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蕭久】夏夜的風吹過易北河畔,不遠處便是德國漢堡市夜生活的中心聖保利區。在此區繩索大街與大自由街的十字路口,有一個與眾不同的圓形廣場。它的外圍路面由黑色地磚鋪成,圓心區卻是淺色,遠遠看去像是一張黑膠唱片。這張黑膠唱片響起的是一支傳奇樂隊與漢堡的故事——60年前,這支日後被公認為史上最偉大、最有影響力的搖滾樂隊,在漢堡首次以「披頭四」(又譯「甲殼蟲」)這一名稱正式登臺演出。
漢堡街頭,那些打不完的網紅卡
漢堡算是披頭四的半個起源地,年輕的成員們在20世紀60年代初,經常穿梭在德國漢堡的各類俱樂部進行演出,也就是從那時起,他們開啟了徵服全世界的歷程。
建於2008年的「黑膠唱片廣場」的正式名起得非常直白,就叫「披頭四廣場」,是為了紀念漢堡在披頭四樂隊發展中的歷史地位和巨大作用而建的,建成之後迅速成為遊客摯愛的網紅拍照地,就算不是披頭四的樂迷,也會圍著廣場上矗立的形似樂隊成員的抽象鋼製雕像比起剪刀手合影留念(如圖)。
而對於披頭四樂隊的樂迷,來到漢堡市宛如小老鼠掉進了米缸裡。披頭四樂隊的靈魂人物約翰·列儂曾說:「我出生於利物浦,但是在漢堡長大。」作為樂隊的誕生之地,披頭四的身影早已融入這座城市的骨血之中,漢堡就像他們的故鄉利物浦一樣,隨隨便便在街上閒逛,不經意間就能追星打卡一條龍,比如,從披頭四廣場只需步行三分鐘,便能抵達樂隊當年首次登臺演出的英德拉俱樂部。
英德拉俱樂部很容易找到,因為滿是塗鴉的紅色外牆著實打眼。鐵柵欄大門的旁邊釘著一塊黃銅標牌,上面寫道:「1960年8月17日,甲殼蟲樂隊登上英德拉的舞臺。這是他們在德國的第一次亮相,也是偉大傳奇的登場。」走進俱樂部,牆上掛有許多披頭四樂隊的老照片,酒吧檯上還有很萌的樂隊成員的Q版小玩偶。不過在60年前,可沒有如今這般美妙。身處歐洲最大的紅燈區,披頭四樂隊當年在此演出時的真實環境可謂是髒亂差,臺下觀眾更是魚龍混雜,不然這條街也不會被戲謔稱為「罪大惡極街」。
那時候的約翰·列儂不到20歲,保羅·麥卡特尼剛滿18歲,主音吉他手喬治·哈裡森甚至還未成年,用他們自己的話說,這片地方就是個「豬圈」。只能說強者無畏,是金子扔哪裡照樣發光,幾個初出茅廬、毫無名氣的毛頭小夥兒從這裡開始一飛沖天,簡直是勵志的最強錦鯉。入夜後,隨著俱樂部裡的節奏響起,對樂迷來說是迎來圓夢的時刻,而對非樂迷來說,就當是來蹭蹭勵志錦鯉的好運也是不錯的。
「披頭四樂隊最愛酒吧」
位於大自由街36號的國王地下俱樂部與英德拉俱樂部緊鄰,它是披頭四樂隊的第二個演出場所,也是在這裡,披頭四遇見了日後成為樂隊鼓手的林戈·斯塔爾。一張歷史性的海報如今仍貼在36號的入口處,上面宣傳的是洛裡·斯通和颶風樂隊的演出,開場表演嘉賓是披頭四。當時颶風樂隊的鼓手,就是林戈·斯塔爾。
如果你餓了,多走一條街推開Gretel & Alfons的門就好。這個午夜咖啡館兼酒吧與60年前相比變化並不大,想尋找老漢堡風情的話,這裡就可以了。門店招牌上寫的攬客語是「披頭四樂隊最愛酒吧」,雖然有違反廣告法用詞的嫌疑,但當年披頭四樂隊在演出結束後確實是總來這裡喝上一杯的。
在披頭四打拼的那個年代,漢堡就是德國國際音樂發展的熱門區域,如今更是歐洲現場音樂的代表性城市。在英德拉俱樂部和國王地下俱樂部所在的大自由街,有無數原創音樂俱樂部爭相為這座霓虹燈下的城市配上夜的背景音樂。
「披頭四紀念年」
因為疫情緣故,原本屬於漢堡的「披頭四紀念年」不得不取消了很多線下演出活動,但在8月17日,樂隊首次登臺的英德拉俱樂部依舊舉辦了名為「直播與尖叫」的紀念演出,面向全球在線直播重新編曲的60年前的樂隊原版演出。同一天,易北河畔的漢堡文化地標——易北愛樂廳也上演了紀念披頭四樂隊的專場。60年前僅在小小舞臺上唱起的歌,如今在世界各地的每個角落,都有喜愛音樂的耳朵在聆聽。
在這個特殊時期的夏天,漢堡也逐漸迎回國內外遊客。你能在這座城市的任意一個旅遊商店找到披頭四樂隊的周邊紀念品,冰箱貼、明信片、海報、卡通玩偶等入門級的自然不在話下,想要晉升版的就得花些心思了。去二手店轉轉,也許會找到披頭四樂隊標誌性的同款緊身皮衣、無領夾克,再問問店主,哪裡能有機會淘到老唱片。獨立設計師的時髦門店更是淘寶的絕佳場所,黃色潛水艇的T恤或是樂隊印花的連衣裙保證不會撞款。或者心血來潮一下,在漢堡找個理髮店剪個披頭四的蘑菇頭髮型也不錯。
和利物浦一樣,漢堡也推出名為「披頭四之旅」的特色旅遊線路,身背尤克裡裡的導遊會帶你走街串巷,尋找披頭四當年的痕跡,行至情深處,少不了來幾首經典歌曲的大合唱。此刻的你也許無法即刻起身前往漢堡,不要緊,無論何時,音樂都是可以跨越國界、穿越時空的奇妙存在,更可以撫慰需要被治癒的心。那麼現在就放上一首披頭四的歌,我們一起來聽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