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支護結構設計應注意的一些問題

2021-01-12 土木智庫

1、基坑支護安全等級劃分

基坑支護設計時,首先應當依據基坑深度、工程水文地質條件、環境條件和使用條件等合理劃分基坑側壁安全等級,然後綜合基坑側壁安全等級、施工、氣候條件、工期要求、造價等因素合理選擇支護結構類型。同一基坑的不同側壁可分別確定為不同的安全等級,並依據側壁安全等級分別進行設計。但當採用內支撐支護體系時,應以支撐兩側安全等級高的控制設計。表 32.2.1 為北京地方標準《建築基坑支護技術規程》(DB11/489)有關基坑側壁安全等級確定原則。

註:

(1)h───基坑開挖深度。

(2)α───相對距離比 a=x/h a 。為管線、鄰近建(構)築物基礎邊緣(樁基礎樁端)離坑口內壁的水平距離與基礎底面距基坑底垂直距離的比值,見圖 32.2.1。

(3)工程地質、水文地質條件分類:

Ⅰ 複雜──稍密以下碎石土、砂土和填土,軟塑~流塑粘性土,地下水位在基底標高之上,且不易疏幹;

Ⅱ 較複雜──中密碎石土、砂土和填土,可塑粘性土,地下水位在基底標高之上,但易疏幹;

Ⅲ 簡單──密實碎石土、砂土和填土,硬塑~堅硬粘性土,基坑深度範圍內無地下水。

坑壁為多層土時可經過分析按不利情況考慮。

(4)如鄰近建(構)築物為價值不高的、待拆除的或臨時性的,管線為非重要幹線,一旦破壞沒有危險且易於修復,則α值可提高一個範圍值;對變形特別敏感的鄰近建(構)築物或重點保護的古建築物等有特殊要求的建(構)築物、當基坑側壁安全等級為二級或三級時,應提高一級安全等級;當既有基礎(或樁基礎樁端)埋深大於基坑深度時應根據基礎距基坑底的相對距離、附加荷載、樁基礎形式以及上部結構對變形的敏感程度等因素綜合確定α值範圍及安全等級。

(5)同一基坑周邊條件不同可分別劃分為不同的安全等級。(當採用內支撐時,應以對應安全等級嚴的控制)

2、有限寬度土壓力的計算

實際工程中,常常遇到這樣一種情況,擬建基坑距離既有地下結構物較近,基坑外的土體不再是連續的,由於地下結構物的存在以及它的遮攔作用,此種情況下支護結構上的土壓力不同於普通半無限連續土體的情況,產生土壓力的土體為支護結構與地下結構物之間的有限土條(圖 32.2.2-1)。在相同的土層條件下,有限範圍土體的土壓力小於普通半無限連續土體的土壓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有限範圍土體中的部分或全部可能是既有地下結構物施工時的回填土,必須引起重視。當臨近基坑的建築物基礎低於基坑底面時,且外牆距支護結構淨距 b 小於 h×tg(45°- φ k / /2)時,有限寬度土體作用在支護結構上任意點的水平荷載標準值 e ak 可基於極限平衡原理進行計算。北京地方標準《建築基坑支護技術規程》(DB11/489)規定,當臨近基坑的建築物基礎低於基坑底面時,且外牆距支護結構淨距 b 小於 h×tg(45°- φ k /2)時,可按下列方法計算作用在支護結構上任意點的有限寬度土體水平荷載標準值 eak(圖 32.2.2-1):

1. 當計算點深度 z ≤ b×ctg(45°- φ k / 2),或 z≥b×ctg(45°- φ k /2)+ d h 時,按常規方法計算;

2. 當計算點深度 b×ctg(45°- φ k /2)<z< b×ctg(45°- φ k /2)+ d h 時:

(1) 對於黏性土、粉土和地下水位以上的砂土、碎石土:

(2) 對於地下水位以下的砂土、碎石土:

