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球:唐宋時期的熱門運動,它的興衰反映了兩朝政治經濟軍事之別

2020-12-22 趣史微視頻

在熱播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曾出現了一種運動——馬球。這種運動,在唐宋兩朝到達了發展的巔峰,備受唐宋貴族和文人的喜愛。並且,馬球從唐代到宋代經歷了一個完整的發展周期:到達巔峰後的逐漸衰亡。而馬球的在唐宋時期的興衰過程,則能反映唐宋兩朝在不同歷史階段政治、經濟、軍事的時代特點和變化發展。

第一,唐朝時期的馬球運動

馬球,因為需騎在馬上揮仗擊球而得名。它在唐代被稱為擊球、打球、擊鞠,被譽為是唐代第一運動。因為,唐代領土廣闊,人口眾多,而且經濟繁榮,更是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之一。同時,長時間穩定發展的政治環境、迅速發展的生產力、繁盛的經濟、蓬勃開放的社會風氣,使得唐代的體育運動得到空前的發展,而馬球就是其中之一,形成軍事性、娛樂性、普及性等特點,足見唐朝是我國馬球運動的巔峰時期。

1,唐朝時期馬球的特點

1,1唐代的軍隊馬球運動,有軍事性的特點

首先,唐代的軍隊馬球運動,有軍事性的特點。這和唐代馬球運動的現實意義有關,唐代的軍隊兵種主要為繼承於南北朝的鐵騎,後來因為鐵器過於笨重,唐太宗革新了鐵騎的笨重裝束,改革成了新一代的"輕騎兵",這樣的兵種既有南北朝時期鐵騎的作戰優勢,還很大提高了軍隊遠程奔襲的作戰能力,還具有了快速機動作戰的優勢。

只是,這樣一來,對於士兵的砍殺技術、騎馬技術就有了很高的要求。而馬球運動對騎馬技術的高要求,和打馬球時的揮桿技術和砍殺技術十分相似,若在軍隊中普及此運動,對於提高騎兵將士的作戰技能有十分大的益處,並且還能夠提高軍隊同僚間的感情溝通。比如,唐玄宗就曾稱呼馬球為用兵之技,規定不能將馬球"徒于禁中",也就是說僅僅在大內推行,要"示於天下",要求軍隊要大力發展馬球運動,提高士兵作戰能力。在唐玄宗的大力提倡下,馬球一時成為軍隊的主要體育項目,軍事性也成了唐代軍隊馬球的主要特點。

1,2唐代的宮廷馬球運動,有娛樂性的特點

其次,唐代的宮廷馬球運動,有娛樂性的特點。因為,馬球不僅曾在長安城中盛行,也

在唐代曾在宮廷中盛行,是深受統治者喜愛的運動。比如,唐中宗就有在"起球"的場苑中,舉辦過文武官員對壘,皇帝和皇后親自監督的馬球賽;比如,唐玄宗本人更是精於馬球,其球技十分出眾,唐敬宗的球技也十分了得,唐僖宗更是被史書記載為"尤善擊球"。足見,唐代的馬球,在宮廷中受歡迎的程度,連眾多帝王都不例外。

由於帝王的喜好和大力提倡,當時長安的宮苑中修建了大量的皇家球場。這些球場,不僅供王公貴族們玩樂,連尋常的宮女們也可以使用,足見大唐的馬球多麼具有娛樂性。甚至,馬球在當時還被擴展為外交活動,比如,公元710年,唐朝宮廷球隊就和吐蕃的球隊進行了一場友誼賽,用遊戲的方式加深了兩國的友誼。足見,馬球是唐代極具代表性的特色體育娛樂活動。

