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智,扶志!廈門在國家東西部扶貧協作中,創新文化教育人才扶貧的...

2020-12-21 臺海網

來源:福建日報

廈門市投入1000萬元用於臨夏東鄉縣折紅路沿線生態造林項目,吸收當地建檔立卡貧困戶544人參與務工。

臺海網12月17日訊 據福建日報報導 「全國脫貧看甘肅,甘肅脫貧看臨夏。」臨夏回族自治州是國家重點支持的「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從2010年6月起,廈門對口幫扶臨夏。截至今年11月,臨夏州七縣一市如期脫貧,53.07萬人摘掉貧困「帽子」。2017—2019年連續3年,廈門在國家東西部扶貧協作考核中獲得「好」的等次並排名前列,受到黨中央、國務院的表揚。

去年6月,省委副書記、廈門市委書記胡昌升率隊深入東鄉、積石山、廣河、和政、臨夏等五縣市,走村入戶,與當地幹部群眾一起,研究深化幫扶舉措,確保2020年如期全面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就是這次考察,廈門決定:追加投入7000萬元,其中5000萬元用於當地寄宿制學校建設,2000萬元用於飲水安全工程建設。5年來,廈門在對口幫扶中,教育事業項目累計投入2.53億元,建設了廣河縣三甲集鎮康家火炬小學、東鄉縣柳樹鄉柳樹鷺島小學等92所學校。

「周末學堂」開講啦

「馬海吉者」,當和政縣吉美包裝公司女工馬海吉者在硬紙卡上一筆一畫寫下自己的名字時,她有些興奮也有些忐忑,老師讓她站起來給工友們看看時,她的臉上還掛著羞澀的笑容,畢竟,這是她人生第一次執筆寫出自己的名字……在吉美包裝車間的「周末學堂」,像她一樣參加學習的工友有三四十人。

《普通話1000句》、多功能數字故事機、筆記本以及寬敞明亮的二樓大開間,臨夏扶貧車間吉美包裝的「周末學堂」就這樣開講了。當天授課的是來自廈門市集美區的支教教師莊曉華和張凌。掛職幹部、和政縣委常委、副縣長陳各輝給大家動員打氣:「『周末學堂』開班,目的就是幫助大家立志氣、樹正氣、強底氣,通過學習進一步解放思想、增長見識,增強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和生活信心……」

受歷史和自然因素制約,臨夏農村貧困婦女普遍文化較低,文盲半文盲比例高。廈門在開展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中,針對少數民族地區農村婦女受教育程度低的現狀,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創造性地在扶貧車間、扶貧工廠舉辦職工「周末學堂」,在解決貧困人口就業增收的同時,注重提升農村婦女文化水平,把創辦「周末學堂」作為培育少數民族產業工人的搖籃,探索出一條適合當地扶貧扶智的新路子。

2019年9月,東西部協作康樂縣康之琳鞋業「周末學堂」率先開班並開展首期課程教學。臨夏州委常委、副州長,廈門市援臨工作領隊邱武偉選定普通話教材《普通話1000句》,同安區總工會撥出10萬元作為開辦經費,農業銀行廈門分行捐贈1000臺學習機。廈門支教隊老師作為「周末學堂」師資主力,精心編撰了教材,圍繞企業生產工作開展識字班、閱讀班、寫作班等各項技能培訓。

據悉,目前,廈門援建扶貧企業已開設「周末學堂」50間,參加培訓員工6000多人次。

嘉庚路「延伸」進臨夏

大雪紛飛中,車行駛在臨夏和政縣高樓林立的新區,從還矗立著塔吊和腳手架的工地旁穿過,然後停在一條新修的馬路上,指示牌上寫著三個大字「嘉庚路」。「大家看,這就是佔地14畝的嘉庚實驗幼兒園,可以說,這就是我們東西部扶貧協作的一個見證。」同行的縣領導手指前方說道。

廈門集美是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的故鄉,以「忠公、誠毅、勤儉、創新」為內核的嘉庚精神是廈門城市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該區與臨夏州和政縣結對幫扶以來,把弘揚嘉庚精神融入東西部扶貧協作的國家戰略中去,創新結對幫扶機制,做到既「富口袋」又「富腦袋」。集美區根據和政縣的實際,著眼補齊和政縣教育、醫療短板,先後投入2151萬元援建了嘉庚實驗幼兒園、李家山鷺島小學、王泉鷺島小學等6所學校,投入1697萬元實施2所鄉鎮衛生院和28個村衛生室升級改造、57個貧困村健康一體機配備及「網際網路+健康扶貧」微醫等項目。今年初,嘉庚路從廈門市集美區「延伸」到臨夏州和政縣,成為臨夏州第一條以東部元素命名的道路。