式中

h──基坑深度;

z──計算點深度;

d h ──臨近建築物基礎埋置深度;

n b ──係數,n b =b/htg(45°- φ k /2)。

3、基坑上部採用放坡或土釘牆,下部採用排樁或地下連續牆時的土壓力計算

針對基坑上部採用放坡或土釘牆、下部採用排樁或地下連續牆的組合支護型式,在實際設計計算中往往不考慮樁(牆)頂部以上土體與樁(牆)支護結構間的相互影響而導致計算中低估上部土體對樁(牆)支護結構的作用效應、使計算結果偏於不安全。如將土釘牆部分的土層重力按作用在樁牆頂面的分布荷載考慮(常規方法)並按朗肯土壓力方法計算作用在樁牆上的水平荷載實際上是將樁牆頂部以上的土壓力人為的略去了一部分(見圖 32.2.3cdfbf 部分)。通過不同基坑深度的實例試算,當上部土釘牆支護高度 h 1 等於 0.5h 時(坡度 1:0.2左右),常規計算方法的計算結果與實際相比,土壓力小 5%~15%,最大彎距小 5%~20%,第一排錨杆(錨杆設置在樁頂)拉力小 20%~60%。安全儲備隨放坡或土釘牆支護高度(h1)與基坑總深度的比值的增大而降低,特別當放坡或土釘牆支護的高度(h1)大於基坑總深度的 1/2 時,其降低幅度明顯。因此,北京地方標準《建築基坑支護技術規程》(DB11/489)強調當放坡或土釘牆支護的高度(h1)大於基坑總深度的 1/2 時,應考慮樁(牆)頂部以上土體與樁(牆)支護結構間的相互影響,即計算出樁頂或牆頂平面以上的水平荷載的合力(圖 32.2.3cdfbf 部分),將該合力換算為作用在樁頂或牆頂到基底範圍內的倒三角型分布荷載部分。同時應嚴格控制樁(牆)頂部的水平位移。

4、勘察報告的使用與參數選取

使用勘察報告時,首先查明勘察時的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條件是否與實際施工時相符,有無影響或變化因素。同時設計選取的鑽孔地質柱狀圖或地質剖面應具有代表性,當地質條件複雜時,應當沿基坑周邊劃分多個有代表性的計算剖面。在設計選取力學參數指標時,一定要注意試驗方法對參數以及計算結果的影響並應考慮水及工程活動(擾動)對參數的影響後合理選取。同時,應將抗剪強度指標與土的其它物理、力學參數(包括室內、原位試驗)的進行對比分析,判斷計算採用的抗剪強度指標的可靠性與合理性,防止誤用。當抗剪強度指標與其他物理力學參數的相關性差,或巖土勘察資料缺少可靠數據時,應結合類似工程經驗和相鄰、相近場地的巖土勘察數據通過可靠的綜合分析判斷後合理取值 。對於非飽和土,由於其具有不同程度的吸力及負孔隙壓力,由此產生吸附強度並形成表觀凝聚力,當這種土的含水量和孔隙比發生變化時,其吸力發生變化,吸附強度也隨之變化。當土體飽和時,吸力及負孔隙壓力消失,表觀凝聚力隨之喪失,土的抗剪強度急劇降低 。這一特性恐怕是大雨、鄰近地下水管滲漏等水患導致基坑邊坡變形增加、支護結構破壞、邊坡失穩等基坑事故的主要原因。目前測定抗剪強度指標的室內常規試驗主要進行原狀土(非飽和土)的直剪試驗(不能測定非飽和土的吸力),所求得的凝聚力實際包含有真凝聚力 c 和各種不同來源的表觀凝聚力,其中真凝聚力 c 的數值很小,而吸附強度的數值大卻是不穩定的。例如有些地區的勘察報告中,普通粘性土、粉土的凝聚力值有時可大達 60~100kPa,懷疑「表觀凝聚力」佔有較大的份額。因此,若有十分的把握基坑不會遇到各種水的影響,則可充分利用「表觀凝聚力」以節約工程費用。否則,需充分考慮「表觀凝聚力」減小甚至喪失後基坑的安全,建議在此類情況下,基坑支護設計計算選用抗剪強度指標時,需對勘察報告提供的土的凝聚力建議進行折減。

5、基坑支護結構計算軟體的應用

目前基坑支護設計計算的商業軟體眾多,軟體可代替傳統的手算,又解決了手算無法實現的複雜計算問題,給巖土工程師設計計算提供了方便。但是,當前基坑工程領域有過分依靠軟體的傾向,惟軟體是從,常常會得出一些啼笑皆非、不合常理的結果來。30 年前,同濟大學俞調梅教授曾對電子計算機的作用提出了不要「Garbage into ,garbage out」 的警世名言。俞教授認為輸入計算機運算的數據是至關重要的,如果輸入的數據沒有工程意義,即使計算機再精確,輸出的結果也是垃圾,沒有任何工程意義 [15] 。而輸入的數據是否具有工程意義,與巖土工程師的基本理論、工程經驗、綜合判斷有關。