1,3唐代的民間馬球運動,有普及性的特點

再則,唐代的民間馬球運動,有普及性的特點。"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因為統治者的喜愛和推崇,唐代的馬球運動得到了巨大的普及,尤其是大唐盛世之時,在貞觀之治、開元盛世時期,甚至經常有唐代進士和左右神策軍打球的情景。甚至,在每年科舉考試後,都會在月登閣舉行馬球會,以示對新科進士的慶賀。比如,唐代蔡孚的《打球篇》中就有:"初月飛來畫杖頭"的詩句,說的就是當時彩繪馬球和球杖的活動。如此一來,因為統治者和士大夫們的喜愛,不少百姓也開始競相打馬球,比如,故宮博物院就有一面唐代打馬球圖的銅鏡,足見當時馬球活動的普及性有多高,甚至到了出現在銅鏡這樣的日常用品的程度。

2,唐朝時期馬球運動的場地與比賽規則

而馬球運動在唐代受歡迎的程度,標誌著唐代時期馬球運動的場地布置,和比賽規則都已經發展的十分成熟。

2,1唐朝時期馬球運動的場地得到了完善

一來,唐朝時期馬球運動的場地得到了完善。一個運動的完善,場地的成熟是不可或缺的內容。而唐代時期的馬球場就已經非常寬闊平整,並且,場地的四周還有低矮的牆圍住以隔絕外界,保證了比賽時不受外界的幹擾。再有,場地的邊緣地帶都設置有許多的棚子,每個棚子會有輕薄的帷幔遮擋,是觀眾觀賞比賽的地方。另外,比賽場地的中間位置,設置有講武臺,是比賽裁判員的位置,宮廷中的講武臺甚至會設置留給皇帝的專座。比如,在唐代的宮廷中,球場還會和佛閣相連,一來佛閣可供人觀賞,二來佛閣可供人在觀賞比賽時吟詩作賦。最後,唐代馬球比賽場地的兩側設有球門,球門後是飄揚的紅旗,進球後以插彩旗的方式計數。如此種種,足見唐代的馬球場地已經十分完善。

2,2唐朝時期馬球運動的比賽規則

二來,唐朝時期馬球運動的比賽規則趨於完善。在得分方法上,為雙球門比賽得分,當時的球門有單球門和雙球門兩種,單球門是在一個木板牆的下方開一個一尺左右的洞,洞後設置有網囊,以擊入網囊的球數為最終得分。只是,因為唐代的球門尺寸太小,擊入球門的數量太少,所以多採用雙球門的賽法,將球擊入對方的球門裡為勝。並且,比賽時雙方隊員穿著不同顏色的衣服,配有守門員一位,裁判一位,登記員兩位,每有隊伍獲勝時,就將旗幟插入得勝方的球門後,最後以錦旗的數量決定勝負。只是,在比賽途中馬尾要打上結,為的是馬尾交纏,引起事故。比如敦煌的《杖前飛》中就有對唐代馬球球服的記述:"青一隊,紅一隊,珂驪玲瓏得人愛......脫緋紫,著錦衣,銀鐙金鞍耀日輝,場裡塵飛馬後去,空中球勢杖前飛。"既寫出了球衣的不同,也寫出了球場上的賽況熱烈。

3,唐朝時期馬球運動興盛的根本原因

3,1唐朝時期馬球運動興盛與社會政治、經濟的發展息息相關

一方面,唐朝時期馬球運動興盛,與社會政治、經濟的發展息息相關。唐朝是中國封建王朝發展的一個高峰,期間政治穩定,經濟繁榮,這為唐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政治基礎和物質基礎。因為,隋朝末期戰爭頻發,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如此民不聊生的景象給唐初的統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李淵和李世民即位後都推行了休養生息的政策,非常注重恢復生產力,尤其是李世民本人十分勤勉,實施了許多很有成效的政治措施,使得大唐在短時間內實現了繁榮富強,唐太宗時期就已經出現了貞觀之治,唐朝的社會清明穩定、經濟繁榮。

