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讀書|來自浙江考古人的書單:不得解不如意時,哪裡是「心之歸處...

2020-12-16 錢江晚報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馬黎

今天的「可以讀書」收集了一份來自考古學者的書單。

防控疫情的日子裡,很多人可以雲上班,但考古工作者沒法雲考古,他們大多繼續宅在家裡,讀書,寫作。

特殊時期,熟知人類社會歷史發展太多「秘密」的考古學者,在讀什麼,又在想什麼?

他們的所讀、所寫,對每一個人都有啟迪——

劉斌(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

除了工作和專業,我們還應思考修身

《敬畏生命》

作者:[法]勒格羅 博士

作家出版社

《興盛與危機》

作者:金觀濤 劉青峰

法律出版社

難得在家這麼長時間,最近整理一下書架,除了考古之外讀些雜書,有些書以前沒仔細讀,這幾天再拿起來認真讀一讀,比如《興盛與危機》、《敬畏生命》、《老子》等等。

這次疫情讓全國都被迫暫停,一方面我們看到在社會治理與疾控方面所存在的缺陷,另一方面我們也感受到了國家的組織動員能力的強大。

現在大家暫時靜下來了,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反思,反思我們整個人類的發展歷史,我們畢竟只是地球家族中的一員。《大學》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自天子以至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願大家在災難之際,互相幫助,好好學習,好好思考,我們除了工作之外,除了專業之外,我們還應該怎樣的修身。

劉斌的書房,這些天他在寫書法

鄭嘉勵(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

希望有人講好孟浩然的「詩路」故事

《孟浩然詩集校注》

李景白 校注

中華書局

唐代的大詩人,孟浩然比較清新。開元十七年(729),詩人科場失利。此後的兩三年,他悠遊於浙江大地。

他是從洛陽出發,沿大運河抵達杭州的;然後,沿錢塘江,經建德、金華、東陽江,到天台山尋仙訪道,詠嘆釣臺、建德江、石樑的作品,膾炙人口;稍後,他離開天台,經過新昌,沿剡溪,來到紹興;遍遊越中名勝後,竟又入海,輾轉溫州,來到樂清探訪好友。

詩人的行跡,將大運河、錢塘江、浙東唐詩之路、甌江山水「四條詩路」神奇地串聯起來,每一程,或多或少,都有「實錄」的作品傳世。浙江正在打造「四條詩路」文旅地標,我暫時想不到比孟浩然更好的例子。

宅家讀閒書,也未能完全忘記工作。我能力有限,希望有人能以孟浩然的作品,結合沿途的名勝古蹟,講出好故事,為「詩路」增色。這麼說來,閱讀《孟浩然詩集校注》(李景白校注,中華書局2018年6月)的同時,參考一種孟浩然年譜,自然是必要的。

方向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

《良渚墓葬》初稿完成

最近些年,其實每到春節這個時候,不是上墨積壓下來的圖,就是沒完沒了地寫東西,最近十年都是這樣過去的。

今年,沒有想到最後疫情會那麼嚴重。這段時間,除了值班和輪班,把時間都花在關注疫情和《良渚墓葬》的寫作上了。

新石器時代考古和中國新石器時代玉器考古學研究,是我業務工作的重要內容,除了已經完成應該完成的考古報告之外,能對一些心得體會進行系統地梳理,能文字化,是很大的樂趣和安慰。之前出版了《中國玉器通史》中國新石器時代卷、《神人獸面的真相》、《良渚玉器線繪》等,《良渚墓葬》是多年前與良渚博物院商議的寫作計劃,雖然我挖的墓沒有很多同事來的多,但是自己親自刮面、清理、繪圖記錄,最後寫考古報告,一定不算小,在反山整理、海寧小兜裡考古等過程中有很多收穫,是到了要與大家互相交流的時候了。

之前,有計劃在今年度完成《良渚墓葬》的寫作,但是從來沒有想到過會在2月上旬就完成初稿,我從1月16日開始重新整理幾萬字的舊稿,至2月6日差不多14天的樣子,完成了11餘萬字的初稿,現在配圖的工作也進展順利,希望過幾個月就能交給出版社。大家眾志成城,配合政府撲殺疫情。

王寧遠(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

學歷史的人,為什麼會淡定

《破譯史前人類的技術與行為——石製品分析》

作者:[美]喬治奧德爾

關瑩、陳虹 譯 / 高星、沈辰 審校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我一直宅在家裡沒有出去,在看《破譯史前人類的技術與行為——石製品分析》,美國一個研究舊石器考古學家的著作。

