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什麼不喜歡理髮?行為背後的心理原因,父母一定要知道

2020-12-18 凝媽悟語

文|凝媽

理髮,對於成人來說是稀鬆平常的事情,對於孩子來說卻是一場災難。看看這位媽媽的苦惱,你是不是心有戚戚焉?

寶寶2歲半,理髮太難了!從來沒有去外面理髮過,都是我們自己幫他剃。每次剪都要一人抓著他,一人給他剃,不然真剪不了,每次都得從頭哭到尾。面對他這樣的行為,我實在不知道怎麼辦了,我連哄帶騙都搞不定他,我是強迫他做還是不強迫呢,我該怎麼辦?

我家二寶也是2歲半,2歲以後才慢慢在理髮時不哭鬧。滿月的時候,去外面洗澡,第一次理髮,開始還比較配合,到最後哭天喊地的,以慌亂收場。

之後的每一次理髮都是在反抗中進行,後來找了一個理髮速度特別快的師傅,一兩分鐘結束戰鬥,哭鬧相對少一些。不過,看到理髮館,他會感到很難過。2歲以後,他才安靜下來,總算能仔細理髮了。

有經驗的理髮師說,小孩子都「護頭」,長大了懂事了就好了,她接觸的孩子基本都有這樣一個過程。

所以,孩子拒絕理髮是很正常的,我們可以了解一下背後的原因,試著去理解孩子,就不會那麼焦慮了。

孩子不喜歡理髮,行為背後的心理原因,父母一定要知道

我們仔細觀察,會發現孩子在第一次理髮時並沒有特別反抗,這是因為孩子還沒有「認生」,也沒有自我意識,所以不會感到理髮是可怕的,也不會感到理髮對他有損害。

1)「認生」的發展

認生的行為是指,看到陌生人或到了陌生環境,寶寶就會變得敏感、躲避,甚至哭鬧,即使看到的是態度溫和、笑容滿面的陌生人也會如此。

50-80%的孩子都會認生,一般從四五個月開始認生,也有的到1歲左右開始認生。隨著寶寶認知能力的提高,認生的現象會逐漸好轉。

如果孩子處於認生階段,到理髮店理髮時,進入陌生的環境,看到陌生的理髮師,就會哭鬧不安。

二寶從3個月開始認生,1歲多經常外出,認生的現象逐漸好轉,2歲多再到理髮店,就可以輕鬆地和理髮師聊天了。

2)「自我意識」的發展

心理學中有個「鏡子測試」,當孩子能夠知道鏡子裡出現的映像是自己的時候,就說明孩子有了自我意識。測試發現,孩子在18個月之後才開始明白鏡子裡的是他自己,這就說明孩子有了自我意識。

在孩子處於自我意識的初級階段時,會把身體看作是一些小塊組成的,不會看作是一個整體,如果丟失一部分,他會感到整體會丟失,會傷心和害怕。

當頭髮從頭上脫離時,他認為那屬於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如果掉到地上,一會兒被清理掉了,不會再放回他的頭上,他會感到害怕,「我是不是也會被清理掉?」直到他自我意識增強,認識到理髮不會對他造成傷害,他才不會害怕理髮。

二寶1歲多的時候,看到鏡子裡的自己,就會轉到鏡子後面去找,他以為那是另外一個人。大約1歲半以後,再照鏡子,他就知道那是他自己,故意做鬼臉娛樂自己。這個階段他仍然害怕理髮,到2歲以後,才慢慢好轉。

孩子不喜歡理髮,是因為有不舒服的經歷

二寶在第一次理髮時,開始階段出奇地安靜,說明孩子並不是天生害怕理髮,而是有了一些經歷之後,才對理髮產生了恐懼。

1)頭皮被劃傷

《定本·育兒百科》中提到,剃頭刀易使皮膚留下看不到的傷痕。

很多孩子在滿月的時候會剃滿月頭,因為頭髮比較少,往往會剃成光頭。孩子皮膚嬌嫩,在剃頭的過程中,容易對頭皮造成傷害。我們看不到,但是孩子會感受到,他會因此而哭鬧,而且會留下很壞的印象。當他下次被理髮時,這個不好的記憶又重新回到腦海。

