堡在披頭四樂隊發展中的歷史地位和巨大作用而建的,建成之後迅速成為遊客摯愛的網紅拍照地,就算不是披頭四的樂迷,也會圍著廣場上矗立的形似樂隊成員的抽象鋼製雕像比起剪刀手合影留念(如圖)。

而對於披頭四樂隊的樂迷,來到漢堡市宛如小老鼠掉進了米缸裡。披頭四樂隊的靈魂人物約翰·列儂曾說:「我出生於利物浦,但是在漢堡長大。」作為樂隊的誕生之地,披頭四的身影早已融入這座城市的骨血之中,漢堡就像他們的故鄉利物浦一樣,隨隨便便在街上閒逛,不經意間就能追星打卡一條龍,比如,從披頭四廣場只需步行三分鐘,便能抵達樂隊當年首次登臺演出的英德拉俱樂部。

英德拉俱樂部很容易找到,因為滿是塗鴉的紅色外牆著實打眼。鐵柵欄大門的旁邊釘著一塊黃銅標牌,上面寫道:「1960年8月17日,甲殼蟲樂隊登上英德拉的舞臺。這是他們在德國的第一次亮相,也是偉大傳奇的登場。」走進俱樂部,牆上掛有許多披頭四樂隊的老照片,酒吧檯上還有很萌的樂隊成員的Q版小玩偶。不過在60年前,可沒有如今這般美妙。身處歐洲最大的紅燈區,披頭四樂隊當年在此演出時的真實環境可謂是髒亂差,臺下觀眾更是魚龍混雜,不然這條街也不會被戲謔稱為「罪大惡極街」。

那時候的約翰·列儂不到20歲,保羅·麥卡特尼剛滿18歲,主音吉他手喬治·哈裡森甚至還未成年,用他們自己的話說,這片地方就是個「豬圈」。只能說強者無畏,是金子扔哪裡照樣發光,幾個初出茅廬、毫無名氣的毛頭小夥兒從這裡開始一飛沖天,簡直是勵志的最強錦鯉。入夜後,隨著俱樂部裡的節奏響起,對樂迷來說是迎來圓夢的時刻,而對非樂迷來說,就當是來蹭蹭勵志錦鯉的好運也是不錯的。

「披頭四樂隊最愛酒吧」

位於大自由街36號的國王地下俱樂部與英德拉俱樂部緊鄰,它是披頭四樂隊的第二個演出場所,也是在這裡,披頭四遇見了日後成為樂隊鼓手的林戈·斯塔爾。一張歷史性的海報如今仍貼在36號的入口處,上面宣傳的是洛裡·斯通和颶風樂隊的演出,開場表演嘉賓是披頭四。當時颶風樂隊的鼓手,就是林戈·斯塔爾。

如果你餓了,多走一條街推開Gretel & Alfons的門就好。這個午夜咖啡館兼酒吧與60年前相比變化並不大,想尋找老漢堡風情的話,這裡就可以了。門店招牌上寫的攬客語是「披頭四樂隊最愛酒吧」,雖然有違反廣告法用詞的嫌疑,但當年披頭四樂隊在演出結束後確實是總來這裡喝上一杯的。

在披頭四打拼的那個年代,漢堡就是德國國際音樂發展的熱門區域,如今更是歐洲現場音樂的代表性城市。在英德拉俱樂部和國王地下俱樂部所在的大自由街,有無數原創音樂俱樂部爭相為這座霓虹燈下的城市配上夜的背景音樂。

「披頭四紀念年」

因為疫情緣故,原本屬於漢堡的「披頭四紀念年」不得不取消了很多線下演出活動,但在8月17日,樂隊首次登臺的英德拉俱樂部依舊舉辦了名為「直播與尖叫」的紀念演出,面向全球在線直播重新編曲的60年前的樂隊原版演出。同一天,易北河畔的漢堡文化地標——易北愛樂廳也上演了紀念披頭四樂隊的專場。60年前僅在小小舞臺上唱起的歌,如今在世界各地的每個角落,都有喜愛音樂的耳朵在聆聽。

