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法利夫人》:又美又欲的女人命苦,都是「作」的

2021-02-19 愛讀書的百合

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是一部很經典的法國小說,女主人公愛瑪不僅又美又欲,而且有著浪漫主義情愫,也可以說是一個有「野心」的女人。而她的野心則是擺脫小資產階級的生活,步入上流社會。

也可以說愛瑪忽略現實的浪漫,以及對於愛情的極度狂熱,以及對於現實生活的不滿這三件事,才令愛瑪不斷陷入「作」的悲苦的生活,最終只能結束人生來尋求解脫。

很多人說這僅僅是是一部愛情小說,是福樓拜對於愛情的幻滅以及浪漫主義的抨擊,只不過這種認知很膚淺,也可以說只是小說表面呈現的思想與愛情。直到讀了羅伊·彼德·克拉克在《25堂文學解剖課》中關於《包法利夫人》的X拆解,才恍然大悟。

原來又美又欲的愛瑪之所以最終負債纍纍,最終只能以自殺告終,這種命苦的結局是福樓拜有意安排的一種對於愛情以及現實生活的幻滅,並通過內心世界來彰顯出來。

愛瑪的浪漫主義註定她命苦的一生

愛瑪是一個很美麗的女人,不僅有著外表的性感,同時還很有野心,只不過她也有著「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的悲切。

她總想擺脫小地方的平淡生活,想要步入上流社會,過驕奢淫逸的生活,儘管丈夫對她非常忠心,卻始終無法滿足膨脹的欲望。她的丈夫查理是一個醫生,長相普通但人特別老實,對愛瑪也言聽計從。

只不過查理呆呆的,既無趣又不會說甜言蜜語給妻子聽,所以愛瑪面對丈夫根本沒有欣賞,更沒有愛的衝動。對於愛瑪來說,她有著極為浪漫的情致,卻苦於無法擺脫現實平庸的生活,所以最終做了別人的情人,而她的生命也是悲劇結束。

之前讀《包法利夫人》時只是覺得愛瑪過於浪漫,才導致了她最終不幸的結局,而讀了《25堂文學解剖課》後才意識到,愛瑪的浪漫主義只是註定了她命苦,而摧毀她人生的則是她對欲望的追逐。

直到欲望無法滿足現實的需求時,最終只能痛苦、只能死,這是福樓拜對於她命運設計的必然之路,因為她走上了欲望的路之後,是沒有辦法再回頭的,所以她的死和命苦,都是生活的必然。

內心的描寫,描繪了對生活的厭倦

在《25堂文學解剖課》中還專門拆解了愛瑪的內心描寫,而福樓拜用寥寥幾筆便刻畫出了一個女人對於絕望生活的厭倦。

在午飯時,她覺得再也無法忍受這種生活了。這個小屋子,以及屋子地面上冒著煙的爐子,以及吱吱叫的門、流著汗的牆壁和潮溼的石頭地面,都讓人無法忍受。查理吃飯吃得很慢,而她小口咬點榛子,或頭倚在胳膊上,拿刀子在桌布上懶懶地劃線。

讀這段話時起初只是認為這是愛瑪很司空見慣的一個生活場景,而在克拉克的拆解下,才讀懂原來福樓拜這樣寫是有深意的,主要有三個方面來刻畫愛瑪對於生活的厭倦,也為她日後的出軌做了鋪墊:

首先,愛瑪再也無法忍受這種生活,實際是寫她內心對於平淡生活的厭倦與絕望,甚至語氣很是悲傷,透露著一種自殺傾向;

其次,福樓拜把場景放在午飯的時候,一般來說午飯是一件很美好和享受的事情,而這時候愛瑪本來該很快樂的時候,有著深深的絕望,也說明了是真的心碎;

最後,闡述絕望的來源是因為環境的簡陋,比如說小屋子、冒著煙的爐子,吱吱叫的門、流著汗的牆壁甚至是潮溼的石頭地面。這些都是令愛瑪絕望的根源,福樓拜用對比和意象的手法,來展現愛瑪想要住大房子,想要著金碧輝煌生活的幻想。

正是因為對於現實生活的不滿,所以才有了愛瑪對於上流社會的嚮往,也正是因為對於平淡的丈夫的不滿,才會讓愛瑪不斷將自己推向了又帥氣又有情調的情人,甚至為了養活情人而不斷借貸,最終因為償還不上借款,只能自殺。

