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奔走馬球——唐宋皇帝的馬球運動

2021-01-20 中國國家歷史


文┃陳仲丹

來源┃《中國國家歷史 · 伍》

東方出版社出版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微信號:zggjls


馬球是騎在馬上揮桿打球的一種體育運動,在中國古代被稱為「擊鞠」。馬球運動歷史悠久,在歐亞一些國家被稱為「波羅」(Polo)。有外國學者根據這一名稱的詞源,認為它起源于波斯。不過根據中國學者考證,「波羅」一詞源於藏語,後為歐亞許多民族借用,因此馬球應是起源於中國西藏地區,再由西藏傳入中原。也有專家認為,馬球應是從中國古代足球「蹴鞠」演變而來的。漢代盛行蹴鞠,在比賽結束後,球場上後走的人往往會騎在馬上,用手中的兵器軍械撥弄地上的球做一陣遊戲,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擊鞠」,也就是馬球。

波斯人馬球比賽

馬球的打法是在馬上用球杖將一個拳頭大小的球擊入球門。對開展馬球運動的條件,學者羅香林言之甚明:「擊球為一種騎馬技擊之戲,故必於廣場為之。球受擊後,或旋空而飛越,或滾地而疾走,故必輕其體積,飾其外形,使易走動,而便視識。又擊球務期命中,故須精緻球杖,彎其下端,便其張擊。而賽球貴迅速有法,故必精選良馬,使便驅馳。而驅馳球馬,貴神速無阻,故又須廣闊球場,使平滑如砥,而便施展。」早期用的球是木球,中間掏空,外面塗上顏色,後來出現了皮製中間塞毛的「軟球子」。球杖通常是繪有花紋、頂端呈半弦月形的木棍,稱為「月杖」。木製球杖的柄也有藤做的,下端包有牛皮。比賽用的馬大多是產自西域大宛和波斯等地的良種馬。為了防止比賽時馬尾巴互相纏繞,要把馬尾紮起來,以使「細尾促結,高髻難攀」。參賽球手都是一色著裝,「錦袍窄袖」。不同隊的服裝顏色不一樣,兩隊上場,「左朋服紫繡,右朋服緋繡」。球手穿的鞋是尖端上翹的齊膝長筒皮靴,由六塊牛皮縫製成,故又稱「六縫靴」。球帽通常是布帛做的幞頭,內襯桐木或紗麻。


打馬球絹畫(內蒙古翁牛特旗出土)

馬球場的球門有單門、雙門兩種。單門是設在木板牆下一尺大小的洞穴,後有繩網。雙球門設在兩邊,通常是兩根相距數米的木柱,柱頭上刻有龍頭,柱子插在蓮花形的石柱礎中。雙球門賽法與現代馬球比賽類似,以擊入對方球門次數多少決定輸贏。球場設在寬闊的廣場上,由於泥土球場容易塵土飛揚,草地球場球的滾動速度又慢,後來就都被油麵球場代替。油麵球場是在泥土中調入一些動物油脂,經夯打滾壓,反覆拍磨,建成平整光潔的高級球場。這種球場「平望若砥,下看猶鏡,微露滴而必聞,纖塵飛而不映」。球場的三面有矮牆,一面是殿堂樓閣,以便於觀賞。如果比賽安排在晚上,還會點燃大蜡燭,成為燈光球場。1956年,在唐大明宮遺址發掘出一塊石碑,上面刻有「含元殿及場等,大唐太和辛亥乙未建」,證實這裡曾建有馬球場。

金代持月杖磚雕

馬球很講究擊球的技術,有背身擊球、仰擊球、俯擊球、左右擊球等高難度動作。比賽場面十分激烈,在中場開球後,雙方馳馬爭擊,場外擊鼓奏樂,「擊鼓騰騰樹赤旗」,氣勢壯闊。在敦煌寫本《杖前飛·馬球》中對此有生動的描述:「脫緋姿,著錦衣,銀鐙金鞍耀日輝,場裡塵飛馬後去,空中球勢杖前飛。球似星,杖如月,驟馬隨風直衝穴(球門)……人衣溼,馬汗流,傳聲相問且須休,或為馬乏人力盡,還須連夜結殘籌。」運動強度已到人馬流汗不止的程度。

