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的披頭四樂隊

2020-12-17 涼城阿沐

記憶中第一次對音樂產生美好的幻想是來自於披頭四。

當時我僅僅知道披頭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樂隊。

在初中的某天晚上,我點開紅專,聽到了黃色潛水艇。於是,我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把自己洋溢的心情傾注於音樂的意境中,隨著作者一起煩惱、一起歌唱、一起沉湎於音樂的興奮中。

我從來都是一個不夠聰明的人,等到聽膩了紅專,卻沒有去聽披頭四其他的歌,顫顫巍巍剛打開一絲的搖滾樂的門縫又被我合攏了。

讀高中後,我終於開始深入搖滾樂,還沒走出幾步,披頭四又擋在了我的面前。這一次,16個G的手機裡頭被我下滿了披頭四的歌。

直到現在,披頭四的紅專在我心裡仍是排在第一的位置。那些音樂仿佛吹出一股生命的奇妙冷風,使我感到一種甜美的戰慄。如今我已然很少再去回顧,但是它讓我明白了音樂的好處。

因此我離不開音樂。

我認為The Beatles目前在樂壇地位如此之高,最主要的原因還是音樂。披頭四的音樂在早期很樸素,也很直接,比如第一張專輯<Please Please Me>裡的多數歌曲,歌詞都相對比較簡單。這些歌曲雖然簡單,但是旋律足夠好聽,且能直擊人心。實事求是的說,在我看來這部分歌曲比較適合現場,而且受限於當時的錄音條件,目前聽的人不多。但是對於披頭四後期的歌曲,只能用「推崇備至」四個字來形容。個人最喜歡<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和<Abbey Road>兩張專輯,簡直是神作。

可以這麼說,披頭四在我眼裡已經不只是一個搖滾樂團,披頭四的音樂在後期風格多樣,而且每一樣在我看來都能至少打90分。也有一些作品是極具先鋒精神的,放在今天也仍然具有借鑑學習的意義,比如<A Day in the Life>,<Being For The Benefit Of Mr. Kite!>,<Eleanor Rigby>等等

披頭四的音樂於我就像一本關於人生的書籍,包括時間,包括愛情,也包括理想。這本書看似很厚,但其實是一個過程,所謂厚積薄發,當人生的經歷逐漸豐富的時候,它就自然而然地慢慢變薄了。很慶幸遇見這樣的樂隊,雖然不在同一個時空,但是陪伴了我無數個日日夜夜。