同時,大唐時期的實行非常開明的政策,廣泛吸收周邊民族和國家的文化。也正是這種開拓進取的政治策略,使得大唐形成了尚武的精神,讓唐代的體育、軍事得到了巨大的發展。另外,唐代在實行均田制後,農業得到了發展,人們開始追求文娛活動的豐富性,養馬業的迅速發展;加上唐代統治者為了復國強軍,馬球這樣兼具娛樂性和軍事性的鍛鍊活動,引起了唐代統治者的注意和喜愛,所以在統治者的想要強軍、娛樂的目的下,馬球得到了巨大的發展。足見,政治、經濟發展和馬球的發展息息相關。

3,2唐朝時期馬球運動的開展與軍隊馬術的提高、統治者的喜愛關係緊密

另一方面,唐朝時期馬球運動的開展與軍隊馬術的提高、統治者的喜愛關係緊密。一則,唐代眾多統治者都是馬球運動的忠實擁護者,比如上文提到的唐玄宗、唐僖宗,這為馬球的發展提供了絕對的支持。二則,唐代建立以後,實行了積極的擴邊政策,所以統治者意識到了遠程奔襲需要騎兵,正如上文所講,唐代統治者將南北朝時期的鐵騎革新為了新的輕騎,如此一來,就需要大大的提高騎兵的馬上作戰技能。於是,唐代統治者將馬球這樣對騎術技能要求十分高、也要求隊員協同作戰的運動推行到了軍中,為的是提高軍隊的馬術。比如,唐闊寬在《溫湯御球賦》中論述:"擊鞠之戲者,善用兵之技也,武由是存,義不可舍。"說馬球不僅僅是娛樂運動,更是練兵之法。可見,馬球的發展和軍隊馬術的關係十分緊密。

3,3唐代的馬球運動更富有娛樂性 、實用性和競技性

再一方面,唐代的馬球運動更富有娛樂性 、實用性和競技性。馬球作為一種一種競技體育運動,在大唐受到如此多的歡迎,首先,和它的娛樂性息息相關,上文已經提到大唐的政治平穩、經濟繁榮,在這樣的情況下,人們已經基本解決了生存的需求,轉而開始追求精神上的享受。而馬球具有極大的娛樂性,需要多人才能舉行一場球賽,同時,舉行球賽時還有勝負的推動,使得參賽人有充足的參與感,這才使得馬球迅速流行。

其次,唐代整個社會由尚武的社會風氣,而馬球作為競技性運動滿足了人們的尚武習性。馬球不僅要求有高超的技術,同時,還有比賽的緊迫感,組隊對壘更是人與人的爭鋒,很大的體現了唐人的尚武之風。再則,馬球還因為對馬術要求高,有利於騎兵適應戰爭的需要,被應用到了騎兵的訓練中,可見,馬球還有巨大的實用性。所以,馬球才會在唐代風靡。

4,馬球運動對唐文化和社會生活有巨大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馬球運動對唐文化和社會生活有巨大影響。一來,馬球作為在大唐風靡一時的運動,和大唐的文化相輔相成,大唐尚武,所以,馬球在大唐風靡一時;而馬球的風靡,也更加助長了尚武的風氣。二來,大唐實行開放的民族文化政策,唐太宗有言:"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而馬球作為深受歡迎的運動,被唐代統治者用來促進外交,比如上文提到的和吐蕃進行友誼賽,甚至馬球還傳到東亞各國,擔當了文文化交流的使命。可見,大唐的開放風氣促進了馬球的發展,而馬球的發展也為大唐文化更加繁榮和多樣,提供了積極的影響。

三來,馬球運動的繁榮,促進了大唐文學發展的多樣性。因為馬球運動的風靡,唐朝出現了很懂描寫馬球運動的詩文,比如,韓愈的《汴泗交流贈張僕射》有:"汴泗交流郡城角,築場千步平如削。短垣三面繚逶迤,擊鼓騰騰樹赤旗。新雨朝涼未見日,公早結束來何為?

