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4日),人民日報海外版旗下的微信公眾號「俠客島」刊發文章《臺當局不肯承認九二共識,看,報應來了》。文章指出,蔡英文上臺前曾明言「中國大陸也得慢慢靠向我們這邊」,但由於臺當局一直不肯明確承認「九二共識」,文章在結尾處認為,「島內政壇地動山搖將難以避免」。
文章中特別提到,「有臺媒發現,在ICAO網站每月公布的航空運輸監測報告裡,近期臺灣標註由最開始的『臺灣臺北』,變成了目前的『中國臺北"。
顯然,這家臺媒並未掌握準確信息。據華夏經緯網23日報導,從2015年7月份的報告開始,臺灣就被ICAO網站標註為「中國臺北」(Taipei, CN)了。
「俠客島」全文如下:
《2015航空運輸年度監測報告》,其中CN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圖表中出現的中國城市有香港、上海、臺北,後面都被ICAO標註了CN
還記得上臺之前,蔡英文曾經信誓旦旦地表示,只要我們勝選,中國大陸也得慢慢靠向我們這邊。她的邏輯很簡單,我拿到執政權了,你得跟我打交道吧,你不可能繞開我處處零和博弈吧。
想的挺美,光吹沒用。
就拿臺灣最關注的「國際空間」問題來說,列席世衛大會是新當局上臺後的首次國際亮相,很不幸,可能也是絕響。
臺涉外部門負責人李大維9月23日證實,臺灣確定沒有收到國際民航組織(ICAO)大會的邀請函。該會議幾天後就要在加拿大蒙特婁召開,臺當局本想西裝革履手持證件大大咧咧出席,藉機露面刷刷存在感,卻是可望不可及的了。
重挫
小英很不高興。身為臺灣地區領導人,這臉打得啪啪響,想裝作若無其事都不行。所以她只能表達「強烈的遺憾與不滿」。民進黨一眾人士更是義憤填膺,重新找到了中國大陸「鴨霸臺灣」的鐵證。
知道跟大陸硬碰硬沒有好下場,臺灣當局本想藉助柔性訴求。就是出席ICAO獲取最新國際飛航安全信息,有助於飛航安全的維護與保障,臺灣2300萬人的安全不容忽視云云。故意偷換概念,將「不能與會」與「飛航安全」之間劃上等號。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一句話就給堵了回去:一直以來,臺灣方面獲悉有關國際航空安全方面的數據和資料的渠道是暢通的。
現在只能霸王硬上弓了。
據臺媒消息,臺灣雖然收不到邀請函,但蔡英文當局已決定由「民航局」、「外交部」和華航、長榮等民航業者代表於9月26日抵達加拿大,打算開展會場外「外交」,力爭印象分和同情分。
蔡英文手裡的牌不多,除了打打民主牌——「不應該有人因為不接受某些不民主的框架限制,而被剝奪應有的權利」,能寄予厚望的只剩美日牌了。
民進黨當局一直寄望「國際朋友圈」的撐腰。臺「駐日代表」謝長廷17日就投書日本《朝日新聞》,為尋求日本支持營造輿論。美國亞太助理國務卿拉塞爾、現任AIT(美國在臺協會)處長梅健華皆不同程度提到,「美國鼓勵擴展臺灣的國際空間」、「仍致力於支持臺灣有意義地參與國際民航組織」。
這些空頭支票,似乎讓臺灣看到了直通蒙特婁的希望。
然並卵。「通關」密碼不在美利堅那裡。無視「九二共識」,妄圖在國際舞臺上刷存在感。No way!
「蔡英文上臺後的首個重大外交挫折。」新加坡《聯合早報》和「美國之音」不約而同地對臺灣未能參加ICAO大會做出如此評價。有人說得好:蔡英文當局故意「忽視」兩岸協商停擺之現實,藉口「人權」操作「反中」議題,為自己執政挫敗劃下防火牆,如此做法,可還真是豬八戒倒打一釘耙!
