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現象》郵票設計稿觀感---兼與設計師商榷若干問題

2021-02-25 集郵本子

編者按:

starryguo是一個天文愛好者,又是一個集郵愛好者,從天文愛好者和集郵愛好者角度提出了對《天文現象》郵票設計的看法,他的角度是對設計美感角度的一個補充,兩者相互印證,相互補充,可能會讓郵票更加完美。這也說明了一套郵票圖稿公開的重要性。畢竟從更多緯度來考慮問題,會讓問題儘可能的在萌芽階段避免。

2020年6月21日,日環食造訪我國西藏、四川、重慶、貴州、湖南、江西、福建、臺灣等地區,同日中國郵政發行《天文現象》郵票一套5枚(圖1),圖案分別為日環食、月全食、流星雨、大彗星、水星凌日。國內上一套天文郵票發行要追溯到9年前與丹麥聯合發行的2011-30T《古代天文儀器》特種郵票。此次天文題材郵票再度重磅發行,可謂雙喜臨門,可喜可賀!

圖1 《天文現象》郵票設計圖稿

       筆者收藏天文郵票近30年,與一眾天文集郵愛好者在歡欣鼓舞之際,對這套天文郵票的一些有待商榷的設計問題感覺不吐不快,特作簡單整理,與設計師探討一下。

核心問題是票面元素參照系錯位。

1.取圖天體與地景分屬不同參照系,畫面比例嚴重不協調。

       除5-3流星雨外,其餘四枚票面天體圖案的尺度,均為望遠鏡天體攝影取景視角得到的天體放大細節,這與郵票下方的地景分屬於兩個不同的參照系,如果採用地景參照系,那就是廣角星野攝影取景視角得到接近真實的肉眼觀感,如5-3流星雨。若把望遠鏡中才能看到的景象放在肉眼觀感的地景上面,一看就是通過圖像合成而產生的,給人一種生硬造假的觀感。

建議1:若採用天體放大細節圖像,建議去除地景。若用地景,建議縮小天體尺寸,使之接近真實肉眼觀感。簡單一句話就是「天體尺寸大則無地景,有地景則無大尺寸」。

2.整體風格不延續,色彩混亂失衡。

       從五枚票都有同比例的類似地景來看,設計思路是想把五枚郵票做成同類風格連續的觀感,但現在這五枚郵票圖案其實背景顏色並不連續,而且採用了不同比例尺,票面上的天體忽大忽小,比例不一。尤其是第一枚日環食和最後一枚水星凌日,同樣都是太陽,卻大小懸殊。這都使得這套郵票名義上在「同系列」中,內容和形式卻沒能在同一參照系中取得統一協調,設計者的美好設計意圖顯然沒能得到充分呈現。


建議2:郵票順序、天體比例大小和背景顏色以天體出現的時間軸來自然承接設計:

5-1大彗星:日落後,背景顏色淺深過渡,肉眼視角,天體比例適中
5-2流星雨:上半夜,背景顏色深,肉眼視角,天體比例適中
5-3月全食:下半夜,背景顏色深,望遠鏡視角,天體比例大
5-4日環食,白天,背景顏色深淺過渡,望遠鏡視角,天體比例大
5-5水星凌日,白天,背景顏色淺,望遠鏡視角,天體比例大

       大彗星只有在運行到近日點前後的位置,也就是接近太陽的時候才會肉眼可見。所以肉眼可見的大彗星出現時刻一般在日落後或日出前2-3小時左右,綜合背景色要求,放日落後這個時段較為合適。

       按此順序設計郵票,背景顏色可以由日落後進入深夜,由淺至深再至淺,從夜晚自然過渡到白天;天體比例尺可以從肉眼觀感的「小」,逐漸過渡到望遠鏡視角的「大」,最終完美展現水星凌日這一需要大比例太陽畫面展現「小黑點」的視覺效果,無論作為連票還是系列票,其畫面將具有更好的系統性、連貫性,欣賞起來更加悅目。

