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畫的傳承與發展的三個基點

2020-12-13 騰訊網

內容整理自網絡;插圖:趙春秋山水作品

創作理念

當前中國山水畫創作普遍缺乏理念或思想。南朝宋畫家宗炳《畫山水序》認為創作最重要之思想為「以神法道」,強調以精神去探求對自然的感應,「萬趣融其神思」。只有實現物我的精神感應,才能體現「道」的本質,這便是一種典型的創作思想。重立神而不廢道,這對於山水畫家來說尤為重要,創作者的「神思」應該在「天人合一」的哲學觀念中找到合適的位置。「天人合一」是中國哲學的根本觀念,是中國山水畫創作的基本出發點,也是藝術家追求的最高境界。

山水畫之大是由於創作者與自然萬物是相通的,創作者個人性情變化萬千,與自然萬物相互感應,充滿生機。大自然將人引入變幻莫測的山水空間,創作者又將其對社會、生活、歷史和人生的感悟融入到自己的山水作品中,二者合而為一。晚清畫家虛谷道:「石即雲也,雲即雨也。」石為何為雲,雲又何為雨?簡直是禪機妙語。佛家云:「以心觀物,物無大小。」這裡的「以心觀物」,正是感性的直覺體驗,所謂「物無大小」,則是在直覺觀照中物我界限的泯滅與時空概念的消失,一切自本心生,全由心靈的直覺體驗去感受。可見,藝術家的「心」是很大的。古往今來,上下四方,乃至無盡虛空,皆可容於創作者的「心觀內照」之中。在山水畫創作過程之中,創作者首先應明確的是一個大的創作理念,將自身置於「觀照」的核心,沉思冥想,深入挖掘山水文化的內涵。

創作方法

有了創作理念,創作方法也很重要。比如說筆墨,中國畫很注重筆墨。而如何將筆墨化成有內涵的繪畫語言,卻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張仃主張「筆墨為底線」,吳冠中認為「筆墨等於零」,談論的角度、觀點雖不一樣,卻有利於我們更清晰地認識筆墨。對西方繪畫來說,筆墨、形式、線條等都是手段,是為內容服務的,一旦脫離了要表現的內容,它們便沒有任何價值。

中國畫的筆墨不單是手段,其本身就是內容和目的,具有獨特的審美意境。元代畫家王蒙,所畫山水生機勃勃,鬱茂蒼茫,如用西方繪畫理論分析,他的作品陽光燦爛、水分飽滿。而中國畫是通過皴擦點染,在一筆一墨中將筆墨本身的力度流露出來,在一點一畫中將韻律發出的生命呈現出來。中國畫的線,並不是單純的線條,它是建基於書法之上的線,是有情有意的線,有修養和內涵的線。書法為基礎,用筆很關鍵,筆墨除了情意和內涵之外,還離不開專業的訓練。紮實的訓練功夫,對於作畫進入更高的階段,是一個必經的磨礪。齊白石「衰年變法」,打下了幾十年的深厚功力,才能技進於道,最終爐火純青,臻於化境。專業訓練不只是用毛筆寫字和畫畫,而是要把握筆墨的內在屬性及其文化內涵,只有這樣才能達到筆墨與時代文化相併行的目的。

再比如說造型,中國畫其實也講造型。唐代張彥遠說,「夫象物必在於形似,形似須全其骨氣」,形似是作畫的基礎,畫山為山,畫水為水。但形似不是最終目的,形似的基礎上應更深一層,即表達出作品的內在精神,使其形神兼備,氣韻生動。山有四時,有動有靜,有虛有實,有血有肉,有表有裡,是一個整體,是活的。不僅要形似,還離不開「骨氣」,這才是中國畫講究的造型。骨是骨骼,氣是流動的生命。骨不是簡單的寫生,要先吃透結構,將結構變化為生動的形象後,才能落筆成形。元代畫家倪瓚說,「逸筆草草,不求形似」,後人對此有很大誤解。作畫不能形似,豈不是南轅北轍?「不求形似」不等於放棄形似,只是著眼點不在形似,而將形似寓於神似之中。石濤所說的「似與不似間」也是指在作品中注入更多的畫外功夫或人文修養,強調創作需要抒發性情,絲毫沒有否定「形似」。

