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了解男女截然不同的思維方式,實現更好的溝通?
男女生來是不同的。除去生理因素之外,不管是思考問題的方式還是溝通交流的模式,男性和女性都有很大的差異。如果不了解這些根本差異,或者總是忽略這些天生的隔閡,在與異性交往的過程中就很容易發生矛盾和衝突。
美國的約翰·格雷博士針對男女的"生而不同"做了多項研究和實驗,並寫下了《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這本書,來論證和幫助大家了解男女有別。
這個書名乍一聽起來,像是沒有什麼內容含量、譁眾取寵的街邊讀物,但其實作者寫作的態度是十分嚴謹的,書中的論證也非常豐富,從專業的心理學角度剖析了男女思維方式的差異,幫助人們如何破除男女思維之間這些固有的牆壁,從而促進雙方交往,使彼此心靈免受傷害,努力尋求幸福生活。
一、迥然不同的火星人與金星人
約翰格雷把男性比作火星人,把女性比作金星人。當迥然不同的兩個星球的人有了交集,他們對與自己截然不同的人產生了好奇和依戀,心甘情願的為對方付出,手拉手開拓新的世界。
但不知不覺間,兩個星球的人都忘記了彼此之間的差異,他們並不是來自一個星球,有著固有的不同。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當火星人開始以金星人的生活方式來生活,不久之後就會水土不服,比如沒有來由的心情低落。
漸漸地,兩方就會爭吵甚至打鬧,當痛苦的回憶多過甜蜜的回憶時,不少人還會選擇分手。
這一切都是因為男女天生的差異被忽視了。不管是哪一方順從哪一方,都必有一方的天性受到壓抑,由此造成了悲劇的結果。
那男女的差異主要表現在哪一方面呢?首先的一點就是,男女的需求不同。作者約翰·格雷將第八章的題目設置為《探尋彼此迥異的情感需求》,在這一章中,他列出了男人與女人的12種基本情感需求:在女人的需求中,排在前列的是——關愛、理解、尊重、忠誠、體貼、安全感;而男性最重要的六種需求是信任、接納、欣賞、崇拜、認可和鼓勵。
我有一位好朋友,和男朋友相戀半年,一直濃情蜜意。雙方都很善於溝通,即便遇到一些小摩擦,也是互相積極地去溝通交流,爭取當天的問題當天解決,所以一直以來他們感情都很好。但有一次朋友卻異常的生氣,起因是男朋友的一些做法惹得她有些不愉快,但也只是有一點點不愉快而已,於是在微信聊天的時候,這位朋友就把自己的感受表達給了男朋友,卻沒料男朋友說了一句:"***,你至於嗎?"
這句"你至於"一下子惹惱了她,原本她只是簡單的有點不高興,現在則是完全生氣了。
其實這就是一個典型的男女溝通上的差異。女性喜歡表達情感,而男性誤以為對方需要自己幫忙解決問題,但其實很多時候女性需要的並不是建議,而只是把這種感受表達給對方,以獲得對方的理解和支持。
對於我這位女性朋友來說,她因為男朋友的一些言行而有所不滿,出於信任,她把自己的感受表達給對方,以為對方能夠理解自己。而她男朋友卻覺得為了這麼一點小事生氣不至於,於是本來是想要安慰她,結果弄巧成拙,讓朋友覺得仿佛自己連生氣的權利也沒有了,自然更加惱怒。
還好最後兩人都冷靜了一下,等第二天清晨彼此情緒都穩定的時候,又重新溝通和好。不然等這樣的小事積聚多了,女方會覺得自己的感受不被重視,而男方則覺得對方情緒不穩定,動不動就生氣,太過麻煩,不能體諒自己。長此以往,感情肯定要出問題的。
二、男女解壓方式的不同:躲進"洞穴"VS尋找"樹洞"
人們在生活和工作中總是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壓力,而男性和女性面對壓力的解決方法是完全不同的。
女性天生喜歡聊天,在女性朋友的交往中常常出現這樣的情況:幾個互不相識的女孩子,坐在一起吃了一頓火鍋,席間聊的熱火朝天,一頓飯之後,大家彼此就成為了好朋友,甚至可以無話不談,這就是聊天的魅力。
而當遇到難以排解的事情的時候,找閨蜜聊天傾訴,甚至去找一個陌生"樹洞"吐槽一下自己遭遇的事情,在梳理和講述發生在自己身上的這些事情的同時,女性的思路慢慢地開拓,壓力也就慢慢地減輕了。
而男性則習慣於自己解決問題。約翰·格雷用許多例子來證明了:當男人承受壓力時,他會躲到自己思維的"洞穴"裡,冷靜的思考自己所面臨的難題,並專注於問題本身。因此很多時候他無暇顧及到身邊的其他事情。
而在這個過程中,他對外界的冷漠的態度,很容易會使想要關心他的女性感到受傷和冷落。