此外,目前眾多的基坑支護設計商業軟體良莠不齊,其中有些軟體還存在著錯漏,設計時也常常發現不同的軟體其計算結果不同,這就更加需要巖土工程師具有一雙火眼金睛,而這雙眼睛的煉成,大概需將巖土理論置於工程實踐的八卦爐中煅燒,不過七七四十九天是遠遠不夠的。

下面列舉筆者在實際工程中遇到的一些軟體應用方面的問題。

(1)支護結構明顯不合常理的水平位移

錨拉式或支撐式支擋結構的設計計算書中,有時出現如下所述的水平位移明顯不合常理的情況。設計採用彈性支點法計算支擋結構的內力和位移,計算結果顯示,護坡樁(或牆)頂部的水平位移為向基坑外幾個釐米。眾所周知,當擋牆的位移方向朝向土體時,牆后土體對擋牆的作用將向被動土壓力發展,不太可能發生如此之大的位移(向基坑外有微小的位移是可能的),而且大量的工程實測表明,支護結構的頂部位移一般都是朝向基坑內的。因此,上述的計算結果既與土力學的基本概念相悖,也不符合工程實際。出現這種情況,有可能是計算軟體本身的缺陷,也有可能是巖土工程師的不求甚解。

(2)不合理的預應力錨杆長度

試驗表明,工程中常用的拉力型錨杆受力時,錨固體與土體的粘結應力沿錨固段全長的分布是很不均勻的。能有效發揮錨固作用的粘結應力分布長度是有一定限度的,亦即平均粘結應力隨著錨固長度的增加而減少。當錨固段長度超過一定值後,土體與錨固體的粘結強度將不能在錨固段長度範圍內同時發揮,此時增加錨固長度對錨杆承載力的提高極為有限,甚至可以忽略不計。因此,錨杆錨固段存在一個合理、經濟的長度範圍。

而在一些工程中,拉力型錨杆的錨固段設計長度達到 20~30m 甚至更大,如果這些錨杆的承載仍然按照土體的粘結強度充分發揮計算,恐怕要高估承載力而使得設計偏於不安全。

(3)鋼絞線截面面積計算錯誤

某軟體在計算 Φs 15.2 鋼絞線的抗拉承載力時,用鋼絞線的公稱直徑(鋼絞線外接圓直接)計算截面面積,進而計算鋼絞線的抗拉承載力如下(以單根為例):

而 Φs 15.2 鋼絞線的公稱截面面積為 139 mm 2 ,實際的抗拉承載力為 183480N,為該軟體計算值的 76.6%。上述計算犯了照貓畫虎的錯誤。若設計人員缺乏專業的基本概念,不假思索,未能及時發現錯誤,採用上述數據會導致多麼嚴重的後果。

(4)構件的計算內力與承載力相差懸殊

擋土構件彎矩計算值很小,而實際的截面受彎承載力卻很大(截面尺寸大或配筋大);或者相反,擋土構件彎矩計算值很大,而實際的截面受彎承載力卻很小。以上計算彎矩和截面承載力極不匹配的情況的出現,說明設計人員具有一定的工程經驗,已經意識到了軟體計算結果的問題,但未從根本上加以糾正,讓人無法判斷此等設計方案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5)土釘牆整體穩定計算時確定滑動面的錯誤

某基坑設計方案在計算土釘牆整體穩定時,先計算天然土坡整體穩定的滑動面及安全係數,然後將天然土坡的最危險滑動面作為計算土釘牆邊坡整體穩定時的最危險滑動面,土釘牆邊坡的最危險滑動面並未因土體中設置土釘(錨杆)而改變,這種以不變應萬變的做法顯然是錯誤的,設置土釘(錨杆)後,整體失穩的最危險滑動需考慮土釘(錨杆)的作用重新進行搜索。將天然土坡的最危險滑動面作為土釘牆邊坡的最危險滑動面,高估了土釘牆的整體穩定性。