學習傳統當深入洞察,取精存真。當下中國畫創作,對傳統山水畫造型方法存有偏見,更多注重形似多樣化,沒能在文化的高度上去理解造型的真正內涵,導致形式主義的僵化,處於一種平庸狀態。

認識生活

藝術家作品的優劣,不只取決於新穎的藝術形式和獨特的藝術語言,作品的內涵更多地表現在畫外之功,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對生活的認識力。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生活經驗在某種程度上決定著創作的內容。技法可以通過傳授、借鑑而得,而創作中的啟發,只能從生活中領悟。山水畫尤其如此,山水畫以自然景觀為描繪對象,這決定了山水畫家必須深入生活,師法造化。

歷代山水名家之所以可以創作出流芳百世的傑作,可以創造出非常貼切的表現技法,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們注重貼近自然,深入生活,在感悟自然的過程中師法自然,進而產生精湛的思想。黃公望創作《富春山居圖》時,終日奔走於富春江兩岸,「袖攜紙筆,凡遇景物,輟即模記」。這件作品觀察、揣摩便費時三四年,然後動筆至完成又傾注了畫家三年心血,是畫家與富春山水交融的結晶。清代石濤講「搜盡其峰打草稿」,畫家應通過體驗生活來提高形式和語言的表現力,一方面要深入生活,從中尋找有益的素材,另一方面要積累人生經驗。多採素材,多觀事物,才能迸發靈感,創出奇妙之作。

有人認為人生經驗的積累是被動進行的,其實,創作本身就是生活,任何條件下的創作都存在著產生藝術靈感的可能,自然、山水、人生,皆可物化為水墨。當前山水畫處於一個轉型期,中國正從傳統走向現代,科技的發展向我們展現更多的宇宙空間,迫使山水畫進行新的變革。在這種環境下,有責任的藝術家都應該深入生活,不斷完善自己。只有這樣,才能為今後中國山水畫的發展找到新的空間。

註:本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大家共同分享學習與欣賞,如作者認為涉及侵權,請與我們聯繫,我們核實後立即刪除。