唐代是馬球運動的黃金時代,皇帝大力提倡,唐太宗曾「御安福門。謂侍臣曰,聞西蕃人好為打球,比亦令習」。19個皇帝中有11人愛好馬球,其中最有名的是號稱「明皇」的唐玄宗李隆基。他在登基前就酷愛打馬球,練就了一身好球藝。公元709年,吐蕃派使者來長安迎娶金城公主入藏。隨迎親使團來的有一支馬球隊,與唐朝宮廷的馬球隊舉行了比賽。一連賽了幾場,吐蕃隊都連戰皆捷。中宗皇帝覺得很丟面子,就命令李隆基與嗣虢王李邕、駙馬楊慎交、武延秀上場,「敵吐蕃十人」。在這四人中數李隆基球藝最好,他「東西驅突,風回電激,所向無前」,率眾大敗了吐蕃球隊。當上皇帝後,他為了籠絡兄弟諸王,經常與他們「擊球鬥雞」,以表示友愛。對唐玄宗的這一嗜好有些大臣不以為然,以打馬球有危險勸諫:「玄宗嘗三殿打球,榮王墜馬,悶絕。黃幡綽奏曰:『大家(對玄宗的尊稱)年幾不為小,聖體又重,倘馬力既極,以至顛躓,天下何望!何不看女婿等諸色人為之?如人對食盤,口眼俱飽,此為樂耳!』……上曰『爾言大有理,後當不復自為也。』」以後他就常去看球。據《封氏聞見記》記載,「開元、天寶中,玄宗數御樓觀打球為事,能者左縈右拂,盤旋宛轉,殊可觀。然馬或奔逸,時至傷斃」。

唐馬上擊球圖

玄宗之後唐代的皇帝中還出過一些馬球高手,如唐宣宗。《唐語林》載:「宣宗弧矢擊鞠皆盡其妙。所御馬,銜勒之外,不加雕飾,而馬尤矯捷。每持鞠杖,乘勢奔躍,運鞠於空中,連擊至數百,而馬馳不止,迅若流電。二軍老手,鹹服其能。」他打馬球的水平連職業的打球高手看了都自愧不如。除皇帝外,唐代的貴族也非常喜愛馬球。在1972年出土的唐章懷太子李賢(武則天次子)墓道中就繪有《馬球圖》,畫面上有二十幾匹跑動的駿馬,騎手個個頭戴幞巾,腳穿長靴,身穿各色窄袖袍,手持球杖,馳騁於球場,爭相擊球。最前面的馬球手騎棗紅馬,手持球杖迅疾反轉,作反身擊球狀。這是背身擊球打法,形象地表現了「牽韁絕尾施新巧,背打新球一點飛」的高超技藝。

唐章懷太子墓壁畫《馬球圖》,可見圖中的馬尾被扎

唐玄宗還認識到馬球有軍事體育的功能,縱韁奔馳是練習騎術,揮桿擊球類似於砍殺,「擊鞠之觀者,蓋用兵之技也」,於是下令在軍中推廣馬球。因而很多將士對馬球非常痴迷,如唐德宗時河北一位姓夏的將領苦練擊球技藝,「常於球場中累錢千餘,走馬以球杖擊之,一擊一錢飛起六七丈」。韓愈曾觀看過軍隊中舉行的一場馬球賽,賽畢賦詩一首,詩中寫道:「分曹決勝約前定,百馬攢蹄近相映。球驚杖奮合且離……霹靂應手神珠馳……發難得巧意氣粗,歡聲四合壯士呼。」詩句生動描繪了軍中馬球比賽激烈、精彩的場面,也逼真地反映出觀賽士兵情緒上的熱烈共鳴。

揮杖擊球傭

神策軍是皇帝的近衛軍,神策軍將個個都是打馬球高手。有人甚至就是以善擊球而得以升官,如唐末的周寶和高駢。周寶、高駢「皆隸右神策軍,歷良原鎮使,以善擊球,俱補軍將」。周寶一度升官不順,「自請以球見,武宗稱其能,擢金吾將軍」。周寶在比賽時,遇到的對手用的是鐵球杖。他被「鐵鉤所摘一目,睛突,寶即取而吞之,復擊球,遂獲頭籌」。他以傷一目的代價靠贏球升了官。