分曹決勝約前定,百馬攢蹄近相映。球驚杖奮合且離,紅牛纓紱黃金羈。"寫了描寫了寧節度使張建封組織、參與馬球遊戲的情形,這首詩不僅寫了打球時球隊的隊形變換,還寫了球員打球時的各種矯健動作。足見,馬球對於文學發展,做出的推動作用。也可以唐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大唐的盛景。

第二,宋朝時期的馬球運動

只是,馬球作為唐代風靡的運動,在宋朝時,依然得到了發展。宋朝不僅繼承了唐代馬球的文化,還在唐代的基礎上有了新的創新,使得馬球運動更加的完備。只是,宋代的馬球運動卻不像唐代一樣一直風靡,馬球在宋朝逐漸走向了衰亡,而馬球這樣的發展過程,和宋代的政治、經濟、文化息息相關。

1,宋朝時期馬球運動的特點,和唐朝十分相似

首先,宋朝時期馬球運動的特點,和唐朝十分相似。一則,因為馬球具有一定的娛樂性,在宋朝的王公貴族間十分流行。二則,馬球的實用性,也可以應用到宋朝的軍隊訓練中去,因為宋代面臨著嚴峻的邊境問題,遼和西夏等國一直是宋朝的勁敵,所以宋朝也需要訓練騎兵,再加上燕雲十六州被奪後,宋朝一直面臨著缺馬的問題,故而有限的騎兵質量更是亟待提高,於是,馬球在宋朝軍隊中推行有積極作用。

三則,宋朝雖然有邊境問題需要解決,但是澶淵之盟後,邊境問題有所緩解,宋朝的經濟突飛猛進的發展,成為中國封建王朝的巔峰,市民文化更是繁榮,於是,貴族和百姓都追求娛樂性的活動,而馬球這樣極具娛樂性的活動,自然也在宋朝得到推廣。可見,宋朝時期的馬球運動能像唐朝一樣廣泛開展,與宋朝的政治 、經濟、文化生活是有直接關係的。

2,宋朝時期馬球運動的場地與比賽規則

2,1宋朝時期馬球運動的場地

其次,宋朝時期馬球運動的場地與比賽規則較唐朝更為完備。在場地方面,與唐代用簡單的球門不同,宋朝的球門設施的極具特色,在球場兩端分別設置了一丈多高的球門。而球門也十分的精緻,球門的橫柱上雕刻有金龍,球門之下還設有起穩定作用的石蓮華座,石柱上都繪製有精美的彩圖。更厲害的是,球場上海設置有鼓樂班,更有五面大鼓用以助威。另外,還在球門兩旁設置有24面錦旗,每射進一球就為進球一方插一面錦旗。可見,宋代的球場設置較之於唐代更加的精緻完善。

這也和宋代繁榮的經濟有極大的關係。宋朝時期濟繁榮程度可謂前所未有,宋代財政最高收入為六千餘萬貫,比如,《建炎以來朝野雜記》記載:"國朝混一之初,天下歲入緡錢千六百餘萬,太宗皇帝以為極盛兩倍唐室矣。"宋朝每年的稅收曾高達六千餘萬貫,是唐代的兩倍都不止,這樣富庶的經濟條件,為馬球這樣的娛樂活動提供了堅實的發展基礎。

2,2宋朝時期馬球運動的比賽規則

再者,宋朝時期馬球運動的比賽規則,也更加完備。宋朝的馬球賽規則與唐代的雙球門比賽得分不同,有兩種得分方式:一種是雙球門制的比賽,球門分別設置在球場的兩端,並給參賽的隊伍和唐代一樣穿著不同顏色的服飾經常,率先將球擊進球門的隊伍得分,只要得夠三球就算獲勝,這是對唐代賽制的完善;一種是單球門制的比賽,整個比賽的場地只有一個球門,球門後設置盂一隻,參賽雙方都以擊球人盂為進攻目的,左隊先發球時右隊阻攔,並以此類推,雙方輪換發球這也是對唐代賽制的完備。而馬球賽制的完備,背後是宋代文化和經濟的繁榮,經濟基礎後決定上層建築,而宋朝市民文化的繁榮也有對馬球運動的推動作用。

