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日本,你知道你穿的是「浴衣」還是「和服」嗎?丨日本文化

2021-02-10 日本物語

日本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不同場合要穿哪類衣服還是有講究的!

花火大會作為日本夏季最為重要的廟會活動之一,每年都會吸引無數的遊客和日本當地居民前往參加。而在觀看花火大會時,一般穿著日本傳統的浴衣。相對一般和服的昂貴和複雜,浴衣簡單而色彩清麗,深受年輕人的喜愛,是夏日煙火大會不可或缺的裝扮。但是如何區分正裝和服和浴衣呢?下面就來跟小編簡單看一看吧!

日本和服(著物)

是正式場合外出時穿的。和服種類繁多,無論花色、質地和式樣,千餘年來變化萬千。不僅在男女間有明顯的差別(男式和服色彩比較單調,偏重黑色,款式較少,腰帶細,附屬品簡單,穿著方便;女式和服色彩繽紛豔麗,腰帶很寬,而且種類、款式多樣,還有許多附屬品),而且依據場合與時間的不同,人們也會穿不同的和服出現,以示慎重(女式和服有婚禮和服、成人式和服、晚禮和服、宴禮和服及一般禮服)


浴衣不能算作以上任何一種正裝和服,只能算是和服的簡化版本,只需要一件浴衣一根單帶一雙木屐,隨便一套就可以在炎熱的夏夜跟心儀的男生一起去祭典看煙火撈金魚了哦~

浴衣裡面不需要穿襦伴,甚至可以不穿內衣︿( ̄︶ ̄)︿夏天嘛,涼快第一…
跟動輒上萬元的正裝和服相比,浴衣的價格親民很多,而且不受服制的約束可以隨意搭配,每年都有很多新花色可供挑選,這樣的特點就註定了浴衣比正裝和服更加有活力、更容易被普通民眾接受和穿著!

浴衣價格基本在3000至10000多日元為平均價格。和服價格很貴,約是浴衣價格的十倍左右,有些高檔和服甚至要幾百萬日元。不過也有高檔浴衣和低檔和服,價格很相近的情況出現。因此辨別準確率大致只有70%左右。

和服需要穿襪子,日語中叫做足袋(たび);而浴衣則沒有。但有時候,夏天穿和服也有不穿足袋的時候,所以說看足袋來分辨的話,準確率只有80%。


和服的領子是兩層,裡面的這一件叫做襦袢(じゅばん),浴衣則是一層領子。不過最近浴衣也流行起了一種裡面也有一層蕾絲領子的設計,所以說,準確率只有90%。

中文最大日本文化電子揭示板浪人御所(SenGoKu.Cn 2005年創立)與日本視角(JPSOO.Com)旗下自媒體:日本物語,以文化、歷史、大河劇、甲冑、器物等日本的視角,增進中國年青人群體對日本認識與了解,非盈利性自媒體。

