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斯菲爾德的文學人生如「一杯茶」,好的小說是氣味濃鬱的

2020-12-23 澎湃新聞

原創 宋烈毅 文學報

文學報 · 此刻夜讀

睡前夜讀,一篇美文,帶你進入閱讀的記憶世界。

「在曼斯菲爾德的詞彙簿裡,這個『一』是永固和孤絕的,就像一種和時間的較量和對抗,她不自覺地寫下了諸多時間感強烈的小說。」

今晚的夜讀來自作家宋烈毅所寫的《曼斯菲爾德的「一杯茶」》,他從曼斯菲爾德對於「一」的執著走進了這位作家短暫的一生,進而談到了關於好小說的標準。

文丨宋烈毅

刊於文學報2013年12月

01

「一天的漫長」和「一生的短暫」

作為一個短篇小說家,曼斯菲爾德短暫的一生似乎可以概括為「一杯茶」,說得更貼切些,是一杯「苦丁茶」,味苦甘涼,值得久久回味。

關於這「一杯茶」的印象同樣可以適用於她在窘迫歲月裡所寫下的那些被我們稱之為短篇小說的文字作品,短篇小說在曼斯菲爾德看來,將之稱為一種自言自語或者短暫的幻想也許更確切些,她的小說幾乎都是日有所思的產物,對於自身精神生活的玄思或妙想的產物,當然也有記夢的:「昨天夢到了一個故事,連名字都夢出來了,《太陽和月亮》。很輕鬆。整個夢都是關於孩子的。」

在曼斯菲爾德的日記中,這個一輩子耽於幻想的女人,是這樣用幾個詞簡略地記下她告別人世前的最後歲月裡的日常生活的:「讀書,編織,玩撲克。」接下來呢,她繼續寫道:「收到雪梨的一封長信(希夫)。他講了對我寫的小說的看法,我想相信他的話。他的確看懂了我的意思,而不是把小說看成是一堆碎事被串聯在一起。」沒有晚年,對於曼斯菲爾德而言,這個才三十歲出頭的女人,在她寫作進入旺盛期時即被肺結核病纏身,她的日常生活應該是單調的,除了療養日漸衰弱的病軀,她一天的生活和工作除了「讀書,編織,玩撲克」,就是寫作了。

曼斯菲爾德

或許潛意識裡覺得自己活不長久,也或許是對於悲涼人世的看透,曼斯菲爾德的小說都是簡短的、沉思式的,所寫的故事從發生到結束的時間大多不超過一天,但這「一天」或許也就夠了,在曼斯菲爾德的小說中,我們經常感到「一天的漫長」和「一生的短暫」。

在曼斯菲爾德的詞彙簿裡,這個「一」是永固和孤絕的,就像一種和時間的較量和對抗,她不自覺地寫下了諸多時間感強烈的小說,如《一杯茶》《巴克媽媽的一生》《畫冊的一頁》《莫斯小姐的一天》《雷金納德的一天》《第一次舞會》等等。而即便是寫一個人的一生,曼斯菲爾德的小說也是短的,她寫不長,她寫這些短小說就像在潮溼的雨季裡劃一根火柴,火柴頭的亮光一閃就又立刻熄滅了,這讓人覺得她總是攥著一大把火柴在房間的一個角落裡試圖溫暖害怕壞天氣的自己。

在曼斯菲爾德的小說中,故事發生的季節似乎大多是在陰冷冬季,女主角的脖頸上總是圍著毛皮圍領、手上戴著皮手筒,作為一個肺結核病人,曼斯菲爾德對於寒冷潮溼氣候的敏感自然而然地反映在了她的小說中,在這種氣候的籠罩下,她的小說調子也總是陰冷的。1919年1月4日,她在日記中寫下:「冷、潮、風,氣候惡劣。整天與氣候鬥。」而似乎也只有在這樣天氣惡劣的日子裡,曼斯菲爾德才有創作的激情和靈感,或許存在一種小說氣候學,一個作家所敏感的氣候往往決定其小說的氣質和風格。

