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海墓地出土幾個「謎」一樣的皮囊,專家經過考證,竟然是馬球

2020-12-22 騰訊網

球類運動作為現代體育喜聞樂見的比賽項目,已經細化分為了多個小項目,較為出名的就是「三小球」和「三大球」:前者為桌球、網球和羽毛球;後者則指足球、籃球和排球,在洋海古墓群,發現了幾個三千年前的古文物,專家研究後表示,這就是古代的馬球,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接下來讓我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作為當代「三大球」,足球、籃球和排球具有各自獨特的魅力,它們的比賽觀賞性很高,往往是對選手體力、技力和團隊協作能力的綜合考驗。但在古代的中國,我們也有自己的「古代三大球」,它們的名字分別叫做蹴鞠、馬球和捶丸。古文物研究專家介紹,蹴鞠就是足球的雛形,它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興盛於宋元兩朝,在南宋時達到了鼎盛,當時民間組建了許多出名的蹴鞠社團,至今仍有人提起的「齊雲社」,就是當時的一個典範。

馬球的條件較多,顧名思義,馬球是需要騎在馬上進行的運動,使用馬球桿擊球入門方得分,在古代,馬球並非是男人的專利,女性也可以馳騁「賽場」,較量一番。捶丸則類似於今天的高爾夫球,它不需要藉助坐騎,是一種以擊球入穴為規則的運動,當然無論是蹴鞠、馬球還是捶丸,都是需要分為兩隊對抗的運動,所以它們是對整個團隊的考驗。

顯然易見,古代三大球中,馬球是一個特殊的存在,它需要運動者騎馬比賽,要知道在古代馬和其他牲畜是不同的,在多數情況下,它們是要上戰場的,所以專家分析:馬球最早應該也是出現在軍營中,但由於時間跨度太大,它的起源我們尚未知曉,但根據曹植《名都賦》中的詩句:「連騎擊鞠壤,巧捷推萬端。」我們可以判斷出漢代末期,馬球早已出現。可是古代的馬球,究竟是什麼樣的?這個找不到實物,確實是讓人感覺到不甘心。

令人想不到的是,在遙遠的吐魯番盆地,我們有了關於馬球的新發現。作為鄯善縣目前已知最大的墓群,鄯善縣洋海古墓群的動態,一直牽動著世界各地考古專家們的神經,根據專業人士分析,洋海古墓群至少還有一半藏在地下,所以對它的發掘一直都是進行時。近日,在一座並不起眼的墓穴中,專家們發現了兩個奇怪的東西。

它們是三個「皮囊」,大小和成人的拳頭類似,在底部還依稀能看到有紅色十字樣的圖案,它們是用什麼製成的?來自什麼年代?是用來幹什麼的呢?專家們帶著許多的疑問,對這三個皮囊進行了全面的研究。首先,專家們對它們的材質進行了化學分析,結合同位素追蹤技術,專家們驚訝地發現,這三個皮囊居然都是牛皮製成,而且來自遙遠的戰國時期。

這三個「牛皮囊」是用來幹什麼的呢?專家們研究後認為,這就是古代的馬球,只不過還是半成品。古籍記載:「工部下開封市白牯取皮,備御用取鞠杖。」由此可見,馬球其實就是以堅韌的牛皮縫製而成的,但在裡面需要填上毛髮,皇家馬球甚至還要在外面畫上紋飾。洋海古墓群中出土的這三個皮囊,其實就是沒來得及填充毛髮的球皮。

古代的馬球其實並不只有「皮質」這一種。《金史·禮志》中記載:「(馬)球狀小如拳,以輕韌木枵其中而朱之。」意思就是說,木製的馬球是中空的,大小依然如人的拳頭,但外表要塗成紅色,這樣在比賽當中顯得比較醒目。因此我們可以總結得出,馬球共分為木球和皮球兩種類型,不過它們之間應該是皮球先出現的。

由於馬球這項運動存在較高的門檻,即要求運動者必須有馬,所以它逐漸轉化為了皇宮內院的專屬運動,並因此逐漸沒落。但是作為現代人,我們已經探明了馬球的歷史,所以希望這項運動可以復活,畢竟這也是我們的文化遺產呀!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晉小舟