3.天文題材郵票放置動物作為配角不倫不類。


       此套郵票地景採用五種地理形態和五種動物,筆者推測設計者思路大概是走入大自然中觀賞天文美景。然而,設計師一廂情願地採用了一群毫無邊際莫名其妙的動物,而捨棄天象觀測者、天文愛好者、天文臺、望遠鏡這些星野攝影或天文風景攝影常見的帶有強烈天文特徵的地景元素,實在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圖2-4)。

圖2 茅利塔尼亞 1973 觀測日全食

圖3 萬那杜 1986 觀看哈雷彗星

圖4 真實肉眼視角 天文愛好者與大彗星合影 拍攝者不詳

建議3:採用我國主要天文臺、著名望遠鏡臺站、常見天文器材、天文愛好者等元素取代動植物作為配景。

接下來就每張郵票的細節問題,提出一些商榷意見。

圖5 日環食(5-1)T

       日環食的重要性、罕見程度、觀賞精彩程度遠遠沒有日全食出彩,但日全食郵票數不勝數,而日環食郵票卻少見的多,值得發行。且本次《天文現象》郵票的首發日就是日環食當天,所以這枚日環食郵票堪稱本套天文郵票的「點睛之票」。

       商榷一個問題,比例關係。票面上這麼大的天體尺寸,加之完美的金環和黑黝黝毫無月面顯影的黑色圖像,顯然是望遠鏡+濾光片拍攝的畫面,這種望遠鏡裡放大的影像和地景放在一起很不協調。參見大彗星同類解釋。若去掉地景,則無問題(圖6)。

圖6 葡萄牙 2005 日環食參考:帶地景,接近真實肉眼視角的日全食郵票(圖7-8)

圖7 哥斯大黎加 1992 日全食

圖8 菲律賓 1995 帶食日落參考實例:放大視角,無地景的日全食郵票(圖9)

圖9 阿爾德尼 2009 日全食

       題外話:本次日環食食帶恰好經過我國臺灣地區阿里山、玉山一帶(圖10),若日環食郵票需要帶地景的話,用臺灣阿里山或玉山風貌既切題又別有深意,一舉兩得。

圖10 阿里山、玉山恰好位於環食帶北界限(紅線)之內

       圖11 月全食(5-2)T

       與日全食壯觀的「黑太陽」不同,月全食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就是有趣的「紅月亮」,這是由於太陽光經地球大氣折射波長較長的紅光到月面所致。月全食郵票也不多見,值得一發。

       商榷兩個問題。其一,比例關係。這是這套郵票的共性問題,參見大彗星同類解釋,可參考如下類似比例尺寸月全食郵票的設計(圖12)。

圖12 葡萄牙 月全食 2009

建議5:天體尺寸大則無地景,有地景則無大尺寸。

其二,月面亮度。月球進入地影后,隨著時間推移,月面亮度會有一個變化過程:由亮逐漸變暗直至暗紅色,再由暗逐漸變亮。月面在不同階段的亮度是不一樣的,食既前月面要逐漸淡下去,生光後月面要逐漸亮起來。現在的設計存在明顯瑕疵:前面4個階段月面都是一個亮度。作為對比,香港2015年發行《天文現象》中的月全食郵票設計就科學得多:月面亮度有明暗變化(圖13)。

圖13 香港 月全食 2015建議6:2-4階段的月面亮度逐漸調淡。

       圖14 流星雨 (5-3)T

       流星雨也許是最浪漫的天象。真實觀感的流星郵票其實不多見(圖15),流星雨郵票就更是屈指可數(圖16),尤其是輻射點視角流星合成的流星雨照片最具欣賞性,這枚郵票的創意出發點非常好,非常精彩,KAGAYA有過類似地景風格的經典美繪(圖17)。

圖15 奧地利 2009 單顆流星郵票

圖16 中國香港 2015 流星雨郵票

圖17 KAGAYA CG繪畫 輻射點合成流星雨

       商榷三個地方。其一,郵票上的背景星空是隨意畫的星點還是真實星空?其他幾枚尚可以模糊處理,但流星雨這枚背景應該基於真實星空。因為,和大彗星類似,每個流星雨都是有統計和記錄的,特別是著名的四大流星雨:1月4日的象限儀座流星雨、8月13日的英仙座流星雨、11月18日的獅子座流星雨和12月14日的雙子座流星雨。所以,流星雨郵票的設計原型基本來自這四個著名流星雨。仔細分辨票面,輻射點附近有亮星,有點像雙子座,周邊似乎有昴星團這個細節(圖18),但位置又不對。究竟是隨意畫的點還是真實星空?這個問題其實前後頗有關連,要問下設計師了。

