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落榜,被連續退稿5年,後卻獲得冰心獎,華盛頓郵報高度好評

2020-12-11 星落澤洋

在一次記者的採訪中,有人竟公開調侃了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莫言

他在採訪中說道:「我跟莫言在一個宿舍住了兩年,他說自己如何創作的那些話,比他創作本身還要虛構,《生死疲勞》他只用了四十多天就寫完了。所以不要當真。」

雖然說是調侃,但其實無傷大雅,可是他接下來的一句話直接震驚在場的所有人。他說:「魯迅走上文學這條道路,完全是一個偶然因素。」

這麼敢說的人究竟是誰?即調侃了莫言,又公開評價魯迅。

沉浸小說世界,高考落榜

以上所說的「他」,就是在80年代掀起「先鋒文學」潮流的當代小說家——餘華。

1960年,餘華出生於浙江杭州。餘華不到一歲的時候,隨著父親搬到了海鹽的縣城裡。因為餘華的父親一直想當一名外科醫生,正好海鹽縣缺醫生,他們一家就搬過去了。餘華的父親每天都很忙,餘華幾乎看不見父親。

餘華小學畢業以後,父親給他辦了一張圖書館借閱卡。那個時期的餘華對於外界事物充滿了好奇心,於是餘華沉浸在了小說的世界裡。

沉浸在小說世界的餘華,有時候學校都不去,也不認真學習,每天都在看小說。沒過多久,餘華就讀完了七十年代所有出版過的小說。

1978年國家恢復了高考,但是由於餘華沉浸在小說中,自然而然的高考落榜了。

獨特的創作風格,被連續退稿5年

其實,餘華剛開始寫小說的他非常的突然,他只是看到在文化館工作的人每天都清閒自在,覺得那是適合自己的工作。

餘華思考了很久,發現只有寫小說可以讓自己跟這些人一樣,於是開始在家裡面寫小說。

只認識4000字,並且連標點都不會用的餘華隨便找來一本雜誌,大概看了兩頁就說:「好了,我可以開始寫小說了。」

就這樣,餘華開啟了寫作生涯,一邊給全國的雜誌社投稿,一邊繼續通宵寫。但是他的稿件一直被退回,甚至到後來,郵遞員看到名字就直接把信件扔進餘華家,「啪」的一聲,餘華就知道退稿又來了。

剛開始他寫的小說,風格可以說是非常的獨特,小說中只有血腥、暴力和死亡。這也就是為什麼總是被退稿的原因。

後來餘華也表示:

「那四年的寫作裡,我的精神都快要崩潰了,我白天一寫作就是殺人,到了晚上睡著後,全是自己被別人追殺的噩夢,常常從睡夢中嚇醒,一身冷汗。」

那天他做了一個夢,夢中的自己被綁在處決臺上,旁邊的人在一一陳述他的罪行。接著,一桿槍對準自己的腦袋,還沒等餘華反應過來,「砰」的一聲槍響,餘華醒了。自此十五年,餘華再也沒有寫過殺人的故事。

獲得冰心文學獎,華盛頓郵報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從國民黨統治後期到解放戰爭、土改運動,再到大煉鋼鐵運動,自然災害時期等,作者經歷了從大富大貴到赤貧如洗的物質生活的巨大變遷,經歷了多次運動給他帶來的窘迫和不幸,更是一次次目睹妻兒老小先他而去。

後來,作者聽到了一首美國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對待這個世界,沒有一句抱怨的話。這首歌深深地打動了作者,作者決定寫下一篇這樣的小說,寫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樂觀的態度。

餘華用了三年的時間,最終創作出了《活著》這本獲得很多好評的書。

小說的主人公叫福貴,本是紈絝子弟的他因嗜敗光所有家產,接受現狀決定重新開始的他,又遭受了父母妻兒的相繼離世,但福貴仍然對生活充滿信心,堅定地活著。

霎時間,這本書引起巨大轟動,迅速佔領全國各大書店,並且一舉拿下義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第三屆世界文學「冰心文學獎」等眾多獎項。

1994年,《活著》被張藝謀改編為電影,也獲得大量國際電影節獎項。並且美國華盛頓郵報也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活著》是不失樸素粗糲的史詩,鬥爭和生存的故事,給人留下了不可磨滅的殘忍與善良的形象。」

餘華用筆刻畫了一個苦不堪言的悲劇人生,但實際上卻是一則講給每個成年人聽的寓言。

你有沒有認真想過「活著」的意義?