6、雙排樁支護結構的構件設計

雙排樁支護結構是由相隔一定間距的前、後排樁及樁頂連梁構成的剛架結構。雙排樁剛架支護結構中的樁與其它支擋式結構中的樁,受力特點有本質的區別。錨拉式、支撐式、懸臂式結構中的護坡樁,在水平荷載作用下只產生彎矩和剪力,且樁頂彎矩為零(或很小忽略不計)。而雙排樁剛架結構,由於其剛架的受力特點,在水平荷載作用下,樁的內力除彎矩、剪力外,軸力不容小視,而且樁頂彎矩較大,其符號與樁身彎矩相反(圖 32.2.6)。前排樁的軸力為壓力,後排樁的軸力為拉力。此外,正如普通剛架結構對相鄰柱間的沉降差非常敏感一樣,雙排樁剛架結構前、後排樁沉降差對結構的內力、變形影響很大。

鑑於雙排樁支護結構的上述受力特徵,設計時除要建立科學合理的計算模型外,以下幾方面值得注意。

(1)雙排樁的樁身內力有彎矩、剪力、軸力,以受彎為主,需按偏心受壓、偏心受拉構件進行截面承載力計算,設計、構造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GB50010的有關規定。

(2)雙排樁結構樁頂連梁的跨高比一般較小,應根據其跨高比判斷屬於普通受彎構件或深受彎構件。在根據《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GB50010 判別連梁是否屬於深受彎構件時,可按照連續梁考慮。連梁的內力有軸力、彎矩、剪力,以受剪為主,其截面設計、構造應符合該規範的有關規定。

(3)雙排樁結構樁頂與連梁的連接按完全剛接考慮,其受力特點類似於混凝土結構中框架頂層,因此,該處的節點構造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GB50010 對框架頂層端節點的有關規定。尤其,樁與連梁受拉鋼筋的搭接長度不應小於 1.5la(la 為受拉鋼筋的錨固長度)。

(4)雙排樁結構的前排樁樁端宜處於樁端阻力高的土層。採用泥漿護壁灌注樁時,施工時的孔底沉渣厚度不應大於 50mm,或應採用樁底後注漿加固沉渣。

7、內支撐結構的概念設計及荷載組合問題

周邊環境複雜、地質條件複雜、軟土地基等條件下的基坑,內支撐結構選型時,應選用平面或空間的超靜定結構。設計時需考慮地質條件的複雜性和基坑開挖步序的變化而出現的偶然狀況,在設計上採取必要的防範措施。並需考慮支護結構個別構件的提前失效而導致荷載作用位置的轉移,並宜設置必要的贅餘支撐。支撐體系的豎向布置,需保證在任何工況下,支撐結構與擋土構件之間(如腰梁與護坡樁之間、腰梁與地下連續牆之間)不出現拉力。基坑尺寸較大或者溫差較大時,內支撐結構需考慮溫度應力的影響,並需加強節點強度。立柱樁的設計,需預測立柱受荷後的沉降量、基底回彈及隆起造成的上抬量,並需考慮此等立柱豎向位移對支撐結構受力、穩定的不利影響。

內支撐結構分析時需進行荷載組合,荷載組合至少需要考慮基坑挖土順序的不同、基坑四周巖土條件差異及附件荷載差異、各個部位開挖深度的不同等因素,求得各種支撐構件的最不利內力,按最不利內力進行截面設計。

8、設計文件編制中的一些問題

基坑設計文件應註明設計使用年限。在設計文件中註明的設計依據,不能機械地照搬照抄,只需列出與本設計密切相關的資料、標準和規定,一些關係不大甚至毫無關係的標準不應羅列其中,更不應出現已過期的標準。基坑周邊環境條件,應在設計文件中通過文字和繪圖描述清楚,同時要明確設計時基坑周邊環境條件控制的原則及設計重點。在描述地質條件時,地層簡單且分布穩定時,可繪製一個地質條件概化剖面,對於地層變化較大的場地,宜沿基坑周邊繪製地層展開剖面圖,圖中標明基坑支護設計所需的各有關地層物理力學性質參數如:γ、с、φ、k 等。在編制計算書時,要熟悉不同計算軟體的適用條件及特點,檢查計算工況是否與實際設計、施工工況相符,不得人為修改原始數據和計算結果,以保證計算書的完整和真實。當支護結構的錨杆或臨時支撐需要在地下結構的施工過程中拆除時,地下結構應能形成可靠的替換支撐,並對錨杆或臨時支撐拆除及地下結構形成支撐作用後的各工況分別進行結構計算。在繪製施工圖時,應將基坑工程施工內容通過圖紙及相應的文字表達,施工圖應清晰、全面、正確、規範,圖紙除設計者籤章外,尚需至少「二審(審核、審定)一校對」並籤章。