在宋代,馬球被定為「軍禮」,禮儀隆重而複雜。每年三月要在都城汴京(今河南開封)的大明殿前舉行打球禮,皇帝親自上場打球。球場外樹起24面紅旗,進一球稱得一籌,得一籌者得一面紅旗。比賽結束後,雙方以得旗多少定勝負。按規定第一球要由皇帝打進,然後球手「馳馬爭擊」,各隊以先得12球為勝。宋代還盛行以宮女打馬球娛樂的風氣,尤其是以貪玩出名的宋徽宗更是沉迷於此。有詩云:「上陽宮女偏矯捷,爭得樓前第一籌」;「內苑宮人學打球,青絲飛轡紫花騮」。最多時會有上百名宮女出場,個個「珠翠裝飾,玉帶紅靴」,「人人乘騎精熟,馳驟如神,雅態輕盈」。隨著北宋時商品經濟的發展,馬球運動還走向了社會,為市民所享有。據《東京夢華錄》記載,在汴京「寶津樓之南,有宴殿……殿之南有橫街,牙道柳徑,乃都人擊球之所」。後來民間出現了「打球社」的專門組織,提供「走馬打球」服務。


馬球運動最基本的技能要求是騎術精湛,而遼、金等少數民族政權有著善於騎射的傳統,故而極為愛好馬球。遼代的馬球運動水平很高,「鹹用上等駿馬,系以雉尾,瓔珞瑩綴鏡鈴,裝飾如畫」。比賽開始後,「一馬前馳,擲大皮縫軟球子如地,群馬爭驟,各以長藤柄球杖爭接之」。有時「球子忽綽在球棒上,隨馬走如電,終不墜地。力捷而熟嫻者,以球子挑剔跳擲於虛空中而終不離球杖」,成為精彩的表演。遼、金都有「拜天」的禮俗,拜天后要舉行娛樂活動,常是打馬球。「金因遼俗,以重五、中元、重九日行拜天禮……重五日拜天禮畢……已而擊球。」金人擊球,「各乘所常習馬,持鞠杖,杖長數尺,其端如偃月,分其眾為兩隊,共爭擊一球。先於球場南立雙恆(兩根立柱)、置板,下開一孔為門,而加網為囊,能得鞠擊入網囊者為勝」。這是單球門的競賽規則。雙球門的競賽則為:「兩端對立二門,互相排擊,各以出門為勝。」

宋徽宗

北宋被金滅亡後,宋徽宗和宋欽宗落入金人之手,被押往北方。當二帝途徑真定府(今河北正定)時,恰遇金國王子打馬球,讓宋徽宗觀看,還命徽宗當場賦打球詩,詩云:「錦袍駿馬曉棚分,一點星馳百騎分。多得頭籌須正過,無令綽撥入斜門。」沒想到,後來馬球竟給宋欽宗帶來了殺身之禍。據《竊憤錄》載:「正隆六年(1161年)春,(金主完顏)亮宴諸王及大將、親王等於講武殿場,大閱兵馬,令海濱侯(遼廢帝耶律延禧)與天水侯(欽宗)各領一隊兵馬為擊鞠,左右兵馬先以羸馬易其壯馬,使人乘之,既合擊,有胡騎數百自場隅而來,直犯帝馬首,褐衣者以箭射延禧,貫心而死於馬下。帝顧見之,失色墜馬,紫衣者以箭中帝,帝崩,不收屍,以馬蹂之土中。帝是歲年六十,終馬足之禍也。」

遼代壁畫 馬球手持杆備騎


金代打馬球磚雕

到明代仍有馬球比賽,每逢端午節和重陽節,皇太子和諸王都要在皇宮西華門內舉行馬球比賽,但這時已不是對抗性的雙球門競賽,而是單球門的表演賽。在《明宣宗行樂圖》中描繪了當時的馬球賽:宣宗坐在正中,左右有官員侍從。前面有六匹馬,四馬佇立,兩馬奔馳。球門的彩繪板壁下面開有一小孔,球手挨個縱馬射門。到清代中後期,隨著國勢的轉衰,本是激烈運動的馬球更為冷落,並逐漸消失。

日本江戶時代的馬球比賽

唐朝時馬球運動東傳到了日本。公元821年,唐朝派使團赴日本,在嵯峨天皇宴請使團人員時舉行了兩國的馬球比賽,賽後嵯峨天皇還賦詩慶賀。中國的馬球運動還向西傳入印度,在印度宮廷中流行。印度莫臥兒帝國的君王有不少人酷愛馬球,經常在夜晚挑燈夜戰。隨後英國人入侵印度,馬球運動也隨之傳入英國,發展成為現代的馬球運動。



★ 她,成就了中國甚至世界,卻也毀了中國!