圖18 票面中間偏右位置的疑似昴星團

其二是流星顏色。雖然流星顏色可以是白色、黃色、橙色、紅色、綠色等等不同顏色,各大流星雨都自有典型特徵,如獅子座、英仙座流星雨均偏綠,雙子座流星雨偏亮白(圖19),若從數量等級、出現頻次等而言,某一次流星雨中的大多數流星還是白色。可是,這枚郵票上一共出現20顆流星,幾乎都是彩色的,這和實際情況差異太大,試問哪一個流星雨可以達到幾乎出現的每顆流星都是彩色的?郵票需要藝術加工可以理解,兩三顆帶色彩問題不大,全都帶色彩有待商榷。

建議7:挑選一個代表性流星雨,採用其出現時的真實星空作為背景,虛化處理。

圖19 雙子座流星雨 戴建鋒攝

       從最接近的情形看,英仙座流星雨火流星色彩豐富最有可能(圖20),這就要和背景星空結合起來設計,千萬不能出現「流星雨的設計原型是8月的英仙座流星雨、背景星空卻是12月的冬季星空」這樣的錯誤,否則會損傷郵票本身將科學與藝術結合的價值,甚至在天文郵票發行歷史上留下笑柄。

圖20 英仙座流星雨 陳海瀅攝

建議8:20顆流星中主要為白色,明暗各異。再根據流星雨特點選取2-5顆帶有色彩,或調整背景星空以其符合流星雨特徵。

其三是象。現生的長鼻目中僅有非洲象和亞洲象兩個象屬動物,分別棲息在亞洲和非洲的熱帶地區。非洲象無論雌雄都有象牙外露,雄性象牙較長,雌性牙較短。而亞洲象只有雄性有象牙外露,雌性象牙很短,沒有外露。按照郵票相關元素,大象應選用我國雲南地區產的亞洲象。而地景出現的第一頭象,從體格上判斷是非洲象。由於象牙較長,應是雄象無疑(圖21)。但象的習性是雌象負責孕育看護帶領小象,因此,票面上雖然後面跟著一頭小象很可愛,但雄象帶著小象不符合動物習性。

圖21 非洲象與亞洲象

建議9:第一頭象縮小體格,去掉象牙,改為亞洲象雌象的剪影。

圖22 大彗星 (5-4)T

     「大彗星」這個名字其實挺好的,普及一下「大彗星」這種壯觀天象在天文愛好者心目中的地位(天文愛好者一生須收集全「日全食、極光、流星雨、大彗星「這四大肉眼可見最壯觀天象),和普通「彗星」有多麼大的區別。

       商榷兩點。其一,比例關係。縱觀已發行的彗星郵票,帶地景的彗星尺度和視覺效果偏離度不會很大,如1976年威斯特大彗星(圖23)、1986年哈雷彗星(圖24)。

圖23 剛果 1986 1976年威斯特大彗星

圖24 馬裡 哈雷彗星 1986 設計照片圖稿

    幾乎佔滿票面那麼大尺度的天體尺寸,一定是望遠鏡放大後的視覺效果,這樣設計是不會帶地景的(圖25-26)。

圖25 巴拉圭 1986

圖26 朝鮮 1985

       每一顆大彗星幾乎都是肉眼可見、有文字記錄和登記在冊的,也就是說,大彗星都有「原型」,是特指的概念。從外形而言,此套郵票中的大彗星應該是1997年的海爾波普彗星。就其壯觀程度而言,和地景融合的效果足以震撼,見如下真實比例關係的大彗星實景(圖27)。

