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性相處,對方不聯繫你時,不妨試試「皮格馬利翁效應」

2020-12-13 騰訊網

「皮格馬利翁效應」又稱期待效應,原指通過教師對學生心理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使學生取得教師原來所期望的進步現象。

簡單來說,就是你對一個人積極的影響,會指引對方朝著你所期待的方向發展。現在,「皮格馬利翁效應」同樣也適用於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異性相處中,我們常常會遇到對方不聯繫自己的情況。這個時候,大多數人選擇的都是發脾氣、找對方理論,然而這樣做的結果往往都不好。

其實,在遇到這樣的情況時,我們不妨使用一些小技巧,比如「皮格馬利翁效應」,它會讓你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張黎是一個自媒體工作者,今年27歲。她的男朋友李一凡在一家公司工作,今年29歲。

兩人是在大學認識的,畢業後才確定了戀愛關係,現在戀愛已經3年了。在大家的眼裡,他們倆就是天作之合,是模範情侶,兩人的感情確實也不錯。

但是,兩人平時工作都很忙,常常要去不同的城市,聚少離多。不誇張地說,手機聯繫,就是他們唯一的交流和溝通。

一開始,李一凡是不會主動聯繫張黎的,一是工作比較忙,二是他怕打擾到張黎。然而,這個時候,兩人的問題就出現了:一個不聯繫對方,一個苦苦等消息。

後來,張黎發現苦等無結果,乾脆就自己主動給他發消息了。每次收到他的回應,張黎都會表達出自己的喜悅和興奮。再後來,發消息給張黎,就成了李一凡每天必做的事情。

在面對對方不聯繫自己的情況時,張黎沒有選擇像其他女人一樣生氣、吵架,而是選擇了自己主動聯繫他,並適時的表現出自己想要收到他信息的期待。

而這樣做的效果也是很好的,李一凡得到了積極的心理影響,開始主動聯繫張黎,兩人的感情也因此越來越好了。

在異性相處中,避免不了會出現這樣那樣的情況和問題,這個時候你應該拋開常規的處理方式和思維,學會試著去用一些新的方法。

同時,異性相處是需要小技巧和小方法的,技巧和方法用對了,一切問題都將不再是問題。所以,西妹希望你能明白,異性相處,對方不聯繫你時,不妨試試「皮格馬利翁效應」。

主動聯繫對方

當對方不聯繫你時,那麼你就主動聯繫他吧。因為,當你主動聯繫對方的次數多了之後,就會發生兩種變化。

一是對方能通過你的頻繁主動聯繫,知道你是想要他聯繫你的,這個時候受你的暗示,他就會開始聯繫你;二是對方被你的這種主動聯繫所影響和帶動,這種潛移默化會使他開始聯繫你。

反之,如果對方不聯繫你時,你選擇不理他,那麼你們只會開始不斷的冷戰。這個時候,就會出現誰也不理誰的現象,然後各自生悶氣。

你要知道,這樣做,對方也許根本就不明白你的想法,沒準還會被你的這種反方向的影響引導。

表現出期待和喜悅

當對方不聯繫你時,你要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和期待,然後在他聯繫你後,你要及時地表現出你內心的喜悅和興奮。

這個時候,對方就會收到你積極的回應和鼓勵,這種鼓勵會讓他頻繁聯繫你。

反之,如果對方聯繫你後,你沒有任何的情緒變化,要麼面無表情,要麼情緒低落,那就會讓對方接收到消極的影響。

他會認為,他的聯繫對於你來說根本就不重要,是可有可無的,於是他自然也就不會聯繫你了。

有意無意表明自己的想法

當對方不聯繫你時,你要有意無意地表明自己的想法,告訴他,你是需要他的聯繫的。

這個時候,對方就會知道你的想法,也會被你的這種想法和期待所影響,從而開始主動聯繫你。

反之,如果對方不聯繫你時,你不表露出自己的期待。這個時候,他就會認為你是接受這樣的做法的,你是不需要他的聯繫的。

你要知道,異性相處,溝通是解決矛盾和問題的好方法之一。

「皮格馬利翁效應」就是異性相處時的一個很好的小技巧,通過自己對對方心理的潛移默化,讓對方朝著自己想要的方向發展,也可以說是一種「同化」。

別不信,這個小技巧不論是對於男人還是女人,都同樣適用。

當異性相處,對方不聯繫你時,你可以試著去換個方法和思維處理問題,也許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你要知道,在愛情中,不要太執著,更不要吊死在一棵樹上,這不僅適用於人,更適用於事。