英國乃至歐洲愛喝茶的好習慣,就這樣被中國人培養起來了。但在幾個世紀中,愛喝茶的歐洲人,卻沒有人見過一棵真正的茶樹。以至於長期以來,他們一直相信:茶樹有綠茶樹和紅茶樹之分。綠茶樹產綠茶,紅茶樹產紅茶。直到多年以後,一個叫福瓊的西方人,告訴了所有的西方人,特別是那些品茗者和植物學家:綠茶和紅茶,其二者的區別,只在於制茶工藝的不同而已。

▲點擊圖片進入文章

 ★ 這是「天翻地覆慨而慷」的幾天, 其中一件大事,一個細節, 一段鮮活的歷史, 被屏蔽、被掩埋了!

三支大軍,不多不少,整整百萬,是名副其實的「百萬雄師過大江」。東路軍35萬人,由第三野戰軍代司令員粟裕、參謀長張震指揮,在南京浦口至南通的張黃港渡江。中路軍30萬人,由第三野戰軍副政治委員譚震林指揮,在蕪湖裕溪口至樅陽鎮段渡江。西路軍35萬人,由第二野戰軍司令員劉伯承、副政治委員張際春、參謀長李達指揮,在江西湖口至安徽樅陽鎮段渡江。

▲點擊圖片進入文章





商務合作、訂購微信號:ZGGJLS-307

投稿郵箱:zggjls@126.com

QQ群: 460382533

電話:025-83200848


相關焦點

  • 馬球:唐宋時期的熱門運動,它的興衰反映了兩朝政治經濟軍事之別
    在熱播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曾出現了一種運動——馬球。這種運動,在唐宋兩朝到達了發展的巔峰,備受唐宋貴族和文人的喜愛。並且,馬球從唐代到宋代經歷了一個完整的發展周期:到達巔峰後的逐漸衰亡。而馬球的在唐宋時期的興衰過程,則能反映唐宋兩朝在不同歷史階段政治、經濟、軍事的時代特點和變化發展。
  • 唐代馬球運動,何以「閃耀」唐朝盛世,備受唐朝詩人歌詠
    然而,其實早在我國古代,球類運動就已然出現,並且曾經風靡一時,從貴族階層興起,又逐步普及到社會各個階層,還一度成為文人墨客的歌詠對象。古代的球類運動不如現在的球類運動多,主要有三種,分別是:蹴鞠、馬球和捶丸。蹴鞠是一種古代常見的球類運動,具體的玩法就是用腳踢。其實蹴鞠這項體育運動的起源要追溯到漢朝,它當時已經發展成了一種有組織的團體活動。
  • 《知否知否》中明蘭和齊衡打馬球這項運動在古代有什麼要求
    在古代叫「擊鞠」,始於漢代,曹植《名都篇》中就有「連騎擊鞠壤,巧捷惟萬端」的詩句來描寫當時人們打馬球的情形。我們先來看看打馬球的器具和場地吧。馬球所用的球大小像拳頭一樣,球體中空,原料是用一種質地輕巧並且非常柔韌的特殊木材製成,球做好以後,外面還要塗上鮮亮的顏色並且要請專門的工匠在球的表面進行精緻的雕刻,因此製成的馬球不僅是競技運動的工具,還是非常精美的工藝品。
  • 馬球:徹底的釋放
    《馬術》雜誌主編、馬球運動的狂熱愛好者李豔陽告訴我們,觀眾看到這種場面首先就是一種震撼,比如馬術比賽看到的是一匹一匹的馬,馬球比賽一上來就是8匹馬。「國外有成千上萬的人觀賽,國外的比賽電視轉播會把無線麥克別到馬的身上,幾匹馬一起跑的時候突然把聲音放出來,特別震撼。」按照運動的昂貴程度,馬球、帆船、F1是三大最奢侈的運動。
  • 什麼是打馬球,盛行於何時
    打馬球也是我國古代的一項較具特色的球類競技遊藝活動,又稱擊鞠、打鞠,是一種騎在奔跑的馬上以球棍擊球的運動。因為這項運動相當驚險激烈,所以,要求參加者不僅要有非常嫻熟的騎馬技術,而且還需要打球者身體素質好,有較好的球藝。一般說來,打馬球技術除了愛好外,還要經過訓練。關於打馬球的起源,有說源于波斯(今伊朗),經吐蕃(今西藏)傳入中原地區;有說源於西藏,而後由波斯傳入中原;也還有說源於中國漢代的蹴鞠運動。眾說不一,現無定論。