同時在語法上,福樓拜還用了平行的結構,以便達到對立的效果,比如說「看著煮著肉冒出的煙氣,一陣陣噁心的感覺從她的靈魂中竄出來」。這句話煙氣冒出來,噁心從靈魂升起來,是一種平行手法,有著對立的效果。

也可以說本來是豐盛的午餐,在愛瑪看來只是極度厭惡的生活場景,這些場景也將愛瑪對於生活的極度失望描寫著很透徹,而這也正是愛瑪最終背離家庭的主要動機。

又美又欲下,充斥著對於生活的不滿

對於愛瑪來說,她的美貌是男人所貪戀的,那性感的身材以及舞起來像精靈一樣妖嬈的舞姿,令她閃閃發光,這些舞會給了愛瑪一種錯覺,覺得自己此刻就是高高在上的女王,而所有的男人都將目光聚焦在她的身上。

誠然,愛瑪是非常美麗的女子,只不過出身的平凡以及嫁給一個平庸的丈夫,註定無法企及於上流社會,而這些欲望則不斷吞噬著她的心靈與身體,直到內心焦躁到無法自拔。

同時她的浪漫主義以及對於上流社會的嚮往,令她對現實越來越不滿,而現實的生活也逐漸成為一種煎熬,在這種心理的趨勢下,愛瑪對於婚姻以及家庭越來越出現「排斥」心理,最終走向了出軌。

對於愛瑪的那些情人來說她是人間「尤物」,因為不僅風情而且十分的美麗,而且又十分的性感,可謂是又美又欲,同時愛瑪又對於情人們無所要求,只要求他們愛她和尋歡作樂就可以,在這種毫無經濟要求之中,男人們當然對愛瑪非常熱衷。

而對愛瑪來說,情人們不過是彌補她內心空虛以及欲求不滿的一種途徑,甚至了為愛情,為了欲望,她可以不斷借錢來維持她和情人的揮霍,最終迷失在欲望中湮滅。

而這些欲望的本質不過是因為愛瑪求而不得的生活,她熱衷於上流社會的流光溢彩,也渴望有才情與懂她的情人深情繾綣,直到最後徹底迷失於虛幻的生活中無法自拔,直到童話般的愛情泡沫徹底破滅,而那些所謂的情人一個個都選擇了遠離。

所以說,對於生活的不滿是愛瑪逐漸迷失的根本,這種欲望不僅是生活的欲望,還有身體的欲望以及靈魂中對於愛情的狂熱與追逐。

寫在最後

福樓拜寫愛瑪用了很多微小的細節,來展示人物的內心世界,來表現愛瑪的掙扎、痛苦以及對於生活的不滿。

而在藝術手法上用了概念化和具體化的雙重結合,比如說寫愛瑪最終命苦,運用了對於現實的忽略,從而活在虛幻中、太過於虛榮以及對於愛情的狂熱這三件事,正是因為通過對這些細節的彰顯,才凸顯出愛瑪既充滿著魅力,又著實十分可憐的現狀。