相關焦點

  • 和一個不主動的人相處,你不妨試試「皮格馬利翁效應」
    當你學會了去讚美別人的時候,你得到的遠遠會比想像中的要多。 不斷地去讚美鼓勵別人,其實就是心理學中的「皮格馬利翁效應」。 它能夠讓對方朝著你所期望的方向而發展,也能夠促進兩個人之間關係的和睦。
  • 想讓他對你死心塌地,與其一味取悅,不如試試「皮格馬利翁效應」
    01羅森塔爾效應,亦稱「皮格馬利翁效應」、「人際期望效應」,是一種社會心理效應,指的是教師對學生的鼓勵,能激起學生興趣。這種反饋又激起老師更大的教育熱情,維持其原有期望,並對這些學生給予更多關照。到最後,不僅沒有換來對方的死心塌地,反而換來的是對方的理所當然。在這種情況之下,有很多女孩子會怨天尤人,她不明白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明明一心一意為她好,為什麼對方根本就意識不到這種好?如果是這種情況,我只能說你太不了解人性了。
  • 掌握「皮格馬利翁效應」,會讓男人越來越愛你
    其實,你應該試著掌握「皮格馬利翁效應」,這會讓男人越來越愛你。現實的浮躁,導致很多人都忽略了感情的真理,其實「皮格馬利翁效應」也是一種期待效應,你期望什麼,就會得到什麼。周以薇對待愛情的看法很簡單,雖然是個女人,但是她卻並不粘人,甚至覺得談戀愛,只要兩個人在一起就好,沒必要每一天都太過分地粘膩。
  • 皮格馬利翁效應——作為上司或老闆,怎麼激勵員工?
    愛神阿芙洛狄忒被皮格馬利翁打動,賜予了雕像生命,讓他們可以結為夫妻,永遠相伴……在心理學中,我們用皮格馬利翁命名了期望成真的心理效應——皮格馬利翁效應。不知道是時代變了,還是身為80後的我長大了,總覺得現在的小朋友比我們剛畢業那會兒看起來更「佛系」。
  • 異性相處,忌諱「毛毛蟲效應」
    低頭走的久了,偶爾勇敢的抬起頭,才能發現不一樣的美景。異性相處亦是如此,自顧自地埋頭苦戀,不如換一種方式,或許能得到意想不到的結果。02.很多人在與異性相處的時候,除了單純的朋友關係,大多都不敢再作進一步的試探。
  • 和異性相處,忌諱「棄貓效應」
    破碎的鏡子之所以不能重圓,是因為它始終都有裂痕,就像在感情裡受過傷的那個人一樣,他表面會比從前更乖巧,可心裡的擔憂和怯弱也更甚,所以你們哪怕在一起了,他對你更多的也是小心翼翼。因此,和異性相處,忌諱「棄貓效應」。
  • 女人應該學會的「馭夫術」:皮格馬利翁效應
    時間一天天過去,愛神阿佛洛狄忒被皮格馬利翁的真情感動,賦予了雕像生命。最後,皮格馬利翁娶了這位活過來的雕像,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心理學家將通過讚美、信任、期許等積極情緒使願望成真的現象,稱之為皮格馬利翁效應。
  • 徵服一個人的關鍵方法是:「皮格馬利翁效應」
    皮格馬利翁效應的定義和情感解讀01)、何為皮格馬利翁效應?02)、情感解讀皮格馬利翁效應心理學中的皮格瑪利翁效應其實更像是期望值所產生的實際變化,期待,讚美或者是肯定。這些都具有特殊的魔力,它能夠通過一個人的潛意識地改變,從而影響一個人的行為方式。
  • 怎麼讓有好感的異性對你產生愛情?試試心理學中的吊橋效應
    他愁啊,想表白吧又怕情況未明,萬一連朋友都做不成怎麼辦?繼續拖著吧,又怕夜長夢多,萬一被別人搶先表白,他錯過了怎麼辦?回想起過去的自己,大學的時候,他和一位女同學相互暗戀,但兩人都以為是自己在單戀,總是用和別的異性親近刺激對方,結果相互誤會,真的錯過了。畢業3年後的同學聚會,他才知道原來當年那位女同學也暗戀自己,想想都讓人唏噓。
  • 在管理中,要充分發揮「皮格馬利翁效應」的威力,激發他們的潛能
    「皮格馬利翁效應」告訴我們:當我們傳遞我們對他人的看法以及期望時,我們就會對他們自身的期望值產生影響,而這種影響所產生的張力就可能把他們引向我們所期望的方向。當然,我們在他人眼中的位置越重要,影響力就越大。
  • 皮格馬利翁效應
    簡單來說,皮格馬利翁效應指的就是如果你對一個人有期待,那個人久而久之會對你的期待有所回應,他會按照你所期待的那個方向發展。