  • 驊騮爭趁一星飛,為你揭秘唐朝第一運動—馬球
    說起當今世界的第一運動,那肯定非足球莫屬,要是把範圍縮小一些,只論中國的第一運動,恐怕足球迷和籃球迷說上三天三夜也討論不完,如果你能穿越回唐朝,在大街上隨機採訪一個人,問他唐朝第一運動是什麼,那十個人中至少有九個人會告訴你是馬球,對於這項已經消失了數百年的運動,現在的朋友們可能還不太了解,下面小柴就帶大家走近馬球,為大家揭開馬球的神秘面紗賽前的必要準備條件
  • 復興馬球運動 傳承馬球文化 1003POLO榮獲"2019最具價值俱樂部"獎
    1003POLO馬球獲得業界的認可,正是基於其助力中國馬球復興的強烈願景。1003POLO通過馬球生活方式和馬球菁英教育的深耕,讓更多的人參與到馬球中來,愛上馬球這項運動。這些成就也源於1003POLO對於中國馬球精英文化的重塑與推動,讓馬球精神覆蓋不同年齡段、多層次的精英群體,用網際網路的手段整合馬球市場、用戶、產品、價值鏈,對整個馬球商業生態進行重新審視。
  • 「擊鞠」帕米爾高原 古老馬球運動蓄勢待發
    新華社記者 胡虎虎 攝在6月底的新疆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以下簡稱「塔縣」)端午節群眾性文化體育活動中,居瑪巴依擔任隊長的達布達爾鄉代表隊再次贏得塔吉克族馬球比賽第一名。近年來,他們的隊伍所向披靡,幾乎包攬了所有縣級馬球比賽的冠亞軍。「打馬球講究的是『人馬合一』,要快、穩、準,團隊合作也是取勝關鍵。」居瑪巴依說。
  • 馬球運動文化的代表品牌U.S.POLO
    馬球運動文化的代表品牌U.S.POLO U.S. Polo Assn.品牌是美國馬球運動最真實的代表,是唯一一家對馬球具有監管權力的非營利性機構「美國馬球協會」官方認可的,體現了運動的純正性,完美融合運動傳承精神與美式經典風格舒適且休閒。
  • 宇舶表宣布成為唐人馬球馬術俱樂部以及「2014中國馬球公開賽...
    馬球是真正屬於王者的運動,在這個凝聚著各國頂級精英的圈子中,有皇室成員、商界精英、社會名流。策馬飛奔的速度,精準擊球的控制力,對於體能和耐力的極限要求,讓馬球成為全球富豪們趨之若鶩卻又望而卻步的頂級運動。
  • 1003POLO與英國御林軍馬球俱樂部籤署戰略合作 中國馬球登上世界舞臺
    近日,由馬球行業的新生力量打造的1003POLO「2019馬球未來趨勢大會」在京召開。會上,1003POLO在大會中與英國御林軍馬球俱樂部籤訂了戰略合作,是中國唯一與國際最高級別的馬球俱樂部籤約的馬球綜合服務平臺,旨在連接世界馬球俱樂部,繼續推動中國馬球發展。
  • 1003 POLO開啟【中國馬球傳承計劃】為中國馬球教育劃定新高度
    【1003中國馬球傳承計劃——中國下一代領袖的黃埔軍校】,是面向當下青少年的頂級菁英運動文化教育的課程體系,旨在以馬球為中心培養新一代新生力量。特別針對8-16歲青少年提供「馬球專業學習」結合「馬球菁英教育」的多元課程體系。
  • 馬球:這麼近,那麼遠
    2008年,在美國馬球公開賽4級總冠軍賽中,劉詩來決賽對陣約翰·沃什的馬球隊。最後,沃什以5比6敗北,劉詩來的名字也因此寫入了美國馬球年鑑。「唐人馬球馬術俱樂部的加入,提醒我們,馬球運動早在8世紀中國唐朝時期就已傳入中國。」讓-克勞德·比弗說。馬球與中國有著悠遠的歷史淵源,其作為現代運動項目,也由來已久。這項古老的運動,自東方傳入西方,在英美等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備受歡迎。
