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應該學會的「馭夫術」:皮格馬利翁效應

2020-12-13 愛情搖籃

皮格馬利翁效應,源自於古希臘神話中一個美麗的傳說。

賽普勒斯國王皮格馬利翁性情孤僻,常年一個人生活。他十分喜歡雕刻,就用象牙雕刻了心目中女神的形象。

皮格馬利翁每天都要對著雕像訴說愛慕之情,和雕像談起了戀愛。時間一天天過去,愛神阿佛洛狄忒被皮格馬利翁的真情感動,賦予了雕像生命。

最後,皮格馬利翁娶了這位活過來的雕像,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心理學家將通過讚美、信任、期許等積極情緒使願望成真的現象,稱之為皮格馬利翁效應。

意思就是說,當對一個人投入了期許和讚美,那麼人們就會因為受到鼓舞而向著積極的方向發展,這就是皮格馬利翁效應的神奇功效。

在感情或是婚姻裡,沒有人喜歡被強迫做事。越是強迫對方去做事,越會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

女人都是希望牢牢抓住男人的心,讓男人寵愛自己的同時,能乖乖地聽話。

但這需要技巧與策略,而不是去強迫。女人對男人的強迫,其實會讓男人對自己產生反感與厭倦,只會把男人推得越來越遠。

而通過不斷地讚美與期許,才能讓男人按照女人期許的發展。女人越是誇獎,男人越是心甘情願去做事情,不僅沒有抱怨與埋怨,而且會十分賣力。

馭夫有術,能讓男人乖乖順順,服服帖帖的女人,長得不一定漂亮,但有智慧,足夠的聰明,懂得巧妙利用皮格馬利翁效應。

不會讓男人感覺是在被動做事,不會讓男人有逼迫感,而是通過讚美與期許,讓男人心甘情願對自己好,心甘情願去做事。

<01>

在家務方面:「老公,我覺得你力氣大,拖地肯定比我乾淨,我總是有拖不乾淨的地方。」

女人,並不是保姆,家務確實應該兩個人共同分擔,女人都期待男人能在家務上幫自己一把。

可在很多男人的觀念裡,家務就是女人的事,和自己無關,幹是對女人的恩惠,不幹也天經地義。

所以很多男人,並不會主動幫女人做家務。尤其是當女人命令自己,一副自己該幹的樣子,心裡更是反感,會激起自己的叛逆與對抗。

也就是說,女人越逼著男人去做家務,男人越不會去做,才不會任女人差遣自己,讓女人對自己指手畫腳。

但當女人改變自己的說話方式,能巧妙的利用皮格馬利翁效應,懂得用讚美與期許的方式,那麼男人就會乖乖聽話,就會心甘情願去做家務,並且會認真而賣力的做。

女人要是說:「老公,你去拖地」。

那麼男人並不願意動,也不情願去幫女人做家務,女人失望的同時,多多少少會有些心寒。

而女人要是選擇這麼說:「老公,我覺得你力氣大,拖地肯定比我乾淨,我總是有拖不乾淨的地方。」

那麼男人就會受到鼓舞,會帶著女人的讚美與期許,立刻去行動,而讓看看女人他拖地的效果如何。

女人的讚美,期許,以及肯定與認可,就是對男人最大的鼓舞,會讓男人心甘情願去做事。

<02>

在寵愛方面:「老公,你對我這麼好,肯定會越來越愛我,我太幸福了。」

無論是在感情裡,還是在婚姻裡,無論兩個人是在一起一年,還是十年,女人都希望男人一如既往的寵自己,愛自己,對自己好。

這需要的不僅僅是一份心動,一份激情,更需要女人馭夫有術,懂得抓住男人心的技巧與策略。

有些女人就會對男人這麼說:「我把青春都給你了,你憑什麼不珍惜我。」

就是在暗示男人,你必須珍惜我,必須對我好。

但這種必須性,會讓男人產生牴觸,這種壓迫與強迫,很容易激發男人的逆反心理,而和女人必須的方向反著做。

而真正聰明的女人,懂得利用皮格馬利翁效應,用讚美與期許的方式,去激發男人向自己期待的方向發展。

哪怕男人對自己一般般,也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還有很多令自己不滿與失望的地方,但也會選擇用期許與暗示的方式,去激勵男人向積極的方向發展。