2)害怕噪音

孩子天生對聲音非常敏感,會因為一些較大的聲音感到害怕。

現在一般用電推子,有一定的噪音,我們認為聲音不是很大,但是對長時間處於安靜環境的孩子來說,那簡直就是巨大的噪音。如果再用吹風機給孩子吹乾頭髮,那更是如臨大敵。

3)掉落的頭髮讓他不舒服

孩子特別好動,自己坐不住,一般是大人抱著孩子理髮。在理髮的時候,會圍上一個大圍裙。好動的孩子被大圍裙固定在那裡,本身就感動不愉快。

頭髮一點點掉下來,臉上會首當其衝地粘上一些頭髮,他會用手去抓,結果手在圍裙裡面,一抓,圍裙上的頭髮也一起粘到臉上去了,更是雪上加霜,孩子能不哭嗎?

這幾個不好的經歷,在理髮過程中輪番出現,孩子真是應接不暇,倍感煩惱。

想讓孩子接受理髮,要做好心理建設,合理引導

想讓孩子乖乖接受理髮,需要做好心理建設,讓孩子認識到理髮不是一個讓他受傷害的事情,是一個很普通的日常行為。

1)看繪本

用繪本引導孩子喜歡理髮,是最輕鬆的方式,《小拖去理髮》、《不愛理髮的奧利弗》、《我家的房子長頭髮啦》都是適合孩子看的繪本,能起到正向引導的作用。

《小拖去理髮》:小拖頭髮太長了,不想去理髮,在媽媽的智慧勸說下,小拖決定去理髮店理髮。一路上在「思想鬥爭」,把各種事物假想成理髮對象,比如小笨狗、草坪、大樹等。在一個商店,一位女士把小拖的頭髮當成了拖把,小拖才意識到理髮多麼重要,最終說服了自己,成功理髮。

《不愛理髮的奧利弗》:奧利弗討厭理髮,他的頭髮長長、長密,鳥都以為那是鳥窩,把他帶到四處遊玩。面對旅行路上的驚心、美妙、壯闊,理髮這件討厭的事變得那麼小那麼輕,奧利弗也終於下決心理髮。

《我家的房子長頭髮啦》:我家的房子長頭髮啦,去請理髮師給房子剪頭髮。消防車給房子洗頭髮,大力士搬走頭髮,大卡車噴洗髮水,大象來幫忙衝洗,巨型飛龍帶來毛巾擦乾頭髮,風神來吹乾頭髮,房子剪了頭髮,變得很漂亮了。房子就像一個人像,讓孩子很容易想到自己。

