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睡眠障礙的音樂藝術療愈取得重大突破)
近日,國內最大的音樂健康整合中心凡音對五個月前,由華東師範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與凡音健康聯合開展的睡眠障礙音樂藝術整合療愈實驗測評人員進行了回訪,結果發現,當時參加睡眠修復營的22個人中,15個人的睡眠得到明顯改善,其中10個人得到非常有效的改善,而且度過了可能的心理危機,其中的8人用視頻分享了發生在自身的變化。這說明凡音睡眠修復營的音樂藝術整合療愈方式對參與者的中長期影響明顯。
(凡音睡眠修復營現場)
5個月前的這期凡音睡眠修復營,由華東師範大學的博導團隊親自招募,親自入組訪談、全程監督和管理,並且採用了心理和認知學院的專業監測設備。凡音健康負責按照修復營的常規呈現方式進行實施。
10月9日-10日,這期實驗性音樂藝術整合療愈睡眠修復營的初期結果在中國睡眠科學研究會的學術年會上亮相,得到來自全國各大睡眠醫學中心專家們的肯定。
凡音睡眠修復營融合了心理學認知行為療法(CBT-I)的核心精華,而認知行為療法正是國際普遍認同的對睡眠障礙最有效的非藥物治療方法。中國睡眠領域權威學者陸林院士在2020睡眠大會上提及:「非藥物治療安全性較高,副作用較少,臨床效果較為明顯,其中CBT-I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的認知功能和睡眠狀況。」
凡音睡眠修復營既融合了針對睡眠困擾常見的認知調整及行為訓練的方法,同時又考慮到了在實際行為養成中可能遇到的挑戰,不但教學員方法,更為學員營造前行路上所需的溫暖、支持、鼓勵、親密、陪伴的團體氛圍和互助平臺。
據了解,「2+21」睡眠修復幹預方案分為線下和線上兩個模塊。在2天線下幹預期間,睡眠修復營的導師應用凡音自主研發的IMAT療法,通過鼓圈、音樂想像、心理劇、阿卡貝拉、積極心理學沙龍、舞動、頌缽等活動,從心理、認知和行為角度幫助參與者由淺入深、由內而外地釋放負面壓力,解決心理問題,養成良好睡眠習慣。21天的線上共修期間,參與者被要求每天完成兩個任務,包括聽助眠音樂和記錄積極事件或其他助眠行動。
(參與者反饋)
凡音睡眠修復營用積極心理學打底,以音樂藝術為媒介,認知行為做指導,團體的形式呈現。正是這種多維一體的方式,使它擁有明顯的睡眠質量改善效果。
據了解,超過3億中國人有睡眠障礙,真正參與診治的患者不足2%。凡音睡眠修復營是非藥物治療,沒有副作用,且具有較強的趣味性和長期有效性,便於目標人群參與。持續舉辦或有助於提高睡眠障礙者的診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