這本書比較專業,從事考古學研究的人會比較感興趣。我們在做良渚的石器課題的研究,除了常規的方法之外,我想看看還不能從舊石器考古學者這邊找到關於石器加工、資源等方面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舊石器考古和新石器考古,都叫考古,其實是兩個學科,從業者的教育背景也不同,舊石器研究者大多是古脊椎古人類方向,新石器考古更多是歷史、考古專業背景。

在這個特殊時期,看書其實也是斷斷續續,這樣的時候你不可能做到兩耳不聞窗外事,經常看看書,再手機拿起來刷刷,看看疫情怎麼樣了。

看這本書,其實我還是收穫蠻大的。

舉個例子,我比較感慨,舊石器時代,人要做一把很小的石箭頭,跟新石器時代的人做法不一樣。新石器人會拿一塊比較軟的石料,通過磨的方法,磨出邊刃、箭頭。舊石器人主要採用打制,但他不是直接找一塊小石頭去打,太小的石塊很難加工,容易斷,他實際上是在一塊大的石頭上做加工,左右對稱敲出細的凹痕,然後沿著中間的跡線,剝下一片,左右兩邊剛好是對稱的。他通過這種加工的方式,獲得一個相對左右比較對稱,尖端比較鋒利的小石片,再稍微加工一下,就能當作箭頭使用。

我就覺得,人吶,真的太聰明了。你想想看幾萬年前的人都有這樣的智慧,不管什麼時代,我們發現的人工製品,都是在當時人的思考、經驗和技術的結晶。

這和我們現在抗擊疫情是一樣的。人類社會總會有很多很聰明的人,總能想出一些科學方法,把人類社會的問題解決掉。

學歷史,學考古的人,在這個時候可能會覺得百無一用,但是學歷史有個好處,我們知道歷史上經歷過很多疫情,發生過很多事情,我們都比較淡定,因為絕對沒有問題的,一定會很快控制住,一定能解決。所以考古學家在這個時代都不會太慌張,會非常淡定。

孫瀚龍(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館員)

她一生最高的成就,就是她的心

在讀《我心歸處是敦煌——樊錦詩自述》

樊錦詩 口述 顧春芳 撰寫

譯林出版社

讀書是緣分和記憶的疊合,書名就像是最好的催化劑,將個人過往的經驗和時下的興趣喚醒。第一次聽說樊錦詩,是本科讀書時我選過兩門課《佛教考古概論》和《佛經故事選讀》,那時只知道她是研究敦煌學的大家、是敦煌研究院的院長,其餘的並不知曉。直到最近,國家授予她「改革先鋒」和「文物保護傑出貢獻者」,我才意識到這是文物考古人所獲得的最高榮譽。

何其偉大,又何其艱難,璀璨奪目的光環背後一定是不為人知的艱辛和痛苦。

敦煌與樊錦詩,兩個熠熠生輝的名字,如何發生生命的關聯,為何說她是「敦煌的女兒」,為何她稱敦煌是「心之歸處」,在這本書裡都會找到答案。

值得一提的是,本書有非常精彩的前言和後記,一字一句都流露出樊錦詩(口述)與顧春芳(撰寫)的審慎,讀起來就像知己之間的對話,心照不宣卻又各自相惜。溫暖的文字並不止此,即便是講述莫高窟高深藝術的種種,給人也是如沐春風的感覺。

有一句話說,「得心安處,唯山水間與神佛前」。書中最吸引我的是先生在不得解、不如意的時候都會去158號涅槃窟,在巨大的臥佛面前,她需要的不是佛光照撫,而是自我冥想時尋自我的心之歸處。誠如顧春芳女士所說,樊錦詩一生的成就源自她的心,她一生最高的成就就是她的心。