相關焦點

  • 日本「浴衣」與「和服」的區別
    參加這些夜間的廟會活動時,日本人經常會穿「浴衣」。這種服飾的日語讀音是「yukata」。       大家或許在電視和電影等當中看過日本人穿浴衣的鏡頭。一看到穿浴衣的日本女性,很多日本人和外國人都會感到「日本的夏天確實來啦」,浴衣已成為日本夏天的代表性景象。   浴衣指的是用棉布等材料製作的夏裝。
  • 日本的「浴衣」與「和服」有什麼區別?
    導語:每當到了夏天,在日本的大街上就能看到很多穿著和服和浴衣的妙齡少女吸引眼球、讓人也想試穿看看。不過,話說能分得清浴衣和和服的人還真是不多,大家是否有這樣「浴衣、和服,傻傻分不清楚」的狀況?為了避免以後去日本遊玩的尷尬,下面,請容許小編為你介紹一下到底神馬是浴衣,神馬是和服。大家可千萬別再認錯、穿錯了哦~
  • 日本和服與浴衣有什麼不同?
    你有沒有遇到過上面漫畫中的情況。其實和服和浴衣是有區別的,認錯了好丟人,細思極恐,我可不想被人說沒文化。那麼問題來了。島國熱心網友為你解答其中玄機教你正確辨認方法。和服"在德川幕府以前稱作"著物"、"吳服"。固定使用和服的稱謂是德川幕府之後,與西洋文化接觸中興起的概念,是日本的民族服飾。浴衣(ゆかた)原本是古時候日本一般平民在洗好澡後穿的簡便服飾,即沐浴之後穿的衣服,所以叫"浴衣"。後來演變成日本夏天祭典「お祭(まつ)り」時的穿著,祭典跳傳統舞蹈時大家會穿一樣的浴衣。直至今日,除了祭典外,一般外出也可以穿。
  • 你知道日本和服的7種分類嗎?
    和服是日本的傳統服裝,其華麗之美讓許多人為之驚嘆。和服的種類繁多,因花色樣式穿著場合等有各種不同的分類。
  • 文化 浴衣?和服?傻傻分不清楚!
    而在觀看花火大會時,一般穿著日本傳統的浴衣。相對一般和服的昂貴和複雜,浴衣簡單而色彩清麗,深受年輕人的喜愛,是夏日煙火大會不可或缺的裝扮。但是如何區分正裝和服和浴衣呢?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和服和浴衣的區別~是正式場合外出時穿的。和服種類繁多,無論花色、質地和式樣,千餘年來變化萬千。
  • 日本和服和浴衣的區別詳解
    ~眾所周知花火大會作為日本夏季最為重要的廟會活動之一每年都會吸引無數的遊客和日本當地居民前往參加。而在觀看花火大會時,一般穿著日本傳統的浴衣。(ゆかた)原本是古時候日本一般平民在洗澡後穿的簡便的服飾,即沐浴之後穿的衣服,所以叫「浴衣」。
  • 現代日本人還穿和服上街嗎?起源於中國的和服為何能代表日本?
    文/星醬和服,日本的傳統服裝。以其高雅、深厚的文化內涵和悠久的歷史為人著迷。許多造訪日本的旅客都夢想著穿著這種日本傳統服裝。但是你對和服的文化和歷史了解有多少呢?今天跟星醬一起來看看,和服是什麼、和服與浴衣的區別,以及這種傳統日本服飾背後的歷史和文化,與在現代日本社會的流行程度吧。
  • 日本旅行時想要一套自己的浴衣或和服嗎?今天就來教大家怎麼穿!
    每次去到日本,看到街道上穿著和服或浴衣的日本人時,總會不自覺被那優雅又美麗的身影所吸引。因此大家到日本旅遊時,多會把握機會換上和服漫步在古色古香的街道上,拍些美麗又值得紀念的照片吧!簡單來說,浴衣及和服一共有3個不一樣的地方。首先是,穿著浴衣的時候大多只需穿著內衣(有些人會特別換上日式的內衣)、而和服則必須多購入一件長襦袢一起著裝。因此想要判斷對方身上穿的是浴衣還是和服的時候,最快的方法就是去看領口部位是否有多一層打底,如果有的話那就是和服準沒錯。
  • 日本和服``浴衣``傻傻分不清楚
    ,即沐浴之後穿的衣服,所以叫'浴衣'。另,古時候,和服→著物「きもの」才是正式外出用的。後來演變成日本夏天祭典「お祭(まつ)り」時的穿著,祭典跳傳統舞蹈時大家會穿一樣的浴衣。然後一直演變到現在除了祭典外,一般外出也可以穿。式樣也愈發豪華多樣,完全不輸給正式和服喔!