正在吃午餐的嘉庚實驗幼兒園小朋友

嘉庚實驗幼兒園園長張秀梅說,幼兒園各種功能用房齊全,配備的保教設備和幼兒遊戲活動設備先進,目前共有大、中、小3個年段9個教學班,在園學生388人。

2019年,嘉庚實驗幼兒園與集美區杏濱中心幼兒園建立結對關係,每年派出教師到集美跟班學習,杏濱幼兒園也連續兩年安排骨幹教師到和政縣開展送教送培活動。在嘉庚實驗幼兒園,老師時常向小朋友們講述嘉庚爺爺的故事,啟迪孩子們從小懂得誠實做人、愛國感恩的心智。和政縣有關部門決定,將通往嘉庚實驗幼兒園的道路命名為「嘉庚路」,以紀念兩地的幫扶與協作。

智力扶貧、人才支持,齊頭並進

「發展教育是減貧脫貧的根本之舉。」9月,省委副書記、廈門市委書記胡昌升再次率領考察團赴臨夏考察調研時,高度肯定了智力扶貧、人才支持的做法。

9月23日下午,胡昌升一行來到康樂縣同樂雨具、康之琳鞋業扶貧車間、科司特電子公司調研。當了解到企業為職工創辦「周末學堂」,開展文化知識、業務技能等培訓時,胡昌升十分高興。他說,扶貧先扶智,培訓勞動力就是培訓未來,要把這種好的做法堅持下去、推廣開來,讓更多群眾通過「周末學堂」提升綜合素質,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成為擁有一技之長的新時代產業工人。在國強職業技術學校,胡昌升表示,要進一步發揮廈門市職教資源富集、全國領先的優勢,積極開展兩地職業院校間的合作,促進人才、科技、資源、管理等方面的交流,提升臨夏州職業教育辦學水平,為脫貧攻堅和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廈門把幹部人才交流作為扶貧扶智的重要抓手,根據臨夏的實際需求,加大教育、衛生、科技、規劃、建設、社工、商務、殘聯等方面專業技術人才的選派力度。每年派出大批特級教師、主任醫師、學科帶頭人赴臨夏開展培訓活動,在推廣普通話、高難度手術、城市規劃、社會救助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通過舉辦扶貧車間職工「周末學堂」,教授普通話、文化知識、衛生健康、安全生產等方面知識,努力提升少數民族農村婦女文化素質,逐步打造一支現代產業工人隊伍。通過加強職業教育對接,推動廈門醫學院、廈門技師學院、廈門華天職業學院等定向招收臨夏建檔立卡貧困學生到廈門就讀,給予每生每月1000元食宿交通補助。

連結·數字

近5年來,廈門累計投入各類扶貧資金38.98億元,實施幫扶項目1251個;累計引進59家廈門及周邊地區企業落戶臨夏,吸納8131名貧困人員就業;援建扶貧車間258家,吸納10790名貧困人員就業;先後培訓輸轉9273名臨夏貧困人員到廈門穩定就業,9178人在第三地就業,32130人就地就近就業。

這些年來,廈門選派了39名掛職幹部、975名教師、醫生、科技、農業、社工等領域專業技術人才赴臨夏開展幫扶工作,幫助培訓黨政幹部4917人、專業技術人員81712人次、創業致富帶頭人2771人。同時,在攜手奔小康及教育扶貧、安全飲水、危房改造、基礎設施等「兩不愁三保障」領域,廈門持續加大投入,創新幫扶舉措,成效顯著。

(記者 吳在平 文/圖)