圖27 海爾波普彗星 1997 網絡圖片

建議10:若帶地景,縮小彗星尺寸。若保留彗星尺寸,去掉地景。

其二是彗尾方向問題。彗星郵票設計最常見的錯誤是彗尾方向:由於太陽風的作用,彗尾一般總是背向太陽,曾有非常典型的設計錯誤郵票(圖28)。

圖 28 莫三比克 1986年 哈雷彗星 紅圈內彗尾畫反了

       這枚「大彗星」郵票略有瑕疵在於,地景中的霞光最亮處是日落/日出太陽方向,嚴謹來說,彗尾應大致反向於霞光最亮處,但現在並不是(見圖29紅線箭頭示意)。

圖29 彗尾的反向中心線應大致指向太陽

建議11:將霞光最亮處移至最左側即可,或將右側天色調暗,樹林可移至右側,畫面也可以達到左右平衡。

       此外需要核實的是:」大彗星」這個詞語並不是天文學審定名詞,只是一個流行通用稱謂,作為郵票上使用的科學名詞是否嚴謹,可進一步求證。

    圖30 水星凌日(5-5)T

       無論從罕見度、研究價值,還是在天文事件歷史上的重要性,金星凌日似乎都應排在水星凌日前面。不過,金星凌日在2004年和2012年這一組發生過之後,下一次要到2117年和2125年,現今地球上活著的人都看不到了。所以。。。。。。值得一提的是,水星凌日題材在天文郵票發行歷史上非常罕見,能有一席之地很不錯。

       在所有大行星中,金星的視直徑最大達到64角秒,水星的視直徑只有12角秒,而人眼看到最小的物體大約是30角秒,因此,肉眼看不到水星凌日,但可看到金星凌日。水星凌日郵票設計其實不容易,黑點太小,只能把日面儘可能放大。參考已發行金星凌日郵票圖31-32。

圖31 葡萄牙 2012

圖32 葡萄牙 2012

       水星凌日上一次我國可見是2016年5月9日,北京時間19:12開始,新疆等西部區域可見帶凌日落,郵票地景採用沙漠駱駝應該是以此為原型設計的。水星凌日下一次我國可見是2032年11月13日,北京時間14:41開始,全國大部分地區可見。七年後水星凌日再次光臨:2039年11月7日,北京時間15:17開始,全國大部分地區可見。


建議12:去掉地景直接展示日面,儘可能讓黑點被看得到。

以上建議、文字、圖片等來自一群熱心的天文集郵愛好者及相關專業同好,由starryguo執筆匯總,錯誤疏漏之處,歡迎指正,互相學習,互相提高,為《天文現象》這一套來之不易的天文郵票鼓掌喝彩!-2020年5月31日 於上海

