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裡山海情 幫扶結碩果 —— 臨夏市折橋鎮東西扶貧協作成效顯著

2020-12-21 澎湃新聞

千裡山海情 幫扶結碩果 —— 臨夏市折橋鎮東西扶貧協作成效顯著

2020-12-18 19: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導讀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折橋鎮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東西部扶貧協作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目標,依託東西協作幫扶政策,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凝心聚力、真抓實幹,探索構建了以產業扶持為重點、勞務開發為突破、智力幫扶為動力、機制保障為支撐的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新格局,牢牢把握正確方向,全鎮脫貧攻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回顧折橋鎮近年來的脫貧攻堅工作,廈門動員各方力量帶著感情、帶著資源投身扶貧開發工作。結合實際與需求,傾入真情實意、踐行真抓實幹,在資金投入、項目建設、人才交流、產業推動、勞務協作、攜手小康等方面給予鼎力支持,既主動「輸血」,又幫助「造血」,協作機制不斷健全,資金支持成效顯著,產業協作跨越發展,人才交流深化推進,勞務協作緊密聯動,消費扶貧進展迅速……

2019年8月,經廈門市赴臨夏州幫扶工作隊的牽線搭橋,凱琳鞋業公司扶貧工廠在臨夏市折橋鎮後古村註冊成立,以就業帶動為方向,採取依次遞增的計件制工資獎勵模式督促務工人員「比、學、趕、超」,最高獎勵可達每月800元。

「底薪+計件+全勤獎勵,幹得多就掙得多,每月都有人拿3000元以上的工資。」凱琳鞋業有限公司車間組長何平霞說,在一系列激勵措施的促進下,務工人員生產積極性很高,廠子裡每天都是一派如火如荼的生產景象。截至2020年10月,臨夏州凱琳鞋業有限公司解決176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就業問題,工人月平均工資達2500元。

「產業扶貧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是增強貧困地區造血功能、幫助群眾就地就業的長遠之計。」近年來廈門幫扶力量在重點支持了臨夏市折橋鎮鄉村振興建設、農業產業發展、勞務協作、脫貧攻堅和致富帶頭人培訓等「破弱項、強造血、拔窮根」工作,建立了臨夏市凱琳鞋廠、臨夏市折橋鎮大莊村扶貧工廠等一批產業基礎項目。

2020年,臨夏市折橋鎮獲得廈門對口幫扶資金247.25萬元,越來越多的產業和項目落戶貧困地區,承載了厚厚的「協作情」。

為方便群眾夜間出行,投資16.15萬元實施臨夏市折橋鎮2020年道路亮化項目,對慈王村、苟家村、祁牟村3個村各安裝路燈18套,共計路燈54套。

為切實增加貧困群眾就業崗位,進一步增加收入,投資210.1萬元實施臨夏市折橋鎮大莊村扶貧工廠建設項目,新建扶貧工廠714.6 平方米,衛生間60.72平方米,職工廚房餐廳147平方米等。

為貧困群眾提供就近就業崗位,切實增加貧困群眾收入,投資21萬元實施臨夏市折橋鎮鄉村公益性崗位項目,在慈王村、苟家村、祁牟村設立鄉村公益性崗位33人(每村11人),開展養老服務,社會保障,公路養護等工作。