基坑工程的目的除滿足基礎結構安全施工外,就是要保護基坑周邊環境安全和正常使用。如果環境條件不清楚,則支護結構設計既無的放矢,也缺乏可行性。基坑周邊環境條件包括建(構)築物、道路及地下管線。建(構)築物需要註明其重要性、層數、結構型式、基礎型式、基礎埋深、建設及竣工時間、結構完好情況及使用狀況。道路需要註明其重要性、交通負載量、道路特徵、使用情況。地下管線(包括供水、排水、燃氣、熱力、供電、通信、消防等)需要註明其重要性、特徵、埋置深度、使用情況。環境條件複雜的,應當繪製環境平面圖和剖面圖。

9、支護設計與基坑周邊使用條件

基坑周邊使用條件是指基坑周邊受開挖影響較大區域內的料場、臨時設施、臨時施工道路、塔吊、生活用水等地表水的排洩方式等,它們直接關係到基坑安全,卻容易被設計者所忽視,因而造成基坑周邊使用上的不便,甚至造成基坑坍塌事故。基坑工程施工完成後,交付總承包單位使用,由於施工用地緊張,總承包單位通常都要在緊鄰基坑的區域布置臨時施工道路、堆料場及加工場,建設臨時設施,安裝塔吊等,如果基坑工程設計施工單位在編制施工方案時沒有考慮這些因素,就容易造成基坑邊坡超載,留下安全隱患。

該方面應當注意的問題是,基坑工程設計施工單位在編制方案之前,應當與總包單位協商,了解基坑周邊的用途,合理確定基坑邊坡的超載值及生活用水等地表水的排堵方式等。基坑工程交付總包時,應當提供基坑工程使用說明書。

10、設計應考慮正常施工偏差對工程質量的影響

基坑工程中,施工偏差對工程質量、安全的影響有時是致命的,如帷幕施工偏差過大導致截水帷幕搭接不好產生滲漏,護坡樁因施工偏差過大而侵佔主體地下結構施工空間,錨杆施工偏差過大時不利於鋼腰梁、錨具墊板受力,支撐構件施工偏差過大使得偏心彎矩增大,等等。但是,是施工就存在偏差,正常的、合理的偏差,設計階段應該加以充分的考慮。

(1)截水結構單元的設計搭接長度

咬合式排樁、水泥土攪拌法、高壓噴射注漿法施工的截水帷幕,是由先後施工的一個個截水結構單元(單根樁)相互咬合搭接形成的。每根樁施工時均存在偏差,包括樁位偏差和垂直度偏差。國家相關技術標準規定,樁位允許偏差一般為 50mm,垂直度允許偏差一般為0.5%~1%。那麼考慮施工的正常偏差以及偏差的疊加效應,截水結構單元的設計搭接長度為:

式中

L d ――截水結構單元設計搭接長度;

L e ――截水結構單元有效搭接長度,一般取 100~200mm;

w 1 ――樁位允許偏差,一般為 50mm;

w 2 ――垂直度允許偏差,一般為 0.5%~1%;

d p ――截水結構單元從施工作業面起算的深度。

按照上式確定設計搭接長度,在施工偏差符合規定的情況下,可確保截水結構任意位置處的有效搭接長度。如果設計搭接長度不夠,就可能因施工偏差導致帷幕出現「開襠口」,產生滲漏。

(2)支護結構施工偏差對主體地下結構施工空間的影響

支護結構向基坑內的偏移縮小了主體地下結構的施工空間,基坑設計進行支護結構平面布置時,必須考慮正常的施工偏差,尤其當用地緊張、支護結構給地下結構預留的施工空間較小時。例如北京某工程,設計未充分考慮支護結構施工的可行性、各種正常的施工偏差及偏差帶來的後果,基坑開挖後發現,雖然施工偏差在規範的允許範圍內,但部分支護結構(微型樁、護坡樁)已侵佔了地下結構空間。施工時強行截斷微型樁、剔鑿護坡樁,給基坑帶來安全隱患。