當男人聽了女人這樣的讚美與期許:「老公,你對我這麼好,肯定會越來越愛我,我太幸福了。」

男人真的會對女人越來越上心,越來越好,向女人期許的方向發展,真正實現女人口中的幸福。

<03>

在事業方面:「老公,你那麼有能力,有眼光,事業肯定會越來越好,給家裡賺更多的錢。」

再美好的感情與婚姻,光有愛是不夠的,還需要麵包,這就是生活與現實賦予感情的。

尤其是兩個人走入婚姻之後,更離不開錢,避不開經濟與收入問題。

而男人就成為了家庭的頂梁柱,需要賺錢養家。而賺錢哪有那麼容易,定是需要汗水,會付出很多的心酸。

女人要是不懂得體諒男人,還常常抱怨男人,覺得男人賺錢就是天經地義,那麼勢必會打消男人賺錢的積極性,而滿是不情願與抱怨。

女人要是這麼說:「你個大男人,怎麼賺怎麼少。」、「你個大男人,你不賺錢誰賺錢。」

這種強迫與必須,無疑會讓男人產生逆反心理,並且會打消男人賺錢的積極性,男人會覺得「我憑什麼給你賺錢」,在事業在工作上就會產生倦怠,甚至希望自己賺得少來氣女人。

而聰明的女人,馭夫有術,懂得給男人肯定與讚美,會用激勵與暗示的方式,去引導男人向更積極更好的方向發展。

「老公,你那麼有能力,有眼光,事業肯定會越來越好,給家裡賺更多的錢。」

當男人聽到了女人的肯定與讚美,會在事業上更加努力與投入,會更有信心與毅力去堅持自己的事業,而且也更願意給女人賺錢,給家裡賺錢,那會有滿滿的成就感與滿足感。

「一樣話百樣說」,不同的表達方式,會產生不同的效果,這就是語言的魅力與魔力。

聰明的女人,在兩性關係中,在婚姻裡,懂得利用語言的技巧,會巧妙的運用皮格馬利翁效應,用讚美與期許的方式,去引導男人向積極的方向發展,達到真正的馭夫有術。

這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能力,是每個女人應該掌握的能力。

有些時候,不要總是羨慕別人的男人,而抱怨自己的男人。

不妨想一想,自己哪怕做得不到位,哪怕做得不好,是不是自己的方式與方法不對。

只有先改變自己,才能改變男人,你的男人才會發展成你期待的樣子。

-end-

作者:愛讀書、愛寫作、愛思考、敢愛敢恨的北方姑娘。自由撰稿人,幫無數人走出心理困境的情感導師。

相關焦點

  • 分手後,教你3招馭夫術,讓男人在感情中越來越愛你!
    ——分手後,教你3招馭夫術,讓男人在感情中越來越愛你!不少女人戀愛多年,卻依舊不知道該如何跟男人相處,結果雙方關係越過越平淡,最後導致分手。也有的女人在婚姻裡痛苦不堪,認為婚姻是愛情的墳墓,並非如童話般美好,老公也和自己想像的不同,只有離婚才能得到解脫。那遇到這樣的情況該怎麼辦呢?
  • 謝安琪王君馨雞啄唔斷 大談馭夫術
    謝安琪王君馨雞啄唔斷 大談馭夫術Grace老公大讃佢神秘狂野佢哋兩個一見面就雞啄唔斷,幾乎無所不談,更大談點樣去維繫跟老公的感情,Grace話:「男人面前,就盡情小鳥依人,大部分男人天生都鍾意保護弱小,所以女人適當咁嗲下身邊個佢,令佢有機會保護你同愛惜你
  • 加油吧考生—皮格馬利翁效應:期望和讚美會創造奇蹟
    加油吧考生—皮格馬利翁效應:期望和讚美會創造奇蹟一、什麼是皮格馬利翁效應古希臘神話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心理學上的「皮格馬利翁效應」,便是從這個故事裡總結出來的,是指熱切的期望與讚美能夠產生奇蹟:期望者通過一種強烈的心理暗示,使被期望者的行為達到自己預期的要求。它又被稱為「羅森塔爾效應」和「期待效應」,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各布森在一次經典的實驗後共同提出。
  • 皮格馬利翁效應
    簡單來說,皮格馬利翁效應指的就是如果你對一個人有期待,那個人久而久之會對你的期待有所回應,他會按照你所期待的那個方向發展。在教學過程中,要切實做到面向全體學生,對每一個學生都應該有所期待,對待學困生、調皮搗蛋的學生也不要有放棄或者是區別對待的念頭。要關心每一個學生的成長,做他們成長過程中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因材施教的同時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有點,並在課堂上、班級活動中發揮他們各自的有點。