3,宋朝時期馬球運動的興盛衰落的原因

3,1宋朝時期馬球運動的興盛,和宋朝的生產力有關

一方面,宋朝時期馬球運動的興盛,和宋朝的生產力有關。宋朝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生產力十分的強盛,農業、印刷業、造紙業、絲織業、制瓷業均有重大發展,宋代財政最高收入更是達到六千餘萬貫。而馬球運動在宋朝的興盛,與宋朝如此繁榮的生產力有巨大的關係,繁榮的經濟是馬球發展的基礎保障,繁榮的經濟解決了百姓和國家的後顧之憂,使得人們開始追求精神上的享受,所以馬球運動這樣的娛樂性運動才有用武之地。

3,2宋朝時期馬球運動的興盛,和宋朝的政治有關

另一方面,宋朝時期馬球運動的興盛,和宋朝的政治有關。宋朝在政治層面上,一直有巨大的邊境問題,其中西夏和大遼是主要的對象,所以宋朝的民族矛盾十分嚴重;同時,因為宋朝為加強皇權和軍事階層的穩定,決定加強中央集權,改革軍制三帥無發兵之權,同時為了保證國家的軍隊安全,實行募兵制,常年招募流民、饑民當兵。如此一來,宋朝的軍制要求士兵有巨大的作戰能力,以為你宋朝過度分散將領的權利;可是,宋朝士兵的來源混亂,導致宋朝的士兵培訓十分重要,所以加強軍事訓練是重中之重。而馬球作為對騎術要求嚴格的運動,也被宋朝統治者應用在了軍隊中。

3,3宋朝時期馬球運動的衰亡,和宋代的統治者有關

再一方面,宋朝時期馬球運動的衰亡,和宋代的統治者有關。由於馬球在宋代相較於唐代更加的完備,所以吸引了更多的王公貴族沉溺於馬球運動中,甚至皇帝也不例外。同時,宋代的一些宦官為了得到帝王的權力,使得帝王沉迷於聲色犬馬之中,導致政務荒廢,比如,著名的高俅,就曾使得宋徽宗不思朝政。後來,宋代的帝王逐漸認識到馬球運動不僅是一項奢侈的運動,而且會對朝政有不利的影響,所以,宋統治者逐漸不再喜歡,這也影響到了馬球在宋代的發展。再加上,因為宋代民族間的戰爭頻發,馬球也不再具有唐代時期的外交功能,這才逐漸成為單純的宮廷遊戲,逐漸走向了衰落。

4,馬球運動對宋文化和社會生活有巨大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馬球運動對宋文化和社會生活有巨大影響。從政治層面上說,馬球為大宋訓練了騎兵,使得宋朝有限的馬匹物盡其用。從文化方面來說,馬球作為一種娛樂活動,豐富了宋人的文化生活。從經濟層面來說,馬球作為一種相對奢侈性的活動,在宋朝風靡是對宋朝經濟繁榮的象徵。

第三,唐宋馬球運動的比較

綜上可知,馬球在唐代和宋代兩朝都曾有過繁榮的時期,只是在宋朝逐漸走向了衰亡。第一,唐代馬球的興盛是為了訓練士兵,抵禦突厥騎兵的侵犯;宋代馬球的興盛也是為了訓練士兵,抵禦西夏和遼國的進犯,因為宋朝當時受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的雙重威脅,為了加強軍事訓練。這和兩朝統治者為了提高軍士的馬術有關,也和馬球軍事性的特點有關。