02

小說就是幻想,某個幽暗的時辰

產生的念頭

「一個冬天的下午」是曼斯菲爾德的小說《一杯茶》中女主角羅斯瑪麗·費爾出現在讀者面前的時間,這個時間想必也是小說作者最喜歡的時間吧,天氣固然是冷的,但小說中的女主角仍舊趣味盎然地逛著大街,並來到了一家小古玩店裡,她在自己看中的一個精緻的小琺瑯盒子面前猶豫不決,雖然自己也算是個闊氣的貴婦人,但買下這個價值二十八個金幣的小盒子也讓她覺得有些奢侈:「『二十八個金幣』。羅斯瑪麗不置可否,她把小盒子放下,又戴上了手套。二十八個金幣,即便是富家……」

就在她步出店門,站在店門外的臺階上準備回家時,天空下起了冬雨,跟隨著這冰涼的冬雨一起到來的還有一位「又黑又瘦」的年輕姑娘,這是一個非常飢餓和感到寒冷的姑娘,她向羅斯瑪麗討要「一杯茶」的錢。

因為覺得這次黃昏的邂逅就像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篇小說裡的情節,突發奇想的闊太太羅斯瑪麗產生了一種浪漫的想法,那就是她要把這個可憐的其貌不揚的姑娘帶回家,和她一起喝一杯熱茶。並非是出於一種真正的樂善好施,闊太太羅斯瑪麗只不過是想要炫耀一下自己優越的家庭生活條件。

可是讓羅斯瑪麗感到驚訝和意外的是,在吃過糕點、喝過「加奶油放糖」的茶後,這個「又黑又瘦的姑娘」竟然變得光彩照人起來:「茶桌搬走以後,眼前就像換了一個人,一個弱不禁風的姑娘,頭髮蓬蓬鬆鬆,嘴唇有了血色,一對深陷的眼睛閃閃發亮,靠在那張大椅子裡,望著爐火,慵倦懶散。」

當羅斯瑪麗從街頭帶回的「醜小鴨」變成「美天鵝」時,故事的情節發展到了高潮,出現了令羅斯瑪麗感到惱火的荒唐一幕:她的丈夫菲利普回家竟然被這個流浪街頭的姑娘在飽餐了一頓之後煥發出來的迷人風採所吸引,稱自己剛進房間「就看傻了眼」,並決定讓這個窮姑娘和他們夫婦一起用晚飯。

闊太太羅斯瑪麗頓時感到自己從冬日街頭領回家的是一個闖入者,即將幹擾他們安逸的家庭生活,於是她悄悄背著丈夫給了年輕姑娘一些錢急匆匆將她打發走了。小說的結尾依舊是曼斯菲爾德式的,平淡無奇而意味深長,在流浪女孩悄然走後,羅斯瑪麗把她丈夫的頭「貼在自己胸前」,撒嬌地問自己是否漂亮。

念頭產生故事。在小說《一杯茶》中,如果沒有女主角羅斯瑪麗站在店門外的臺階上望著冬日晦冥的暮色時突然產生的那個「把姑娘帶回家去怎麼樣」的念頭,這個小說將無法繼續下去。對於曼斯菲爾德來說,念頭太重要了,越是虛幻莫測的,越是小說需要的。

究其寫作《一杯茶》的動因,我的揣測是兩種:其一是站在女主角羅斯瑪麗的角度來看的,小說的作者或許有過在街頭遇見流浪女的體驗,並在一瞬間產生了一個「把姑娘帶回家去怎麼樣」的念頭,從而演繹了這樣的一個故事情節;其二是站在女配角流浪女的角度來看,小說作者有過在冬日的街頭又冷又餓渴望有人給她「一杯茶」的境遇,看著在古玩店裡穿進穿出的貴婦人心生羨慕,心裡期盼著「有人能把我帶回她的家給我一杯熱茶就好了」。