相關焦點

  • 聊城市冠縣清水鎮三街工作組:扶貧、扶智、扶志
    看到孩子成績那麼優異,孩子的母親也很欣慰說她自己苦點累點無所謂,只要孩子肯學,她就一直供她們讀書,並且現在的國家扶貧政策好了,能補貼很多錢,為她們家減輕了很多負擔,孩子也能讀書了,很感謝黨和政府對她們的幫助。因為孩子上學,所以孫悅和孫彤都有教育資助,孫悅說:「學校發的錢我要存起來,用來交下一年的學費,這樣就不用家裡再出錢了。」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
  • 青島即墨·甘肅文縣:東西部扶貧協作共圓小康夢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東西部扶貧協作的意見和山東省、甘肅省統一安排部署,從2017年即墨區與文縣建立對口幫扶關係以來,兩地積極主動對接,通過強化組織領導、促進人才交流,高效使用資金、優化產業合作,拓展銷售渠道、推進勞務協作,力推結對關係、深化社會幫扶等工作的高效開展,形成了全方位、多維度、深層次、立體化的協作合作格局,有力助推文縣2019年整縣脫貧摘帽、2020
  • 山海情深譜新篇 東西部扶貧協作助力凱裡市打贏脫貧攻堅戰
    既主動「輸血」,又幫助「造血」,協作機制不斷健全,資金支持成效顯著,產業協作跨越發展,人才交流深化推進,勞務協作緊密聯動,消費扶貧進展迅速……兩地按照國家、省、州深化東西部扶貧協作助推脫貧攻堅的總體部署要求,堅持「優勢互補、互幫互學、互惠互利、長期合作、共同發展」的原則,在西湖區、錢塘新區的大力幫助下,構建全方位、多領域的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大格局,為凱裡市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堅實基礎
  • 四川蒼溪:雙向訓育構建東西部扶貧協作,幹部人才交流長效機制
    2019-11-18 14:52:27 來源: 中國日報網 舉報   四川省蒼溪縣搶抓東西部扶貧協作戰略機遇
  • 「東西部扶貧協作」「姚望」四千裡 山海融深情——浙江省餘姚市...
    今年是望謨縣脫貧摘帽的關鍵之年,餘姚與望謨兩地黨委政府在東西部扶貧協作上更加重視,高密度互訪確定幫扶合作協議,及時召開雲端會議進行專題部署,進一步強化資金幫扶、產業引進和就業、教育、醫療衛生等領域的再投入,為望謨縣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打下堅實基礎。
  • 雪松控股:「扶志扶智」的民企樣本
    近年來,雪松控股加大力度參與東西部扶貧協作,將助力畢節打贏脫貧攻堅戰作為公益事業的重中之重,並進一步落實中央精神,以教育扶貧為主線,以「扶志扶智」為思路,在畢節無償捐建教育基礎設施,開展各類教育扶持項目。記者了解到,不僅羊城中學已投入使用,雪松在畢節捐建的畢節·廣州人力資源開發基地項目也已於去年底落成並在正常運營。
  • 杭州下城巴東東西部扶貧協作譜新篇
    在全面推進東西部扶貧協作戰略行動中,「巴東所需,下城所能。」這簡短的八個字,表達了杭州市下城區人民對巴東人民的深情厚誼和全力以赴的援助態度。依據《下城—巴東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幫扶合作框架協議》,圍繞「巴山圓夢工程」,依託「五招十勢」全力支援巴東。
  • 定西隴西紮實推進東西部扶貧協作
    原標題:隴西紮實推進東西部扶貧協作  中國甘肅網4月27日訊 據定西日報報導 (通訊員 王惠華) 今年來,隴西縣把勞務輸轉對接工作納入東西部扶貧協作重點工作來抓,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靠實工作責任,紮實推進東西部扶貧協作。
  • 山海偕行:東西部扶貧協作的「福定」故事
    三年多前,相距2000多公裡的兩個地方攜手前行,在產業、生態、就業等各個領域開展深度協作,先賢開闢的「福定」情誼之路越走越親、越走越寬,見證了中國東西部扶貧協作的生動實踐與豐富成果。  從「去定西」到「來福州」  10月中旬,甘肅聚春園福定公司土豆粉條生產線正式投產。
  • 人民日報在顯著位置大篇幅發文點讚濟南東西部扶貧協作:泉潤湘西拔...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處武陵山腹地,湖南11個深度貧困縣中,7個在湘西州。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到湘西州十八洞村考察時,首次提出「精準扶貧」重要論述。2016年10月,濟南市與湘西州結成東西部扶貧協作對子。