(3)支撐構件的安裝誤差

基坑支護內支撐結構中,有大量的受壓構件,這些構件在施工過程中都有偏差,這些偏差導致受壓構件產生偏心,設計時必須加以考慮。

(4)錨杆上下位置偏差與鋼腰梁間距、錨具墊板尺寸的關係

組合型鋼腰梁中雙型鋼之間的淨間距尺寸,必須滿足錨杆杆體能夠順直穿過腰梁,因此它與錨杆孔位在垂直方向的偏差有關。國家相關技術標準規定,錨杆孔位垂直方向的允許偏差為 50mm,考慮到孔位偏差的隨機性,那麼雙型鋼之間的淨間距應不小於 2×50mm=100mm。雙型鋼之間的淨間距又關係到錨具墊板的尺寸及厚度。雙型鋼之間的淨間距越大,即墊板的跨度越大,為保證墊板剛度,需有較大的墊板厚度。因此,設計需充分了解施工細節,使得設計符合實際、合理可行。

11、局部預應力錨杆與土釘聯合支護的構造技術措施

當基坑開挖深度較深、基坑側壁土質較差,可在土釘支護中局部採用預應力錨杆與土釘的聯合支護方法,以控制基坑側壁水平位移,增強基坑側壁的穩定性。目前,由於預應力錨杆與土釘聯合支護其作用機理較為複雜,對此認識還不十分深入,只能根據以往理論研究、工程實踐與實測分析,綜合在構造及定性(概念)設計角度採取技術措施。由於土釘牆支護側壁變形一般均為中部鼓出型(支護深度較大時),因此預應力錨杆建議宜設置在加固側壁的中部,同時為了充分發揮預應力錨杆限制側壁水平變形的作用,減少預應力錨杆與鄰近土釘的相互削弱影響,建議錨杆間距宜保證一定的間距,其豎向間距宜為原土釘間距的 2~3倍,並應比常規設計相應位置處土釘長度長 0.35 倍以上。

12、基坑開挖方案設計

基坑開挖前,應根據工程的結構形式、基礎設計深度、地質條件、氣候條件、周圍環境、施工方法、施工工期和地面附加荷載等有關資料,進行基坑開挖方案設計。基坑開挖方案設計是基坑支護工程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基坑開挖方案內容主要應包括開挖方法、開挖時間、土方開挖順序、坡道位置設定、運輸車輛行走路線、開挖監測方案,以及對支護結構及周邊環境需採取的保護措施等。尤其對於軟土地層中基坑開挖,需充分利用時空效應原理分層、分塊、對稱、均衡開挖,嚴格控制無支撐暴露時間,嚴格限制每層開挖厚度,並要避免土方開挖引起坑內已施工樁的偏移。

此部分應注意的問題是基坑開挖方案既是支護設計的重要依據,又是指導基坑開挖的設計文件,施工中必須嚴格執行。一旦實際開挖方案必須作重大調整,必須經設計人員覆核計算工況、認可後方可實施。

13、設計應提出監測與質量檢測要求

基坑設計應提出明確的監測要求,包括監測項目、觀察周期、變形報警值、變形控制值、注意事項等。基坑側壁變形控制值(應與設計控制條件原則一致)依據基坑周邊環境、工程地質及水文地質條件及支護結構特點合理確定。基坑監測項目的監控報警值應根據監測對象的有關規範要求、設計要求和工程經驗及既有監測對象現狀擬定,並應結合現場監測成果的分析綜合判定。

質量檢測是評價基坑工程施工質量的重要手段。現行的基坑工程技術標準中,對質量檢測均有明確規定,但是,也許是緣於基坑工程的臨時性以及監督管理人員的專業局限等因素,當前的基坑工程中,嚴格按照規範進行質量檢測的寥寥無幾,使得一些不合格的分項工程矇混過關,這也是基坑工程事故頻發的原因之一。因此,基坑設計文件應對支護結構、截水結構的質量檢測提出明確的要求。現行的基坑工程技術標準對質量檢測的規定是原則性的,設計需根據工程的具體特點提出有針對性的質量檢測要求,以使檢測能夠真正起到評價工程質量、發現隱患的作用。尤其支護結構中的重要構件或易出現質量問題的構件,質量檢測工作需更加重視。如錨杆、土釘等,其施工質量與土層條件、地下水條件、施工工藝、人員素質、管理水平等多種因素有關,那個環節處理不當均易導致質量缺陷,而且,當前的錨杆、土釘抗拔承載力檢測,由於設計人員或檢測人員未深入了解其受力機理,有時試驗高估了錨杆、土釘在實際工作狀態下的承載力,給基坑支護帶來不安全的因素。