在這個特殊時期的夏天,漢堡也逐漸迎回國內外遊客。你能在這座城市的任意一個旅遊商店找到披頭四樂隊的周邊紀念品,冰箱貼、明信片、海報、卡通玩偶等入門級的自然不在話下,想要晉升版的就得花些心思了。去二手店轉轉,也許會找到披頭四樂隊標誌性的同款緊身皮衣、無領夾克,再問問店主,哪裡能有機會淘到老唱片。獨立設計師的時髦門店更是淘寶的絕佳場所,黃色潛水艇的T恤或是樂隊印花的連衣裙保證不會撞款。或者心血來潮一下,在漢堡找個理髮店剪個披頭四的蘑菇頭髮型也不錯。

和利物浦一樣,漢堡也推出名為「披頭四之旅」的特色旅遊線路,身背尤克裡裡的導遊會帶你走街串巷,尋找披頭四當年的痕跡,行至情深處,少不了來幾首經典歌曲的大合唱。此刻的你也許無法即刻起身前往漢堡,不要緊,無論何時,音樂都是可以跨越國界、穿越時空的奇妙存在,更可以撫慰需要被治癒的心。那麼現在就放上一首披頭四的歌,我們一起來聽聽吧。

相關焦點

  • 德國漢堡慶祝披頭四樂隊成立60周年:沒有漢堡,就沒有披頭四
    這是他們首次以披頭四樂隊(The Beatles,又稱甲殼蟲樂隊)的身份進行公開演出。這些年輕音樂家們在漢薩城漢堡度過的兩年時光為他們日後成功徵服全球粉絲奠定了基礎。 △1960年披頭四樂隊在Indra音樂俱樂部 正如約翰·列儂所說:「我雖然出生在利物浦,卻是在漢堡長大。」
  • 披頭四樂隊組建60周年,誕生地漢堡舉辦「雲演出」紀念
    提起尋找披頭四的蹤跡,許多人會想到利物浦,但實際上,利物浦雖然是約翰·列儂的家鄉,但漢堡才是這隻樂隊第一次以「披頭四」(the Beatles)的名字開始演出的地方,可以說是披頭四樂隊的誕生地。約翰·列儂自己就曾說:「或許我出生在利物浦,但漢堡是我長大成人的地方。」
  • 搖滾的信仰,披頭四-The Beatles
    披頭四樂隊又名甲殼蟲樂隊,1957年的時候披頭四樂隊的靈魂人物約翰列儂於遇見了樂隊另一位核心人物保羅麥卡特尼,並邀請保羅麥卡特尼加入他的音樂團隊。他們最終成為了音樂史上最為成功的歌曲創作合作夥伴。但此時的披頭四雖然在利物浦和漢堡的演出受到了一些關注,但是距離真正的成功還非常的遙遠,樂隊靈魂約翰列儂也在一天天的演出中感到了疲倦,樂隊也在面臨解散的命運,真正的轉折出現在演唱會中,臺下站著布萊恩愛潑斯坦,儘管年齡差距不大,但布萊恩與披頭四成員不同,她出生於一個富裕的猶太家庭。
  • 披頭四專輯導購
    但要知道有些東西,是時間也不能讓它的光輝暗淡,將它的痕跡消磨掉的。在當代,就是連搖滾青年都不一定會去聽披頭四啦。即使是不追求新潮,大家也更愛 Led Zeppelin ,滾石這樣的樂隊。英國版的溫拿?沒興趣。披頭四在文學青年裡倒是鼎鼎大名,這多虧了東野圭吾和村上春樹一直在小說裡提到,但是讀者們一般也就把他們一併當作神祗膜拜了,不敢去讓他們的英靈座上染上一絲俗氣。
  • 記憶中的披頭四樂隊
    記憶中第一次對音樂產生美好的幻想是來自於披頭四。當時我僅僅知道披頭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樂隊。在初中的某天晚上,我點開紅專,聽到了黃色潛水艇。我從來都是一個不夠聰明的人,等到聽膩了紅專,卻沒有去聽披頭四其他的歌,顫顫巍巍剛打開一絲的搖滾樂的門縫又被我合攏了。讀高中後,我終於開始深入搖滾樂,還沒走出幾步,披頭四又擋在了我的面前。這一次,16個G的手機裡頭被我下滿了披頭四的歌。
  • 披頭四傳記《一二三四》贏得2020年度英國頂尖非虛構獎
