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熱播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曾出現了一種運動——馬球。這種運動,在唐宋兩朝到達了發展的巔峰,備受唐宋貴族和文人的喜愛。並且,馬球從唐代到宋代經歷了一個完整的發展周期:到達巔峰後的逐漸衰亡。而馬球的在唐宋時期的興衰過程,則能反映唐宋兩朝在不同歷史階段政治、經濟、軍事的時代特點和變化發展。
第一,唐朝時期的馬球運動
馬球,因為需騎在馬上揮仗擊球而得名。它在唐代被稱為擊球、打球、擊鞠,被譽為是唐代第一運動。因為,唐代領土廣闊,人口眾多,而且經濟繁榮,更是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之一。同時,長時間穩定發展的政治環境、迅速發展的生產力、繁盛的經濟、蓬勃開放的社會風氣,使得唐代的體育運動得到空前的發展,而馬球就是其中之一,形成軍事性、娛樂性、普及性等特點,足見唐朝是我國馬球運動的巔峰時期。
1,唐朝時期馬球的特點
1,1唐代的軍隊馬球運動,有軍事性的特點
首先,唐代的軍隊馬球運動,有軍事性的特點。這和唐代馬球運動的現實意義有關,唐代的軍隊兵種主要為繼承於南北朝的鐵騎,後來因為鐵器過於笨重,唐太宗革新了鐵騎的笨重裝束,改革成了新一代的"輕騎兵",這樣的兵種既有南北朝時期鐵騎的作戰優勢,還很大提高了軍隊遠程奔襲的作戰能力,還具有了快速機動作戰的優勢。
只是,這樣一來,對於士兵的砍殺技術、騎馬技術就有了很高的要求。而馬球運動對騎馬技術的高要求,和打馬球時的揮桿技術和砍殺技術十分相似,若在軍隊中普及此運動,對於提高騎兵將士的作戰技能有十分大的益處,並且還能夠提高軍隊同僚間的感情溝通。比如,唐玄宗就曾稱呼馬球為用兵之技,規定不能將馬球"徒于禁中",也就是說僅僅在大內推行,要"示於天下",要求軍隊要大力發展馬球運動,提高士兵作戰能力。在唐玄宗的大力提倡下,馬球一時成為軍隊的主要體育項目,軍事性也成了唐代軍隊馬球的主要特點。
1,2唐代的宮廷馬球運動,有娛樂性的特點
其次,唐代的宮廷馬球運動,有娛樂性的特點。因為,馬球不僅曾在長安城中盛行,也
在唐代曾在宮廷中盛行,是深受統治者喜愛的運動。比如,唐中宗就有在"起球"的場苑中,舉辦過文武官員對壘,皇帝和皇后親自監督的馬球賽;比如,唐玄宗本人更是精於馬球,其球技十分出眾,唐敬宗的球技也十分了得,唐僖宗更是被史書記載為"尤善擊球"。足見,唐代的馬球,在宮廷中受歡迎的程度,連眾多帝王都不例外。
由於帝王的喜好和大力提倡,當時長安的宮苑中修建了大量的皇家球場。這些球場,不僅供王公貴族們玩樂,連尋常的宮女們也可以使用,足見大唐的馬球多麼具有娛樂性。甚至,馬球在當時還被擴展為外交活動,比如,公元710年,唐朝宮廷球隊就和吐蕃的球隊進行了一場友誼賽,用遊戲的方式加深了兩國的友誼。足見,馬球是唐代極具代表性的特色體育娛樂活動。
1,3唐代的民間馬球運動,有普及性的特點