我們每天都在「活著」,但是你真正想過你活著的意義了嗎?在《活著》的最後,餘華給了你答案。

「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像我這樣,說起來是越混越沒出息,可壽命長,我認識的人一個挨著一個死去,我還活著。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書中的福貴歷盡滄桑仍有滋有味地活著的意義在於:人生之中,我們應該學習他怎樣在困頓之中活下去的力量。想必,這就是作者餘華所要告訴我們的人生道理。如同書名——《活著》。

閱讀過《活著》,你就會對命運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人性深處的生的意志能把苦難化成一種力量,在與命運的抗爭中,人的主觀能動總能發揮出巨大能量。

在大時代面前,每一個人都很渺小,死得容易,活著卻不簡單。在苦難中每個人身上迸發出的強大生命力,是非常令人震撼的。

當「好好活著」成為一種信念,一種支撐,一種向往時,沒有任何苦難可以把人壓倒,儘管大多數人都是如此平凡,弱小得如同一隻稻草。對於「福貴」來說,至親至愛活著的時候,他有希望,生命的力量在於此;至親至愛死去的時候,他有回憶,生命的力量也在於此。

好好活著,是一種責任;好好活著,是對生命最大的敬畏

《活著》,是一本值得每個成年人用一生來讀的書。很多人第一遍看完,會覺得這是一本不錯的小說,但第二遍看完時,就會對某些情節感同身受。

現在這本書僅需要28元,一包煙的錢,你就可以領略「活著」的意義:既然要活著,就要好好地活下去,這就是活著的意義!點擊下方連結購買吧!

