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片與數碼,另有一番滋味

2020-12-13 於鴻雁

我的地下室裡有兩個冷藏箱,裡面裝滿了膠捲,對!照相機用的膠捲。

1,不是為了收藏

膠捲是膠片相機的糧食,就像槍要配子彈才能發揮作用,所以我的膠捲是為了實用。

二十年前數位相機興起,膠片相機開始退場。影友們開始慌了,我有幾十臺膠片相機,從大畫幅、120、135,這些都需要膠片。聽說膠片要停產,只能囤積,結果兩冰箱的膠捲在裡面躺著過期。

隨著數碼的日益完善,我們認識到存膠捲,再多也不是收藏。同樣膠片相機是工業產品,收藏價值也不高。

2,如果為了收藏

攝影圈子裡值得收藏的是名家作品。現在的精品攝影沙龍經常出售世界上著名攝影家的攝影作品,而且價格不菲,比如安塞爾亞當斯的一幅照片能賣到幾萬美金。前幾年我國的拍賣行也開始拍賣一些有名的國內現代作品,比如謝海龍的希望工程「大眼睛」成交價二十多萬。

我們個人的照片更是家庭的寶貝。前幾天我的一位朋友買了幾十本相冊,我問他:都數碼時代了手機裡都能看到,為什咯還要看相冊?他說:家裡老人最愛看相冊,整理照片是老人最大的樂趣。

所以即使您的照片拍得不如國際和國內的大師好,但是它是家庭中最值得珍貴的。

3,只是為了拍照

您可能已經不熟悉膠片拍照了,我幫您複習一下。

每個膠捲大約40元,衝掃20元,「掃」就是掃描。掃描以後變成了電子文檔才能在電腦手機上看。每個膠捲36張,每張照片核算到兩塊錢,也就是說每按一次快門,相當於喝了一瓶礦泉水,當然還要跑衝洗店。

前些時子在家無聊又拿出來膠片相機試著拍了幾張,突然發現以前膠片的缺點變成了特點,另有一番滋味。您覺得呢?

