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從瀕臨消失的高山村,到如今的聲名鵲起的畫家村,一個畫家的到來為這個小山村勾勒出了一個美好的未來。
一群藝術家們用他們發現美的眼睛,讓一個原本藏在深山、名不見經傳的小村莊脫胎換骨、煥發生機。
鄉村振興到底多麼急需「伯樂」,到底多需要人氣,浙江松陽沿坑嶺頭村給了我們很好的答案,今天地道農旅地道君帶你走進沿坑嶺頭村,看鄉村是如何聚集人氣、實現振興的?
一、沿坑嶺頭村的鄉村振興之路
1 面臨消失的古村落
沿坑嶺頭村,是一個古老而又偏僻的小村莊,它坐落在700多米的高山之腰,因交通不便,山村發展受限,村民生活窘困。前些年,在下山脫貧搬遷的大浪潮中,這個村曾被列入整村搬遷的計劃,意味著整個村子即將「消失」在鄉村版圖上。
2 返鄉鄉賢情懷深
麗水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油畫家李躍亮,對家鄉的一草一木充滿了感情,特別是當他看到沿坑嶺頭村原生態的自然風光和黃泥黑瓦的古樸建築風貌後,他開始重新審視這個偏僻山村的發展潛力和價值。
3 伯樂帶動畫家村
李老師發現了這個村子的獨特之處,是這個村的「伯樂」,2012年初他任村第一書記,在他看來,這是一個非常適合寫生創作的地方,如果做成「畫家村」,吸引畫家和藝術生來寫生創作,倒是一條不錯的發展路子。在縣領導的大力支持下,李老師在村裡舉辦了第一次沿坑嶺頭村畫展,並通過微信平臺推送這個村莊。不久,便有一些畫家通過他的朋友圈被吸引到這裡。
4 人氣旺催生民宿
村子的人氣越來越高,問題也越來越突出。村內沒有住宿,李老師就萌生了在村裡做民宿的想法,與縣、鄉領導及村民討論溝通,商定在沿坑嶺頭村發展民宿產業,以接待全國藝術院校藝術生、畫家、攝影家為主要客源的特色民宿,建設「畫家村」。
5 廣泛傳播有名氣
李老師充分發揮指導員、畫家的專業優勢,創作了一百餘幅以沿坑嶺頭村風土人情為題材的油畫作品,出版油畫專集,舉辦畫展,還邀請了中國美院、列賓美術學院、柏林藝術學院教授等國內外知名畫家前來寫生、組織畫家團體寫生、採風活動、通過媒體宣傳、網際網路畫展等多維方式傳播,還成立「沿坑嶺頭畫家村合作社」,建起了「鄉村美術館」,打響了沿坑嶺頭村的名氣。
6 人氣帶來大產業
一個本不為人所知並即將消失的小村,很快成了「網紅村」。
催生旅遊 一批外出打工的青年看到山村的希望,開始返回家鄉經營民宿和休閒旅遊業。
促進農業為了進一步增加村民收入和吸引更多年輕人返鄉創業,成立自然公社,對金棗柿進行溯源、創作和推廣銷售。村裡曾經無人問津的「金棗柿」也成了「網紅果」,從5元到78元一斤,小村莊由此開始走上一條藝術帶動休閒產業的復興之路。
如今,村莊每年吸引畫家、高校藝術生、遊客近3萬人次,村民年收入增收300餘萬元。
二、沿坑嶺頭村的成功秘訣
沿坑嶺頭村的柿子紅了,這個村子也紅了。但是為什麼紅,怎麼能紅?
需要我們認真思考,地道農旅地道君認為她成功的背後需要發現千裡馬的伯樂、政府領導的政策與資金支持、村民群眾的配合、熱愛鄉村的藝術家們……綜上所述,藝術振興鄉村需要的人氣的加持。
無論是李躍亮發現了沿坑嶺頭村,還是楊貴慶發現了浙江黃巖烏巖頭村,亦或是我們發現了四川理塘縣的丁真,這些都在訴說著鄉村振興需要人氣。
三、地道之見
人氣助推鄉村振興永遠在路上,原生態村落如何爆紅,爆紅後如何定位發展,用什麼內容來支撐村子的發展。地道農旅地道君總結了以下幾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或幫助:
1 能人返鄉的潛力無限
不得不說,很多村子的轉機都是由返鄉的能人帶動的。沒人就沒有鄉村的振興,有人、有人氣,一切迎刃而解。
築巢引鳳挖掘本村的特點,通過鄉愁感召、政策吸引,精準施策的吸引能人返鄉。比如村裡有美景,就吸引畫家;村裡有產業就吸引農業方面的企業等。
待遇保障強化物質激勵,提供堅實的物質生活保障,並加強精神和事業激勵。
2 朋友圈激發無限人氣
有能人帶動,能人就給了村子最大的核心競爭力,他還不能複製。有了名人,他就自帶流量,人氣自然不會差。
朋友圈帶動藉助有權威、有廣泛影響力的能人,通過藝術創作,朋友圈分享,社群營銷,多媒體宣傳等方式擴大本村的影響力。
建人才基地利用公益組織、社群組織建立相關的鄉創人才基地,吸引志願者、青年駐村參與建設。
3 人氣催生產業大融合
人氣催生旅遊 有人氣就有錢氣,依他們的需求,因地制宜的發展民宿、餐飲等相關配套,提供「吃住行遊購娛」的一條龍服務,才能讓他們留得下。
人氣促進農業 只靠旅遊賺不了什麼錢,根據需求定向生產農特產品或打造農業文創產品,形成在地消費自循環體系,既做好了旅遊的延伸,也增加了農業的附加值。
『地道國際·農旅』地道國際農旅為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而設立,以深耕農旅、振興鄉村為使命,以創新農業與農村發展模式為抓手,是中國農旅產業創新發展的領導品牌。致力構建田園綜合體、農業產業特色小鎮、共享農莊、康養綜合體及鄉村振興產業。為企業家和參與者共建、共享、共贏行業生態平臺。歡迎更多的朋友能一起參與共同推動行業生態的發展和完善,一起助力於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