唐代馬球的興盛和唐代平穩的朝政、繁榮的經濟有關,經濟繁榮是馬球運動的基礎,而平穩的朝政則是二者的保證;宋代馬球的興盛和唐代馬球的興盛原因一致,因為宋代的經濟是中國封建社會的巔峰。第三,唐宋兩代馬球的興盛和馬球的娛樂性有關,馬球是一種競技性活動,有很大的互動性和娛樂性,可以很大的調動參賽者的積極性,這才得到了兩朝統治者的喜歡。甚至馬球在唐代還作為外交禮儀,促進了唐朝的外交,到了宋朝,馬球則被列為科舉的項目,不但武舉時有馬球科,而且"策論進士科"也必須要考試馬球,足見它的發展和政治緊密相連。由此可見,馬球作為唐宋時期的熱門運動,它的興衰反映了兩朝政治、經濟、軍事的特點及變化。

相關焦點

  • 唐代馬球運動,何以「閃耀」唐朝盛世,備受唐朝詩人歌詠
    然而,其實早在我國古代,球類運動就已然出現,並且曾經風靡一時,從貴族階層興起,又逐步普及到社會各個階層,還一度成為文人墨客的歌詠對象。古代的球類運動不如現在的球類運動多,主要有三種,分別是:蹴鞠、馬球和捶丸。蹴鞠是一種古代常見的球類運動,具體的玩法就是用腳踢。其實蹴鞠這項體育運動的起源要追溯到漢朝,它當時已經發展成了一種有組織的團體活動。
  • 原創┃奔走馬球——唐宋皇帝的馬球運動
    馬球運動歷史悠久,在歐亞一些國家被稱為「波羅」(Polo)。有外國學者根據這一名稱的詞源,認為它起源于波斯。不過根據中國學者考證,「波羅」一詞源於藏語,後為歐亞許多民族借用,因此馬球應是起源於中國西藏地區,再由西藏傳入中原。也有專家認為,馬球應是從中國古代足球「蹴鞠」演變而來的。
  • 《知否知否》中明蘭和齊衡打馬球這項運動在古代有什麼要求
    在古代叫「擊鞠」,始於漢代,曹植《名都篇》中就有「連騎擊鞠壤,巧捷惟萬端」的詩句來描寫當時人們打馬球的情形。我們先來看看打馬球的器具和場地吧。馬球所用的球大小像拳頭一樣,球體中空,原料是用一種質地輕巧並且非常柔韌的特殊木材製成,球做好以後,外面還要塗上鮮亮的顏色並且要請專門的工匠在球的表面進行精緻的雕刻,因此製成的馬球不僅是競技運動的工具,還是非常精美的工藝品。
  • 什麼是打馬球,盛行於何時
    什麼是打馬球,盛行於何時 2019-02-02 08:56  傳統文化之經典
  • 驊騮爭趁一星飛,為你揭秘唐朝第一運動—馬球
    只要不違制,隨便找一塊空地就可以打馬球,唐人為了滿足在夜晚打球的需要,還在球場周圍點滿蠟燭,「燃十圍之燭以擊球,一燭費錢數萬」,可見唐朝人民對打馬球已經狂熱到何種地步,不只是在軍隊,在歷代唐朝皇帝的大力推廣下,馬球在外交、節慶等場合大放異彩,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第一運動唐朝馬球最獨特的一點是允許女子參加,經過十六國和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後,唐朝的女性地位得到了提升,在很多體育活動中都可以看到女子的身影,唐朝宮廷女子打馬球是一種風尚,宮內還有專門的女子馬球樂隊,後世出土的女子馬球陶俑就反映出了當時女子馬球的盛況
  • 北宋貴族能有多會玩——蹴鞠馬球水鞦韆,棍棒相撲舞刀劍
    引言宋朝是我封建歷史社會的一個過渡時期,它的城市經濟、社會文化等都達到了一定的發展高度,尤其是到了北宋中期以後,隨著社會的繁榮,生活水平的提高,各個階層都強烈表現出對自由放縱生活的追求,在這種背景下,體育娛樂也逐漸興起,並慢慢滲透到民眾的日常生活當中。
  • 龜茲時期壁畫中描繪下的商貿,反映古絲綢之路上的經濟繁盛