  • 粗花呢馬球大衣,懂得欣賞經典馬球的男人,品位不俗
    款式:polo coat 馬球大衣馬球大衣源自英國貴族運動-【polo-馬球】,最初用於英國馬球球員上場或中場休息時,穿以保暖的大衣,因此它被稱為【polo coat】面料:英國粗花呢面料上,選用的粗花呢質感,手感上它區別羊毛和法蘭絨,並不屬於細膩柔軟的質感,此種紗線無比結實、堅韌、粗糙。最為特色的是它的色彩,此種羊毛大多數帶有3-8種雜色,賦予面料言語無法描述的色彩。
  • 「馬球」運動如果重興於現代會不會成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
    馬球,指的是騎在馬上用馬球桿擊球入門的一種體育活動。馬球在東漢末期曹植《名都篇》中就有「連騎擊鞠壤,巧捷惟萬端」的詩句以描寫當時人們打馬球的情形。馬球比賽在熱播古裝大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有著不少場景,男女主人公顧廷燁和盛明蘭也是在馬球場上定的終身。
  • 「逐將白日馳青漢,銜得流星入畫門」,從史料文物談談唐代的馬球
    其實,要真說起來最「貴族」的運動,那高爾夫和網球都排不上號,而那高高端坐在「貴族運動鄙視鏈」頂端的運動,毫無疑問應該是馬球了。美國曾經有「年薪2萬美元打高爾夫,年薪2000萬美元打馬球」的說法,可見這馬球應該確實是比較「貴」的。其實想想也明白,馬球馬球至少就得有匹馬吧,這養一匹好馬得多貴,肯定這運動就更貴了。
  • 時尚、財富、智慧、勇氣,你所有想要的都在馬球運動中!
    如果各位覺得在健身房練出一身肌肉,就是特別的man的一件事,那可要看看下面這種運動了,不僅充滿了男人味,還帶著貴族氣質。而且讓時尚大牌準確的說是讓奢侈品牌趨之若鶩。今天要聊一聊的就是馬球運動。洋氣!一聽的就洋氣!騎著馬還能打球。
  • 羅斌校長與她的中國馬球傳承計劃夢
    梓沐老師說道:「媽媽的優秀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只有媽媽越優秀,孩子才越優秀,孩子從小就看到媽媽身上具有的優雅、勇敢、拼搏的品質,長大後才會成為「未來的領袖」,而這些品質也是馬球這項運動所具備的。菁英教育,首在體育,而馬球,更是國際最頂級的菁英教育。
  • 唐玄宗李隆基有多愛打馬球?60多歲依然馳騁球場!
    馬球運動據說起源于波斯,何時傳到中國,尚有爭議,一說漢代時期就已經流行,一說為唐代初期傳入。馬球在尚武的唐朝極為流行,有學者考證:從開國的高祖到末代的哀帝,唐朝21個皇帝中(不含武則天),竟然有10多人是馬球運動的愛好者,而且還有兩人死於這項運動。
  • 皇家禮炮揭幕雪地馬球冬季限量版威士忌
    2019年12月,蘇格蘭威士忌品牌皇家禮炮推出新款年度馬球系列——皇家禮炮21年雪地馬球限量版威士忌。自2017年開始,皇家禮炮已連續三年推出馬球限量版威士忌,繼前兩款草地馬球限量版威士忌、沙灘馬球限量版威士忌之後,全新推出的雪地馬球限量版威士忌在紀念皇家禮炮與馬球運動長久淵源的同時,亦揭開了皇家禮炮首款調和穀物蘇格蘭威士忌的神秘面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