正是因為分不清現實與虛幻,分不清男人的虛偽與附和,才令愛瑪最終走向了萬劫不復的沉淪,才最終導致又美又欲的愛瑪本來應該有一個好的人生,卻偏偏變成了悲劇性的結局。

今日話題:你認為又美又欲的愛瑪,如何才能獲得幸福?歡迎留言

相關焦點

  • 包法利夫人 | 愛情小說是女人的色情片?
    電影《包法利夫人》Madame Bovary -1991男人從色情片中得到肉體的釋放,愛情小說則給了女人精神上的致幻劑
  • 《包法利夫人》:你不懂,我便墮落
    每個人都有一個答案,或者沒有答案。「真正的愛情應該像一陣風暴,電閃雷鳴,驚心動魄,讓人喪失理智,完全沉浸在瘋狂迷亂之中。」這是包法利夫人的個人想法。本身沒有對錯,但它與她所處現實構成的矛盾,導致婚姻不幸,將她摧毀。《包法利夫人》是法國作家福樓拜的經典之作,被列入世界十佳小說。這是一個不幸的故事,也是一個道德悲劇。
  • 《包法利夫人》:男人不壞,女人不愛?
    福樓拜的代表作《包法利夫人》,大學時我應該看過,但具體情節早已忘記了。那時年少的我,應該對書中私生活糜亂的女主角沒什麼好感。這次,因為想看影片《新包法利夫人》,想著還是先看最經典的原著改編,於是找到了1991年法語版的《包法利夫人》,據說是最貼近原著的。影片拍得冷靜而克制。女主從頭至尾一張沒有生機的臉,即使在和情人私會時,也看不出多歡欣。除此之外,其他都挺好。最出彩也最高潮的部分,是影片的結尾,包法利夫人服毒自殺。
  • 《包法利夫人》:一個沉淪於情慾的女人,卻被福樓拜賦予了新生命
    有人說,男人從愛情動作片中得到肉體的釋放,而愛情小說則是女人精神上的致幻劑。那麼,當女人把愛情小說當做生活指南,會造成什麼後果呢?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就為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這本書起初因內容太過敏感,被當局指控為淫穢之作,並被要求刪除一些露骨片段,但福樓拜堅持不刪改一字,經法院審判無罪後,《包法利夫人》這本書頓時賣到脫銷,堪稱「巴黎紙貴」。書中的包法利夫人是一個自私、虛榮、放蕩的女人,她不僅背叛了深愛她、對她百依百順的丈夫,兩次出軌與人私通,為了滿足自己不斷膨脹的虛榮心,還不斷借高利貸購物,最後債臺高築。
  • 《包法利夫人》:法國文學巔峰之作
    這個悲劇故事的戛然而止,讓我遲遲無法入眠。這部法國文學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長篇小說,講的農村少女愛瑪,嫁給了平庸無能的鄉村醫生包法利後,對丈夫和婚姻逐漸失望,被自己的欲望裹挾,出軌、背叛,邁向墮落的深淵,最終被高利貸的逼迫,服毒自盡的悲劇。
  • 福樓拜:「包法利夫人就是我」,每個人心裡都住著一個包法利夫人
    福樓拜即居斯塔夫·福樓拜,是法國著名作家,出生於一個醫生世家,家庭條件還算不錯,他的醫生文學作品並不多,最負盛名的當屬於《包法利夫人》了。《包法利夫人》講的是一個喜歡幻想、愛慕虛榮的農家女孩艾瑪嫁給鄉村醫生包法利後,不滿現實生活婚姻中乏味平庸,多次出軌,最後導致自己欠下巨額債款,心灰意冷之下服毒自殺的故事。
  • 蘇童:談談《包法利夫人》| 大家
    所以我今天在這裡談的,也許是維護《包法利夫人》的理由。一百多年的時間完全可以成就一部經典了。不管是什麼樣的時代語彙或是什麼樣的文學系統,來評價它,琢磨它,經典總是強大的,經得起推敲的,你可以不喜歡,但永不能為你的不喜歡找到令人信服的理由。而對《包法利夫人》的態度,自始至終都有一個世事滄桑在裡面。福樓拜先生這部經典作品在19世紀問世以來,一直風波不斷。
  • 包法利夫人:乏味的女人什麼樣?
    在書的這一部分,描述了一個乏味的女人。在看到乏味的女人之前,讓我們先看看不乏味的女人什麼樣。有石榴姐做對比,才看出秋香的美。
  • 《包法利夫人》:不只是一隻在欲望和幻想中迷途的羔羊
    在19世紀的文壇上,繞不開一部小說,它充滿爭議,它開創了一個新的形式,它是「法國文學中一顆卓絕無比的珍珠」,它就是居斯塔夫·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連一向高傲毒舌的納博科夫,都對其讚不絕口,稱它「以散文的形式擔當了詩歌的職責」。
  • 鹽香風色的《包法利夫人》(上篇)