    證實這一歷史的記載,就是敦煌壁畫上描繪的一幅《張騫出使西域圖》,上面生動地刻畫了人物、駱駝、集市等商貿場景,再現了西漢時期商貿往來的景象。特別是到了東漢時期,西域都護府遷至龜茲以後,龜茲更成為當時西域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為商貿發展提供了更好的政治保障。
  • 不是由於經濟軍事,而是精神
    強漢盛唐,這兩個朝代是古代中原王朝文治武功的巔峰,時至今日,仍讓無數華夏兒女為之驕傲。但其後的宋朝則頗具爭議,一方面,它的技術、文化等成就讓任何朝代難以望其項背;但在國防及軍事上,則處於持續數百年的被動挨打之中,完全顛覆了「富→強」的思維概念。
  • 《知否》中的明蘭,在宋朝究竟能否拋頭露面打馬球?
    前幾天咱們講到了宋朝一種國民運動----馬球。這項運動也是歷史叔在重溫《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電視劇才知道,原來宋朝還玩起了「馬踢足球」的運動。在宋朝,馬球又稱為「打毬」或「擊鞠」、「擊丸」,雖說起源於唐朝,但是在宋朝時期卻迎來了黃金時期。在劇中,無論是大家閨秀還是王公貴族,都是喜歡在馬球上打打馬球。而劇中的女主角盛明蘭,更是在馬球場上英姿颯爽,毫不畏懼,竟然還與男主角顧廷燁爭奪激烈。
  • 洋海墓地出土幾個「謎」一樣的皮囊,專家經過考證,竟然是馬球
    但在古代的中國,我們也有自己的「古代三大球」,它們的名字分別叫做蹴鞠、馬球和捶丸。古文物研究專家介紹,蹴鞠就是足球的雛形,它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興盛於宋元兩朝,在南宋時達到了鼎盛,當時民間組建了許多出名的蹴鞠社團,至今仍有人提起的「齊雲社」,就是當時的一個典範。
  • 為何說從明清兩朝日本就不再是亞洲小國了?先看日本都做了什麼
    有人說是軍事,有人說是政治,但在作者眼裡,真正的標準是在國民教育、民生百態和社會公平度的真實體現。什麼叫大國?一句話,對外不被人欺負,對內不欺負自己的人就是大國。擁有37.8萬平方公裡,1.26億人口的日本體積確實不大(對比96萬),但作者可以很肯定地是說,從明清兩朝開始日本就已經不屬於亞洲小國了,而是屬於真正意義上的強國、大國了。
  • 「逐將白日馳青漢,銜得流星入畫門」,從史料文物談談唐代的馬球
    《資治通鑑》記載晚唐名臣楊行密之子楊渥曾經為了在夜間打馬球,「燃十圍之燭以擊球,一燭費錢數萬」 。一根蠟燭就得幾萬錢,一晚上打球還不知道要燒掉多少,真不愧是「貴」族運動啊。首先是經濟方面。其實正如我們開頭所說的,馬球在現在都是當之無愧的貴族運動,在古代也是如此。馬球在古代也不是一般老百姓負擔的起的運動,無論是馬匹、裝備還是場地都不是普通人能夠承受的。在唐朝,養一匹馬的費用約等於養一個六口之家的費用。
  • 宋朝軍事力量並不太強,為什麼國家還能發展得空前繁榮?
    眾所周知,在漢唐兩朝,中國的社會發展是非常繁榮的。漢朝時期,「文景之治」讓中國經濟得到了休養生息;絲綢之路的開闢,讓中國打通了與國際的貿易往來;「明章之治」讓大漢的國力達到了鼎盛。宋朝時期,中國社會的發展程度與漢唐相比絲毫不遜色,甚至,在某些方面還超過了漢唐兩朝,堪稱中國歷史中經濟文化發展成就最大的朝代。此外,論發展環境,宋朝能夠取得這樣的成就,是更加難得的。
  •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關於諸葛亮的句子還有什麼?