相關焦點

  • 曾當作廢紙處理的《活著》,卻獲冰心獎,華盛頓郵報給予高度好評
    小說出版後,長江文藝出版社首印兩萬冊。可書雖然出了,但不幸趕上了中國圖書市場崩盤。雪上加霜的是,電影《活著》沒有經過電影局同意就直接去參選坎城電影節,因而被禁,書受到牽連,沒賣完的存貨要直接被當廢紙處理掉。出版社還手下留情,問餘華要不要,給他拖過去幾麻袋。餘華拿到後,四處送人。就這樣,最後銷毀的,也達到了一萬多冊。
  • Arc Publishing:《華盛頓郵報》的數字新生
    此次選題案例中,《華盛頓郵報》以143歲「高齡」,當之無愧為最悠久。作為日益高漲的數位化浪潮中被認為岌岌可危的報業中的一員,《華盛頓郵報》何以實現「數位化生存」?這是筆者為本篇設定的命題。新媒體這股巨浪拍向報紙媒體已經10餘年了。這10餘年裡各大報業機構使出渾身解數,架設網站、發行數字報、開設社交媒體帳號、發力視頻已經成為紙媒轉型的標準路徑。
  • 長篇小說《大河之洲》創作談—一個高考落榜青年的平凡世界
    自從長篇小說《大河之洲》去年在《中國作家網》發表以來,我市文學界乃至我省文學界就在討論《大河之洲》在向人們訴說什麼樣的的信息符號,乃至於我的導師省作協副主席、我國著名文學評論家李掖平曾經多次面對面的問我:你的《大河之洲》是在向人們展示八十年代人們的生存狀況、愛情故事、還是對那個時代高考落榜學生人生意義的思考?
  • 巴菲特考慮退出在華盛頓郵報公司40年的持股
    巴菲特與前郵報發行人凱薩琳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2月13日上午消息 根據提交的監管文件,億萬富翁巴菲特旗下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正同Graham控股公司(或:格雷厄姆公司)商談,擬退出其在後者11億美元的控股。
  • 《華盛頓郵報》為啥稱呼蓬佩奧為「匹諾曹」?
    《華盛頓郵報》為啥稱呼蓬佩奧為「匹諾曹」?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說說「匹諾曹」的故事: 很久以前,有一個孤獨的老木匠,把一塊木頭雕成了一個木偶,給他取名叫「匹諾曹」,並把他當兒子一樣看待。老木匠給「匹諾曹」穿上漂亮衣服,買來書包、書本讓他去上學。
  • 今天,《華盛頓郵報》記者發布了一個讓人心酸的「好消息」
    【來源:環球時報新媒體】今天,就在美國的新冠肺炎確診人數和死亡人數還在不斷上升的時候,一名來自美國《華盛頓郵報》的記者卻發布了一組頗具「黑色幽默」色彩的數據…….「上個月,是美國自2002年以來首個沒有發生校園槍擊案的3月」,美國《華盛頓郵報》的教育新聞記者Robert Klemko在他的個人社交帳號上寫道。這個由新冠疫情所引發,並極具美國特色的「黑色幽默」貼文,也很快引起了眾多美國網民以及不少美國主流媒體記者的共鳴和感概。
  • 外媒:《華盛頓郵報》被甩賣 為何意義重大
    多年以來,我一直熟知並喜愛著唐納德·格雷厄曼(Donald Graham)和他的大家庭,我的許多新聞界朋友都曾經在《華盛頓郵報》工作過。當得知這個大家庭賣掉他們的報紙之後,我感到無比震驚。我的震驚不僅僅來自於我對於這份報紙的個人情感,更是來自於純粹的對整個時代的迷惘。
  • 奧美任命亞洲公關及影響力總裁;《華盛頓郵報》將新增150名記者...
    一周焦點《華盛頓郵報》將新增150名記者編輯。彭博收購數據分析公司Second Measure。奧美任命亞洲公關及影響力總裁。第七屆GDMS定檔1月26-27日。中國和印度的新聞App全球下載量靠前。媒體行業動態 《華盛頓郵報》明年新增150名記者編輯 《華盛頓郵報》在一份員工備忘錄中表示,該報計劃明年新增150多名記者編輯,員工總數將突破1000人,創歷史新高。自2016年以來,《華盛頓郵報》的數字訂閱量增加了兩倍,達到近300萬。受到冠病疫情衝擊,其他新聞機構今年的收入大幅度下降。
  • 連續兩年高考落榜卻最終成就樂壇天王
    連續兩次報考臺北大學音樂系,卻因為學科成績太差,落榜了。這時候他沒有什麼目標,索性就去一家餐廳當服務生。因為自己很容易送錯餐,所以經常被老闆扣薪水。就在周杰倫的人生,看似就要這樣沒落時,他的父親找到他,罵他一頓:「打工洗盤子難道是你想要的生活嗎?
  • 《華盛頓郵報》專欄:蓬佩奧的謊話,這張報紙登不下
    當地時間1月6日,美國《華盛頓郵報》專欄作者馬克思·布特在文章中簡單梳理了蓬佩奧撒下的謊言,並稱「匹諾曹」蓬佩奧正試圖以此改寫過去四年的歷史。文章寫道:「儘管這份報紙沒有足夠的篇幅記錄,但也有一些謊言脫穎而出。」《華盛頓郵報》:「匹諾曹」蓬佩奧正試圖改寫過去四年的歷史新的一年從新的謊言開始。