    我老早就想談法國作家居斯塔夫·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但真要聊這本書,馬上就感覺自己像鄉巴佬撩女神:前後窺探,左右逡巡,扼腕徘徊良久,菸頭抽了一地,終不敢下手。我所以露怯,一是心餘力拙,二是信了英國詩人奧登。奧登說他最羨慕數學家,因為只有真正的同行才能評價數學家的成就。     奧登言外之意,文學不像數學,不管是不是人都能說三道四。
  • 《包法利夫人》提醒男人:有這兩個特徵的女人,再愛也不能娶
    什麼樣的女人不能娶?從《包法利夫人》一書中,我們找到了答案。 《包法利夫人》中的女主人公艾瑪,是一個極度自愛的女人,她注重自己的感受高於一切。所以,那些人本該正常擁有的欲望與情感,在她身上就會被極度地放大,不斷吞噬著她。
  • 《包法利夫人》:已婚女人的浪漫追愛,是一場無疾而終的消散如煙
    不過,如果雙方都珍惜現有的愛情,這種克制就會是自願的,並不顯得勉強。乍一看,感覺是自以為是的擅自揣摩,待細細品來,又猛然間發現有種被窺探了秘密的驚慌失措。所以,我們每個人在讀《包法利夫人》這本書時,會在轉角的字裡行間裡發現自己,又會在另一刻發覺自己做了其他的選擇。
  • 《包法利夫人》,基於「婚姻小說」的立場,尋找關於婚姻愛情啟示
    《包法利夫人》劇照愛瑪與包法利在這段婚姻中皆是自願之選,然而在婚後的感受卻截然不同,由此《包法利夫人》的故事正式拉開了帷幕。寡婦不僅比包法利的年紀大很多,還沒有女人該有的姿色與韻味,包法利在婚後處處受到她的監視與安排,夜晚還要聽她訴說曾經的苦惱,因此那時的婚姻生活是十分不如意的。
  • 《包法利夫人》:少女愛瑪的黑暗墮落史
    其實我小時候就知道這本書了,一直沒看,因為我覺得故事梗概好無聊:一個女人,婚內出軌,借錢買東西,債臺高築,最後走投無路,吞砒霜自殺。結果一打開,沒逃過真香定律。他怎麼可以把故事講得這麼好啊,他怎麼能把一個女人的墮落講得那麼曲折,那麼好看啊。包法利夫人自私、虛榮、放蕩。
  • 包法利夫人為什麼一定要自殺?
    福樓拜在完成《包法利夫人》後,坐在家門口大哭,友人問他為什麼哭,他說:包法利夫人死了。友人好奇的問,包法利夫人是誰。他說,是我新寫的小說裡的一個角色。友人接著說,你是作者,你可以不讓她死啊。他說,不行,她不得不死。讀過《包法利夫人》的讀者,都會贊同福樓拜的觀點。
  • 包法利夫人:一個浪漫主義者的自我毀滅!
    據說福樓拜在寫完《包法利夫人》之後,坐在家門口大聲痛哭。朋友問他為什麼哭?他說:包法利夫人死了。圖片來自網絡包法利夫人名叫愛瑪,是福樓拜經典小說《包法利夫人》的女主角。她浪漫,幻想,熱切,繾綣。雖然愛瑪很快「醒悟」過來,她可能並不愛夏爾,但是木已成舟,一切都已經塵埃落定。不管她如何後悔,現在她都是包法利夫人了。她必須為自己這場盲目、輕率的婚姻負責,獨自忍受著生活的悽冷,日日夜夜備受煎熬。丟掉自尊的愛情愛瑪的第一個情人是羅多爾夫。
  • 《包法利夫人》③ | 婚姻裡,這種女人活得最累
    文 | 《包法利夫人》 · 主播 |安靜
  • 《包法利夫人》:精神不同頻,是婚外情最重要的原因
    早在19世紀的法國,福樓拜先生的名著《包法利夫人》,就很細緻入微地描述過這個問題。在這部堪稱婚外情史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出:精神不同頻,是出現婚外情最最重要的原因。所以,過去的中國人對婚姻極具忍耐性,無論精神上有多麼不匹配,為了活命,人們都能夠忍受。可是現在,當社會的發展到了一定的程度,男人和女人都有了選擇的自由,切不必綁在一起就能對付生活的時候,精神生活開始佔據婚姻裡重要位置。精神不同頻的婚姻,就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離婚或者出軌,大都是因為夫妻雙方精神不同頻造成的。
  • 包法利夫人——欲望之花的萎謝(盧文娟)
    包法利夫人……欲望之花的萎謝
  • 《包法利夫人》:艾瑪所追求的愛情,或許根本不存在
    《包法利夫人》是十九世紀法國作家福樓拜的代表作,這一部小說已經問世,便飽受爭議,甚至有人因為覺得這部小說有傷道德風化,而將福樓拜訴諸法庭。《包法利夫人》講述了富家小姐艾瑪在嫁給一位醫生後,覺得丈夫不夠浪費瀟灑,繼而想在婚姻之外尋找愛情的故事,艾瑪自認為是一個愛情至上的女人,為了愛情,她甚至可以付出自己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