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格馬利翁效應」又稱期待效應,原指通過教師對學生心理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使學生取得教師原來所期望的進步現象。
簡單來說,就是你對一個人積極的影響,會指引對方朝著你所期待的方向發展。現在,「皮格馬利翁效應」同樣也適用於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異性相處中,我們常常會遇到對方不聯繫自己的情況。這個時候,大多數人選擇的都是發脾氣、找對方理論,然而這樣做的結果往往都不好。
其實,在遇到這樣的情況時,我們不妨使用一些小技巧,比如「皮格馬利翁效應」,它會讓你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張黎是一個自媒體工作者,今年27歲。她的男朋友李一凡在一家公司工作,今年29歲。
兩人是在大學認識的,畢業後才確定了戀愛關係,現在戀愛已經3年了。在大家的眼裡,他們倆就是天作之合,是模範情侶,兩人的感情確實也不錯。
但是,兩人平時工作都很忙,常常要去不同的城市,聚少離多。不誇張地說,手機聯繫,就是他們唯一的交流和溝通。
一開始,李一凡是不會主動聯繫張黎的,一是工作比較忙,二是他怕打擾到張黎。然而,這個時候,兩人的問題就出現了:一個不聯繫對方,一個苦苦等消息。
後來,張黎發現苦等無結果,乾脆就自己主動給他發消息了。每次收到他的回應,張黎都會表達出自己的喜悅和興奮。再後來,發消息給張黎,就成了李一凡每天必做的事情。
在面對對方不聯繫自己的情況時,張黎沒有選擇像其他女人一樣生氣、吵架,而是選擇了自己主動聯繫他,並適時的表現出自己想要收到他信息的期待。
而這樣做的效果也是很好的,李一凡得到了積極的心理影響,開始主動聯繫張黎,兩人的感情也因此越來越好了。
在異性相處中,避免不了會出現這樣那樣的情況和問題,這個時候你應該拋開常規的處理方式和思維,學會試著去用一些新的方法。
同時,異性相處是需要小技巧和小方法的,技巧和方法用對了,一切問題都將不再是問題。所以,西妹希望你能明白,異性相處,對方不聯繫你時,不妨試試「皮格馬利翁效應」。
主動聯繫對方
當對方不聯繫你時,那麼你就主動聯繫他吧。因為,當你主動聯繫對方的次數多了之後,就會發生兩種變化。
一是對方能通過你的頻繁主動聯繫,知道你是想要他聯繫你的,這個時候受你的暗示,他就會開始聯繫你;二是對方被你的這種主動聯繫所影響和帶動,這種潛移默化會使他開始聯繫你。
反之,如果對方不聯繫你時,你選擇不理他,那麼你們只會開始不斷的冷戰。這個時候,就會出現誰也不理誰的現象,然後各自生悶氣。
你要知道,這樣做,對方也許根本就不明白你的想法,沒準還會被你的這種反方向的影響引導。
表現出期待和喜悅
當對方不聯繫你時,你要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和期待,然後在他聯繫你後,你要及時地表現出你內心的喜悅和興奮。
這個時候,對方就會收到你積極的回應和鼓勵,這種鼓勵會讓他頻繁聯繫你。
反之,如果對方聯繫你後,你沒有任何的情緒變化,要麼面無表情,要麼情緒低落,那就會讓對方接收到消極的影響。
他會認為,他的聯繫對於你來說根本就不重要,是可有可無的,於是他自然也就不會聯繫你了。
有意無意表明自己的想法
當對方不聯繫你時,你要有意無意地表明自己的想法,告訴他,你是需要他的聯繫的。
這個時候,對方就會知道你的想法,也會被你的這種想法和期待所影響,從而開始主動聯繫你。
反之,如果對方不聯繫你時,你不表露出自己的期待。這個時候,他就會認為你是接受這樣的做法的,你是不需要他的聯繫的。
你要知道,異性相處,溝通是解決矛盾和問題的好方法之一。
「皮格馬利翁效應」就是異性相處時的一個很好的小技巧,通過自己對對方心理的潛移默化,讓對方朝著自己想要的方向發展,也可以說是一種「同化」。
別不信,這個小技巧不論是對於男人還是女人,都同樣適用。
當異性相處,對方不聯繫你時,你可以試著去換個方法和思維處理問題,也許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你要知道,在愛情中,不要太執著,更不要吊死在一棵樹上,這不僅適用於人,更適用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