  • 徵服一個人的關鍵方法是:「皮格馬利翁效應」
    因此,在兩性關係中,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想要好好地經營一段感情,就需要從「攻心」的角度去出發。我們認為,徵服一個人的關鍵就在於,學會運用「皮格馬利翁效應」皮格馬利翁效應的定義和情感解讀01)、何為皮格馬利翁效應?美國的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在一個學校裡隨機抽取了18名學生,這些學生來自不同的班級,他把他們召集在一起。
  • 皮格馬利翁效應——作為上司或老闆,怎麼激勵員工?
    愛神阿芙洛狄忒被皮格馬利翁打動,賜予了雕像生命,讓他們可以結為夫妻,永遠相伴……在心理學中,我們用皮格馬利翁命名了期望成真的心理效應——皮格馬利翁效應。不知道是時代變了,還是身為80後的我長大了,總覺得現在的小朋友比我們剛畢業那會兒看起來更「佛系」。
  • 掌握「皮格馬利翁效應」,會讓男人越來越愛你
    其實,你應該試著掌握「皮格馬利翁效應」,這會讓男人越來越愛你。現實的浮躁,導致很多人都忽略了感情的真理,其實「皮格馬利翁效應」也是一種期待效應,你期望什麼,就會得到什麼。周以薇對待愛情的看法很簡單,雖然是個女人,但是她卻並不粘人,甚至覺得談戀愛,只要兩個人在一起就好,沒必要每一天都太過分地粘膩。
  • 異性相處,對方不聯繫你時,不妨試試「皮格馬利翁效應」
    「皮格馬利翁效應」又稱期待效應,原指通過教師對學生心理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使學生取得教師原來所期望的進步現象。簡單來說,就是你對一個人積極的影響,會指引對方朝著你所期待的方向發展。現在,「皮格馬利翁效應」同樣也適用於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異性相處中,我們常常會遇到對方不聯繫自己的情況。
  • 皮格馬利翁效應:正確的誇獎,才是教育優秀孩子的關鍵
    孩子所有的行為都按照父母期待的方向去發展,這就叫做皮格馬利翁效應。什麼是「皮格馬利翁效應」?皮格馬利翁效應指的就是當我們對某一件事情產生期望的時候,那麼我們的期望就會真的發生。都想完成之後,他尋求愛神,將這座雕像變成自己的妻子,最後愛神被他的精神打動,賦予了這座雕像生命最後國王和自己的雕刻的女人結為了夫妻。其實這種效應不僅僅在職場中被廣為使用,育兒工作中也可以使用皮格瑪利翁效應。但如果是家長想要運用這種效應來去教育孩子的話,那麼就一定要運用正確的誇獎方式 和期待。
  • 在管理中,要充分發揮「皮格馬利翁效應」的威力,激發他們的潛能
    很久以前,在賽普勒斯島上,住著一位偉大的國王,他的名字叫皮格馬利翁,他渴望成為英雄,並渴望得到愛情,然而遺憾的是,他經常感到孤獨。有一天,他開始雕刻一個美麗的女人。他全心全意地投入到這項工作中,所有的孤單和煩惱都隨之而去。這項工作完成後,他發現自己雕出來的是一個栩栩如生的美麗女人,他不由自主地深深愛上了她。
  • 聰明女人的馭夫之道:誘餌效應
    女人要想在婚姻中處於優勢地位,把男人的一切掌握在自己手中,讓男人對你的愛長久不變,那就一定要試試聰明女人的馭夫之術:誘餌效應。說的簡單些,感情中的「誘餌效應」,就是添加一些對比項,讓自己在男人眼裡更有吸引力,讓他覺得,和你在一起非常的值當,那麼男人就會堅定的留在你的身邊。那麼,女人在感情裡,應該如何熟練的運用「誘餌效應」呢?聰明的女人是這樣做的:01、突出你的優勢,讓男人明白你的可貴之處和男人相處,你一定不能因為男人的需要,而去改變自己曾經吸引他的閃光點。
  • 巧用「皮格馬利翁效應」,學會鼓勵孩子幫他變身小超人
