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證券報
近日,證監會同意悅康藥業科創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註冊。悅康藥業是以高端化學藥為主導的大型醫藥企業集團、以研發創新為驅動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
此次公司擬募資15.05億元,用於研發中心建設及創新藥研發項目、固體製劑和小容量水針製劑高端生產線建設項目、原料藥技術升級改造項目、智能編碼系統建設項目、營銷中心建設項目、智能化工廠及綠色升級改造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競爭能力較強
悅康藥業主營業務涵蓋藥品研發、製造、流通銷售全產業鏈條,具備註射液、凍乾粉針劑、片劑、膠囊劑等多種劑型以及部分原料藥的生產能力,產品覆蓋心腦血管、消化系統、抗感染、內分泌以及抗腫瘤等12個用藥領域。
悅康藥業定位於高端化學藥的研發與生產,產品具有較強的行業競爭能力。公司市場地位突出,2009年-2019年連續11年入選工信部醫藥工業百強,2013年-2019年連續7年入選工信部中國醫藥研發產品線最佳工業企業。公司秉承創新驅動發展的理念,不斷提升企業實力,通過優化生產技術、生產工藝創新,持續提升藥品製劑的質量和療效水平,並將研發成果運用至產品。公司「奧美拉唑系列產品產業化與國際化的關鍵技術開發項目」「化學藥物晶型關鍵技術體系的建立與應用」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公司市場份額相對領先。根據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的數據統計,公司主要產品銀杏葉提取物注射液、二甲雙胍製劑、注射用蘭索拉唑、奧美拉唑口服製劑等2019年度均在相關市場排名前三。公司在產的首仿產品心腦血管藥物銀杏葉提取物注射液,系唯一獲得國產化學藥物批文的銀杏葉提取物注射液,2019年度在全國銀杏葉提取物製劑市場銷售額排名第一,二甲雙胍製劑2019年度在全國銷售額排名第二,奧美拉唑口服製劑2019年度在全國市場銷售額排名第三,注射用蘭索拉唑2019年度銷售額排名第三。
截至報告期末,公司累計承擔國家重大新藥創製、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專項等省部級項目20項。其中,公司承擔的「銀杏葉提取物注射液新適應症臨床前研究」等項目,先後納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重大新藥創製」科技重大專項,硫酸氫烏莫司他I-II期臨床研究納入了北京市科委重大新藥研發項目。公司在心腦血管、生殖系統、糖尿病、消化系統、抗腫瘤等領域重點布局,形成了較強的研發優勢和豐富的技術儲備。
擁有四大核心技術平臺
報告期內(2017年-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公司研發費用分別為8167.52萬元、9810.13萬元、1.26億元和5379.26萬元,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3.02%、2.46%、2.94%和3.20%。
悅康藥業表示,研發費用規模持續增加,在研項目不斷推進,研發項目數量持續增長,委託開發費呈增長趨勢。同時,物料消耗、能源費用亦持續增加;研發人員不斷增加,職工薪酬有所增加。
經過多年的技術積累,公司形成了緩控釋製劑技術平臺、藥物晶型研究技術平臺、高端藥用輔料研發技術平臺以及心腦血管注射劑精細化製備技術平臺4大核心技術平臺。
圍繞核心技術,公司累計擁有專利126項。其中,發明專利80項;在研項目39項。其中,化藥1類新藥項目4項,中藥1類新藥項目2項,2類新藥項目3項。化藥1類新藥枸櫞酸愛地那非片(製劑及其原料藥)正在申報上市,中藥1類新藥注射用羥基紅花黃色素A(製劑及其原料藥)正處於臨床試驗III期階段,化藥1類新藥硫酸氫烏莫司他膠囊(製劑及其原料藥)處於I期臨床研究階段。
公司以高端品牌仿製藥為基礎,以創新藥為重點,從研發組織構架、研發儀器設備、研發技術平臺、研發管控體系、外部合作研發機制、技術人員培養與激勵機制等多方面建立了完善的研發體系,形成了良好的技術創新機制,並配置國際先進的儀器設備和各專業領域的高技術人才。同時,公司以悅康藥業母公司的研發部門以及主要負責研發的子公司悅康科創為核心,以各生產子公司研發部門為補充,並協同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首都醫科大學、中山大學等科研院所,以及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等臨床研究機構,發揮產學研合作優勢,形成了獨特的創新體系和平臺。
公司重視研發人員的培養。截至報告期末,公司擁有研發人員344名,佔員工總數的12.27%;核心技術人員5名。
毛利率逐步提升
報告期內,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27.00億元、39.83億元、42.88億元和16.82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分別為1.2億元、2.61億元、2.69億元和1.21億元。
悅康藥業表示,2017年-2019年,公司業務規模不斷擴大,尤其是心腦血管類藥品銷售規模增長較大,公司營業收入及利潤保持較快增長。2020年1-6月營業收入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主要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患者門診量和住院量下降,公司抗感染藥物和消化系統類藥物銷量有所減少。
悅康藥業主營業務突出。報告期內,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25.33億元、39億元、41.56億元及16.21億元,分別佔營業收入93.80%、97.94%、96.93%以及96.40%。
公司營業收入主要來自於仿製藥產品。報告期內,仿製藥收入金額(包括代理的仿製藥產品)分別為24.13億元、37.25億元、39.42億元和14.86億元,佔主營業務收入比例分別為95.29%、95.50%、94.85%和91.68%。2020年1-6月,公司原料藥收入增長,仿製藥收入佔比有所下降。
報告期內,公司銷售毛利分別為11.62億元、23.97億元、26.12億元和10.6億元,銷售毛利率分別為43.03%、60.19%、60.92%和63.06%。2018年收入及毛利率增幅較大。公司表示,隨著「兩票制」的實施,公司銷售由推廣經銷商模式逐步轉為配送經銷商模式,產品銷售價格提升,銷售毛利率相應上升;同時,公司主要產品銀杏葉提取物注射液銷售規模增長較快,由3800餘萬支增長至5800餘萬支。2020年1-6月綜合毛利率有所提升,主要因銀杏葉提取物注射液放開了基層醫院使用,並且增加了醫保報銷的適應症,銀杏葉提取物注射液的收入佔比有所增加,其毛利率水平較高從而拉動了整體毛利率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