    據《衛報》報導,克雷格·布朗(Craig Brown)所著的披頭四傳記《一二三四》(One Two Three Four: The Beatles in Time)贏得英國非虛構的最高獎項巴美列捷福獎(Baillie Gifford)。
  • 披頭四樂隊——瑞詩凱詩的探尋之旅
    組合成員 John Winston Lennon約翰·溫斯頓·列儂披頭四樂隊的靈魂人物披頭四主唱兼節奏吉他手可是在瑞詩凱詩的披頭四成員們卻像虔誠的瑜伽士一般靜修。曾經披頭四靜修的Maharishi Mahesh Yogi的道場(Ashram),在Rishikesh的Rajaji國家公園,如今這個地方受到全球披頭四粉絲的喜愛。
  • 披頭四(Beatles)用一場東方之旅影響世界 快樂密碼空間
    然而1967年對披頭四而言,是充滿了危機的低谷期:先是經紀人過世,再來電影失利,幾乎所有人都沉迷於毒品和致幻劑,甚至因為家中藏有大麻被警方指控。 家喻戶曉的披頭四成員們,享受著富裕和盛名的同時,也飽受精神苦悶和壓力,並陷入毒品和致幻劑無法自拔,迷失了方向。
  • 披頭四解散50年了,搖滾精神還能反叛主流嗎?
    於是,他專程跑到洞穴酒吧去觀看披頭四的演出,感受到了一股由這支年輕人樂隊引發的狂熱躁動。布萊恩在1961年底與披頭四籤約,他將身穿皮衣皮褲、曾經混跡於充滿妓女和流浪詩人的漢堡俱樂部的樂隊改頭換面為彈奏著布魯斯、整齊乾淨的年輕四人偶像團體,從而大獲成功。從1962年的單曲《LOVE ME DO》到1965年的電影原聲碟《Help》,短短三年,披頭四樂隊紅遍歐美。
  • 披頭四在印度:一篇報紙廣告引發的旅途
    時間回到1968年,披頭四的事業如日中天,或許是為名譽所累,樂隊成員普遍精神疲乏。「偶像天團披頭四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我們也很滿意,」,保羅·麥卡特尼後來在《披頭四選集(The Beatles Anthology)》中回憶道,「我們努力保持清醒,謙遜,但也都在困惑:名利雙收的感覺確實不錯,可我們是為了什麼呢?」
  • 大名鼎鼎的日本作家都愛披頭四丨夜問
    從組建披頭四到solo發歌,約翰·列儂一直是人們目光的中心。披頭四對上世紀60-70年代的全世界年輕人都產生了深遠影響,比如中國的近鄰日本。1966年夏天,披頭四樂隊到日本武道館公演,此前還有人質疑在「武道館」開演唱會是否不妥,但最終還是被狂熱的歌迷們佔據。
  • 回憶披頭四,這次打擾一下樂團和我們一起
    ——加西亞·馬爾克斯對於披頭四而言,他們大概永遠也不會抵達馬爾克斯所說的第二個終點。今天上映一部音樂劇情片《昨日奇蹟》,該片講述了創作型歌手傑克,因遭遇離奇的交通事故後,醒來後發現自己成了世界上唯一記得披頭四樂隊的人,之後他因為演唱披頭四歌曲而一舉成名的故事。其中一個話題就是#假如世界忘了披頭四#,在前兩天還上了熱搜。
  • 披頭四解散50周年,《Hey Jude》手稿將被拍賣
    在披頭四樂隊解散50周年之際,將有近300年紀念品在美國紐約拍賣。其中包括記錄著披頭四初次登臺的木質舞臺、被譽為「英國第二國歌」之稱的《Hey Jude》手稿、列儂和小野洋子最廣為流傳的合照等。
  • 本以為JoJo只是致敬《教父》和披頭四,沒想到竟預言了911事件
    當喬瑟夫用念寫能力去尋找迪奧的方位的時候。電視機中先是出現了馬龍白蘭度飾演的的教父的畫面:90後很少有人不知道哆啦A夢在埃及九榮神部分,波因哥漫畫一直都是粉絲津津樂道的部分:1.關于波因哥的漫畫畫風:作者說參考了《黃色潛水艇》,這首《黃色潛水艇》(Yellow Submarine)是披頭四樂隊在