  • 連江隴西:譜寫東西扶貧協作的「山海經」
    2017年,福州市連江縣、定西市隴西縣正式確立東西部對口扶貧協作關係,一場跨越2000多公裡的攜手同行就此展開。兩地不同的自然稟賦,造就了地域差異,跨區域結對幫扶,如何優勢互補?近三年來,在兩地各界人士的積極推進下,連江、隴西通過教育扶貧、就業扶貧、產業培育、消費扶貧等多種方式開展深層次、寬領域、全方位協作,譜寫東西扶貧協作的「山海經」。
  • 龍田村的脫貧故事——東西部協作扶貧見成效
    也許我們可以從貴州省銅仁市萬山區龍田村的脫貧致富故事中管中窺豹。 2017年以前,萬山區下屬龍田村是一個被稱為窮鄉僻壤的地方,屬於山區一類貧困村。全村一條泥土路是聯繫外界的唯一道路,拿當地村民的話就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村裡沒有自來水,大部分時間,供水都要靠政府來送水。村裡沒有任何集體的產業,村民要不外出務工,要不在家務農養家餬口,人均年純收入不到4000元。
  • 落實東西部教育扶貧協作 浙江省天台縣赤城中學到四川省閬中市江南...
    根據浙江省天台縣和四川省閬中市東西部扶貧協作統一安排,天台縣赤城中學與閬中市江南初級中學校為東西部教育扶貧結對單位。7月13日上午,赤城中學校長韓良港和教師代表,在天台縣教育局黨委委員安良遠、工會主席許晨霞帶領下,來到閬中市江南初中開展考察交流活動。
  • 「佛涼特色」的東西部扶貧協作之路 人在涼山有「遠親」
    2016年8月,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安排部署,廣東省佛山市對口扶貧協作涼山州。雙方制定實施一系列扶貧協作協議,在安全住房、教育醫療、產業就業等方面開展務實合作。4年來,佛山市集中優勢資源打好打贏深度貧困殲滅戰,攜手探索出一條「佛涼特色」的脫貧攻堅之路。
  • 教育扶貧路上的播種者!煙臺農校馮鋼銘榮膺「齊魯最美教師」
    為響應東西部扶貧協作的號召,52歲的馮鋼銘穿越2000多公裡,橫跨大半個中國,先後於2018年、2019年(兩次)、2020年,共四次奔赴巫山。作為煙臺·巫山「組團式」支教團領隊,這位皮膚黝黑的山東漢子,用汗水、用真情、用知行合一的實踐精神,在教育扶貧的路上播灑下無數希望的種子。他以支教為抓手,實現了教育、科技、創業三效合一,使支教成果遍地紮根。
  • 從海的那邊到山的這邊 || 義龍新區東西部教育對口幫扶協作的寧波...
    跨越千山萬水,東西部扶貧協作讓地處西南大山深處的義龍新區與相隔千裡之外的寧波市緊密地聯繫在了一起。寧波市海曙區、杭州灣新區、餘姚市、象山縣等黨委政府積極主動與義龍新區加強對接,將先進的教育理念、優質的教育資源不斷匯集到該區農村學校,該區的教師業務能力、教育質量和辦學水平得以全面提升。
  • 東西協作 | 中山鹽津扶貧協作:「三聚焦」傾情幫扶 「雙心結」同奔...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和廣東、雲南兩省安排,2016年9月起中山市與昭通市鹽津縣結對開展東西部扶貧協作。東西部扶貧協作的戰略部署,猶如一條跨越時空的紅線,將中山市與鹽津縣緊緊地連在一起,雙方結緣牽手,圍繞共同使命,如今交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高質量的「鹽津答卷」。
  • 貴州黃牛走進上海市區 東西部扶貧協作進一步加強
    貴州黃牛走進上海市區 東西部扶貧協作進一步加強 2020-11-28 09: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扶貧協作「一線牽」!鹽津縣33人在石岐的這些天……
    為鞏固脫貧成果 不斷推動鹽津縣經濟社會向前發展 在2020年9月28日 石岐組團-鹽津縣東西部扶貧協作 高層聯席會議上 石岐街道黨工委書記勞國南和
  • 「山海協作」守望相助 廈門精準幫扶臨夏州壯大扶貧產業
    央廣網廈門12月8日消息(記者 陳庚)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統一部署,自2010年6月起,廈門市對口幫扶甘肅臨夏回族自治州。「扶貧扶長遠,長遠看產業。」記者近日跟隨廈門市委宣傳部組織的媒體團到臨夏實地採訪發現,按照「臨夏所需、廈門所能、協作見效」的原則,廈門精準引進、建設了一批扶貧車間、工廠和園區紮根臨夏,讓當地貧困戶在家門口就業脫貧的同時,也助推臨夏扶貧產業持續發展壯大,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