【請你也來薦好書】

戰「疫」的關鍵時刻,尚不能會友,不能擁抱;數大米和「客廳臥室洗手間循環遊」又過於浪費人生。

但是,可以讀書啊。

今天,小時新聞推出「可以讀書」小互動,我們曬出記者正在讀的書,也關注你在讀什麼書。

這幾天,你在讀什麼,不妨在評論裡告訴我們,讓好書擴散出去!給我們力量。

相關焦點

  • 「只要讀書,生活就在」——資深媒體人何婕的書單
    本期推薦的是資深媒體人、閱讀推廣人何婕的近期書單。在何婕看來,只要讀書,生活就在。在這個特殊的時段,想要把日子過得跟平常一樣,一個非常重要的方式就是讀書。讀書可以充實所有逝去的時間,也可以讓心神安定下來。
  • 「考古女孩」入學北大 希望安安靜靜讀書
    說話間,她已在宿舍的書桌上擺出了從老家帶來的檯燈,方便看書、學習時用。大學生活第一天,鍾芳蓉已想好,以後會多多去圖書館學習。 據鍾芳蓉透露,在已經建立的班級群裡看到,今年的考古專業有50多人,「並不是大家想的那麼冷門,考古專業還是挺多人報的。」
  • 一張未盡的書單,一批好看實用的文創,一群山裡娃的歌聲——讀書與...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考古學者方向明的《良渚玉器線繪》,可以看到媒體人馬黎的《看見5000年——良渚王國記事》。如何向學界與大眾講述一種文明的高度?浙江的出版人借用圖書來承載著不同的敘述模式。從良渚出發,歷史不斷行進,圖書以各種體例記錄著行進過程中發生的種種,或為歷史、或為小說、或為傳記、或為其他。
  • 人美也要多讀書|好萊塢女明星的時髦書單
    於是,大家紛紛在社交網絡上開始活躍,美人們竟然都在分享讀書清單🧾果然,人美還是要多讀書呀!接下去,我們就一起👀看看女明星們的書單✌️Kendall因為疫情期間在IG上的發言💬,被網友認定為腦袋空空的美女,勸其沒事還是多讀一點書📖事實上,Kendall每次外出度假總能被拍到一些在看書的照片,遊艇上、海邊、泳池邊…一開始書很新,慢慢地出現了便利貼和讀書筆記,應該不是在擺拍吧🤔三月份時,Kendall和Kylie在巴哈馬度假⛱️,陽光沙灘再加上身材熱辣的比基尼
  • 第26個世界讀書日:《粵韻宋詞》入選2020書香羊城十大好書
    《粵韻唐詩》《粵韻宋詞》《粵韻宋詞》除了由原班作者填詞人梁天山、作曲家陳輝權、跨界媒體人勞震宇繼續擔綱創作之外,還邀請了國畫家譚永良、吳依桐參與本書插畫的創作。陳輝權、陳韻融父女用粵語演繹唐詩宋詞之美作為讀書月重要活動的書香羊城十大好書評選活動,由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書香羊城全民閱讀活動組委會辦公室主辦,廣州新華出版發行集團承辦,迄今已成功舉辦十屆。活動致力為讀者找好書,為好書找讀者,營造廣州閱讀氛圍,彰顯廣州文化品位和精神風貌。
  • 一往情深卻覓不得歸處 水瓶座為什麼總是遇不到真愛?
    水瓶座總是不喜歡鋒芒畢露,萬事都給自己和別人留下一點餘地。水瓶座知道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就像遇到了心中極愛的人,沒有天時地利人和,想成就一段美好的姻緣也是非常困難的。更別說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那麼這樣說來,水瓶座就不愛一個人至純至真了麼,不是的!遇到了自己喜歡的人,水瓶座不比誰更熱情溫暖,掏心掏肺。
  • 2018深圳讀書月「年度十大好書」百本入圍書單公布
    原標題:2018深圳讀書月「年度十大好書」百本入圍書單公布「年度十大好書」文學藝術唱主角深圳特區報2018年11月21日訊 2018年第十九屆深圳讀書月「年度十大好書」日前公布了100本入圍書單
  • 世界讀書日|美食進階閱讀指南:可以食用的美味書單(一)
    歷史向前,食材變化,口味審美變革,消費習慣改變,飲食結構重塑,這些仿古都是緣木求魚。只需讀有所得,知其精妙即可。我到現在還把這本書當枕邊書,比如隨意抄下幾句:凡一物烹成,必需輔佐。要使清者配清,濃者配濃,柔者配柔,剛者配剛,方有和合之妙。其中可葷可素者,蘑菇、鮮筍、冬瓜是也。可葷不可素者,蔥韭、茴香、新蒜是也。可素不可葷者,芹菜、百合、刀豆是也。
  • 馬黎:被浙江考古圈團寵的浙傳美少女
    這場讀書會的主講人是我校文學院2009屆畢業生,錢江晚報文化記者馬黎。馬黎在讀書會上她與同學們分享《看見5000年——良渚王國記事》,是她近十年深度追訪良渚古城的傾心之作。大學時,她讀的是戲劇影視文學專業(編劇與策劃方向),對考古可以說是一無所知。 在從事新聞工作的第三年,她進入《錢江晚報》做文化記者,第一條新聞,跑的就是良渚考古——記錄餘杭玉架山史前聚落遺址評上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事件。
  • 心安,即歸處
    作者 | 物道朗讀 | 子話來源 | 物道(ID:wudaoone)編輯 | 慈懷書院(ID:cihuaishuyuan