  • 2019年冰心兒童文學新作獎花落漯河 兒童文學作家田建中獲獎
    映象網訊(記者 楊增強)近日,中國三大兒童文學獎之一的2019年冰心兒童文學獎在京隆重揭曉,漯河兒童文學作家田建中從上千名候選者中脫穎而出,他的散文《借鞋》喜獲佳作獎。填補了漯河市在這一領域的空白,為該市的兒童文學創作奠定了堅實基礎,增加了光彩。
  • 《華盛頓郵報》一篇報導坐實「美國是世界上唯一超級謊言大國」
    當地時間12月9日,《華盛頓郵報》發表了題為「關於戰爭真相」的長篇報導,稱美國政府在阿富汗戰爭問題上長期撒謊誤導公眾,隱瞞了戰爭「已無法取勝」的實情。美國社會政治活動家比爾·范·奧肯則在網上撰文表示,整個阿富汗戰爭就是「基於謊言的戰爭犯罪和災難」。
  • 杜甫:滿腹經綸卻高考落榜無緣官場,事敗皆因傲!
    韓國人早在1481年就曾把杜甫寫入教科書,至今學校仍推薦學生閱讀杜甫的作品。在日本,杜甫影響了松尾芭蕉等一批詩人的創作。2020年天津卷的高考作文,「中國面孔」提到的是杜甫不是李白。歲月為他樹立豐碑,在他去世後的一千多年時光裡,他的品格依然熠熠生輝,而他的詩始終照耀著人間。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優秀得讓人羨慕嫉妒恨,有奇才,愛國,三觀極正的人,為啥二度高考落榜、一生仕途不順、晚年還居住草堂,成為中國歷史上「最窮的詩人」?
  • 國產電影《睡沙發的人》,高考落榜後,舅公幫他找到自我
    以高考為主題的國產電影不算少,畢竟高考是很多人一直關注的事情,如高考主角孩子、父母和老師等等。作為接受更好教育的橋梁,高考在很多人的成長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更是被父母認為是決定人生成敗的關鍵。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並非人人都能進入目標學校,總會有人落榜,那麼落榜後該怎麼辦呢?
  • 僅2名議員承認獲勝,川普氣急敗壞,向華盛頓郵報索要叛徒名單
    戰忽局編外工作室原創據《華盛頓郵報》近日報導,在美國總統大選結束1個月之後,川普在少於拜登超過700萬張選票和74張選舉人票(川普得票232張,拜登得票306張)的巨大差距下,依然不肯認輸。對於川普的舉動,《華盛頓郵報》決定用事實來"打臉"。於是,他們組織了25人的一個龐大團隊,來調查國會中的共和黨議員,到底是怎麼樣看待這場選舉的勝負的。這個團隊通過發送電子郵件和電話訪談相結合的方式,調查了249名共和黨籍的參眾議員們,對這些問題的真實態度。
  • 華盛頓郵報:福奇無需向任何人道歉
    編輯、譯:SUN 來源:華盛頓郵報 【編者按】幾個月來,關於是否關閉學校這一話題一直是爭論不休。直到11月底,新的研究發現,新冠病毒在學校的傳播率很低。於是,美國頂級傳染病專家安東尼·福奇由不支持學校重開轉變為支持。
  • 當代大佬高考往事:馬雲落榜、劉強東狀元、高曉松遲到……
    那幾年裡,落榜的人群中,就夾雜著一小群頗有骨氣的文藝知識分子。餘華和俞敏洪同一年參加高考。他記得教室的黑板上寫著八個字——一顆紅心、兩種準備。兩種準備就是錄取和落榜。成績出來後,餘華發現自己屬於後一種準備,他落榜了。
  • 《赫芬頓郵報》創始人:新聞編輯室不會消失丨赫芬頓郵報特輯·財約你
    《赫芬頓郵報》的標題大膽前衛,不乏網絡新詞和驚心動魄的驚嘆號和疑問號。事實上,除了抓人眼球的娛樂八卦,《赫芬頓郵報》將近一半的流量來自於政治版面,這個版面也是阿里安娜本人貢獻最多的。川普參加美國總統大選後,《赫芬頓郵報》一度將這位總統候選人的報導移到娛樂版。
  • 《華盛頓郵報》專欄:蓬佩奧的謊話,連一份報紙都登不完
    美國保守派作家馬克斯·布特(Max Boot)在《華盛頓郵報》撰寫最新專欄文章,對美國國務卿蓬佩奧進行猛烈抨擊。據《赫芬頓郵報》報導,布特在專欄文章中指出,蓬佩奧謊言太多,多到連一份報紙都不足以記錄他所有的謊言,他還試圖用謊言「書寫自己版本的歷史」。布特還揭露,蓬佩奧企圖在2021年利用社交媒體推特去拯救他「受損的聲名」,為可能的競選總統之路做準備。
  • 《華盛頓郵報》:大流行暴露美國的脆弱和分裂
    參考消息網5月29日報導 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5月27日刊發題為《美國死亡病例已達10萬》的文章稱,冠狀病毒造成的死亡人數在周三越過了這個讓人難以理解的指標,疫情大流行暴露了美國的脆弱性和危險的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