  • 日本和服與浴衣究竟有什麼不同?
    和服是日本傳統服飾,那麼也許也還聽說過浴衣?
  • 日本「浴衣」與「和服」的區別
    大家或許在電視和電影等當中看過日本人穿浴衣的鏡頭。一看到穿浴衣的日本女性,很多日本人和外國人都會感到「日本的夏天確實來啦」,浴衣已成為日本夏天的代表性景象。       當然還有男用浴衣,越來越多男性在參加夏日祭典和花火大會時也配合女性一起穿浴衣。       浴衣的優點之一在於,腰帶係起來簡單,不請專業人士幫忙也能自己穿好。而如果是和服,很多人要請美容院和專業人士幫忙穿,這樣需要額外的費用。也有人到培訓班學習穿法,然後自己穿,但這樣的人不多。
  • 【日本文化之浴衣】泡溫泉後浴衣的正確穿法
    浴衣(ゆかた)是和服的一種,為日本夏季期間的一種衣著。浴衣是一種較為輕便的和服。
  • 去日本穿和服拍照鬧笑話,那是你不了解這些和服文化
    和服是日本的傳統服飾,在重要節日裡,和服將是日本街頭最靚麗的一道風景線。而穿著和服時,也必須根據季節和參加場合使用。在日本,長期以來一直習慣根據季節更換衣服和物品,這是一種生活智慧。6月1日和10月1日仍然有換衣服的習俗,例如制服。和服可分為「正式和服」和「休閒和服」。
  • 看花火,穿浴衣!!浴衣、「和服」區別在這裡……
    「浴衣」顧名思義用最普通的話來講就是洗澡的時候所穿的衣服。但隨著歷史的推移和習俗的變化,浴衣演變成日本夏天祭典「お祭(まつ)り」時的穿著,到現在一般的外出也是可以穿的。所以夏日祭作為傳統盛典,浴衣更是少不了啦!參加花火大會向來都有四大標配:浴衣、木屐、小包和頭飾。下面小羊羊來分別講一講它們。希望對想穿浴衣去看煙花的小姐姐們有所幫助。
  • 你知道嗎?日本浴衣的花紋有著特殊的寓意|日本科普
    浴衣(ゆかた),是一種較為輕便的和服。顧名思義,浴衣與沐浴有關。在日式旅館中,浴衣是浸過溫泉或沐浴後常見的衣著。
  • 日本女人穿和服時穿內褲嗎?
    經常被問日本女人穿和服究竟穿沒穿內褲?說實話,和大多數人一樣,我也沒掀起來看過,不知道穿沒穿。只是覺得為什麼不穿。
  • 日本浴衣文化:穿上浴衣,做夏日靚麗的風景線
    日本浴衣文化:穿上浴衣,做夏日靚麗的風景線!
  • 日本浴衣文化:穿上浴衣,做夏日靚麗的風景線!
    (日本蒸浴指的是先用燒水產生的蒸汽透過「釜」讓全身得到放鬆和浸溼,身體發熱了出汗之後再用水洗淨全身的一種方式。)雖然名字如此接地氣,但是當年那可是只有貴族才能穿的高級物件。平安時代的浴衣,料子使用的是麻。後來,隨著當浴衣的使用範圍,從入浴前擴大到出浴後以及睡覺的時候,木棉材質的浴衣開始登場。當年以白為底色,上有藍染的布料為浴衣之選。
  • 浴衣與和服的最大區別---不要隨便招惹穿和服的人,因為他很可能是...
    關於浴衣和和服,其實有不少人都會搞混,因為兩者一打眼看上實在是太相似了。但實際上,如果仔細觀察的話你會發現,浴衣和和服其實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服裝。 我們先來看一下下面兩個圖片,哪個是浴衣,那個是和服呢?
  • 日本女人穿了和服裡面卻空空如也?沒想到真相竟如此驚人!
    有傳聞稱日本女人覺得穿和服的時候穿內褲很不方便,所以平時穿和服的話就不穿內褲,那麼事實真相到底如何呢?如果要穿的話,什麼樣的內褲比較合適呢?關於這個問題,就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吧。正規和服裡裡外外總共有7層,分量很重。而浴衣只有淡薄的一層,所以兩者之間有很大的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