對於曼斯菲爾德這個熱衷於在壞天氣裡演繹她的短故事的寫作者,寫作《一杯茶》的過程,實際上也是兩種角色交叉體驗的過程,但哪種體驗更深刻些,我想或許是女配角吧,那個需要一杯熱茶來溫暖她身體的流浪女,發生在她身上的種種感受和遭遇,與小說作者曼斯菲爾德的人生經歷有著太多的相似。

小說《一杯茶》是簡短的,使用了散文筆法,情節也很淡化,沒有急驟的跌宕起伏,仿佛整個小說只是在教我們如何慢條斯理地跟隨作者在冬日回家飲一杯熱茶。

而什麼也沒有改變,在小說《一杯茶》中,那個被女主角帶回家的流浪女來了又走了,悄無聲息。發生了就像什麼也沒有發生一樣。小說就是幻想,某個幽暗的時辰產生的念頭。因此,曼斯菲爾德的小說是帶有明顯的女性寫作的色彩的。

小說《一杯茶》是曾經作為英語教科書的語法練習文本來使用的。小說中不置可否、猶疑徘徊的語調和大量常用詞彙的使用,使得小說具備一種拉家常的親切感。

最好的小說應該是可信的和值得貼近的,曼斯菲爾德本人也十分忌諱自己小說中那些「略顯捏造、虛構」的成分,就像小說《一杯茶》中將流浪女帶回家給她一杯熱茶的情節,雖是虛構,但因為作者的筆力「著意於真情實感」,所以不遭人排斥和拒絕。如何避免小說顯得「捏造」和「虛構」,我想,曼斯菲爾德一半依賴的是敘述的句法,一半依賴的是拋物線式的故事情節結構,讓故事情節「順其自然」地發展,不陡,不製造緊張的高潮懸崖。

好的小說也是有氣味的,這在曼斯菲爾德的書信中早有闡述。她在1921年寫給多蘿西·布雷特的信中興奮地說到她正在寫的一篇名叫《海灣》的小說可以「發出(哎呀,我的確希望它有味)一點魚腥味」。

而小說《一杯茶》 散發出了奶茶的香味了嗎?她在寫作時期待了這種小說的氣味了嗎?而我們在小說《一杯茶》 中感受到的是混合的氣息,冬雨、潮溼的頭髮和奶茶混合在一起的氣息,它們造就了這篇短小說的氣氛。雖然曾經研習過法語和德語,但曼斯菲爾德是用英語寫作的,這不僅僅是因為英語是她的母語,她直言不諱地說自己「崇拜英語」,她喜歡英語的「豐富,清晰,明朗」,她認為對於英語文學作品而言,「你可以憑藉英語語言的力量找出最隱晦的意思」,這也應該是她所追求的小說語言風格吧。

應該說,小說《一杯茶》的語言是非常考究的,是密縫細織之作,在嚴格地遵循著英語語法的同時,遊刃有餘地進行著發自心靈深處的深層敘述。

03

她知道自己能夠掌控住這些個簡單的「一」,

將它們寫透

曼斯菲爾德僅用了四五個鐘頭創作了她的短篇小說代表作《一杯茶》,應該說寫作的速度不是很快的,小說的篇幅本來就不長,讀完它也僅需一杯茶的工夫。

曼斯菲爾德短暫的一生少有安頓的時候,從她離開家鄉紐西蘭威靈頓獨自一人來到英國倫敦開始,就開始了她始終處於動蕩之中的青春生活,伴隨著她這「一杯茶」式的小說寫作的,是她的旅行,同時如影相隨的還有她混亂的兩性關係。

她的小說主題似乎均可以歸納為一字當頭的「一杯茶」(小說 《一杯茶》)、「一天」(小說 《莫斯小姐的一天》、「一次舞會」(《第一次舞會》、「一個雞蛋」(《畫冊的一頁》)、「一次見面」(《蒔蘿泡菜》)等等,就寫短篇小說而言,曼斯菲爾德知道自己最拿手的是什麼,她知道自己能夠掌控住這些個簡單的「一」,將它們寫透。