點擊閱讀原文訂購寄自西藏的天文現象郵票原地封

相關焦點

  • 為何設計生肖郵票?唱片如何進郵折?對話新中國首位郵票總設計師
    新京報快訊(記者 吳婷婷)今天(11月27日),新中國第一位郵票總設計師、郵票設計家邵柏林作品展在中國郵政郵票博物館開幕。本次展覽展出《庚申年》(1980年)整版猴票、猴票原稿、《曾侯乙編鐘》小型張等重量級展品。除了重量級展品,本次展覽還聚焦郵票背後的故事。
  • 2020「520·玫瑰」特種郵票設計大賽作品徵集
    ■ 郵票設計說明1.郵票名稱:玫瑰2.全套枚數、郵票面值:1 套4 枚,面值分為1.20 元、1.20 元、1.50 元、1.50 元3.郵票規格:外沿尺寸可參考30mm×40mm、36mm×36mm、50mm×38mm等常用郵票規格,橫豎不限,可採用異形方式表現。
  • 設計師必看!如何精準還原設計稿?
    UI設計師作為展示產品形態的執行層。產品上線前走查視覺與交互還原是必經環節,設計師可能都遇到過一個問題,作圖時連一像素的分割線都糾結好幾次,但是開發完的效果卻不盡人意,UI驗收不通過。然後前端這邊委屈的想拿出藏在鍵盤下的四十米大刀找你來血拼。。。我們經常會聽到身邊的設計師與開發哥的一些對話,關於對齊,大小,間距等設計還原問題經常會討論很久。
  • 警察節郵票1月10日發行,郵票設計師你了解多少?
    再加上警旗、警徽圖案和警察節日期這些設計元素,小郵看完直呼安全感十足!這麼精美的郵票,當然要感激郵票設計者沈嘉宏老師了,又一次給我們帶來好作品。郵票設計師沈嘉宏生於1971年1990年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附中2003年進入國家郵政局工作郵票代表作:《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運動會》(小型張)、《安徒生童話》、《感恩母親》、《廣州2010年亞洲殘疾人運動會》等。
  • 「稿」字四方連等孤品亮相中國人民革命戰爭時期郵票珍品展
    「稿」字四方連 中國網財經11月26日訊(記者 王擎宇)中國人民革命戰爭時期郵票珍品展26日在中國郵政郵票博物館二層特展廳舉行。其中包括了,反映中國革命戰爭時期郵票全貌的《中國解放區郵票(1930-1950)》《華北解放區郵票》《東北解放區郵票》《華東人民郵政》《西北解放區郵票》《西南解放區郵票》等,展品脈絡清晰,收集難度大,珍罕性高,其中不乏孤品,包括著名的「稿」字四方連郵票、贛西南赤色郵票實寄封等珍罕郵品。
  • 從裁縫到著名設計師,他用小郵票彰顯出大世界
    7月30日晚,著名平面設計師靳埭強首發《因小見大:靳埭強的郵票設計》一書,並與導視系統設計師、「W&T 維唐設計」創作總監吳瑋,靳埭強×模度曉得「好設計 設計好」大師工坊策劃及主理莫萍一起,圍繞「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這一話題與近4萬名讀者在線分享。
  • 《恩格斯誕辰200周年》紀念郵票發行 吳為山首次為郵票設計圖案
    11月28日上午,由鹽城籍著名雕塑家吳為山設計的《恩格斯誕辰200周年》紀念郵票在中國美術館舉行首發儀式。《恩格斯誕辰200周年》紀念郵票一套2枚。郵票圖案名稱分別為:青年恩格斯、工作中的恩格斯 。全套郵票面值為2.40元。該套郵票由河南省郵電印刷廠採用膠版工藝印製,計劃發行數量為750萬套。
  • 岱嶽區山口鎮中心幼兒園西太平分園:「我是小小郵票設計師」
    岱嶽區山口鎮中心幼兒園西太平分園:「我是小小郵票設計師」2020-12-15 10:26 中華泰山網 責任編輯:高睿通訊員:李雲濤郵票是國家的名片。小小的郵票,方寸之間包羅萬象,除了寄信以外,它還展示了一個國家的歷史文化、自然風貌,還有很高的收藏價值!隨著科技飛速發展,網際網路,微信,已經讓天涯海角變成了方寸之間,小朋友對於承載著一代人回憶的郵票是陌生的,為此,山口鎮中心幼兒園西太平分園的老師精心設計,和孩子們進行了《我是小小郵票設計師》活動。
  • 2021年郵票創作設計推進會在京舉行
    他回顧了26年郵票設計的經歷,認為郵票是傳遞設計師和藝術家審美價值觀的特殊媒介,是讓藝術和設計與普通民眾接觸的重要渠道。此次新的郵票約稿機制,能夠帶動更多設計師和藝術家展現水平。談到郵票IP衍生,他以今年賀年郵票的設計舉例,圖稿既採用了韓美林老師的原畫,還融入了從甲骨文到金文再到楷書五種字體的漢字進化歷程,特別是「福」字底下改了三筆,變成了「牛」字。這些都可作為IP來衍生和推廣。
  • 2021辛丑(牛)年「生肖有禮」華人設計師生肖文化作品徵集
    5、發行郵票、明信片: 由專家團隊挑選若干幅優秀作品,發行生肖紀念郵票、明信片。6、作品出版:將入選的365幅作品,結集出版。同時根據參與作品進行篩選、評定,結合生肖文化的弘揚,對有市場潛力的作品,將推薦給商業機構進行合作。