2)剪頭髮玩具

也可以給孩子準備一套理髮玩具,讓孩子認識理髮工具,剪刀、吹風機、梳子等等。讓孩子親自動手給自己的玩具理髮,熟悉理髮的流程,在理髮的時候,就會感到輕車熟路。

也可以給孩子製作一個手工,讓孩子用剪刀剪著玩,讓理髮變得像遊戲一樣。

比如準備一個紙杯,和一些卡紙,將卡紙剪成條狀,粘貼在紙杯內側。在紙杯上畫上眼睛、嘴巴,這樣就做成了一個長頭髮的小人,孩子就可以給它理髮了。

孩子理髮時,這些技巧可以讓孩子變安靜

孩子接受理髮以後,在理髮時,如果無法及時克服恐懼,就要想辦法讓孩子安靜下來,等孩子適應了以後,就可以隨心所欲了。

1)洗澡時理髮

《日常生活問題行為解決手冊》中提到,通常來說,孩子在浴缸裡會比較容易平靜,對理髮可能不那麼抗拒。

所以,可以在孩子洗澡的時候,給孩子理髮,在家裡比較容易操作。

在一些嬰幼兒遊泳的地方,孩子遊泳的水池是獨立的,有的孩子就在遊泳的時候理髮。有朋友的孩子直到3歲還是如此,3歲以後才敢去理髮店理髮。

2)轉移注意力

《嘿!寶貝兒,別這樣》中提到:當寶寶的注意力集中在理髮上時,會因為神經緊張而不安。如果分散寶寶的注意力,讓注意力轉移到有趣的事物上,就會放鬆下來。

投其所好,給孩子安排一些有趣的活動,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高興起來,比如給孩子玩玩具、看動畫等確實是不錯的辦法。二寶理髮的時候,會給他看喜歡的動畫片,只要一打開手機,他就安靜下來。

3)給孩子鼓勵

心理學家說,每個人都離不開鼓勵,就像魚兒離不開水。

當孩子理完髮以後,一定要及時鼓勵他,表揚他勇敢。並告訴他,理完髮以後,好漂亮、好帥氣。孩子就願意聽這些好聽的話,不斷的鼓勵可以進行正向強化,幫助孩子克服內心的恐懼。

結語

孩子不喜歡理髮,有各種原因,有心理方面的,也有外界刺激引起的。我們要予以理解,不要只是簡單的告訴孩子不要哭,而是採取一些措施,讓孩子接受理髮,在理髮時保持安靜。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逐漸認識到理髮是一件輕鬆的事情,恐懼會自然消失。

二胎寶媽,高級育嬰師,個性化訓練指導師,多平臺原創作者。愛孩子、愛生活,願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關注我,獲取更多育兒知識。