從體力來講,對於曼斯菲爾德這個體弱的女子是極其合適的,尤其是當她的健康出現了問題的時候,她也只能夠寫這些短小的故事,從她的個人追求來說,她似乎想要成為另一個契訶夫,她是當時英國作家中認識到契訶夫將會作為短篇小說大師影響一個時代的第一人,在生命最後的日子裡她還在信中和默利(曼斯菲爾德第二任丈夫)熱烈地討論著契訶夫的作品。

1922年10月,34歲的曼斯菲爾德在身體健康日益惡化的情況下,就像人生的一種最後的自我放逐,她孤身一人悄悄進入巴黎的格德傑夫學院學習「人的和諧發展」,體驗濃鬱的俄羅斯文化氣息,次年元月9日她的丈夫默利前來看望她,當天夜裡他們準備上樓睡覺時,曼斯菲爾德突然劇烈地咳嗽並咯血,在兩名醫生到來的幾分鐘後就悲慘地死去了。

或許,因為愛人的到來引起了病人的情緒波動,使死亡加速,招致了死神的提前到來。而實際上,曼斯菲爾德早在1922年8月就寫下了遺書和遺囑,在遺書中,她告訴默利:「我給你留下了我的大珍珠戒指。我把它留給你,是讓你把它——如果你願意的話——送給你未來的女友,不論是誰。我希望你別以為這戒指是可怕的。」

見過曼斯菲爾德其人並目睹其風採的中國作家恐怕只有徐志摩一人,在她去世的半年前,這個赴英國留學的浪漫的中國詩人帶著他慣有的強烈的好奇心經過允許來到了她的樓上,小心翼翼地同這個肺結核病人進行了輕聲細語的二十分鐘會談,儘管病人的肺部和氣管發出令人發怵的哮鳴音,但她病態的驚人的美貌仍吸引住了詩人貪婪的眼睛,不知道詩人當時是否注意到了戴在病人手上的那顆大珍珠戒指。

從曼斯菲爾德留存下來的照片來看,這個有著波西米亞生活作風的女小說家的服飾特點也是波西米亞風格的,蓬鬆的頭髮,稍微捲曲的劉海,耳朵上總戴著水滴形的大耳墜,以及寬鬆的上衣和隨意敞開的領口,衣領上偶爾也會別著一朵盛開的雛菊,最讓人過目不忘的是眼睛,正如她在小說《一杯茶》中所描寫的:「一個弱不禁風的姑娘,頭髮蓬蓬鬆鬆,嘴唇有了血色,一對深陷的眼睛閃閃發亮……」