「創意」
李大維證實,儘管美國出面進行了斡旋,但臺灣仍然未獲邀參加ICAO大會。
有評論說,因為卡在「一中原則」,臺灣今年參加ICAO大會的願望成為泡影,這對蔡英文當局是雙重打擊。其一,臺灣國際生存空間窄化,面臨全面壓縮;其二,蔡當局「聯美抗中」的政策經不起檢驗,將被證明是押錯寶。美國霸權並非無所不能,在參與ICAO大會一事上,美國也幫不了臺灣,這是臺當局不願見到卻必須面對的現實。
你不願意承認「九二共識」沒有關係,國際社會「一個中國」的共識就擺在那裡。因為國際民航組織是聯合國的專門機構,必須執行聯合國第2758號決議,也就是說必須要遵守「一中原則」。
有臺媒發現,在ICAO網站每月公布的「航空運輸監測」報告裡,近期臺灣標註由最開始的「臺灣臺北」,變成了目前的「中國臺北」。
2013年9月,臺灣首度以理事會主席「特邀貴賓」身份,並使用「中華臺北民航局」名義列席國際民航組織大會。當時ICAO大會主席柯貝解釋說,「因為中國政府建議邀請,我決定以主席貴賓的名義邀請臺灣,所以臺灣代表團才會在這裡。」此言清晰點出了臺灣參與國際組織躲不了的「一中」因素。
事實上,在ICAO規章中,並無「特邀貴賓」的身份,正如當時臺「民航局長」沈啟所言,「這是很有創意的做法」,換言之,兩岸基於共同的政治基礎,臺灣才得到這樣的「創意」列席機會。大背景是,2008年馬英九上任,兩岸關係在「九二共識」基礎上快速升溫,臺灣受邀在世界衛生大會(WHA)等國際場合亮相。
但這種「創意」能否成為「慣例」,則視乎兩岸的情勢。ICAO新聞聯絡部門主管表示:「ICAO遵循聯合國一個中國政策,雖然上次大會做了特殊安排,但這次沒有類似安排。」如此的不同,民進黨真不懂得因何發生嗎?為何2013年上屆大會可以,這屆不能?是這屆臺灣人民不行,還是這屆當局領導人不行?
馬曉光表示,民進黨需要做的,是反思為什麼三年前臺能與會,而現在不能,而不是對大陸橫加指責,誤導民眾。
後續
在島叔看來,整個事情就8個字:蒙特婁,此路不通。這就是「最會溝通的政府」拿出的政績?
國民黨文傳會主委周志偉23日忍不住說話了——在強調臺灣應當參與ICAO的同時,民進黨當局有責任提出實質的解決策略與方案,不能像是鴕鳥一樣把頭埋在沙裡面,也不能只是一味譴責與批判,毫無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話說的,好像「空心菜」的名字是白給似的。帶領臺灣走出「外交困境」的解方小英不是不知道,就是不願拿。妙手空空,可作這一解。
從放水讓臺灣參加世衛組織大會,到允許小英順風順水過境美國「出訪」南美,曾經有一堆善意擺在你的面前,你都不懂珍惜!等到失去時,才哭天喊地罵強霸,早幹嘛去了?再說,誰信呢?
既然對「九二共識」棄如敝履,那別怪我翻臉不認人。向前看,有臺「農委會漁業署」7月前往義大利參與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漁業委員會(COFI)被拒於會議外。向後看,11月的APEC峰會,據說大陸對臺灣特別代表人選有意見,要求降級換人。
這就焦頭爛額啦?
別忘了,大陸目前仍然沒有發力,只是以「不合作」的方式,來面對臺灣「企圖走出去」的「外交」操作。手底留情,懷有善意,對岸懂也不懂?
容島叔提醒一下。9月20日第71屆聯合國大會總辯論,臺灣所謂「友邦」的巴拿馬總統在總辯論中雖有發言,但卻隻字未提及臺灣,對於蔡英文上臺後首度出訪的「重視」「情誼」全都視而不見。臺媒哀嘆,「蔡政府用心良苦,卻無法換回巴拿馬為我外交空間多盡一分力。」
真要撕破臉皮,那真夠當局喝一壺的。
眾所周知,除了巴拿馬,大陸與梵蒂岡關係逐步改善中。小英上臺這些天,所作所為大陸也看在眼裡,耐心也到了一個限度。
一句話,欲繞開「九二共識」的「踏實外交」,最終只能是邁到死胡同裡去。臺灣媒體看得明白,在沒有共同政治基礎的互信下,臺灣參與國際活動的空間反而更加狹隘,處處受阻。
一旦對蔡當局觀察期結束,用國臺辦的話來說,就是「鈴聲響、收卷了」,屆時大陸發出洪荒之力來「外交割喉」,臺灣「斷交潮」一來,島內政壇地動山搖將難以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