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熱播的《二十不惑》,我們可以從這部現實主義女性青春成長劇中,看到Z世代女性有什麼樣的特點呢?本文筆者將針對Z世代女性的特點,分享品牌在做「她營銷」過程種的避雷指南。
「抓住女性就抓住了消費,女性才是真正的消費主力軍。」這是馬雲說的。
「抓住年輕人,就抓住了未來。」這是當下品牌營銷的共識。
「她經濟」的崛起是毋庸置疑的。據滙豐環球研究報告顯示,在中國多達四分之三的家庭消費決定由女性主導。
但女性營銷不好做,特別容易踩雷,比如今年香奈兒三八節的活動文案就慘烈翻車。
「不會用香水的女人沒有未來」這句出自香奈兒女士之口的文案,已經被引用了無數次,如今被打上了不尊重女性的記號。
這背後,是時代的改變,環境的改變,和女性心理的改變。
女人心海底針,女性的心思不好猜;對以Y世代為主的「前浪」來說,年輕人的心思也不好猜;兩者疊加,年輕女性的心思更是難以琢磨。
當下,有一部熱播劇在年輕女性群體引起廣泛討論——《二十不惑》,講述即將大學畢業步入社會的四位女生的成長故事。
該劇播出以來,「真實」成為關聯最多的詞彙。裡面的劇情、人設被網友稱為「人間真實」,獲得年輕人的認同。
劇中四位女生的人設個性鮮明,也是Z世代女性群體中比較典型的形象。
姜小果:家境一般,長相都一般,勤勉獨立的職場女性。羅豔:生活散漫、佛系、自我的動漫遊戲宅女。段家寶:家境富裕、消費任性、沉迷追星的吃貨。梁爽:有著優越外表,精緻愛美,不合群的時尚網紅。
我們可以從這部現實主義女性青春成長劇中,看到Z世代女性有什麼樣的特點呢?
一、多元
進入二十一世紀,女性形象的內涵在不斷擴大,女性的價值觀也在不斷演化,尤其是在Z世代群體中,這種變化顯得尤為劇烈。
在傳統觀念中,女性的形象是比較單一的,黑長直的溫柔,或者是火辣的性感,才符合社會對女性的定義。
但,一個尷尬的點是,Z世代越來越缺少集體記憶和共識。
近幾年火熱的女團選秀中,Z世代女性的價值觀和審美,已經從單一走向多元。不論是甜美還是颯爽,溫柔還是高冷,御姐還是搞怪,都能被認可、被喜愛,都有擁護者。
已經有女性品牌也在轉變這一思維,典型的如維密。一向打著「魔鬼身材」、「性感」標籤的維密,在業績陷入窘迫時,開始向更多元的形象轉型,先是在19年籤下「變性模特」、「大碼模特」。
但維密改變得太晚了,「車子撞牆了才知道拐了」的維密,英國子公司在今年6月宣布破產。
但需要提醒的是,這種「正確」也不能太過頭,太過極端的案例也會引起「反噬」。比如前不久引發吐槽的CK廣告,邀請了一位極具爭議的模特Jari Jones拍攝,並投放了巨幅宣傳海報。
Jari Jones是一位變性的、身形肥胖的黑人女同。按照正常的發展路徑,CK多元的理念應該受到稱讚,但卻引來兩極分化的評論。
CK不是第一個選用大碼、黑人模特的內衣品牌,為什麼同樣表達「多元」的理念,CK卻充滿爭議呢?市場中批評者認為:CK極端化的表現形式,為了「價值觀正確」丟失一貫的審美。
不貼標籤,不下定義,尊重女性的多元化,從這個觀點出發,是最安全的「價值觀正確」。
但,凡事都有一個度,價值觀正確與審美,需要品牌去平衡。
二、獨立
從《我的前半生》中幹練、瀟灑的唐晶,到《都挺好》中強勢、勇敢的蘇明玉。
再到勤勉、積極的姜小果,獨立自主的職場女性角色,越來越受追捧。她們不甘於成為家庭、伴侶的附庸,更傾向於擁有獨立的人格。
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發布的《2020女性品質生活趨勢洞察報告》顯示,90後女性,即使當上母親,大多數人還是會選擇將更多目光投向自身,要有獨立的空間和明確的人生規劃。
在內地不算出名的薇風面膜,曾在微博了發布一支#你很了不起#的廣告,發布兩天,品牌關鍵字#薇風#的微博指數,就從104上升到了752,百度指數從0升至130。
這是一支什麼樣的廣告?