再則,唐代的民間馬球運動,有普及性的特點。"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因為統治者的喜愛和推崇,唐代的馬球運動得到了巨大的普及,尤其是大唐盛世之時,在貞觀之治、開元盛世時期,甚至經常有唐代進士和左右神策軍打球的情景。甚至,在每年科舉考試後,都會在月登閣舉行馬球會,以示對新科進士的慶賀。比如,唐代蔡孚的《打球篇》中就有:"初月飛來畫杖頭"的詩句,說的就是當時彩繪馬球和球杖的活動。如此一來,因為統治者和士大夫們的喜愛,不少百姓也開始競相打馬球,比如,故宮博物院就有一面唐代打馬球圖的銅鏡,足見當時馬球活動的普及性有多高,甚至到了出現在銅鏡這樣的日常用品的程度。
2,唐朝時期馬球運動的場地與比賽規則
而馬球運動在唐代受歡迎的程度,標誌著唐代時期馬球運動的場地布置,和比賽規則都已經發展的十分成熟。
2,1唐朝時期馬球運動的場地得到了完善
一來,唐朝時期馬球運動的場地得到了完善。一個運動的完善,場地的成熟是不可或缺的內容。而唐代時期的馬球場就已經非常寬闊平整,並且,場地的四周還有低矮的牆圍住以隔絕外界,保證了比賽時不受外界的幹擾。再有,場地的邊緣地帶都設置有許多的棚子,每個棚子會有輕薄的帷幔遮擋,是觀眾觀賞比賽的地方。另外,比賽場地的中間位置,設置有講武臺,是比賽裁判員的位置,宮廷中的講武臺甚至會設置留給皇帝的專座。比如,在唐代的宮廷中,球場還會和佛閣相連,一來佛閣可供人觀賞,二來佛閣可供人在觀賞比賽時吟詩作賦。最後,唐代馬球比賽場地的兩側設有球門,球門後是飄揚的紅旗,進球後以插彩旗的方式計數。如此種種,足見唐代的馬球場地已經十分完善。
2,2唐朝時期馬球運動的比賽規則
二來,唐朝時期馬球運動的比賽規則趨於完善。在得分方法上,為雙球門比賽得分,當時的球門有單球門和雙球門兩種,單球門是在一個木板牆的下方開一個一尺左右的洞,洞後設置有網囊,以擊入網囊的球數為最終得分。只是,因為唐代的球門尺寸太小,擊入球門的數量太少,所以多採用雙球門的賽法,將球擊入對方的球門裡為勝。並且,比賽時雙方隊員穿著不同顏色的衣服,配有守門員一位,裁判一位,登記員兩位,每有隊伍獲勝時,就將旗幟插入得勝方的球門後,最後以錦旗的數量決定勝負。只是,在比賽途中馬尾要打上結,為的是馬尾交纏,引起事故。比如敦煌的《杖前飛》中就有對唐代馬球球服的記述:"青一隊,紅一隊,珂驪玲瓏得人愛......脫緋紫,著錦衣,銀鐙金鞍耀日輝,場裡塵飛馬後去,空中球勢杖前飛。"既寫出了球衣的不同,也寫出了球場上的賽況熱烈。
3,唐朝時期馬球運動興盛的根本原因
3,1唐朝時期馬球運動興盛與社會政治、經濟的發展息息相關
一方面,唐朝時期馬球運動興盛,與社會政治、經濟的發展息息相關。唐朝是中國封建王朝發展的一個高峰,期間政治穩定,經濟繁榮,這為唐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政治基礎和物質基礎。因為,隋朝末期戰爭頻發,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如此民不聊生的景象給唐初的統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李淵和李世民即位後都推行了休養生息的政策,非常注重恢復生產力,尤其是李世民本人十分勤勉,實施了許多很有成效的政治措施,使得大唐在短時間內實現了繁榮富強,唐太宗時期就已經出現了貞觀之治,唐朝的社會清明穩定、經濟繁榮。