相關焦點

  • 徐州市基坑支護逐步推廣鋼支撐
    記者從7月4日召開的全市張弦梁鋼基坑支護應用技術觀摩研討會上獲悉,從今年開始,我市建築工地基坑支護將逐步由混凝土支護過渡到弦梁鋼基坑支護,以進一步消除環境汙染、減少施工工期。市土木建築學會理事長朱步對記者說,隨著我市高層建築的增多,基坑越挖越大、越挖越深,由於市區多為黃河衝積土層,開挖基坑時必須加強支護,以防塌方、影響周圍環境。從同濟大學與江蘇三力巖土科技有限公司聯合研發的張弦梁鋼支撐技術來看,其結構組成是一種新型自平衡系統,是一種大跨度預應力空間結構體系。
  • 5分鐘明白各類基坑支護類型
    基坑支護工程是指在基坑開挖時,為了保證坑壁穩定,保護主體地下工程施工時的安全以及周圍環境不受損害所採取的工程措施。一般基坑支護形式的選取主要取決於基坑挖深、場地條件、周邊環境(鄰近既有建構築物、市政道路、管線)、場地水文地質條件、項目工期要求等因素,應綜合分析合理選取。 一般同等條件下支護形式的造價從低至高依次為:放坡開挖<土釘牆(複合土釘牆)<水泥土重力式擋牆<型鋼水泥土攪拌牆(SMW工法)<排樁<地牆。
  • 基坑工程巡視檢查應包括哪些主要內容
    【學員問題】:基坑工程巡視檢查應包括哪些主要內容?  【解答】:  1、支護結構:  (1)支護結構成型質量;  (2)冠梁、支撐、圍檁有無裂縫出現;  (3)支撐、立柱有無較大變形;  (4)止水帷幕有無開裂、滲漏;  (5)牆后土體有無沉陷、裂縫及滑移;  (6)基坑有無湧土、流砂、管湧。
  • 深基坑支撐施工開挖順序,圖文詳細解說
    深基坑工程施工存在較大危險性,易發生較大工程事故,因此,深基坑工程需專家組審核通過方可施工,嚴禁超挖、無證開挖。對基坑進行變形監測,注意基坑邊坡位移變化的信息化管理,超出預警位移量時立即採取補救措施防止基坑邊坡塌方影響周邊建築物安全。
  • 基槽開挖支護ppt_2020年基槽開挖支護ppt資料下載_築龍學社
    ,並根據方案配置施工機具。 2(2)基坑頂面的平面布置要求基坑頂面的平面布置,在基坑頂面開挖平面的外圍,宜設置基礎施工時平面定位的龍門板。龍門板至基坑頂面開挖邊線的距離,應滿足基礎施工的要求,一般不小於3.0~5.0 m。龍門板的外圍應設置截流溝,以防止地面水、泥石流湧入基坑。
  • 危大基坑監理細則_2020年危大基坑監理細則資料下載_築龍學社
    本資料為危大工程檔案內容,共8頁。  本資料為土方開挖及基坑支護監理細則,共18頁。 簡介: 基坑開挖應根據支護結構設計、降排水要求,確定開挖方案。
  • 一建市政實務備考之基坑截水降水
    四、截水降水1:基本要求①對周圍環境影響時,應採用截水方法。懸掛式隔水帷幕:坑內降水,坑外回灌的措施。②水泥重力式圍護和板式支護基坑?地連牆?a應對基坑開挖後地基土的抗滲透或抗管湧穩定性進行驗算;b合理布置截水帷幕的深度和平面形式;③疏幹地下水有增加坑內土體強度的作用,有利於控制基坑圍護結構的變形。
  • 汕頭鋼板樁支護用費怎樣計算選擇【震宇】
    公司多年來為全國各地建築市政公司提供了專業的河道護堤、市政管溝支護、基坑支護、地基加固等的基礎工程施工,工程項目涉及鐵路、公路、機場、碼頭、學校、工業與民用建築及房地產等各個領域。二、支護線測量第十五條承接深基坑支護工程施工任務的企業,必須具備二級以上地基與基礎工程專業承包企業資質,深基坑支護設計為安全等級一級或局部有一級安全等級要求的工程應由具備地基與基礎工程專業承包一級資質的企業承接(單純使用噴錨支護的工程可由二級專業噴錨支護企業承接),承擔支護施工任務的單位應當具備與支護形式相應的技術能力和履約能力,第十六條深基坑支護工程施工由建設單位依法發包的,深基坑支護工程施工由承包單位依法專業分包的
  • 廣州地鐵基坑自動化監測哪家好
    由於鋼筋混凝土的自身的施工結構特點,導致其施工地點通常設置在較為潮溼,陰暗的惡劣地下環境下,而鋼筋混凝土施工可以不受外界條件的影響及作用,依然可以延續施工的持續性作業,是保證工程有效運行的基礎保障,更增強的建築物的整體穩定性。