廣告片中的三位女性都有著自己的事業,在奮鬥中實現自我價值。廣告中還提到,根據報告調查顯示:中國六成以上的女性將家庭與事業並重,熬夜加班的女性幾乎與男性持平。
在去年三七女生節前夕,耐克以女運動員為主題,推出#管什麼分寸#的廣告片和系列海報,海報中的每一位女性都在獨立、勇敢地做自己。
打動人心、熱血沸騰是耐克廣告的魅力,這組文案同樣如此。
這兩則廣告都以客觀的口吻,讚揚了女性的獨立,不刻意煽情,而是以本就極具情感衝擊的真實故事,來調動情緒,從個體映射群體。
三、自我
OLAY 在2019年的開年,上線了一支《下一站,無懼年齡》的短片,片中女主年滿28歲,手持單身通往已婚的車票,當28號車廂的女生們統一戴上白色頭紗,女主選擇撕掉手中的車票,瀟灑下車。
「誰說人生只能根據固定的軌跡前行,我想去看更多不一樣的風景。」
婚姻總是逢年過節繞不開的話題。在傳統習慣上,女性到了一定年齡就該結婚。
但新時代的女性,並不這麼認為,在Z世代眼中,更是如此。
閱文集團旗下女性閱讀旗艦品牌紅袖讀書曾發布《2019紅袖讀書女性婚戀觀研究報告》,此次研究報告對90後、95後、00後三個年齡階段女性讀者的婚戀觀進行了全面的剖析。
報告中顯示,63%的95後戀愛經歷為0,也就是傳說中的「母胎solo」,累計單身時長在20到24年之間。剛大學畢業半年的倩雯便是其中一員。
關於自己為什麼戀愛經歷為0這件事,蕭棠的回答是:「是遊戲不好玩,還是網文不好看,非要想不開去談戀愛?」
她們有的像羅豔一樣沉迷遊戲、二次元,有的像段家寶一樣沉迷追星,還有的沉迷網文或者萌寵。總之,習慣於獨自美麗,對感情比較佛系。
除了內容消費外,女性的自信,同樣代表品類增長的機會。
《2019母親節女性消費趨勢報告》中顯示:女性的自信的一種變現,便是在健康管理、運動健身上的投資明顯增多。
京東大數據中顯示,2020年春節期間,平臺瑜伽墊同比增長高達150%、划船機同比增長134%、拉力器同比增長109%、跳繩與啞鈴同比增長超過56%。
不被世俗傳統約束,不做牽線木偶,Z世代的自我意識愈發堅定。而品牌也要從之前的刻板印象、社會教條中脫離,洞察當代女性的真實想法,並予以支持,將更開放、前衛的思想植入品牌宣傳中。
四、自信
早年網上有個人間真實的段子:
當媽媽換上衣服問我,這身怎麼樣?如果我說不好看,她會一直換,直到我覺得好看為止。
如果是我爸問我,穿這套好看嗎?我說不好看,他會說:你懂個屁!然後自信出門。
與中年男子的迷之自信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傳統女性的不自信。但女性的不自信正慢慢褪去,取而代之的是Z世代女性,越來越多地稱自己為「仙女」。這種自信是源於「自愛」,愛自己,認可自己。
這種自信與認可,從另一個維度理解,便是對抗他人的批判。
在《二十不惑》中有這樣一個十分「現實」的論述。
對於穿衣話題,羅豔的媽媽說:「身為女性,我們應該更多一點自尊自愛自我保護」
而羅豔反駁道:「我的裙子一點問題都沒有,我有我穿衣的自由,錯的不是我!」
例如,為讓女性對運動更積極,改善其健康狀態,英國體育健身公司Sport England,出街了主題廣告「This Girl Can」,並引發目標受眾群體的熱議。
在創作這條TVC時,執行團隊的洞察是:女性最大的心理障礙,在於過於care外界觀點,擔心自己的長相、外形和能力,引來外界的質疑。
而這支TVC的立意,就是去除這種心理障礙,讓她們更自信地投入到體育項目中。
自譯:現在的狼狽,為了以後不狼狽
中國女性傳承了幾千年的觀念「女為悅己者容」正轉變為「女為己悅而容」。
沒有人不喜歡聽到別人誇獎自己,沒有人會去責怪一個誇獎自己的廣告。面對越來越自信的女性,你傳達出的讚美,她們會欣然接受,並表示認同,從而對品牌也心生好感。
Z世代女性的品牌剛需,不是大牌,而是「認同我」、「讓我認同我」的品牌。
以上的品牌案例,都是在響應一種價值觀,一種超A的「new sexy」。
對品牌而言,去迎合new sexy,有利於實現差異化競爭,以獨特的宣傳概念佔領用戶心智。對大眾品牌來說,有利於建立起前衛、開放、正能量的品牌形象,博得女性用戶的好感。
但關鍵在於:如何找到真實的「痛點」,而不是品牌想當然的自嗨?
《二十不惑》製片人徐曉鷗在採訪中表示,《二十不惑》在創作過程中做了大量調研工作,通過大量調查提煉出了這一代年輕人的畫像,基於真實現狀塑造四個年輕人形象。以她們為視角講述的青春故事,更具時代感,更能引發觀眾的情感共鳴。
切實深入調研、觀察、接近你的目標群體,這或許也是品牌該借鑑的。「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在品牌營銷中同樣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