相關焦點

  • 膠片攝影百科之七:從膠片相機到朋友圈 談談膠片的衝洗與數碼化
    前言:膠片為什麼要數碼化關於膠片攝影,小編此前已經分享了六篇內容,介紹了在如今這個手機輕攝影無比流行的時代,我們為什麼還要拍膠片,以及歷史上我們沒有經歷過的各類型經典的膠片銘機,還有就是各有其個性的膠捲產品。那麼如果你看了前面的內容,開始和小編一樣入坑了膠片攝影。
  • 數位相機和膠片相機的區別
    相機對於大家來說都是非常熟悉的了,相機在早期只有兩種類型,一種是膠片相機,另一種就是數位相機了,而膠片相機就是我們所說的傳統相機了,而隨著數碼科技的發展數位相機漸漸取代了膠片相機,那麼數位相機和膠片相機的區別有哪些呢?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
  • 膠片數碼混血相機 富士新機SQ10曝新圖
    富士即將發布新款Instax系列拍立得相機,而已經曝光的SQ10更是被確認將具備同時拍攝膠片和數碼兩種照片的能力,此外另有一款新型號SQ也被曝光出來。非常有意思的兩款新產品。
  • 影像菲林 數碼時代玩兒膠片入門指南
    相較於現在的數碼攝影,膠捲相機顯得似乎是異常專業和複雜的操作過程。因而相信不少朋友也在選擇膠片拍攝這種模式時躊躇過,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膠片拍攝的一些入門玩兒法,來看看在這樣的快速時代,如何讓自己慢下來拍攝。
  • 數碼時代為什麼還要用膠片記錄
    如果你有這樣的困擾,不妨嘗試開始學著用膠片去拍攝,也許會讓你重拾攝影的樂趣。下面從自身的經驗分享一下,對於膠片攝影的一點感受:一、開始篇拋開小時候的「傻瓜機」不談,我的第一臺膠片機是EOS 5,一位認識的朋友淘汰下來的「幾手機」。
  • 香橙海綿蛋糕,夾著香橙皮的蛋糕,另有一番滋味
    夾著香橙皮的蛋糕,另有一番滋味。(此方子可做10至12個小號紙杯蛋糕,我加倍做了20個)原料:雞蛋、砂糖、香橙、低筋麵粉、橙汁、玉米油、橙皮屑。做法步驟:第1步、所需材料。
  • 富士膠片X-E1——高端可換鏡頭數位相機
    富士膠片發布第二款X系列可換鏡頭數位相機,搭載畫質媲美35mm全畫幅數碼單反的高畫質傳感器。而這一設計帶來的直接利益就是能夠將數位相機的解析度極大幅度的提高,能夠為您帶來更為清晰明亮的完美拍攝效果。  傳統的色彩濾鏡陣列採用2X2像素單元的排列方式,高度的有序性排列所帶來的最大不利影響就是摩爾紋和偽色彩的經常產生。而通常在數位相機行業裡,採用在色彩濾鏡和鏡頭之間加裝一塊低通濾鏡來有效解決摩爾紋和偽色的問題。但是,低通濾鏡的使用在另一方面又會導致圖像解析度的大幅下降。
  • 膠片時代的霸主,數碼時代的棄兒,再見了柯達相機
    在上個世紀,「柯達時刻」是指那些美好且值得留存的記憶,一塊塊黑色的小膠片凝聚著讓人感動的每個瞬間。而如今,「柯達時刻」卻被染上了貶義的色彩,甚至成為企業經營的魔咒。每每提起,都讓人感到無限惋惜且無奈。1880年,喬治-伊斯曼在美國紐約州的羅切斯特成立了伊斯曼幹版製造公司;利用自己研製的乳劑配方,製作出照相機用幹版膠片。伊斯曼就時常想:難道照相機不能做得小一些嗎?攝影不能像用鉛筆寫字這麼簡單嗎?一連串的疑問促使他不斷研發新技術。所以他推出了感光度高、並且便於攜帶的照相膠捲,給感光業界帶來了一場劃時代的革命。最後他又進軍電影膠片領域和x光影像行業,成為世界膠片行業的領軍者。
  • 柯達推可攜式膠片掃描儀:膠片1秒變數碼照片
    而現在,據外媒報導,柯達在本屆CES上還推出了一款新的可攜式膠片掃描儀,疑似為自家膠片復活計劃鋪路。該設備名為KODAK SCANZA,是一款把膠捲底片轉換成數碼照片的轉換設備。掃描膠捲底片後,它能夠輸出1400萬像素或2200萬像素的數碼照片,自身兼容135、126、110以及8mm負片膠捲。
  • 徠卡M4 初體驗:數碼轉膠片,自衝自掃不插電
    考察一番,鎖定了下面三枚足夠小的手動定焦頭:ZEISS Biogon T* 21mm f/2.8 ZMLeica Summicron-M 35mm f/2 ASPHZEISS C Sonnar T* 50mm f/1.5 ZM接著選相機,篩出來這麼三臺:徠卡M9(徠卡第一款全幅數碼旁軸,也想體驗下傳說中的CCD)索尼