  • 了解「皮格馬利翁效應」,輕鬆幫孩子解決困難
    可當初羅森塔爾是隨機抽取的學生,他並不了解這些學生。所以說,當初羅森塔爾的話其實是一個謊言,而這個謊言,對老師和學生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這份影響,以及它造成的後續效應,就是「皮格馬利翁效應」。02「皮格馬利翁效應」會讓信任發揮最大的力量可能有人會不理解,為什麼明明是一個謊言,卻能有著這麼強大的影響力呢?
  • 想讓男人離不開你,不妨試試「棄貓效應」,心理學有依據!
    因此,女人們不妨嘗試一下「棄貓效應」,讓男人漸漸的變得離不開你。感情上,遇到不懂珍惜的人,不妨嘗試「棄貓效應」! 為什麼需要「棄貓效應」 我們都知道在愛情裡面,兩者並不是對等的,有時候你付出了三克的喜愛,對方並不一定能夠還給你三克
  • 孩子越管越「叛逆」,不妨試試皮格馬利翁效應,比你喊破嗓子有用!
    或許正面管教不管用,我們可以試試反面,逆流而上或許有意想不到的效果。那麼我們具體要怎麼做呢?今天給大家分享一個比較有用的法則。皮格馬利翁效應也叫期望效應。針對寶寶的這些壞行為,應該會有很好的糾正效果。什麼是「皮格馬利翁效應」?簡單來講皮格馬利翁效應也叫做羅森塔爾效應或者是期望效應。
  • 皮格馬利翁效應:你越堅定信念,就越能夠獲得成功
    信念,是成功必不可少的力量,它支撐著你突破一個個瓶頸,克服一重重困難,在拼搏的道路上勇往直前,毫不退縮。皮格馬利翁效應告訴我們,你越堅信信念,就越能夠獲得成功。相反的是,一旦信念搖擺不定,也就容易失去成功的機會。
  • 異性朋友相處,經常這樣聯繫的人,關係已經變得不「純潔」了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的人異性朋友很多,但是有的人異性朋友卻很少,我也是這樣認為的,異性之間沒有純潔的友誼就是因為我們不知道,異性相處的界限在哪,所以很多時候,我們不知不覺的就會踏入禁區。事實上異性相處的過程中,總歸是一個人喜歡你,否則不會選擇當你的異性朋友,而且當你們之間經常這樣聯繫的話你們之間的「關係」已經不只是純潔的友誼了,看看你們過界了沒?彼此保持頻繁的聯繫。
  • 「皮格馬利翁效應」很神奇用準了能讓人人變得越來越優秀
    其中就大有存在一種他人的期望與鼓勵的「皮格馬利翁效應」,就是說你行,你就行;說你真棒,你就變得很棒。有多少個優秀的孩子在家長、老師、同學的美好期待和熱情的祝福、鼓勵下,變得越來越優秀,越來越出色的啊。期間「皮格馬利翁效應」有意無意地在起效。
  • 當「文化刻板印象」遇上「皮格馬利翁效應」
    「皮格馬利翁效應」是指人們對某種現象或事物或某種個體形成的期望或預言,會使該該事物或個體產生適應這一期望或預言的效應。換句話說就是「你希望獲得什麼,你就會獲得什麼。你得到的就是你希望得到的」結合以上兩點,我們可以得到一個概括的結論,你認為他是什麼樣的,他就真是什麼樣的。
  • 想讓女人主動對你產生好感,不妨試試「黑暗效應」
    想讓女人對你主動產生好感,可以試試「黑暗效應」。「在光線比較暗的地方,約會的雙方都看不清對方的表情,很容易減少戒備感而產生安全感。」這就是黑暗效應。而在黑夜,只有兩個人在一起的時候,從視覺上看到對方會感覺有種朦朧的感受,也會在這種氛圍下放下內心的戒備,和對方坦誠相待。想讓女人主動對你產生好感,可以選擇在一些黑暗的氛圍和她相處。
  • 皮格馬利翁效應:家長的期待塑造著孩子的未來,3招助孩子更優秀
    很多家長都會同樣的煩惱,其實想要改變這個現狀,並不是去遷就孩子,而是要使用皮格馬利翁效應去引導孩子改變。一、皮格馬利翁效應:你期待並相信什麼,就會獲得什麼其實皮格馬利翁效應是來自於美國羅森塔爾和雅可布森的一次實驗,他在一所小學的1-6年級進行一次未來預測驗,並從中取得20%的學生貼上「未來可期」的標籤,讓所有任課老師都相信這些學生未來能夠有所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