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 《當幸福來敲門》
俗話說,「人活一張臉,樹活一張皮」。
在中國人眼裡,一個人的臉面就是一個人的尊嚴,甚至大過天。
有人說:「好面子,是不成熟的表現。」 也有人說:「面子多少錢一斤?它能當飯吃?」「自己開心就好啦,我為什麼要在乎別人怎麼想」……
面子真的就像是一個花瓶,只有好看的外表,內裡空空如嗎?
不是的,給人留面子,是一種聰明。
在人和人的交往中,注意給別人留面子,懂得體恤他人,褒獎他人,說話做事先考慮給人留面子,是一門學問,運用的巧妙,必定事半功倍。
馮叔說,「面子是相互的,是可以流通的」。它可以像貨幣一樣在生活中流轉,面子也需要儲蓄起來。
十幾年前給馮叔接電話,被問最多的就是買房子打折。有人甚至直接問,「我給你打這個電話,值多少錢?」這很有意思,就是把面子和價值直接掛鈎。打折多少,等於說這個面子就值多少。但是事後的結果是什麼呢?從客戶關係的維護上發現:給面子越大,鬧事就越厲害。
大家覺得奇怪,馮叔也琢磨為什麼這樣。他因為有面子,佔了便宜,就有癮。但他不懂,面子是要「儲蓄」的,是會用完的,也不知道自己面子有多大,一有事就打電話,永遠使那個面子。當第一次給了他面子之後,他鬧事變得更厲害,他的面子也就沒用了。
面子在相互之間是要相互平衡的,別人給了你,你要及時換回去。你給出去了,你也期待別人能還給你。
你求別人一次,別人滿足了,別人求你,你也要滿足人家,這種時候,面子就是可以流通的。
面子給過一次之後,如果不及時儲蓄,會被認為「不懂事」「沒用情商」,面子也就是會用完的。
我們和人交往,人生的展開,做事情,尤其是在中國文化下做事情,一定要懂得「面子」這件事。
不懂,就容易被認為是低情商。
那麼,什麼是真正的高情商?
知乎上有個高贊回答是:「真正的高情商不是迎合討好,也不是圓滑世故,而是共情力、同理心,是心懷善意、不忘初心,更是處江湖而遠江湖、知世故而不世故。」
晨被揶揄嘴大,賈玲沒有跟著調侃,而是自黑為姚晨解圍;
面對當初不懂如何使用感應水龍頭的王寶強,劉德華沒有嘲笑,只是默默演示;
遇見個性內斂的趙文卓,張國榮沒有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前輩姿態,而是主動找他對戲、帶他走向成熟;
……
知世故而不世故,才是最頂級的情商。
「留面子」,才是中年人最大的體面。
陝西有五千年以上的歷史,陝西人特別重視面子。
其實越是傳統的社會、鄉土的社會、封閉的社會、古老的社會,面子越重要。陝西人對面子的解釋特別實在。陝西人解釋面子,就是「你把人給尊重一下」。
也就是說在一個行為當中,你抬高別人,別人尊重你。
怎麼抬高別人呢?最直接的,吹捧,讚美他的能力、財富、美貌,然後讚美他的孩子,這都是抬高別人的。還有一些人,降低自己。對方實在沒法吹捧了,就通過降低自己間接達到吹捧對方的目的,讓別人感覺到舒服。
問外國朋友,「面子」這個詞他們怎麼翻譯?
他們對面子的翻譯,如果再直譯回漢語,就是:你的行為使我倍感尊榮,這就是面子。所以說,面子的核心就是在一對一和一對多的時候,要主動抬高別人,最好抬高的時候還有第三人在場。
面子,在我們中國人的語境下,實際上就是人與人在交往之間,儘量給別人尊重。同時,尊重別人的時候,手段是合情合理合法的。
在人際交往活動中,有的人喜歡說話佔上風,得理不饒人,以自己能凌駕於別人之上為榮耀。 如果口無遮攔,愛憎過於分明,即便能力過人,也不會服眾,只會將自己推向孤立的邊緣。
給人留面子,留餘地,也是在為自己留退路。
人與人相處喜歡客套,需要噓寒問暖,這不是虛偽,而是禮貌,相互尊重。
街坊鄰居見面打個招呼,問聲「你好」,初次相見的人握個手,哪怕向陌生人點頭微笑,這些貌似小事,卻反映了個人的精神風貌,更是相互重視體察的修為。
世間的事都是相互的,給別人臺階的同時,自己也有臺階;給別人面子,自己越有面子。維護好自己面子同時,也給別人留足面子。
按照黃光國教授《面子:中國人的權力遊戲》書裡的說法,面子是建立在人和人的關係基礎上,包括三種關係:
第一種叫工具性關係。就是生人之間的關係,我找你打掃衛生,我給你一塊錢,我不用吹捧你,你也不用讚美我。
第二種叫混合關係。半生不熟、時生時熟、時熱時冷的關係,可能是同學、同事、鄰居、前妻、前夫、前女友、前男友,這都是半生不熟的關係,就是混合關係。
第三個關係叫情感關係。家族、父母、子女。和父母、子女、兄弟姊妹的關係改變不了,這種情感關係會伴隨人一生,而且說的事多數不能拒絕。這種關係裡,人際關係是最緊密、持久,也是安全性很高的關係,但也談不上太多的面子不面子。
什麼情況下,人們容易給別人面子?
答應一件事的時候,人們往往會拿捏付出和回報。在面子背後,有功利的計算。什麼時候給人面子呢?往往是覺得有潛在的更大的回報的時候。同時,成本要特別低。如果成本很高,或者說看不到回報,回報基本沒有,這時候人本能地趨向於不給面子。
另外,人們會去看「求我」的是誰?
假如說現在有一個很牛的人找來,哪怕沒有回報,也可能給面子,因為可以到外面炫耀,「這麼牛的人都來找我了」,這也是一種回報。
所以,一個是利害的算計,一個是看對象。為什麼人們常說「人情冷暖」?當一個人走背字的時候,面子幾乎為零。
馮叔離開單位做生意之前在體制內,單位有一司機,經常拉他。剛開始做生意時比較很落魄,有一次又坐他的車,他把馮叔拉到政府門口。馮叔說「我還沒到呢」。他說,「你已經不是領導了,我只能拉你到這」。後來公司發股票,他又來找馮叔,希望能給他一個面子,但他已經忘了之前的事兒。馮叔當時覺得挺窩火,但想一想,算了,還是給他個面子。
面子也會隨著對方重要性的變化而發生很大的變化。如果人一直落魄,到哪裡都沒面子;如果很牛,找誰,別人都給面子,別人也會找來,希望給個面子。所以,在人一生當中,永遠都不要去算你的面子給誰不給誰,也不要去算計面子當中的利害得失,做好自己、擁有更大的成長性時,你的面子自然就有了。
每個人開始創業的時候,每天都要面對大量的的利益關係、人際關係,這種複雜的關係交織起來,都被「面子」操控著。要創業,不懂得「面子」的哲學,在商場上會顯得很笨拙。
古人說,「事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所謂「人情練達」,就是能在「面子」之間遊刃有餘,在「面子」和「裡子」之間找到一個巧妙的平衡點。
最近,馮叔和他的朋友們從千百本書裡挑出來的好書,在「風馬牛書房」跟大家一起在書房裡輕鬆地聊天,借書去發現更有趣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