  • 浙江考古奧斯卡|2020年度浙江考古重要發現入圍vol.3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馬黎 通訊員 郭楠 劉建安12月20日-22日,2020年度浙江考古重要發現匯報會將在紹興舉行。會議由浙江省文物局指導,浙江省考古學會主辦,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承辦,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寧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溫州市文物保護考古所、紹興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協辦,錢江晚報支持。
  • 考古女孩鍾芳蓉今日到北大報到:想去故宮逛逛
    被譽為「考古界團寵」的鐘芳蓉也於上午入燕園報到。上午9點左右,鍾芳蓉來到北大邱德拔體育館排隊,這裡是迎接本科新生的「首站」。在報到前,鍾芳蓉剪了短髮,匆忙辦完各種手續,便消失在人群中。她告訴北青報記者,此行赴京是跟同學結伴而來,沒有父母的陪伴,希望大學期間能夠潛心學習專業知識,不被外界過多打擾,她還說,接下來,最大的心願是去故宮逛逛。
  • 浙江考古奧斯卡|2020年度浙江考古重要發現入圍vol.4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馬黎 通訊員 郭楠 劉建安 12月20日-22日,2020年度浙江考古重要發現匯報會將在紹興舉行。會議由浙江省文物局指導,浙江省考古學會主辦,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承辦,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寧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溫州市文物保護考古所、紹興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協辦,錢江晚報支持。 浙江考古發現的年度PK,最終結果並不硬性設置「幾大」,以每年考古發現成果和學術價值的重要性來評判。今年入圍的項目一共有18個。究竟發現了什麼,又有哪些歷史空白被填補了?
  • 一份書單 讀懂四川 第二批天府文化推薦書單今日發布
    4月23日,第25個「世界讀書日」。成都圖書館將正式發布第二批天府文化推薦書單。這份書單由著名巴蜀文化學者袁庭棟、天府文化研究院院長譚平、四川師範大學副校長王川、西華大學圖書館館長潘殊閒等專家學者聯袂推薦,一共推薦了23本書,涵蓋研究、論文、記事、小說、傳記、散文等,多維度、多層次挖掘了巴蜀文化、天府記憶、四川歷史名人、民風民俗等精髓。
  • 我的懺悔-邪淫感招不如意之情緣
    感謝戒邪淫網諸位師兄師姐的懺悔文章,讓不才在每個人的戒淫體會中發覺到了許多邪淫的危害以及其所感招的惡業果報。幸好有此戒邪淫網,藉由諸位師兄姐肯切的懺悔,讓不才對於邪淫之果報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在此略述自己的體會。首先,再一次強調,邪淫的業力牽引非常細微隱晦,令一般人無法察覺,等到發現之時,才恍然已造下各種罪業。
  • 世界讀書日:一份可以食用的美味書單,高金與你共享精神美食
    這是一份書單。如果你想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美食文化,食物中的來龍去脈,除了親身嘗試,走遍四方,結識更多的食家,有一條路是怎麼也繞不過去的,那就是多讀書。人要養成一種優質的習慣,那就是買書和讀書,人醜多讀書,總是不會錯的。知識有時源於見識,更多的是源於思考和閱讀,唯有龐大的閱讀之後,所聞所見所吃所感,這些貌似零散的珍珠才能連綴成串,成為信手拈來的身內之物。
  • 宅之碎片|心之歸處
    幸好我的工作性質也不太需要總是考慮實用,可以盡情瀏覽、欣賞、體驗一些美麗而無用的東西。對於服裝飾品我的態度是這樣,家居用品也是這樣,略有不同的是,在經歷了兩次跨城搬家,在大件家具類的選購上我其實是謹慎的,這扇屏風也是這半年裡翻閱了各種屏風之後才選定的。在深圳時買的沙發、床、邊櫃、九鬥櫃這些家具,也跟著我們一起到了上海。
  • 「我的UGC」世界讀書日,談談「藏在生活中的書單」
    從《詩經》《楚辭》,到中國古典四大名著,從《荷馬史詩》《莎士比亞全集》到《麥田守望者》《哈利波特》,從《源氏物語》《惡之花》到《洛麗塔》《追憶似水年華》《百年孤獨》,大有將天下文學精品一網打盡之勢。從讀書推廣的角度來看,這個書單是詳盡高端的,找不出什麼問題,可是,作為一個讀者,該怎樣從這洋洋上億字的書單上選擇自己的閱讀書目,搭建自己的知識體系,裝修自己的靈魂家園?對於這些問題,願借世界讀書日之機,與大家分享一些粗淺的體會。
  • 報考北大考古系的留守女生,收到50斤禮物,網友:萬千寵愛於一身
    屈原在《離騷》中寫道:「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餘情其信芳。高餘冠之岌岌兮,長餘佩之陸離。芳與澤其雜糅兮,唯昭質其猶未虧。」詩句表達的意思就是,人要有遠大的理想,不要被世俗玷汙。即便沒有人能夠理解自己,也要堅持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