同時,大唐時期的實行非常開明的政策,廣泛吸收周邊民族和國家的文化。也正是這種開拓進取的政治策略,使得大唐形成了尚武的精神,讓唐代的體育、軍事得到了巨大的發展。另外,唐代在實行均田制後,農業得到了發展,人們開始追求文娛活動的豐富性,養馬業的迅速發展;加上唐代統治者為了復國強軍,馬球這樣兼具娛樂性和軍事性的鍛鍊活動,引起了唐代統治者的注意和喜愛,所以在統治者的想要強軍、娛樂的目的下,馬球得到了巨大的發展。足見,政治、經濟發展和馬球的發展息息相關。
3,2唐朝時期馬球運動的開展與軍隊馬術的提高、統治者的喜愛關係緊密
另一方面,唐朝時期馬球運動的開展與軍隊馬術的提高、統治者的喜愛關係緊密。一則,唐代眾多統治者都是馬球運動的忠實擁護者,比如上文提到的唐玄宗、唐僖宗,這為馬球的發展提供了絕對的支持。二則,唐代建立以後,實行了積極的擴邊政策,所以統治者意識到了遠程奔襲需要騎兵,正如上文所講,唐代統治者將南北朝時期的鐵騎革新為了新的輕騎,如此一來,就需要大大的提高騎兵的馬上作戰技能。於是,唐代統治者將馬球這樣對騎術技能要求十分高、也要求隊員協同作戰的運動推行到了軍中,為的是提高軍隊的馬術。比如,唐闊寬在《溫湯御球賦》中論述:"擊鞠之戲者,善用兵之技也,武由是存,義不可舍。"說馬球不僅僅是娛樂運動,更是練兵之法。可見,馬球的發展和軍隊馬術的關係十分緊密。
3,3唐代的馬球運動更富有娛樂性 、實用性和競技性
再一方面,唐代的馬球運動更富有娛樂性 、實用性和競技性。馬球作為一種一種競技體育運動,在大唐受到如此多的歡迎,首先,和它的娛樂性息息相關,上文已經提到大唐的政治平穩、經濟繁榮,在這樣的情況下,人們已經基本解決了生存的需求,轉而開始追求精神上的享受。而馬球具有極大的娛樂性,需要多人才能舉行一場球賽,同時,舉行球賽時還有勝負的推動,使得參賽人有充足的參與感,這才使得馬球迅速流行。
其次,唐代整個社會由尚武的社會風氣,而馬球作為競技性運動滿足了人們的尚武習性。馬球不僅要求有高超的技術,同時,還有比賽的緊迫感,組隊對壘更是人與人的爭鋒,很大的體現了唐人的尚武之風。再則,馬球還因為對馬術要求高,有利於騎兵適應戰爭的需要,被應用到了騎兵的訓練中,可見,馬球還有巨大的實用性。所以,馬球才會在唐代風靡。
4,馬球運動對唐文化和社會生活有巨大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馬球運動對唐文化和社會生活有巨大影響。一來,馬球作為在大唐風靡一時的運動,和大唐的文化相輔相成,大唐尚武,所以,馬球在大唐風靡一時;而馬球的風靡,也更加助長了尚武的風氣。二來,大唐實行開放的民族文化政策,唐太宗有言:"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而馬球作為深受歡迎的運動,被唐代統治者用來促進外交,比如上文提到的和吐蕃進行友誼賽,甚至馬球還傳到東亞各國,擔當了文文化交流的使命。可見,大唐的開放風氣促進了馬球的發展,而馬球的發展也為大唐文化更加繁榮和多樣,提供了積極的影響。
三來,馬球運動的繁榮,促進了大唐文學發展的多樣性。因為馬球運動的風靡,唐朝出現了很懂描寫馬球運動的詩文,比如,韓愈的《汴泗交流贈張僕射》有:"汴泗交流郡城角,築場千步平如削。短垣三面繚逶迤,擊鼓騰騰樹赤旗。新雨朝涼未見日,公早結束來何為?