新媒體編輯:袁歡

配圖:pexels

原標題:《曼斯菲爾德的文學人生如「一杯茶」,好的小說是氣味濃鬱的 | 此刻夜讀》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曼斯菲爾德《畫冊的一頁》幸福的彩蛋從自律的孤獨之中孵化
    她踉踉蹌蹌向前而進的生命歷程之中,不管迎面而來再多的困苦艱辛,都不能打斷她對於文學的由衷熱愛。「沒有誰像凱薩琳·曼斯菲爾德那樣,用自己的創作驚擾過那麼多的作家。」有人總是把她和詹姆斯·喬伊斯、D·H·勞倫斯、維吉尼亞·伍爾芙相提並論,因為他們創作的年代正是英國短篇小說逐漸成熟起來的階段。
  • 飲一杯人生的下午茶
    如果有可能,我一定會飲一杯下午茶的。我並沒有小資情結,也並不刻意追求生活的精緻與雅趣,只是覺得應該在這段時光裡好好享受輕鬆。剪一段時光緩緩流淌,如果讓我剪一段時光,我必定是要剪下午這一段的。剪,是一種心境,就像從花枝上剪下花朵一樣,時光之剪上留有縷縷芬芳,可以讓人輕鬆愉悅起來。光線飽滿的午後,我從短暫的小睡中醒來,感覺神清氣爽,於是準備淨手煮茶。
  • 品性如茶,茶悟人生——周瘦鵑與茶的不解之緣
    他愛茶,見慣了茶客往來,聽慣了市音嘲哳,品慣了各色蘇茶,過著飲茶人生。相較其文而言,這種衝淡的品性如茶香屢屢,讓人敬佩。工作上的良朋佳侶在上海期間,周瘦鵑著作等身,身兼數職,「吾們這筆耕墨耨的生活,委實和苦力人沒有甚麼分別,不過他們是自食其力,吾們是自食其心罷咧。」
  • 真正的朋友如一杯好茶,散發著清香,沁人心脾
    有人站在高樓大廈的頂端俯瞰世界,美麗的風景盡收眼底,卻沒有人可以一起欣賞……孤獨本是人生常態。慶幸的是,漫漫人生路,走著走著,自己孤獨的靈魂與其他的靈魂相遇。於是,結伴而行。從相遇到相知,最後到相惜,一切自然而然,且賞心悅目。
  • 人生如茶不是說說而已!超有趣測試,來看自己是杯什麼茶
  • 心齋︱人生如茶,酒如人生
    好茶,不論遇到什麼人,都能釋放生命的滋味;不論處貴處賤、順遇或橫逆,都不改自己的香、自己的本色。浮生若茶,喝一杯禪茶,但願您能體悟人生的真諦。 人生一世,總是伴隨春夏秋冬、風花雪夜、酸甜苦辣。人為什麼要喝酒?
  • 茶如人生,淡雅一世
    圖文來源:網絡一杯清茶,「心素如簡、人淡如茶」。
  • 人生如茶,苦盡甘來,自然回味良多!
    茶喻人生一直都很受人們的追捧。 作家三毛說:「茶如人生,第一道茶苦如生命,第二道茶香如愛情,第三道茶淡如清風。」 道家說:人生如茶。白居易的《兩碗茶》「 食罷一覺睡,起來兩碗茶;舉頭看日影,已復西南斜;樂人惜日促,憂人厭年賒;無憂無樂者,長短任生涯。」
  • 一杯好茶敬世界 MBV Tea給你的是另一種生活
    作為新時代的中國茶品牌MBV Tea,不願再看到國外茶品牌一覽眾山小的局面,從品牌創立初期起,便開始改變傳統模式,打破中國傳統茶文化留下來的條條框框,為中國茶企注入新鮮血液,給世界一杯中國品牌好茶。
  • 人生如茶,靜心以對
    半卷詩書一窗月每天七點,為你讀詩詩詞曲賦,名著散文關 注淡淡的茶香飄起,悠悠的琴音奏響,清揚的笛聲划過山林的寂靜,猶如暗夜空中的點點星光靜坐一隅紅塵,以淡雅如蓮的姿態,守候歲月緘默。且沏一杯綠茶,攬一片祥雲,韻一份雅致,擊一下缶缽,對一張古琴,品一首詩詞,於餘音嫋嫋間,靜心體味禪茶的絕妙意境。品茶,乃至品人生,要的是平實簡約,雅致純清。
  • 人生這杯茶泡到痛處|榮榮近作
    人生有多匆忙,你我唯一閒散的一次茶敘,早沉入時光深處。我幾次有意的撈起,只想讓記憶的回甘,掩蓋探視時光的沉悶。 那個下午就在茶湯裡濃濃淡淡,你一杯陽羨,我陽羨一杯。眼下,你真理一樣瘦弱而倔強,眼睛也益發大了,淚水流淌處,人生這杯茶,你正獨自泡到痛處。             再致病中女友 她往前走,越過我們。她不是第一,下一個是誰?