  • 如何讓膠片數碼化——底片掃描那些可以說的秘密
    很多老一輩攝影家都是從膠片時代一路玩過來的,然而如今在攝影圈中,有一群熱愛膠片攝影的文藝青年,也開始玩起了膠片
  • 洛陽婚紗攝影【洛西時光】膠片婚紗照和數碼婚紗照,到底如何選擇
    不要好奇為什麼我們在數碼的時代,還在堅持著拍攝膠片。膠片風格帶著濃濃的生活感,畫面感,那細膩的,帶有顆粒感的質感,獨特的色調,仿佛留住了時光,膠片獨具的濃烈生活感,最適合記錄情感的表達。我們篤定的認為,好的東西是需要被傳承的。膠片拍攝,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帶著溫柔和溫度的紀實。
  • 攝影技巧:如何掃描膠片以獲得精美的數碼照片
    攝影技巧:如何掃描膠片以獲得精美的數碼照片無論是從時間拍攝影片時間或你有一噸從過去的底片,底片掃描是值得學習的技能。今天許多相對便宜的平板掃描儀可以將幻燈片和底片數位化,即使是最便宜的也可以產生足夠好的列印效果。
  • 膠片相機秒變數碼!無需膠捲,老相機復活!
    這款相機用數碼代替了錢包跟不上情懷的傳統膠捲。《日本新發明「電子膠捲」,要重新定義菲林相機?!》(點擊閱讀原文)其中這盒黃色的電子膠捲並非真膠捲,就是放進相機,激活某個「濾鏡模式」。我是誰?我創次方有在怕嗎?I'm Back ,滿滿中二之感的「膠片歸來」口號。
  • 曾經紅遍大街小巷的膠片巨頭柯達,是如何玩進數碼網紅圈的
    作為世界頂級膠捲業霸主,柯達曾創造了膠捲行業的多個第一:它發明了膠捲,讓攝影由高貴轉為民間;它發明了手提照相機,讓固定笨拙的相機變為輕巧便捷的無處不在;它創下了照相機銷量的世界最高紀錄,曾讓攝影愛好者言必稱「柯達」而炫耀……不過隨著數碼時代的到來,膠片相機被漸漸的遺忘,柯達的膠片時代也落下帷幕。
  • 膠片的數碼藝術 愛普生V370影像掃描儀評測
    今天本文的主角就是一款入門級的平板式數碼影像掃描儀愛普生V370 Photo。V370 Photo不僅能勝任現代辦公中的文檔和圖片的掃描,還面向專業攝影師和數碼影像工作室,增加了底片掃描功能,可以獲得膠片相機最原始、最真實的色彩和畫面,避免了直接掃描照片帶來的色彩失真和細節缺失,加上高達4800x9600dpi的光學解析度,因此愛普生V370 Photo的測試表現也讓我們充滿了期待。
  • 在數碼時代玩膠片,他和他的「膠攝」群像
    去年11月,張藝謀的《一秒鐘》講述了一個由一場膠片電影串聯起來的故事,被評論為「獻給膠片電影的情書」。實際上,「沒有重來、沒有即返、沒有加工」,膠片風從來不曾停歇。總有些人痴迷於機械快門、手動過片、銀鹽化學反應,他們在數碼時代逆流而行。以下是正文。
  • 膠片相機知識:35mm膠片和全畫幅相機有什麼關係?
    雖然有比35mm還小的尺寸存在,不過成像細膩度的缺點,好似曇花一現,沒多久就消失了。為什麼膠片畫幅是35mm?(2)齒孔35mm的膠片是裝入膠片暗盒的遮光桶內使用,沿著膠片兩邊的邊緣,設計有稱為「齒孔」的洞列,這原本是電影膠片所留下來的,35mm全尺寸大小( 24×36mm,數位相機全畫幅也是這個尺寸,是一樣的)膠片上,每1格剛好有8個孔,拍照上片時,
  • 用膠片玩攝影會比數碼玩攝影要學得更快嗎?對初學者的4個建議
    如果是想從事攝影專業,從膠片開始是個好選擇,但如果非專業攝影人士,玩膠片只是出於情懷的話,並不太建議!玩膠片的成本問題野馬哥也是從膠片時代開始玩相機的,第一臺相機是佳能的EOS 50EQD,機器貴不說,膠捲也貴,一卷36張,得20塊錢左右,然後還得要衝洗的費用。
  • 電影膠片的魅力,你真的看懂了嗎?
    膠片還是數碼?本世紀初開始,電影拍攝的介質之爭,一直是個熱門的話題。伴隨多年討論,技術不斷進步,數碼的便利與廉價,逐漸使它成為業界的主流。儘管如此,一些大導演依然是膠片的死忠擁躉,從我做起改變行業,出錢出力為廠商續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