分曹決勝約前定,百馬攢蹄近相映。球驚杖奮合且離,紅牛纓紱黃金羈。"寫了描寫了寧節度使張建封組織、參與馬球遊戲的情形,這首詩不僅寫了打球時球隊的隊形變換,還寫了球員打球時的各種矯健動作。足見,馬球對於文學發展,做出的推動作用。也可以唐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大唐的盛景。
第二,宋朝時期的馬球運動
只是,馬球作為唐代風靡的運動,在宋朝時,依然得到了發展。宋朝不僅繼承了唐代馬球的文化,還在唐代的基礎上有了新的創新,使得馬球運動更加的完備。只是,宋代的馬球運動卻不像唐代一樣一直風靡,馬球在宋朝逐漸走向了衰亡,而馬球這樣的發展過程,和宋代的政治、經濟、文化息息相關。
1,宋朝時期馬球運動的特點,和唐朝十分相似
首先,宋朝時期馬球運動的特點,和唐朝十分相似。一則,因為馬球具有一定的娛樂性,在宋朝的王公貴族間十分流行。二則,馬球的實用性,也可以應用到宋朝的軍隊訓練中去,因為宋代面臨著嚴峻的邊境問題,遼和西夏等國一直是宋朝的勁敵,所以宋朝也需要訓練騎兵,再加上燕雲十六州被奪後,宋朝一直面臨著缺馬的問題,故而有限的騎兵質量更是亟待提高,於是,馬球在宋朝軍隊中推行有積極作用。
三則,宋朝雖然有邊境問題需要解決,但是澶淵之盟後,邊境問題有所緩解,宋朝的經濟突飛猛進的發展,成為中國封建王朝的巔峰,市民文化更是繁榮,於是,貴族和百姓都追求娛樂性的活動,而馬球這樣極具娛樂性的活動,自然也在宋朝得到推廣。可見,宋朝時期的馬球運動能像唐朝一樣廣泛開展,與宋朝的政治 、經濟、文化生活是有直接關係的。
2,宋朝時期馬球運動的場地與比賽規則
2,1宋朝時期馬球運動的場地
其次,宋朝時期馬球運動的場地與比賽規則較唐朝更為完備。在場地方面,與唐代用簡單的球門不同,宋朝的球門設施的極具特色,在球場兩端分別設置了一丈多高的球門。而球門也十分的精緻,球門的橫柱上雕刻有金龍,球門之下還設有起穩定作用的石蓮華座,石柱上都繪製有精美的彩圖。更厲害的是,球場上海設置有鼓樂班,更有五面大鼓用以助威。另外,還在球門兩旁設置有24面錦旗,每射進一球就為進球一方插一面錦旗。可見,宋代的球場設置較之於唐代更加的精緻完善。
這也和宋代繁榮的經濟有極大的關係。宋朝時期濟繁榮程度可謂前所未有,宋代財政最高收入為六千餘萬貫,比如,《建炎以來朝野雜記》記載:"國朝混一之初,天下歲入緡錢千六百餘萬,太宗皇帝以為極盛兩倍唐室矣。"宋朝每年的稅收曾高達六千餘萬貫,是唐代的兩倍都不止,這樣富庶的經濟條件,為馬球這樣的娛樂活動提供了堅實的發展基礎。
2,2宋朝時期馬球運動的比賽規則
再者,宋朝時期馬球運動的比賽規則,也更加完備。宋朝的馬球賽規則與唐代的雙球門比賽得分不同,有兩種得分方式:一種是雙球門制的比賽,球門分別設置在球場的兩端,並給參賽的隊伍和唐代一樣穿著不同顏色的服飾經常,率先將球擊進球門的隊伍得分,只要得夠三球就算獲勝,這是對唐代賽制的完善;一種是單球門制的比賽,整個比賽的場地只有一個球門,球門後設置盂一隻,參賽雙方都以擊球人盂為進攻目的,左隊先發球時右隊阻攔,並以此類推,雙方輪換發球這也是對唐代賽制的完備。而馬球賽制的完備,背後是宋代文化和經濟的繁榮,經濟基礎後決定上層建築,而宋朝市民文化的繁榮也有對馬球運動的推動作用。
3,宋朝時期馬球運動的興盛衰落的原因
3,1宋朝時期馬球運動的興盛,和宋朝的生產力有關