相關焦點

  • 孩子為什麼不喜歡理髮?隱藏在行為背後的原因,父母要知道
    提起讓孩子理髮,恐怕很多家長都要感到頭痛。每次想帶著孩子去理髮,都會「掙扎搏鬥」一番:孩子哭鬧著不肯去,坐在理髮店裡也不停地亂動,拼命地躲著理髮師;理髮師怕傷到孩子,也不敢理髮,只能等著家長安撫孩子,甚至是把孩子按在座位上才可以繼續。
  • 為什麼孩子不喜歡理髮?行為背後的心理原因,家長要知曉
    但其實我們可以深入了解一下這種行為的成因,嘗試著從孩子的角度理解問題,可能就知道該如何糾正孩子了。孩子不喜歡理髮的原因1、受到錯誤的暗示有些家長可能會下意識覺得孩子會不喜歡剪頭髮,因此帶孩子出門前會再三囑咐孩子不要怕,只要一會就好了。
  • 孩子啃指甲怎麼辦?除了缺維生素還有兩類心理原因,父母要制止
    而家長對於孩子這些習慣,總說感到很頭疼,尤其是花了很多的時間去糾正孩子行為,卻依然起不到很大的作用。其實孩子總是喜歡啃指甲都是因為他們有這樣的心理原因,要想阻止孩子的行為,一定要了解孩子背後的心理因素,才可以更好地對症下藥。
  • 孩子為什麼偷東西,不是道德處理問題,背後的原因家長要知道
    朋友和我說,她家寶寶現在三歲了,最近發現帶她去超市的時候,孩子總喜歡「順手牽羊」,把自己喜歡的物品放進口袋悄悄帶回家。朋友嚴厲的批評過孩子幾次,但孩子的這種偷竊行為卻並沒有任何改善,這幾天又把幼兒園的玩具帶回家了,這讓朋友特別惱火,不知道該如何糾正孩子的壞毛病。孩子偷東西是故意的嗎?背後的原因父母一定要知道。
  • 陳發展:讀懂孩子不良行為背後的心理意義
    隨著社會的發展,兒童青少年的心理問題越來越引發關注,小到任性哭鬧,大到自殺、犯罪等等,這些不良行為是嚴重影響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如何應對孩子的不良行為,首先要讀懂和理解孩子不良行為背後的訴求和心理意義。1.如何理解「孩子的不良行為」欣繪:什麼是孩子的不良行為?如何來界定?
  • 為什麼孩子會喜歡看小豬佩奇?背後隱藏著你不知道的兒童心理學
    莉莉也陪著孩子看了一集,真的覺得囉嗦又乏味,搞不懂為什麼別的都不愛看,怎麼就這麼愛看這個動畫。要說現在最火熱的動畫片,無疑就是小豬佩奇了,特別是2歲左右剛開始學會看電視的孩子。究竟這部動畫片哪裡吸引了孩子呢?孩子為什麼這麼愛看呢?本文將為各位家長解惑。
  • 都說孩子理髮如「殺豬」,家長做好這3步,讓孩子乖乖配合你理髮
    縱觀所有給小朋友理髮的理髮店裡,大多數情況下都會伴隨著哭叫的聲音,聽起來有點難受。都說孩子理髮如,現實告訴我們,孩子不喜歡理頭髮是有原因的。然而,孩子每次剃頭髮的時候都非常抗拒,一個人剪頭髮,要兩個家長陪,有的時候心情不好,任誰來說都不行,愣是頭髮剪了一半要走,不肯剪了。有一次琪琪很委屈的告訴媽媽:剪頭髮又痛又醜,為什麼還要剪?一時間,寶媽竟不知道如何回答。
  • 孩子為啥喜歡穿大人衣服?弄清楚背後心理原因,更利於娃智商發育
    這種事情,可能有孩子的家庭都發生過,也有不少寶媽很好奇,為什麼孩子非常熱衷於大人的衣服鞋子呢?那麼,今天咱們就一起走進孩子的世界,去探索孩子穿大人衣物背後的心理故事吧!那在家長的認知裡,孩子為什麼會有這種行為展現呢?
  • 孩子喜歡啃指甲的背後,有時映射出3大心理問題,家長試試這樣做
    有些家長看到孩子出現這種情況,第一反應就是先責備孩子,或者是用一種粗暴的方式打罵孩子。雖然啃手指甲這是一個非常不好的習慣,但是家長們在面對孩子出現這種情況時也不能先責備孩子,因為家長們一定要想到無論孩子做什麼樣的行為,在這背後都是有原因的。
  • 孩子們喜歡吃手是心理原因還是生理原因?父母們千萬別忽視!
    翰翰的吃手很明顯屬於「心理原因」01生理原因和生理原因具體分析如下:>1、生理原因: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口欲期」,在口欲期孩子會津津樂道的吃手很長一段時間,直到小手被喚醒,能夠支配小手去探索世界,但很多無知的父母們根本不知道口欲期吃手對於孩子成長的重要性,總是想方設法的去阻止孩子吃手的行為,導致很多孩子長大後還是吃手來彌補口欲期,如果當時父母們能夠給予孩子愛與自由,為孩子創造「吃手」的機會,「吃手」就不會演變為後面的種種行為偏差
  • 孩子為何總喜歡咬指甲?或許是這個心理問題引起的,父母別忽視