跨越千裡 情系甘肅

東西部扶貧協作

讓廈門與臨夏市折橋鎮

凝聚了跨越千裡的親情

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進程中

持續推動兩地攜手奔小康

助推折橋鎮鄉村振興

共建幫扶大格局

共同奏響實現全面小康大合唱

原標題:《千裡山海情 幫扶結碩果 —— 臨夏市折橋鎮東西扶貧協作成效顯著》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東西協作 | 中山鹽津扶貧協作:「三聚焦」傾情幫扶 「雙心結」同奔...
    相隔千山萬水,原本並無任何交集的兩個市縣,卻因一次歷史性的機遇而結親。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和廣東、雲南兩省安排,2016年9月起中山市與昭通市鹽津縣結對開展東西部扶貧協作。東西部扶貧協作的戰略部署,猶如一條跨越時空的紅線,將中山市與鹽津縣緊緊地連在一起,雙方結緣牽手,圍繞共同使命,如今交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高質量的「鹽津答卷」。
  • 臨夏市折橋鎮:產業大棚西瓜圓 村民致富心裡甜
    臨夏市折橋鎮:產業大棚西瓜圓 村民致富心裡甜 2020-07-11 20: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貴州畢節:多黨合作助脫貧 傾情幫扶結碩果
    石小傑 攝中新網貴州畢節12月6日電 題:貴州畢節:多黨合作助脫貧傾情幫扶結碩果作者 石小傑「畢節街上柏楊林,搬遷搬來三萬人。威寧縣委宣傳部供圖扶貧先扶志,除了經濟上的幫扶,各民主黨派瞄準教育、醫療、住房等民生短板,提升貧困群眾自我「造血」功能。
  • 廈門在國家東西部扶貧協作中,創新文化教育人才扶貧的...
    截至今年11月,臨夏州七縣一市如期脫貧,53.07萬人摘掉貧困「帽子」。2017—2019年連續3年,廈門在國家東西部扶貧協作考核中獲得「好」的等次並排名前列,受到黨中央、國務院的表揚。去年6月,省委副書記、廈門市委書記胡昌升率隊深入東鄉、積石山、廣河、和政、臨夏等五縣市,走村入戶,與當地幹部群眾一起,研究深化幫扶舉措,確保2020年如期全面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就是這次考察,廈門決定:追加投入7000萬元,其中5000萬元用於當地寄宿制學校建設,2000萬元用於飲水安全工程建設。
  • 花開成海!臨夏市第二屆鄉村振興金色草花節開幕!
    五月,臨夏大地上演繹最多的是一段段動人的花事。牡丹馥鬱的花香還未淡去,臨夏市第二屆鄉村振興金色草花節又盛大開幕了。從5月30日開始,到6月20日,共21天裡,大氣靈動的草花花海將會用滿目的金色點亮臨夏絢麗多彩的鄉村美景。「油菜開花遍地黃,芳菲日麗吐馨香」。5月30日,臨夏市第二屆鄉村振興金色草花節在折橋鎮後古村開幕。
  • 「山海協作」守望相助 廈門精準幫扶臨夏州壯大扶貧產業
    央廣網廈門12月8日消息(記者 陳庚)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統一部署,自2010年6月起,廈門市對口幫扶甘肅臨夏回族自治州。「扶貧扶長遠,長遠看產業。」記者近日跟隨廈門市委宣傳部組織的媒體團到臨夏實地採訪發現,按照「臨夏所需、廈門所能、協作見效」的原則,廈門精準引進、建設了一批扶貧車間、工廠和園區紮根臨夏,讓當地貧困戶在家門口就業脫貧的同時,也助推臨夏扶貧產業持續發展壯大,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 【省媒看臨夏】臨夏:扶貧工廠裡的「上班族」
    寒冬時節,本已農閒,但臨夏市折橋鎮後古村的巷道裡靜悄悄,不見了往昔婦女們扎堆「諞閒傳」的現象。臨夏凱琳鞋業有限公司扶貧工廠的工人們正在趕製運動鞋。陶秀秀所在的扶貧工廠,是在廈門市赴臨夏州幫扶工作隊的引進下,由臨夏州凱琳鞋業有限公司於2019年8月在臨夏市註冊成立的。該公司堅持「幫根本、幫所需、科學幫、幫到位」,以就業帶動為方向,將扶貧方式從「輸血型」轉變為「造血型」。截至目前,該扶貧工廠解決了176名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口的就業問題,現已全部脫貧,工人月工資平均能達到2500元。
  • 臨夏市:油菜花海絢爛 微風十裡溫柔
    連日來,臨夏市折橋鎮後古村千畝油菜花競相綻放,迎來盛花期!微風拂過,廣袤的「金浪」花海,在湛藍天空的映襯下,翻浪成海,煞是壯觀,震撼的金色花海,在田間、地頭之中慢慢鋪開,把臨夏市初夏的美劃分出不同層次。一走進村裡,大片金燦燦的油菜花映入眼帘,微風中引來蜜蜂翩翩起舞,與不遠處層層疊疊的青山和白牆黛瓦的村莊交相輝映,構成一幅濃鬱田園風情的美麗畫卷,美不勝收。
  • 連江隴西:譜寫東西扶貧協作的「山海經」
    福州日報記者 蔣雅琛 通訊員 林冰東西呼應,海陸相望,對口幫扶,山海互動。2017年,福州市連江縣、定西市隴西縣正式確立東西部對口扶貧協作關係,一場跨越2000多公裡的攜手同行就此展開。兩地不同的自然稟賦,造就了地域差異,跨區域結對幫扶,如何優勢互補?