一方面,宋朝時期馬球運動的興盛,和宋朝的生產力有關。宋朝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生產力十分的強盛,農業、印刷業、造紙業、絲織業、制瓷業均有重大發展,宋代財政最高收入更是達到六千餘萬貫。而馬球運動在宋朝的興盛,與宋朝如此繁榮的生產力有巨大的關係,繁榮的經濟是馬球發展的基礎保障,繁榮的經濟解決了百姓和國家的後顧之憂,使得人們開始追求精神上的享受,所以馬球運動這樣的娛樂性運動才有用武之地。
3,2宋朝時期馬球運動的興盛,和宋朝的政治有關
另一方面,宋朝時期馬球運動的興盛,和宋朝的政治有關。宋朝在政治層面上,一直有巨大的邊境問題,其中西夏和大遼是主要的對象,所以宋朝的民族矛盾十分嚴重;同時,因為宋朝為加強皇權和軍事階層的穩定,決定加強中央集權,改革軍制三帥無發兵之權,同時為了保證國家的軍隊安全,實行募兵制,常年招募流民、饑民當兵。如此一來,宋朝的軍制要求士兵有巨大的作戰能力,以為你宋朝過度分散將領的權利;可是,宋朝士兵的來源混亂,導致宋朝的士兵培訓十分重要,所以加強軍事訓練是重中之重。而馬球作為對騎術要求嚴格的運動,也被宋朝統治者應用在了軍隊中。
3,3宋朝時期馬球運動的衰亡,和宋代的統治者有關
再一方面,宋朝時期馬球運動的衰亡,和宋代的統治者有關。由於馬球在宋代相較於唐代更加的完備,所以吸引了更多的王公貴族沉溺於馬球運動中,甚至皇帝也不例外。同時,宋代的一些宦官為了得到帝王的權力,使得帝王沉迷於聲色犬馬之中,導致政務荒廢,比如,著名的高俅,就曾使得宋徽宗不思朝政。後來,宋代的帝王逐漸認識到馬球運動不僅是一項奢侈的運動,而且會對朝政有不利的影響,所以,宋統治者逐漸不再喜歡,這也影響到了馬球在宋代的發展。再加上,因為宋代民族間的戰爭頻發,馬球也不再具有唐代時期的外交功能,這才逐漸成為單純的宮廷遊戲,逐漸走向了衰落。
4,馬球運動對宋文化和社會生活有巨大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馬球運動對宋文化和社會生活有巨大影響。從政治層面上說,馬球為大宋訓練了騎兵,使得宋朝有限的馬匹物盡其用。從文化方面來說,馬球作為一種娛樂活動,豐富了宋人的文化生活。從經濟層面來說,馬球作為一種相對奢侈性的活動,在宋朝風靡是對宋朝經濟繁榮的象徵。
第三,唐宋馬球運動的比較
綜上可知,馬球在唐代和宋代兩朝都曾有過繁榮的時期,只是在宋朝逐漸走向了衰亡。第一,唐代馬球的興盛是為了訓練士兵,抵禦突厥騎兵的侵犯;宋代馬球的興盛也是為了訓練士兵,抵禦西夏和遼國的進犯,因為宋朝當時受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的雙重威脅,為了加強軍事訓練。這和兩朝統治者為了提高軍士的馬術有關,也和馬球軍事性的特點有關。
唐代馬球的興盛和唐代平穩的朝政、繁榮的經濟有關,經濟繁榮是馬球運動的基礎,而平穩的朝政則是二者的保證;宋代馬球的興盛和唐代馬球的興盛原因一致,因為宋代的經濟是中國封建社會的巔峰。第三,唐宋兩代馬球的興盛和馬球的娛樂性有關,馬球是一種競技性活動,有很大的互動性和娛樂性,可以很大的調動參賽者的積極性,這才得到了兩朝統治者的喜歡。甚至馬球在唐代還作為外交禮儀,促進了唐朝的外交,到了宋朝,馬球則被列為科舉的項目,不但武舉時有馬球科,而且"策論進士科"也必須要考試馬球,足見它的發展和政治緊密相連。由此可見,馬球作為唐宋時期的熱門運動,它的興衰反映了兩朝政治、經濟、軍事的特點及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