    可能是父母不當護理。孩子的好奇心非常強烈,喜歡模仿別人,比如看電視,別人吃異物,他們也會跟著學,本身沒什麼大問題,但是如果父母太較真,用不當的行為制止孩子,或者打罵訓斥,或者語言攻擊,反而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越是不讓吃他們就越吃,結果養成習慣,吃的越來越多,以後很難改過來。
  • 寶寶喜歡啃指甲?先別著急說孩子,了解一下寶寶行為背後的心理
    當孩子有了這些小毛病,家長們可能就非常生氣,甚至採用粗暴的方式去制止他們,但是這種教育方式卻收效甚微,有的時候還會適得其反。寶寶喜歡啃指甲?先別著急說孩子,了解一下寶寶行為背後的心理最近,閨蜜娜娜發現自己的寶寶天天咬指甲,很是擔心。
  • 孩子為什麼拿了東西往嘴裡塞?背後的這些心理暗示,家長要明白
    當一個新的小生命來到我們身邊的時候,好像自己的整個生活都充滿了開心和驚喜,隨著孩子的一天天的長大,就會慢慢地發現孩子會出現很多不好的小毛病,就比如愛吃手、還有就是能拿到手裡的東西都喜歡立馬送到嘴裡去嘗一下味道,看看是不是好吃的,這就讓很多的父母犯了愁,想盡很多的辦法去幫孩子解決這個毛病
  • 為什麼孩子會吃手?要阻止嗎?孩子背後這些心理暗示,我們要知道
    表妹顯得很擔心和我說:「這孩子不知道怎麼回事,這段時間,老愛吃手,是不是不正常呀?不知道孩子是不是得了什麼病?」我和表妹說:「孩子正常得很,因為寶寶正處於口腔敏感期。所以寶寶喜歡吃手。」01為什麼寶寶喜歡「吃手」呢?
  • 孩子總是「咬指甲」,背後有你不知道的原因
    最近有家長前來寧和尋求幫助:孩子總是喜歡咬指甲,十個手指頭被咬的光禿禿的,有的時候都被咬出血。各種辦法都試過,孩子依然改不了。前 方 高 能 反 應行為的背後都是暗含一定原因的。為什麼有些孩子會喜歡咬指甲呢?
  • 社會心理服務知識:孩子總是「咬指甲」背後的心理原因
    最近有家長前來寧和尋求幫助:孩子總是喜歡咬指甲,十個手指頭被咬的光禿禿的,有的時候都被咬出血。各種辦法都試過,孩子依然改不了。行為的背後都是暗含一定原因的。為什麼有些孩子會喜歡咬指甲呢?3、缺微量元素當孩子缺少某些身體所需的微量元素,例如缺鋅時,會表現出經常咬手指甲的行為。二、心理上:1、模仿他人學齡前的孩子都是通過模仿來建立自己和外界的聯繫的,當他們看到其他小朋友咬指甲時,出於好奇便會模仿同伴的行為。
  • 孩子為啥偏愛「恐龍」?心理依戀的背後原因,父母們應及早了解
    最近大寶從幼兒園一回到家就到處找紙箱子,一問才知道原來老師讓他們班的小朋友一起用紙箱拼出一個大恐龍,一時間班裡的男生女生興趣盎然,到處找紙箱。於是在家長群裡,很多家長都在問:"為什麼孩子這麼喜歡恐龍?"、 "孩子的心裡到底在想什麼呢?是不是恐龍對孩子而言有什麼特殊的意義?"
  • 寶寶三歲半了還喜歡吃手,你可千萬要注意,背後的原因必須要知道
    "文/月兒媽媽(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前幾天,鄰居家的媽媽忽然半夜急衝衝的問我,「你家孩子吃不吃手呀?我家孩子這幾天不知道怎麼搞的總是吃手,說也不聽,」要知道鄰居家的孩子已經3歲半了,這時候吃手確實要引起重視。
  • 孩子撒謊、打人、發脾氣等行為的心理解讀
    如果他打了別人,當父母的總會說自己的孩子不對。我的想法是:當他打了人後,要及時根據當時的情況來分析原因,然後告訴他如何用語言來解決。然後再告訴他打人是野蠻的行為(幼兒園總這麼說,所以我也要家園一致)。最後,還是要告訴他媽媽愛他(以免他有種做錯事不被愛的擔憂)。這樣,他既知道自己打人不對,也知道下次該怎麼解決,還知道媽媽無論何時都是愛他的。
  • 為什麼孩子喜歡玩捉迷藏?這背後的原因99%的媽媽都不知道!
    但即使如此,也阻礙不了她玩捉迷藏的熱情,「媽媽,叫爸爸一起來藏就不怕我找不到我了」、「媽媽,記得帶著你的電話出門喲!」、「「媽媽,現在天剛剛開黑,可以陪我玩捉迷藏嗎?來,石頭、剪刀、布!」。而且這種情況絕不僅僅發生在小樺身上。可以說全世界的孩子都瘋狂地喜歡捉迷藏遊戲!那麼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所有的孩子都喜歡玩捉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