    陸毅版諸葛亮這兩句詩表達了杜甫對蜀漢丞相諸葛亮雄才大略、輔佐兩朝、忠心報國的稱頌。詩人以高度凝練的語言概括了諸葛亮一生的生活際遇、政治理想和輔國功業。「三顧頻煩天下計」令人想起三顧茅廬和隆中決策,「兩朝開濟老臣心」更令人想起諸葛亮輔佐先主劉備、後主劉禪兩朝,取兩川、建蜀漢,白帝託孤、輔佐劉禪的情形。諸葛亮可以說是殫精竭慮,忠貞不渝,盡了「老臣」之心。透過詩人的飽含深情的詩句,諸葛亮這位「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的丞相的一生的事業,以及他對後人的感召力量,得以充分體現,感人至深。
  • 投資人說 | 橋水基金Dalio:全球興衰交替有何規律可循?
    但這些動蕩時期,相對於長期的進步趨勢仍顯得微弱,因此在圖表中僅呈現微弱擺動。這些擺動對我們個體來說似乎很劇烈,不過是因為我們的人生既短暫,又渺小。以1929-1945年間大蕭條和戰爭時期為例。對我們而言,這17年是漫長且充滿震撼的。下面這張反映了這段時期(經濟情況)的圖表,摘自上文(反應兩百年變化的)折線圖。
  • 盛唐風華下的休閒娛樂風潮:唐朝時期的老百姓有哪些娛樂項目?
    盛唐風華下的休閒娛樂風潮:唐朝時期的老百姓有哪些娛樂項目?在中國古代歷史發展進程中,能夠稱得上「帝國」的朝代寥寥無幾。如果按照土地、人口、經濟、外交等四大因素去考察。發現僅有兩漢、唐朝、遼國,以及蒙、元、明、清等朝代,才符合或具備帝國標準。
  • 高中歷史《兩宋的政治和軍事》說課稿
    學好本課,可以幫助學生梳理掌握兩宋時期的政治與軍事,使之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二、說學情過渡語: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要對學情有所把握。通過三年的歷史學習,高一的學生已經積累了一些的歷史知識,掌握了一些歷史學習的方法,但是他們對於歷史的了解還停留在表象,不能理清歷史之間的聯繫與實質,因此教學中要注意啟發和分析。
  • 「擊鞠」帕米爾高原 古老馬球運動蓄勢待發
    新華社記者 胡虎虎 攝在6月底的新疆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以下簡稱「塔縣」)端午節群眾性文化體育活動中,居瑪巴依擔任隊長的達布達爾鄉代表隊再次贏得塔吉克族馬球比賽第一名。近年來,他們的隊伍所向披靡,幾乎包攬了所有縣級馬球比賽的冠亞軍。「打馬球講究的是『人馬合一』,要快、穩、準,團隊合作也是取勝關鍵。」居瑪巴依說。
  • 高麗前期服飾與唐宋服飾之間的「姻緣」
    正是因為宋的贏弱,政治關係變虛,經濟貿易反而變實,也是歷史上稱的"宋麗朝貢貿易"。同時,北宋長期遭受遼的侵犯,所以北宋一直懷著"厚往薄來"的想法,想要加強貿易往來再聯合高麗對抗遼人,這的確是個一舉兩得的好辦法。到最後有沒有合作成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宋麗之間的貿易往來確實更加頻繁了。
  • 中國古代實戰裝備之唐宋時期的札甲
    雖然我國鐵鎧的出現比皮甲稍晚,但憑藉出色的可加工性與防護能力,它從漢朝開始就在古代華夏軍隊的甲冑裝備史上佔據了絕對的統治地位。中國鐵甲製作精良,工藝完備,隨著時代發展演變出了札甲、明光甲、魚鱗甲、山文甲、鎖子甲等代表性形制,配件也逐漸增加,其工藝水平在宋明時期達到頂峰。這其中,最具實戰價值的是札甲和鎖子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