相關焦點

  • 洋海墓群:位於吐魯番火焰山,無洋也無海,出土文物卻能改寫歷史
    洋海墓群出土的皮靴 洋海墓地共出土馬具約140件。按照用途可分為馬鑣、馬鞭、馬轡頭、馬鞍等物品;按照材質可分為銅、角、木三種。 在出土的木器中有幾個木桶非常有意思,上面除了精美的鹿紋,在口沿處有一圈三角形鋸齒紋的圖案,裡面還貼著不少小顆粒。
  • 新疆發現一具3000年「乾屍」,一條褲子卻令人稱奇,專家:歷史要改寫
    洋海古墓群有人知道嗎?洋海古墓群其實和著名的小河墓地一樣,都是位於新疆,兩個都是非常知名的墓葬。洋海古墓群位於新疆鄯善吐峪溝鄉洋海夏買裡村北,佔地面積達到了5.4萬平方米,距今有3000年的時間,可以說算得上是非常古老的遺址了。
  • 河南發現大片衛國墓地,出土玉石繁多,專家:揭示一周武王的秘密
    河南發掘出周朝時期的衛國墓葬,其年代從西周早期第一代諸侯王受封至衛國滅亡;跨越整個衛國時期,將近1000年;墓葬雖然經過嚴重盜掘,但仍然出土了大量珍貴文物;據考古專家介紹,衛國墓地高度還原出真實的歷史;這是怎麼一回事呢?3000多年前的人類社會又是什麼樣子?下面我們來看看!
  • 隨州棗樹林春秋曾國貴族墓地|羋月家族羋加墓,破解「曾隨之謎」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向陽前幾年電視劇《羋月傳》熱播,很多人對「羋」姓感到很新奇,而名列2019年十大考古新發現的湖北隨州棗樹林春秋曾國貴族墓地中,就有一座同為楚國公主「羋加」的墓,在這座墓中出土的銅缶上的銘文,破解了歷史上的「曾隨之謎」。
  • 在樂山大佛胸前發現一扇暗門,裡面出土的物品,揭開了千年之謎
    整個佛像總共高71米,頭高14.7米,整整經過了三代工匠,才知道它的工程有多大,整個佛像體態勻稱,兩手放於膝上,兩腳可坐百餘人,顯得十分威武。同時,樂山大佛也被各種傳說所包圍,有的傳說確實得到了證實,有的傳說佛像裡藏有許多金銀寶物,但這個傳說還有待考證,成了千古之謎,但值得一提的是,人們竟然在樂山大佛胸前發現了一個巨大的寶物,寶物中還出土了大量的物質,揭開了千年之謎。
  • 吉林市帽兒山墓地群:東北第一個奴隸制國家扶餘國墓地群
    根據出土文物與史書相互印證,以及經過考古學家的認真分析研究,基本確認帽兒山古墓群主要是漢、魏時期中國少數民族政權夫餘貴族與平民的墓地,也有少量漢代漢族人的墓地。墓地出土的馬具等具有草原騎馬民族的特徵,可以看到扶餘族與鮮卑、高句麗等少數民族存在廣泛的文化交流。此外,附近還有戰國和漢代的多處遺蹟。1996年,帽兒山墓地群被國務院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吉林省最早的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 新疆發現一條「破褲子」,設計卻十分超前,專家鑑定後直言了不起
    我們之前介紹過「素紗襌衣」「印花敷彩紗絲綿袍」「金縷玉衣」等墓葬中出土的古人衣服類文物,確實我們能從這些文物中感受到古人的那種聰明才智,真心是令現代人都為之汗顏的!那是在新疆吐魯番地區鄯善縣的洋海墓群,其佔地面積達到了5.4平方米,分為了Ⅰ、Ⅱ、Ⅲ號墓地,後來更是成為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就在考古隊來到洋海墓群M12墓室的時候,專家在這裡發現了一塊布,這塊布從外形來看是深褐色的,而且感覺非常的髒,要不是出現在古墓中,估計專家真的是不想去動它,確真的會有點作嘔的感覺。
  • 原創┃奔走馬球——唐宋皇帝的馬球運動
    馬球運動歷史悠久,在歐亞一些國家被稱為「波羅」(Polo)。有外國學者根據這一名稱的詞源,認為它起源于波斯。不過根據中國學者考證,「波羅」一詞源於藏語,後為歐亞許多民族借用,因此馬球應是起源於中國西藏地區,再由西藏傳入中原。也有專家認為,馬球應是從中國古代足球「蹴鞠」演變而來的。
  • 鳳凰古墓群出土神秘不腐男屍,皮膚具有彈性,不腐秘密被專家解開
    想當年,馬王堆漢西出土的一具不腐女屍震驚了全世界,幾年之後,同一片大地上竟然又出現了不腐男屍,而且年代還要比之前發現的更早,這如何不讓人驚嘆呢!而這其中最具有神秘色彩的不腐男屍,則出土於編號為168號的墓坑中。168號墓為長方形的土坑豎穴木槨墓,埋藏深度較大,墓坑內整體空間也較為寬闊,其中從墓口到墓底的距離竟然長達8.4米。
  • 日本大阪市中心發現史上罕見圓形墓地,首相安倍表示驚訝
