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三遷的故事,相信朋友們都很熟悉。孟子的母親為了選擇良好的環境來教育自己的孩子,煞費苦心,曾兩度搬遷才最終在文廟附近落腳。
這個典故讓我們知道環境對人的影響不可小覷,正所謂「環境造人」便是這個道理。當然,環境能否對人發揮影響關鍵還在於自主意志,不然就不會有「出淤泥而不染」的說法了。
但是我們也不能忽略一個問題,那就是在環境存在諸多誘惑或者誘因的時候,對於人的意志力是一個極大的挑戰。一次兩次你可以通過個人意志力做出理性的選擇,但久而久之便可能會一點點消磨意志,並最終就範。這一點有減肥經驗的人應該很有發言權。
很多時候,我們減肥不成功是因為不能夠將健康的飲食和生活方式貫徹始終。有人說,這是因為你的意志力不夠,所以才不能減肥成功。事實真的是如此嗎?我們來看一個真實的案例。
話說1971年的時候,越戰已經進行了16年,可想而知那些駐紮在越南的美國士兵經歷著怎麼複雜的情感,戰爭的殘酷、對家人的思念和對未來的前途未卜等等情緒焦灼在內心之中。也正因為如此,他們中的一些人成為了海洛因的癮君子。通過調查後發現,其中有35%的人嘗試過毒品,而20%的人已經上了癮。
我們知道,一旦上癮的人很難戒掉,即便是成功戒掉了,也很可能再復吸,甚至有人認為海洛因成癮這是永久性不可逆轉的。但是那些駐紮在越南的士兵在返鄉之後卻表現出了完全不同的結果。其實成癮的人在一年內只有5%的人復吸,三年內只有12%的人復吸。也就是說大部分人沒有經過任何專業的介入便成功戒癮。這個數字簡直令專家們都目瞪口呆。難道軍人的品質讓他們更能抵禦誘惑?
這樣的推測在邏輯上自然是說不通,誰能保證軍人的意志品質就一定比普通人更強呢?真正的原因其實是在於環境。
在越南的時候,這些士兵時刻面對著激發他們吸食毒品的環境:首先是容易取得;其次是身邊充斥著癮君子,另外還要備受戰爭和思鄉的煎熬。然而,當他們回歸故裡,上述的一切誘因都不復存在,由此而引發的行為自然也消散不見了。
相反,那些在原本生活中染上毒癮的人,不管是深處自己的生活圈子,還是進入到戒毒所,實則身邊的誘因一直存在著,從未改變,這才使得這些人更容易復吸的原因。
無論是毒癮也好,網癮也罷,又或者是菸癮等等,之所以難以戒除不是因為你的意志力不夠,而是你所在的環境之中的那些誘因依然存在,它正在時時刻刻消耗著你的意志力。這就好像是一種條件反射,已經形成你習慣的一部分了。
所以,你要做的不是練就自己視而不見、充耳不聞的,任憑其消磨你的意志,而是將這些誘因一個個處理掉,淨化你的生存環境,不讓它們有機會去提醒你還存在某某癮。或許這就是當初孟母三遷的良苦用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