  • 東西協作書寫「和美故事」 集美區力促和政縣鞏固脫貧成果
    原標題:東西協作書寫「和美故事」 集美區力促和政縣鞏固脫貧成果   穿行在連綿不斷的山溝之間,目的地是甘肅臨夏回族自治州和政縣。看似近在眼前,實則曲折難行。
  • 【103蒙將】產業扶貧結碩果 京蒙協作「活水」來
    京蒙區域協作對口幫扶工作開展以來,北京市通州區積極與奈曼旗幫扶對接,著力聚焦產業扶貧,加強產業合作,集中優勢扶貧資源,細化幫扶措施,2017年至今,共投入產業幫扶資金 1.47億元,通過產業發揮「活水」功能,有效改善貧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和自我發展能力,使貧困戶擺脫貧困、走向富裕。
  • 臨夏折橋鎮:串點成線連片擴面 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臨夏折橋鎮:串點成線連片擴面 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2020-04-07 20: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山海情深譜新篇 東西部扶貧協作助力凱裡市打贏脫貧攻堅戰
    既主動「輸血」,又幫助「造血」,協作機制不斷健全,資金支持成效顯著,產業協作跨越發展,人才交流深化推進,勞務協作緊密聯動,消費扶貧進展迅速……兩地按照國家、省、州深化東西部扶貧協作助推脫貧攻堅的總體部署要求,堅持「優勢互補、互幫互學、互惠互利、長期合作、共同發展」的原則,在西湖區、錢塘新區的大力幫助下,構建全方位、多領域的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大格局,為凱裡市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堅實基礎
  • 東西協作書寫"和美故事" 集美區力促和政縣鞏固脫貧成果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集美區堅持「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繼續助力和政縣鞏固脫貧摘帽成效,深化東西部扶貧協作,致力於形成產業、就業和社會事業「三業聯動」,讓「和美故事」更加精彩。  東西部扶貧協作是一盤大棋,經過政府援助、企業合作、社會幫扶、人才交流等多種形式的探索,已從最初的單方面「輸血」,開創出東西部互利共贏的局面。
  • 「京蒙協作」產業扶貧結碩果 京蒙協作「活水」來
    京蒙區域協作對口幫扶工作開展以來,共投入產業幫扶資金1.47億元,通過產業發揮「活水」功能,有效改善貧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和自我發展能力,使貧困戶擺脫貧困、走向富裕。上個月,方家營子村2019年京蒙協作資金投入建設的400平米的冷鮮庫已經交付使用,冷鮮庫後面19棟新葡萄棚正在建設中,含庭院種植在內,該村葡萄種植面積已發展近100畝。除葡萄種植產業,通過京蒙協作幫扶,方家營子村牛、羊等養殖產業發展也穩步向前。
  • 【網絡扶貧】扶貧帶入新思維 精準幫扶見成效
    【網絡扶貧】扶貧帶入新思維 精準幫扶見成效養雞、護林……郊區周潭鎮楓林村貧困戶周總社每天生活忙碌充實。日前,記者在楓林鄉村生態家庭農場見到周總社時,他剛剛結束護林工作到家庭農場幫忙打掃、餵雞。「在養雞場幫忙加上護林員工資和其他補貼,我一年能收入15000元。」
  • 彝鄉舊貌換新顏 廣東佛山對口涼山扶貧協作取得顯著成效
    2016年8月,廣東省佛山市對口四川涼山扶貧協作以來,一名名佛山幹部人才懷著初心使命來到涼山。每次有佛山來客,涼山州越西縣達布新村村民阿牛吉木都熱情地用不太流利的漢語表達感謝之情。彝語「瓦吉瓦」是「非常好」的意思,「卡莎莎」則用來表達感謝之情。  阿牛吉木一家六口如今住在佔地約130平方米的新房子,新居有主房、偏房、院壩,廚房、衛生間、家電等一應俱全。
  • 臨夏岔巴廈門農行小學新校園落成 貧困學生家庭幫扶一對一計劃啟動
    岔巴廈門農行小學揭牌的同時,東西部協作扶貧岔巴小學一對一幫扶計劃同時啟動,由廈門農行的各級黨委、黨支部和員工與33名岔巴學子「結對子」,幫扶這些家庭經濟困難、品學兼優的學生完成小學到高中的教育,為孩子們飛出深山的夢想插上更堅實的翅膀。
  • 從海的那邊到山的這邊 || 義龍新區東西部教育對口幫扶協作的寧波...
    不管是培訓後追著授課教師提問答疑、互加微信,還是爭相要求拷貝課件、視頻,無一不體現著本次送教活動的意義和成效。」今年7月,義龍新區教育局副局長譚習彥主持寧波市海曙區名師團隊義龍送教活動後如是說。跨越千山萬水,東西部扶貧協作讓地處西南大山深處的義龍新區與相隔千裡之外的寧波市緊密地聯繫在了一起。
  • 臨夏市第三屆冬春季鄉村文化旅遊活動如約而至!
    ,激發青少年對家鄉的熱愛之情,進而增強文化自信,增進中華民族認同感。30、2021臨夏市迎新春文藝晚會,充分展示臨夏市、本行業、本單位改革發展取得的新成績,熱情謳歌黨的領導,展示廣大職工良好的精神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