當男性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之後,他又會自動從洞穴裡出來,重新恢復活力,變得和之前一樣。但在他躲進洞穴的過程中,如果女性不了解他的這種減壓方式,就很容易會覺得是對方不願意再搭理自己了,從而對彼此間的感情產生懷疑。
假如女性能夠站在男人的角度,尊重他固有的解壓方式,不去多想,甚至耿耿於懷,就不至於總是在這種情形下受傷,甚至逼迫男人從洞穴中出來。因為這本身就表達了一種不信任:你越是命令他從洞穴中走出,他就可能越是抗拒,從而在洞穴中待的時間越久。
而若是男性明白女性特有的傾訴解壓的方式,就能夠理解女性時不時的一些消極情緒的流露。許多女性在表達這些消極情緒的時候,其實目的並不在於責怪對方,而是在傾訴的過程中整理自己的想法。等傾訴過了,壓力也就慢慢的減輕了。有時候甚至並不需要對方去做什麼改變,她只是想要傾訴一番,以獲得對方的理解和支持。
三、橡皮筋與波浪線
約翰格雷提到:"男人總是在親密與獨處之間來迴轉換",他把這稱之為男性的"親密周期"。
具體說來,是男人的天性使得男人會懷念獨處的自由,即便他深愛著對方,也需要時不時的保持距離,當然最終會重回對方身邊。
約翰格雷舉了一個例子:
已經結婚兩年多的麗莎和吉姆,夫妻倆感情非常好,幾乎形影不離。但最近吉姆卻變得煩躁不安,喜怒無常,還會對對方大發脾氣。在做了心理諮詢後,兩人才明白,這是由于吉姆深愛對方,沒有留給自己獨處的時間,以至於情緒沒有得到釋放, 壞情緒莫名地就會出現且不受控制,長此以往吉姆就產生了焦慮。當他適當增加了獨處的時間之後,夫妻倆的關係就有了明顯的改善。
約翰·格雷把男性的這種時而親密時而疏離的態度和行為解釋為"橡皮筋"行為,當女性能夠尊重到對方的這種天性之後,當橡皮筋回彈,男性從獨處中走出重回親密關係的時候,雙方又能回到曾經的美好。
而與"橡皮筋"對應,女人的情感則像一條動態的"波浪線",上下起伏不停的波動。當情感波浪線上升的時候,女性滿懷愛意,非常願意為別人付出,但當波浪線下滑,她的情緒跌至谷底,就需要更多的愛來填充自己。尤其當波浪線上升的時候,如果女性為了愛壓抑了自己,做出了某些犧牲,去討好對方,忽略了自己,那麼當波浪線下滑的時候,先前隱藏的不滿和鬱悶,以及沒有滿足的需求就會影響她的情緒。這種情緒有時候難以名狀,但足夠淹沒她自身,使她覺得孑然一身,絕望無助。
當這種時候,女性需要的是理解和支持,她需要有人陪伴她度過這段難熬的時光,這樣她才能儘快好起來,才能容光煥發,重新給予伴侶愛和體貼。
千萬不要試圖修理或拯救他,那樣只會使事情更糟糕。
四、愛與溝通:愛對方,以對方需要的方式
在19年上映的《我們都要好好的》這部現代題材電視劇中,劉濤和楊爍飾演了一對走到窮途末路的夫妻。
楊爍飾演的丈夫向前,從一個普通人奮鬥到高層,成為眾人口中的精英,他付出了眾多時間與精力,卻忽略了對於妻子的陪伴。
向前自以為,他為妻子和孩子提供了足夠優越的經濟條件,就等於一次性地滿足了妻子的需求。但其實他忽略的一點是,他的妻子尋找所需要的根本不是這些。尋找需要的是陪伴,是關懷,是體貼。對於尋找來說,丈夫長時間在外,不是工作就是出差,留在家裡的時間少之又少,連兒子如今一點一點的進步——學會自己做飯,會彈尤克裡裡……自己的丈夫都一概不曉。在長久的孤獨中,尋找甚至患上了嚴重的抑鬱症,丈夫向前對此感到難以理解。
尋找和向前的這段失敗的婚姻,就很典型的展示了現實中男女思維方式的不同所帶來的溝通隔閡,以及隨之而來的惡果。
向前作為一個男性,把事業放在第一位,也把實現自己的事業作為自己對這個家庭的付出。卻沒有想過,在家這個空間裡,妻子和孩子同樣需要他日常點滴的愛的付出。他以為自己在這場婚姻中的付出可以拿到80分以上,但實際上在尋找眼裡,丈夫出去工作,僅僅是做到了一件事情,最多只能拿到10分而已。
在面對男女這些天生的差異之時,絕對不能想當然,每個人的需求都是不同的,只有了解到對方的需求,讓對方需要的方式去關愛和理解他,這才是一段健康關係的正確打開方式。
用愛溝通,避免無休無止的爭吵,生活才能積極地進行下去,我們才能真正擁抱愛情帶來的幸福。
樊登推薦的《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親密關係》、《生活需要儀式感》、《人生要懂斷舍離》四冊情感溝通佳作,想打開對方的心靈,需要這樣的一座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