若喜歡,請點個在看

相關焦點

  • 美術研究|淺論古今中國山水畫的構圖傳承與發展!
    五代、宋代時期,山水畫藝術已經成熟,畫家們師法造化而有所突破,不為自然景物所困惑而融化於胸中,故能以筆墨寄情遣興,而其中構圖實為關鍵。北宋中期卓越的山水畫家和繪畫理論家郭熙,在繪畫和藝術理論方面都有獨到的見解,他在《林泉高致集》中從透視的角度提出「三遠法」:即平遠、高遠、深遠法,「自近山而望遠山謂之平遠,自山下而仰山巔謂之高遠,自山前而窺山後謂之深遠。」
  • 雲田畫論_淺論傳承中國山水畫之現實意義
    淺論傳承中國山水畫之現實意義雲田居土當歷史的車輪滾動到21世紀,西方社會的各種價值觀念,不斷的入侵我泱泱大國,西方社會金錢至上的物質觀念,不斷的腐蝕著每個中國人的腦海,意志力薄弱者,早已淪為西方精神上的俘虜。他們為了追逐個人私利,道德淪陷,不惜一切手段,坑蒙拐騙已是常態。
  • 房貸利率加10個基點是什麼意思?為什麼不是減10個基點?
    比如題目所說的加10個基點是什麼意思?很多人可能都比較陌生,實際上基點是貸款基礎利率的調整點數,一般情況下一個基點換算成小數點就是1/10000,10個基點就是0.1%,如果大家的房貸利率調整數值是10個基點,那麼在實際執行的過程當中,實際的房貸利率就是LPR+0.1%,比如目前LPR是4.75%,那麼你實際的房貸利率就是4.75%+0.1%=4.85%。
  • 山水畫掛辦公室都有什麼寓意,這三個最講究
    很多企業老闆都喜歡在辦公室掛名人字畫,其中山水畫最為常見,山水畫具有濃濃的中國風韻,上檔次,顯品味,裝飾效果一級棒。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明白山水畫中的風水寓意。一幅高品質的山水畫除了點綴空間,起到裝飾作用,還有其風水寓意,畫家描繪山水的同時在構圖上賦予新意,折射出山水內涵,表達風水學知識。那山水畫掛在辦公室究竟有什麼寓意呢?這三個風水寓意你一定要了解。
  • 4月LPR再降10個基點 中山這些品質熱盤值得入手!
    至此,5年期LPR整體降了20個基點。 一年期LPR利率報價也跌破4%。隨著本次5年期以上LPR下調,房貸利率再一次刷新歷史紀錄。那麼LPR下調,月供可以節省多少錢呢?以100萬房貸、等額本息償還30年計算,5年期以上LPR每下降10個基點,月供額約減少60元。
  • 牡丹畫山水畫技法
    三是創新,即古人講求變,這是成熟畫家的必經之路,畫家絕不應該老是生活在臨摹階段,而是應創立自已的風格和畫法,這也是畫壇興旺發展的標誌。創新通常從三個方面突破,一是對象之變,有的重點畫山,有的重點畫水,有的重點畫樹、畫雲、畫瀑布、畫大海等等,畫別人沒畫過的景物。二是筆墨之變,不再拘泥於前人的運筆用墨方法,而是探索和創造自已新的筆墨語言,表現方式。
  • 設色須悟得活用:解讀山水畫的色彩變遷
    文|張仟編輯|立青自唐代水墨興起後,山水畫就普遍重視筆墨而輕色彩,以筆墨作為品評畫面的主要標準。荊浩在《筆法記》中提出「六要:一曰氣,二曰韻,三曰思,四曰景,五曰筆,六曰墨」可以看出對用筆用墨的重視。傳統山水畫因受「運墨而五色具」的色彩觀影響,其發展著重在於意境、筆墨技法、皴法、構圖等方面,色彩則呈現出以淺絳方式為主的程式化傾向。山水畫發展至近代,少有畫家在色彩方面做出較大突破。
  • 山水畫分支的背景與理論意義
    摘要:中國畫山水畫科歷經1600多年,於20世紀末由張正忠提出田園山水畫的名稱和概念,接著把山水畫分為「峰嶺山水畫、田園山水畫、海景山水畫、城市山水畫」四個畫目。為山水畫分目意義何在?田園山水畫有什麼屬性?繪畫發展到一定程度,才有分科。田園山水畫孕育於隋唐,誕生於五代,它得到歷代受眾的喜愛而延續不斷,至當代更為興盛。分目有利於持續、深入地發展。
  • 2020「伯年國藝」全國山水畫作品展在杭州市瓜瀝鎮開幕
    2020年12月22日,由中國美術家協會、浙江省文聯、蕭山區人民政府主辦;中國文聯美術藝術中心、浙江省美術家協會、蕭山區委宣傳部、蕭山區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蕭山區文聯、瓜瀝鎮人民政府承辦的「伯年國藝」全國山水畫作品展在瓜瀝鎮文體中心展出。
  • 山水畫中的「點景」之妙
    (崇山深秀圖 方金爐)山水畫中的點景有著其重要的美學價值,在山水畫形成的初期,山水與人的比例是失調的,隨著山水畫的審美追求的發展,點景的比例越來越趨向比例適中,從這個角度去看,從點景的發展也窺探到山水畫發展的脈絡。
  • 畫家楊林:全形拓、墨拓博古畫的傳承與發展
    畫家楊林:全形拓、墨拓博古畫的傳承與發展圖文/楊林內容摘要:本文主要討論了全形拓與金石學、清代碑學的關係,全形拓、墨拓博古畫的緣起與傳承,以及自己探索全形拓、墨拓中國花鳥、山水畫創作的體會和思考。在這個摹寫補繪的轉化過程中,逐漸發展成一個較為完備、審美獨特的全形拓、墨拓博古畫體系,並且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得以傳承和延續至今。清同光時期全形拓技術的發展,可以陳介祺為代表。陳介祺(1813—1871),字壽卿,號簠齋,濰縣(今山東濰坊市)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進士。生平好收藏古物,又長於墨拓。