    作為父母更應該多去注意孩子的反應和情緒,正確地引導孩子正視恐懼。不要因為孩子害怕就讓孩子刻意迴避,這會讓孩子覺得可能那東西真的很可怕,爸爸媽媽才不讓我碰。同時,我們可以嘗試藉助「皮格馬利翁效應」,聽說孩子會變身小超人,變得勇敢。
  • 皮格馬利翁效應——真誠讚美的力量
    皮格馬利翁國王擅長雕刻,於是在孤寂中他用象牙雕刻了一座表現他的理想中的女性的美女像。久久依伴,國王竟對自己的作品產生了愛慕之情。於是國王祈求愛神阿佛羅狄忒賦予雕像以生命,最終阿佛羅狄忒被國王的真誠所感動,就讓這座美女雕像活了起來。於是皮格馬利翁就稱她為伽拉忒亞,並娶她為妻。在這個故事中,很顯然皮格馬利翁的期待是真誠的,沒有這種真誠,顯然是無法打動愛神的。
  • 「皮格馬利翁效應」很神奇用準了能讓人人變得越來越優秀
    其中就大有存在一種他人的期望與鼓勵的「皮格馬利翁效應」,就是說你行,你就行;說你真棒,你就變得很棒。有多少個優秀的孩子在家長、老師、同學的美好期待和熱情的祝福、鼓勵下,變得越來越優秀,越來越出色的啊。期間「皮格馬利翁效應」有意無意地在起效。
  • 從「皮格馬利翁」效應開始,心底有光,眼裡有夢,腳下有路
    ——魯迅01夢的力量:「皮格馬利翁效應」皮格馬利翁是古賽普勒斯的一位國王心理學把這種當人們對某件事情懷著非常強烈期望的時候,所期望的事物就會出現的效應稱為「皮格馬利翁效應」,又稱「期待效應」。人們對於事情發展的期望,將對事情發展的走向產生相應的導向性影響。一個人若是想有好的發展,就要不斷地給自己心理暗示,就要敢於做夢,用夢來影響自己的行為,從而慢慢趨向於自己的期待的方向。
  • 想讓他對你死心塌地,與其一味取悅,不如試試「皮格馬利翁效應」
    01羅森塔爾效應,亦稱「皮格馬利翁效應」、「人際期望效應」,是一種社會心理效應,指的是教師對學生的鼓勵,能激起學生興趣。這種反饋又激起老師更大的教育熱情,維持其原有期望,並對這些學生給予更多關照。我推薦女孩子用一下皮格馬利翁效應,適當鼓勵他,或許會讓你做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 了解「皮格馬利翁效應」,輕鬆幫孩子解決困難
    實際上,比起責罵,家長更應該注意孩子的心理是否出現了一些問題。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如何利用「皮格馬利翁效應」,讓膽小的孩子快速變身小超人吧。01 什麼是「皮格馬利翁效應」?這份影響,以及它造成的後續效應,就是「皮格馬利翁效應」。
  • 皮格馬利翁效應:家長的期待塑造著孩子的未來,3招助孩子更優秀
    很多家長都會同樣的煩惱,其實想要改變這個現狀,並不是去遷就孩子,而是要使用皮格馬利翁效應去引導孩子改變。一、皮格馬利翁效應:你期待並相信什麼,就會獲得什麼其實皮格馬利翁效應是來自於美國羅森塔爾和雅可布森的一次實驗,他在一所小學的1-6年級進行一次未來預測驗,並從中取得20%的學生貼上「未來可期」的標籤,讓所有任課老師都相信這些學生未來能夠有所成就。
  • 當「文化刻板印象」遇上「皮格馬利翁效應」
    「皮格馬利翁效應」是指人們對某種現象或事物或某種個體形成的期望或預言,會使該該事物或個體產生適應這一期望或預言的效應。換句話說就是「你希望獲得什麼,你就會獲得什麼。你得到的就是你希望得到的」結合以上兩點,我們可以得到一個概括的結論,你認為他是什麼樣的,他就真是什麼樣的。
  • 「發展心理學」你知道什麼是皮格馬利翁效應嗎?
    皮格馬利翁效應也就自我證實,也就是我們往往會成為別人期待的樣子。心理學學家做過一個實驗,在一個普通小學裡,心理學學家給同一年級所有的班級做了一次心理評估。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教育角度,必然會成就不同的學生,前者覺得我不會理所當然,後者會覺得我應該會,我就會。慢慢的,孩子們都會朝向老師期待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