我認為對披頭四最好的褒揚就是,當我在生活中遇見問題時,我總能從披頭四的音樂中尋找到答案,所謂燈塔,引渡迷津之人;雖濁雖遠,必將砥礪前行。

相關焦點

  • 披頭四樂隊——瑞詩凱詩的探尋之旅
    如果要說起現代搖滾音樂的裡程碑,不得不提起的一個名字那就是「The Beatles」(披頭四樂隊,也稱甲殼蟲樂隊),他們為現代搖滾音樂的貢獻就像是艾揚格大師為現代瑜伽做出的貢獻一樣,是不可估量的。樂隊檔案披頭四樂隊,英國搖滾樂隊,由四名成員組成,1960年樂隊於英格蘭利物浦市成立。1962年發行首支單曲《Love Me Do》。
  • 德國漢堡慶祝披頭四樂隊成立60周年:沒有漢堡,就沒有披頭四
    這是他們首次以披頭四樂隊(The Beatles,又稱甲殼蟲樂隊)的身份進行公開演出。這些年輕音樂家們在漢薩城漢堡度過的兩年時光為他們日後成功徵服全球粉絲奠定了基礎。 △1960年披頭四樂隊在Indra音樂俱樂部 正如約翰·列儂所說:「我雖然出生在利物浦,卻是在漢堡長大。」
  • 歐美一周:酷玩樂隊比披頭四樂隊更有人氣
    (文/趙南坊)不止秒殺「披頭四」(TheBeatles)。按照BBC電臺Radio 2的評選結果,平克·弗洛伊德(Pink Floyd)、「滾石」(The Rolling Stones)、「皇后」(Queen)等超經典樂隊皆變成「酷玩」(Coldplay)登上頭名的墊腳石。
  • 披頭四樂隊組建60周年,誕生地漢堡舉辦「雲演出」紀念
    提起尋找披頭四的蹤跡,許多人會想到利物浦,但實際上,利物浦雖然是約翰·列儂的家鄉,但漢堡才是這隻樂隊第一次以「披頭四」(the Beatles)的名字開始演出的地方,可以說是披頭四樂隊的誕生地。約翰·列儂自己就曾說:「或許我出生在利物浦,但漢堡是我長大成人的地方。」
  • 披頭四樂隊《Hey Jude》歌詞手稿以91萬美元拍賣成交
    北京商報訊(記者 盧揚 鄭蕊)4月12日據媒體報導,披頭四樂隊《Hey Jude》的歌詞手稿已在洛杉磯朱利安拍賣行舉行的披頭四主題在線拍賣中完成拍賣,並以91萬美元的價格成交。公開資料顯示,洛杉磯朱利安拍賣行於當地時間4月10日舉辦了主題在線拍賣,而被拍賣的《Hey Jude》歌詞手稿,則是披頭四樂隊前成員保羅·麥卡特尼於1968年7月在倫敦三叉戟工作室錄製《Hey Jude》時寫下的手稿,手稿上標註有「暫停」的字樣。該手稿最初被估價為16萬美元,而此後以91萬美元的成交價格無疑將估價翻了數倍。
  • 盤點世界影響力最大的十大樂隊,披頭四無懸念第一,槍花上榜!
    披頭四甲殼蟲是一支成立於1960年的英國利物浦搖滾樂隊,樂隊在流行音樂史的商業和藝術上都取得了巨大成功。樂隊最著名的成員為John Lennon,Paul McCartney,George Harrison,以及Ringo Starr。
  • 從披頭四到小眾樂隊,新奇有趣的衍生品成了一門好生意
    7月4日,樂隊又跟網易雲音樂合作「五千個在哪裡」線上音樂會。演出暫停、收入歸零的特殊時期,全球音樂人被迫「待業」,遭遇空前的職業危機。因疫情阻隔演出,92%的日本音樂人在調查中坦言,無法堅持到7月。多年來,孫怡一直努力調整樂隊的收入結構,試圖讓音樂人能從單一的靠演出掙錢的模式裡走出來。
  • 全球四大殿堂樂隊,披頭四第一滾石第二,中國有一個,不是Beyond
    是的,這支成立於上個世紀廣受歡迎的樂隊,至今仍是許多人心目中最喜歡的搖滾樂隊。很多去KTV的人都忍不住要放一首Beyond的歌曲來表達自己的搖滾情懷。不過,在全球公認的四支殿堂級別的樂隊中,有一支是中國的樂隊,但不是Beyond樂隊,也不是是另一支大家熟悉的草蜢樂隊,那麼究竟是誰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甲殼蟲樂隊是第一個入選的,他們當之無愧。
  • 在漢堡尋找披頭四痕跡
    這張黑膠唱片響起的是一支傳奇樂隊與漢堡的故事——60年前,這支日後被公認為史上最偉大、最有影響力的搖滾樂隊,在漢堡首次以「披頭四」(又譯「甲殼蟲」)這一名稱正式登臺演出。建於2008年的「黑膠唱片廣場」的正式名起得非常直白,就叫「披頭四廣場」,是為了紀念漢堡在披頭四樂隊發展中的歷史地位和巨大作用而建的,建成之後迅速成為遊客摯愛的網紅拍照地,就算不是披頭四的樂迷,也會圍著廣場上矗立的形似樂隊成員的抽象鋼製雕像比起剪刀手合影留念(如圖)。
  • 搖滾的信仰,披頭四-The Beatles
    披頭四樂隊又名甲殼蟲樂隊,1957年的時候披頭四樂隊的靈魂人物約翰列儂於遇見了樂隊另一位核心人物保羅麥卡特尼,並邀請保羅麥卡特尼加入他的音樂團隊。他們最終成為了音樂史上最為成功的歌曲創作合作夥伴。二戰之後利物浦作為英國最大港口城市每天都有大量愛爾蘭和威爾斯貧困移民湧入,曾經漂泊在海上的水手們帶來了他們各國的文化與音樂,在這種激烈文化碰撞下,一時間利物浦就湧現出了500多支樂隊,這幾個學生組成的披頭四樂隊也是其中並不算起眼的一隻,但也許當時利物浦的所有俱樂部都不會想到,這幾個稚嫩的孩子不久的將來將會成為全世界搖滾樂迷的信仰。