  • 著名郵票設計家黃裡設計籤名的南沙群島紀念封
    黃裡先生祖籍浙江餘姚,生前系原郵電部郵票發行總局的一名郵票設計師。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是享受國家特殊津貼的有特殊貢獻的專家。大學畢業後,服從國家統一分配來到郵電部郵票發行局從事郵票、郵品設計工作。在80年代,他創作的油畫手繪作品很受集郵者追捧,風格大膽前衛,視覺衝擊力極強。
  • 學院學子獲福建省個性化郵票設計大賽三等獎
    ,福建師範大學協和學院文化產業系2019級漢語言文學專業學子廖海倫的作品「有國才有家,我愛我國家」參加福建省「誠信有我,資助『郵』愛」個性化郵票設計大賽據悉,本次大賽由中國人民銀行福州中心支行、福建省教育廳、共青團福建省委共同主辦,福建省學生資助管理中心、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福建省分行、海峽教育報社聯合承辦,以 「國家資助成就夢想,誠信為榮創意飛揚——向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為主題,公開徵集「六枚版」個性化郵票設計稿。
  • 《因小見大:靳埭強的郵票設計》首發:小小方寸間,內裡乾坤大
    該書以靳埭強與郵迷吳瑋兩代人的相識相交為切入,收錄了靳埭強於1970年至2018年設計的近百種郵票作品,其中還包含了大量珍貴的原始設計草圖和詳細的案例復盤解構。靳埭強說,中國需要更多勇於創新的設計師。但創新究竟從何而來?
  • 這套鼠年郵票設計也太好看了吧
    《生肖生財》郵金珍藏是2020年賀歲季重磅打造的創新系列產品由設計師陳紹華和潘虎共同設計藝術之美鼠年又是新一輪十二生肖之輪迴其生肖郵票設計也將是一個新的起始以往的郵票設計中國裝飾畫風格已成經典如何在這之上創新設計出迎合新的時代審美的生肖郵票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 1980版猴票設計者邵柏林:方寸郵票故事多
    1953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同年分配到當時的郵電部郵政總局郵票處工作。1985年任郵電部郵票發行局總設計師,1992年獲國務院授予的「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邵柏林已九十高齡。邵新表示,展覽是他獻給父親的一份生日禮物,「作為子女,能在自己的美術館為鮐背之年的父親舉辦展覽,也是我多年的夢想。
  • 深圳打造業界最大服裝設計師生態平臺,每天設計稿量超萬張
    對設計、創新的依賴度更高「這次疫情帶來了市場庫存積壓,但是從另一個維度也觸動行業的調整更新,對設計、創新的依賴度更高。」知名設計師、衣圖科技的創始人劉子超日前接受南都記者專訪時分析,服裝大多定位為快消時尚類產品,要求緊跟時尚潮流變化,更新頻率高,對設計的需求大。
  • 《新時代的浦東》特種郵票亮相!聽設計師韓秉華細說門道
    【新民晚報·新民網】「我跟《新民晚報》真是很有緣分啊,之前發行《澳門回歸祖國二十周年》郵票的時候就接受過你們的採訪,這次設計《新時代的浦東》特種郵票,大家又見面了。」香港知名設計師韓秉華說,「我是1986年來的上海,當時浦東還沒有發展起來,還比較荒蕪。
  • 《辛丑年》特種郵票設計者姚鍾華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
    1月5日,《辛丑年》特種郵票設計者、藝術家姚鍾華在展覽開幕式上講述郵票設計構思。當日, 「金牛賀歲」 2021辛丑年生肖郵票展覽在北京中國郵政郵票博物館舉行。《辛丑年》特種郵票設計者、藝術家姚鍾華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分享關於郵票創作的故事。
  • 四輪鼠年郵票,拉開2020郵票發行大幕
    作為中國郵政開發的最為成功的主題,生肖系列將中華五千年的文明智慧展現於世界人民,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也加入到生肖郵票的發行中來。不得不說,這是令人傲嬌的!每到元月5日,中華大地上的集郵愛好者大都早早盛裝出行,冒著冬日凜冽的寒風,排著無際的長隊,購買幾套生肖郵票。由於喜愛的人太多,往往只能購買到屈指可數的幾套生肖郵票,值得嗎,感冒了可不好。
  • 法國將發行農曆牛年郵票 旅法華人藝術家三度設計
    來源:中國僑網中國僑網12月10日電據《歐洲時報》報導,記者從法國郵政獲悉,法國郵政將於2021年2月8日在全法各地郵局公開發行銷售一套農曆辛丑牛年郵票,並暫定於2月6日,在位於巴黎9區的法國郵政集郵公司墨方廳舉行設計師籤售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