    近日,日本大阪市中心出土了一座墓地。據信,該墓地可以追溯到幾百年前,佔地面積非常狹小,而且墳墓呈現圓形,這是極不尋常的,因此該墓地被認為是一個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墓地。它的發現,為研究人員對日本幾百年來的生與死有了更加深入地了解。然而,該墓地還存有許多未解之謎,這仍困擾著研究人員。
  • 出土西漢戒指款式與今無異 金光閃閃似剛買(圖)
    但考古專家告訴你,這枚金戒指是西漢早期遺物,距今至少兩千多年了,今年9月24日才從將軍村王家河墓地出土。  記者注意到,金戒指閃亮如新,中間一段較寬較凸,與現在金戒指的基本款差別不大。專家根據墓葬推測,這枚金戒指當時應該戴在一位婦女手指上,這位婦女屬於社會中上階層人士,但不是很富有。專家說,因為長期埋葬地下,氧氣耗盡,故保存依然完好。
  • 西安一唐代墓葬出土驢骨 專家研究分析得出結論唐代貴婦騎驢打馬球
    崔氏墓中發現大量獸骨,經鑑定為驢骨和牛骨(資料圖片)騎馬打馬球是唐代宮廷盛行的體育競技運動,然而,中外考古專家合作,對西安一座唐代貴婦墓葬中出土驢骨等遺存進行多學科研究分析,結論令人咂舌:驢可能是這名貴婦在宮廷馬球比賽中的坐騎
  • 長沙伍家嶺出土神秘銅鏡,上有英文字母,專家最後揭秘它的用途
    在考古發現中,出土文物帶有文字或者符號,都是一種正常的現象,並不會讓專家們感到分外驚奇,但如果文物上出現了英文字母,那就會讓專家們感到不可思議了。比如湖南伍家嶺古墓,就出土了帶有英文字母的銅鏡,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 希臘專家發現詭異墳墓,還出土黃金戒指,可戒指的圖案謎團卻無解
    希臘專家最近還在當地,發現了詭異的格裡芬戰士墳墓,並在陵墓中,出土了四枚神秘的金戒指,希臘專家經過研究,發現金戒指上面,還有許多的未解之謎,您要想了解事情背後的真相?那就讓小編為您揭秘:(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
  • 古墓出土「鳥爪」狀青銅器,用處讓人費解,專家:古人真聰明
    ——雅各布 婦好是商朝時期商王武丁的王后,她是我國傑出的女性軍事將領和政治領袖,1976年考古學家發掘了婦好墓,在墓中出土了一個形狀像鳥爪的青銅器,這個青銅器的作用著實讓專家們撓頭。
  • 出土於東晉大墓的長生「不老仙丹」,竟然是毒性很大的化合物!
    原來這是出土於東晉大墓的一種長生「不老仙丹」。1965年,考古發掘人員在南京象山的一座東晉大墓主人頭部位置的一個直徑約10釐米、圓形的漆盒內發現了它們。藏在錦盒裡的這批小東西,只有米粒大小、通體紅豔,圓乎乎的。
  • 這個杯子工藝和材料來源,現在還是一個謎!
    現代任何一個超市都能找到類似款式的杯子,就和家裡喝果汁和啤酒的杯子一樣。在展示燈下,水晶泛著淡粉色。用心點看,它並不是玻璃般透明的,而是略帶一點淡琥珀色,外表沒有紋路,表面看得出是經過拋光的,杯身上有一些自然的裂紋,中部和底部有海綿體狀自然結晶。這個杯子很「現代」這就是杭州博物館藏品——戰國水晶杯。那麼它有什麼奇異之處呢?
  • 考古專家:長豐古墓群宜原址保護建遺址公園或博物館!
    通過對古墓形制、棺槨考證及土層檢驗,考古人員初步判斷該墓葬年代為北宋。據考古專家介紹,在M12古墓內出土墓誌一盒,上半部雖漫漶嚴重,但內涵豐富。出土展示的文物有金飾、銀飾和各類陶瓷器皿共50多件。專家們現場觀摩文物造型、質地,來判斷文物最初的產地以及墓主人的身份地位。經過工作人員修復和清理,這些文物在歷經千年仍展現出精美的紋飾和精湛的工藝技巧,讓專家們驚嘆不已。
  • 古墓出土27噸國寶,墓主身份成謎,圍觀老農大喊:我知道!
    今天小編要介紹的這座墓穴,被盜後出土27噸國寶,墓主身份成謎,圍觀老農大喊:我知道!陝西是華夏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據統計西周、秦、漢、唐等十四個朝代,都曾設此都城。陝西文物和古建築數量眾多。據統計陝西各類文物點3.58萬處、博物館151座、館藏各類文物90萬件。自秦始皇陵被發現後,考古工作就在陝西持續進行著,除此之外盜墓事件也不斷發生。
  • 江西出土一座千年古墓,發現46名陪葬女子,開棺後的景象令人沉思
    這一制度在我國兜兜轉轉,曾經多次被廢除又多次重新使用,而2006年江西出土的一座千年古墓中,竟然發現了46名陪葬女子,除了她們,還有更多令人匪夷所思的景象。2006年12月30日,江西靖安縣李家村的村民,在李洲坳山下挖土時,挖出來一個非常古怪的青銅器,雖然青銅器的身上布滿了銅鏽,但是依舊可以看得到精美的紋飾和銘文。村民知道這可能是文物,於是上報到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