  •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上調60個基點,那麼對其他各國貨幣如何?
    既然今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上調60個基點,那麼對其他各國貨幣如何?首先,目前國際上除過美元之外,流通較廣的貨幣當屬歐元,今日歐元兌換人民幣匯率中間價上調281個基點,報價7.8208,中間價總體調整幅度較小,相比過去一個交易日實現微漲,故人民幣對歐元中間價下降281個基點,歐元出現小幅反彈上升的跡象。
  • 雅詩蘭黛家族傳承的錨定效應
    作為化妝品行業中的先驅,雅詩蘭黛集團自雅詩蘭黛夫人於1946年創立,到第二代繼承人萊納德·蘭黛主導品牌的國際擴張、完成集團的上市;再到第三代繼承人威廉·蘭黛,在面對家族內部決策矛盾的關鍵時刻,讓出公司的管理權,大膽引入職業經理人……蘭黛家族三代掌門人始終如一,堅守並傳承著雅詩蘭黛品牌關於美的信念與使命。
  • 人民幣兌換美元中間報價上調237個基點,那歐元、英鎊、日元如何
    當然,對於國內不少人而言,其實更加關注人民幣的走勢與動態,畢竟與投資、消費以及生活等密切相關,既然人民幣兌換美元中間報價上調237個基點,那歐元、英鎊、日元如何?首先,人民幣一直以來運行基本趨於穩健,兌換多數發達市場貨幣匯率運行在合理區間,而在今年下半年美元多次跳水後,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被迫上升,且以升值為主,再加上國內國民經濟持續復甦向好發展,因此,助推人民幣持續企穩,同時與美元走勢形成鮮明對比。
  • 山水畫鑑賞,原來這麼簡單
    國畫有三個主題,分別是山水畫、花鳥畫和人物畫,其中山水畫的比重是最高的,山水畫的技法,成就也是國畫裡最高的一類,所以很受收藏投資人的歡迎。畫中的山山水水看似熟悉,但要真正領會其中的意蘊,卻並不簡單。想要欣賞一幅優秀的山水畫,這山水畫鑑賞知識還是要知道的。
  • 上海書展首發這本山水畫技法書告訴你
    中國山水畫古典之美傳承近千年,箇中要訣又有哪些?2020上海書展上,上海書畫出版社推出《設色山水技法有問必答》,為有心的中國畫愛好者和入門學子逐一「解密」。
  • 脫離世俗眼光 打造新奇佳作——畫家吳大愷山水畫
    【天極網IT新聞頻道】脫離世俗眼光 打造新奇佳作——畫家吳大愷山水畫   瀟灑靈逸兼大氣磅礴,道法自然兼意境悠遠,中國當代山水畫家吳大愷先生的作品,滿足了文人雅士對山水畫作品的至高憧憬。最終,賦予山水畫如詩一般的靈性,水一樣的情懷,宇宙一樣的浩瀚,星空一樣的璀璨。脫離世俗眼光,打造新奇佳作。
  • 人民幣中間價兩連貶 本周累升541個基點
    來源:中新經緯中新經緯客戶端1月8日電 1月8日,據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消息,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調貶100個基點,報6.4708,已連續兩天調降。本周以來,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累計調升541個基點。1月4日,在岸人民幣兌美元開年首個交易日跟隨補漲,當日16:30收盤報6.4628,大漲770個基點,5日略微下跌。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大幅調升。1月5日,調升648個基點,並創下創2018年6月21日來新高;1月6日,人民幣中間價再調升156個基點。此後,結束連升趨勢。本周內,人民幣中間價累計調升541個基點。年初幾日大漲後,在、離岸人民幣兌美元有所回落。
  • 市場押注美聯儲降息100個基點
    最新數據顯示,隨著全球市場暴跌,市場已預期美聯儲將在3月降息100個基點。據CME「美聯儲觀察」最新數據顯示,美聯儲3月降息75個基點至0.25-0.50%的概率為77.5%,降息100個基點至0-0.25%的概率已升至22.5%,此前概率為0。 更為激進的預測是,野村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團隊。
  • 人生的三大主題:生存,發展及傳承
    但不管是哲學書,還是歷史書,又或者聽別人講的人生,總結起來,大體上都是要歸到另三大主題:生存,發展及傳承。1. 生存生存是什麼?達爾文的《進化論》提出,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意思是生物不斷進化,為了不被淘汰,不斷地適應自己的生存環境。活著不難,有口飯吃,有件衣服穿,有個地方住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