  • 人生如茶,你品,你細品!
    我呷了一口清香的茶,再次凝視杯中的茶葉,令我思緒萬千,不禁陷入了沉思:人生——亦如這茶一般。我爺爺極愛喝茶,是他給了我關於茶的印象。小時候,常常看見爺爺泡茶,待茶葉滿屋飄香時,爺爺就會笑著問我,「要喝嗎?」
  • 泡好每一杯茶 推廣好茶文化
    刻苦學習茶行業知識專注「泡好每一杯茶」位於英紅鎮的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茶樹環繞,空氣清新。在茶葉展示廳裡,著裝素淨的張揚娣端坐在茶臺前,正優雅地衝泡手中的茶葉,投茶、注水、出湯……各道泡茶工序有條不紊地進行,很快,一杯湯色紅豔明亮、香氣濃鬱的英德紅茶已經泡好。
  • 歲月清淺,時間是一杯好茶,喝一杯純粹的茶,豐盈你的春華秋實!
    宛若光陰就是一盞茶,一些人漫品茶的滋韻,從散發的悠悠茶香到到沁潤在體內的茶氣,從身體感知的茶味到滿懷裝下的茶韻。而有些人喝茶好似豬八戒偷吃人生果一般,燙到自己不說,卻難以品味一杯茶的真正味道。並無對錯,也只是喜好不同罷了。
  • 茶中有禪、人借茶悟,一杯清茶悟人生
    中國人喜歡茶,已越數千年;文人名士飲茶,佳話留齒香。遠的不說,就現代而言,魯迅先生愛喝茶,他說過,有好茶喝,會喝好茶,是一種「清福」。林語堂是茶中高手,熟知茶性,深知茶道。他常說「只要有一隻茶壺,中國人走到哪兒都是快樂的」。如果只把飲茶當作口福之樂,那還沒有真正懂得飲茶之道。茶這個字,拆開的筆畫就是:人在草木間。
  • 人生如茶!(深度好文)
    人生如茶,不過一拿一放,拿得起是一種勇氣,放得下是一種智慧,拿不起,就會一事無成,放不下,就會自尋煩惱,責任,勇敢去擔當,煩惱,選擇去放下。人生如茶,不過一滿一空太滿容易外漏,太空容易虧空,凡事都有一個度,話不說滿,事不做絕,給別人留退路,給自己留後路,你敬我一尺,我換你一丈,你對我什麼態度,我給你什麼臉色,做人一定要不卑不亢,不讓別人難堪,不讓自己難受。
  • 時光漠漠 人生如茶
    茶是一種情調、一種沉默、一種憂傷、一種落寞。人的一生,在蒼茫人世中,每個人都宛若一片茶葉,或早或晚要融入這變化紛紜的大千世界。在融會的過程中,社會不會刻意地留心每一個人,就像飲茶時很少有人在意杯中每一片茶葉一樣。
  • 人生如茶,苦若生命,淡似清風
    生活就是如此,上天不能讓你來這世上白走一遭,人要有經歷,生命才會完整。所以才會有人說,人生如茶,苦若生命,淡似清風。濃時讓你嘗遍人情冷暖,淡時讓你看透世態炎涼。生命,其實就是在不斷的嘗試和失敗中成長起來的,你經歷過,你失去過,你才能有看淡一切,如清風拂面的淡然。
  • 一個人,一杯茶,一本書,一縷陽光,一種人生
    - 1 -一個人,一杯茶,一本書,一簾夢。有時候,寂寞是這樣叫人心動,也只有此刻,世事才會如此波瀾不驚。一個人這樣靜靜的坐著,沏上一杯茶,在氤氳的茶香裡想一些事情,只是不曾想起什麼。忽然喜歡上了獨處,一桌,一椅、一茶杯、一個人,就這樣靜靜的發呆。
  • 有一種情懷淡如茶,有一種人生澈如水
    人生之路上,浸泡在人生這杯茶中,人生的苦澀又何嘗不是唇齒生香呢?     喝茶,喝的是一種心境,感覺身心被淨化,濾去浮躁,沉澱下的是深思;茶是一種情調,一種欲語還休的沉默;一種欲笑還顰的憂傷;一種「千紅一杯,萬豔同窯」熱鬧後的落寞,茶是對春天記憶的收藏,在任何一季裡飲茶,都可以感受到春日那慵懶的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