  • 寶碟唱機系列丨披頭四文明的代表——《黃色潛水艇》
    直到今天,我們談及搖滾樂和搖滾文化,仍然懷念那個偉大的樂隊和偉大的年代——披頭四和英國搖滾的黃金十年。可以說,披頭四樂隊是世界音樂史上商業性最為成功的樂隊,也是至今為止最偉大的樂隊。我們通常只認為披頭四在搖滾和流行音樂史上佔有極高的地位,卻往往忽略他們對現代藝術風格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1968年7月,一部以披頭四一系列歌曲為主題的動畫奇幻電影《Yellow Submarine》面世,不僅受到了滾迷們的歡迎,還獲得了電影界和普羅大眾的一致好評。說來非常弔詭的是,這部電影採用動畫方式製作,僅僅是因為披頭四樂隊經歷了《Help!》
  • 披頭四解散50周年,《Hey Jude》手稿高價拍出
    撰文 | 王塞北據多家外媒報導,當地時間4月10日,即披頭四樂隊解散50周年之際。有大約250件與樂隊有關的文物在紐約朱利安拍賣行(Julien’s Auctions )拍賣。1970年4月10日,保羅·麥卡特尼(Paul McCartney)宣布退出披頭四樂隊,風靡全球十年之久的披頭四樂隊宣告解散。50年之後,披頭四的歌曲仍在全球各地被傳唱。而與樂隊相關的文物也一直廣受追捧,比如約翰·列儂的眼鏡和吉他。
  • 蹭上披頭四什麼都能賺?!
    今年是披頭四解散50周年。最近紐約一家拍賣行宣布4月10日要上拍一批披頭四紀念品。其中包括一件奇特的東西:披頭四出道前站過的舞臺。估價在1萬-2萬美元。同場拍品約300件,都是關於披頭四的各種「雜物」。
  • 武漢首家美式漢堡餐廳,LAYA BURGER拉亞漢堡在漢街開業
    而武漢有賣正宗美式漢堡的餐廳並不多(KFC、麥噹噹、漢堡王這種快餐式漢堡店不在我們今天談論的話題裡面),依稀記得群光祖母的廚房的美式漢堡挺不錯,還有在西北湖布魯塞爾酒吧只有那麼一款漢堡在菜單上,卻好吃得讓我感動落淚。 前段時間去漢街外街,看到一家打著正宗美式漢堡旗號的餐廳名叫LAYA BURGER拉亞漢堡經典餐廳正在裝修。
  • 平頭曙光:7Hz/七赫茲 披頭四 平頭耳塞式耳機
    雖說披頭四本身設計上可能並沒有考慮繞耳佩戴,但是根據實際體驗測試的話,披頭四仍然是可以繞耳佩戴的,這樣一來可以明顯解決「墜落感」的問題,畢竟直接佩戴這條耳機,多少還是感覺有些累。聲底很乾淨,整體解析力非常強,再加之本身開放式的結構帶來的大聲場,披頭四可能不單單局限於去試聽古典音樂了。實際上從聽感上來看,披頭四是一個很雜食的產品,流行音樂、器樂乃至大編制音樂,都能有著不錯的風格,因為它本身調音就足夠的均衡,三頻的分布剛好在一個很合適的地方。不過平心而論,對於很多第一次接觸這種風格的用戶來說,披頭四的聲音可能會顯得「亮」了,但實際上它並不亮,只是低頻比較而已。
  • 火箭浣熊的名字竟來自披頭四的一首歌
    《黑衣帝王:共生體蜘蛛俠》第三期裡,火箭浣熊和蜘蛛俠相遇了,兩人在自我介紹的時候,蜘蛛俠立刻認出了這個名字的來源正是披頭四樂隊的一首歌《洛奇浣熊》(Rocky Raccoon)。蜘蛛俠說,「火箭浣熊?是披頭四的那首歌嗎?」火箭浣熊回答道,「什麼是披頭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