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8 19: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導讀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折橋鎮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東西部扶貧協作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目標,依託東西協作幫扶政策,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凝心聚力、真抓實幹,探索構建了以產業扶持為重點、勞務開發為突破、智力幫扶為動力、機制保障為支撐的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新格局,牢牢把握正確方向,全鎮脫貧攻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回顧折橋鎮近年來的脫貧攻堅工作,廈門動員各方力量帶著感情、帶著資源投身扶貧開發工作。結合實際與需求,傾入真情實意、踐行真抓實幹,在資金投入、項目建設、人才交流、產業推動、勞務協作、攜手小康等方面給予鼎力支持,既主動「輸血」,又幫助「造血」,協作機制不斷健全,資金支持成效顯著,產業協作跨越發展,人才交流深化推進,勞務協作緊密聯動,消費扶貧進展迅速……
2019年8月,經廈門市赴臨夏州幫扶工作隊的牽線搭橋,凱琳鞋業公司扶貧工廠在臨夏市折橋鎮後古村註冊成立,以就業帶動為方向,採取依次遞增的計件制工資獎勵模式督促務工人員「比、學、趕、超」,最高獎勵可達每月800元。
「底薪+計件+全勤獎勵,幹得多就掙得多,每月都有人拿3000元以上的工資。」凱琳鞋業有限公司車間組長何平霞說,在一系列激勵措施的促進下,務工人員生產積極性很高,廠子裡每天都是一派如火如荼的生產景象。截至2020年10月,臨夏州凱琳鞋業有限公司解決176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就業問題,工人月平均工資達2500元。
「產業扶貧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是增強貧困地區造血功能、幫助群眾就地就業的長遠之計。」近年來廈門幫扶力量在重點支持了臨夏市折橋鎮鄉村振興建設、農業產業發展、勞務協作、脫貧攻堅和致富帶頭人培訓等「破弱項、強造血、拔窮根」工作,建立了臨夏市凱琳鞋廠、臨夏市折橋鎮大莊村扶貧工廠等一批產業基礎項目。
2020年,臨夏市折橋鎮獲得廈門對口幫扶資金247.25萬元,越來越多的產業和項目落戶貧困地區,承載了厚厚的「協作情」。
為方便群眾夜間出行,投資16.15萬元實施臨夏市折橋鎮2020年道路亮化項目,對慈王村、苟家村、祁牟村3個村各安裝路燈18套,共計路燈54套。
為切實增加貧困群眾就業崗位,進一步增加收入,投資210.1萬元實施臨夏市折橋鎮大莊村扶貧工廠建設項目,新建扶貧工廠714.6 平方米,衛生間60.72平方米,職工廚房餐廳147平方米等。
為貧困群眾提供就近就業崗位,切實增加貧困群眾收入,投資21萬元實施臨夏市折橋鎮鄉村公益性崗位項目,在慈王村、苟家村、祁牟村設立鄉村公益性崗位33人(每村11人),開展養老服務,社會保障,公路養護等工作。
跨越千裡 情系甘肅
東西部扶貧協作
讓廈門與臨夏市折橋鎮
凝聚了跨越千裡的親情
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進程中
持續推動兩地攜手奔小康
助推折橋鎮鄉村振興
共建幫扶大格局
共同奏響實現全面小康大合唱
原標題:《千裡山海情 幫扶結碩果 —— 臨夏市折橋鎮東西扶貧協作成效顯著》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