  • 回憶披頭四,這次打擾一下樂團和我們一起
    ——加西亞·馬爾克斯對於披頭四而言,他們大概永遠也不會抵達馬爾克斯所說的第二個終點。今天上映一部音樂劇情片《昨日奇蹟》,該片講述了創作型歌手傑克,因遭遇離奇的交通事故後,醒來後發現自己成了世界上唯一記得披頭四樂隊的人,之後他因為演唱披頭四歌曲而一舉成名的故事。其中一個話題就是#假如世界忘了披頭四#,在前兩天還上了熱搜。
  • 披頭四專輯導購
    在這個大家對幾年前的東西都不一定感興趣的時代,推一支幾十年前的樂隊,從歷史的雜貨堆裡撣去灰塵,掏出一張張唱片給別人聽,總是顯得過時又迂腐的。但要知道有些東西,是時間也不能讓它的光輝暗淡,將它的痕跡消磨掉的。在當代,就是連搖滾青年都不一定會去聽披頭四啦。即使是不追求新潮,大家也更愛 Led Zeppelin ,滾石這樣的樂隊。英國版的溫拿?沒興趣。
  • 歐美六支殿堂級搖滾樂隊,滾石樂隊最長壽,披頭四影響力無法取代
    R.E.M樂隊:原來搖滾也可以保持寧靜、優雅的風度R.E.M.樂隊(快轉眼球樂隊),成立於1979年,是過去的20年裡最有影響力的樂隊之一;作為起家於地下的草根樂隊,他們在組團初期就開著大篷車穿梭美國,將音樂理想和精神傳播於鄉鎮
  • 披頭四在印度:一篇報紙廣告引發的旅途
    時間回到1968年,披頭四的事業如日中天,或許是為名譽所累,樂隊成員普遍精神疲乏。「偶像天團披頭四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我們也很滿意,」,保羅·麥卡特尼後來在《披頭四選集(The Beatles Anthology)》中回憶道,「我們努力保持清醒,謙遜,但也都在困惑:名利雙收的感覺確實不錯,可我們是為了什麼呢?」
  • 披頭四解散50周年,《Hey Jude》手稿將被拍賣
    在披頭四樂隊解散50周年之際,將有近300年紀念品在美國紐約拍賣。其中包括記錄著披頭四初次登臺的木質舞臺、被譽為「英國第二國歌」之稱的《Hey Jude》手稿、列儂和小野洋子最廣為流傳的合照等。
  • 披頭四解散50年了,搖滾精神還能反叛主流嗎?
    紀錄片裡,四個人在這場演出中笑容質樸,演唱依然真誠、自然,正如樂隊所有成員指出的那樣,儘管存在個人衝突,但他們仍然喜歡他們曾經一起創作的音樂。而且就在前一年,深受愛戴的總統甘迺迪剛遇刺不久,美國全國還沉浸在悲傷之中,當披頭四樂隊攜歌曲《I want to hold your hand》登陸美國時,立馬掀起了瘋狂的「披頭四狂熱」。從1965年發布的《Rubber Soul》開始,披頭四樂隊開始轉變曲風,在音樂中展現了更複雜的世界觀。
  • 「圖鑑」Abbey Road封面,讓披頭四成為斑馬線最佳代言人……
    1969年9月26日,披頭四(The Beatles)的專輯《Abbey Road》發行,是樂隊發行的第11張錄音室專輯,雖然經典,卻也是他們解散前的最後一張專輯。(儘管1970年出版的專輯《Let It Be》是他們最後發行的錄音室專輯,但其錄音時間在Abbey Road之前。)
  • 披頭四解散50周年,《Hey Jude》手稿高價拍出
    撰文 | 王塞北據多家外媒報導,當地時間4月10日,即披頭四樂隊解散50周年之際。有大約250件與樂隊有關的文物在紐約朱利安拍賣行(Julien’s Auctions )拍賣。1970年4月10日,保羅·麥卡特尼(Paul McCartney)宣布退出披頭四樂隊,風靡全球十年之久的披頭四樂隊宣告解散。50年之後,披頭四的歌曲仍在全球各地被傳唱。而與樂隊相關的文物也一直廣受追捧,比如約翰·列儂的眼鏡和吉他。
  • 寶碟唱機系列丨披頭四文明的代表——《黃色潛水艇》
    直到今天,我們談及搖滾樂和搖滾文化,仍然懷念那個偉大的樂隊和偉大的年代——披頭四和英國搖滾的黃金十年。可以說,披頭四樂隊是世界音樂史上商業性最為成功的樂隊,也是至今為止最偉大的樂隊。我們通常只認為披頭四在搖滾和流行音樂史上佔有極高的地位,卻往往忽略他們對現代藝術風格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1968年7月,一部以披頭四一系列歌曲為主題的動畫奇幻電影《Yellow Submarine》面世,不僅受到了滾迷們的歡迎,還獲得了電影界和普羅大眾的一致好評。說來非常弔詭的是,這部電影採用動畫方式製作,僅僅是因為披頭四樂隊經歷了《Help!》
  • 披頭四(Beatles)用一場東方之旅影響世界 快樂密碼空間
    披頭四的四位成員,從樂隊的靈魂約翰·列儂(John Lennon),到樂隊的中堅保羅·麥卡特尼(Paul McCartney)、喬治·哈裡森(George Harrison)、林格·斯塔爾(Ringo Star),他們的外表看起來都溫文爾雅,稚氣未脫,但內心裡卻蘊藏著西方早期「嬉皮士」運動中反主流的理想主義,以及改變世界的強烈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