  • 一棟33層住宅從基坑開挖到竣工的整個流程,必須收藏!
    這是一棟33層的住宅從基坑開挖到竣工的整個流程實例: 1、土地購買 開發商在看中一塊地,準備開始購買前,會要求設計師對土地進行初步設計,計算經濟技術指標,估計投標價。
  • 大型深基坑情況匯報,圍護系統優化方案太亮眼!
    1.3 樁基圍護概況本工程基坑面積約為8204m2,基坑周長約415米,開挖深度裙房區域為15.7m,塔樓區域為17.5m,局部深坑18.7m。基坑圍護採用地下連續牆+三道鋼筋混凝土支撐的支護形式,混凝土強度等級C30。
  • 華中單體最大商業綜合體,武漢夢時代廣場項目主體結構封頂
    武商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陳軍,武商集團總經理、黨委副書記秦琴,武商集團監事長、紀委書記吳海芳,中信建築設計研究總院副院長謝道鵬,北京東方華太建設監理公司董事長陳建濤,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鄧偉華,總會計師熊長福,黨委副書記
  • 華中單體最大商業綜合體武漢夢時代廣場主體結構封頂
    通訊員供圖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通訊員 嚴曉紅 張青)11月9日上午,隨著最後一方混泥土澆築完成,華中單體建築面積最大的巨型商業綜合體——武漢夢時代廣場項目實現主體結構封頂。該項目位於武漢市武昌區亞貿商圈,由武漢武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投資,中建三局總承包公司承建,總投資超120億元,是武漢市「十三五」重點工程項目。
  • 結構設計:錯層結構計算分析中應注意哪些問題?
    (1)根據規範精神,錯層結構中,錯開的樓層應各自參加結構整體計算,不應歸併為一層計算。但各自獨立計算的錯層樓板不宜簡單地按「剛性樓板」假定計算,特別是樓板被洞口切分成狹長板帶時,應考慮樓板面內剛度消弱的影響。
  • 二級造價師土建實務備考知識:地基處理與邊坡支護工程
    持續更新~2020年二級造價工程師考試時間因受疫情影響很多還未確定,考生們可以繼續利用上半年的時間進行備考了,在這個最燃備考季,小編為大家提供一些二級造價工程師考試的備考知識點,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參考哦。
  • 複雜結構焊接工藝的設計應注意哪些問題
    在設計焊接工藝規程的過程中,需要著重考慮以下問題:1、分析結構的形狀和尺寸在焊接構件設計圖中,嚴格地規定了產品的幾何形狀、位置精度和尺寸精度要求。在生產過程中,幾乎每一個加工環節都有可能引起零部件的變形,因此必須嚴格要求每道工序的加工精度,保證不符合要求的焊件不轉移到下一工序。若出現精度超差的部件,則尋找相決辦法。
  • R18025(原耀榮玻璃廠)地塊項目基坑監測工程招標公告
    3、工程概況: R18025(原耀榮玻璃廠)地塊項目基坑監工程位於南通濠北路以西、百花路以西。基坑東西約70至136米, 南北約2800m. 基坑安全等級:本工程基坑南側鋼板樁結構位置按二級基坑考慮,其他位置按三級基坑考慮;基坑挖深:5.20m;基坑周邊環境:本工程周邊條件簡單,距南側市政道路最近約14m,距北側建築最近約22.9m,東側為待建翻新的百花路,西側為通揚運河;基坑支護形式:本基坑一層地下室支護形式為一級放坡開挖+坡面防護;基坑北側、東北側設置單排雙軸水泥土攪拌樁以減少基坑降水對東側與北側民居的沉降影響
  • 長距離鋼支撐兩端耦合伺服成套技術首次在國內基坑施工中成功應用
    近日,機施集團施工團隊的一項創新技術――長距離鋼支撐兩端耦合伺服成套技術首次在國內超大基坑施工中成功應用。  伺服鋼支撐系統是目前地鐵、管線等保護區施工中廣泛採用的一種解決方案,但常規的伺服技術只能支撐起20米左右的基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