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分小學生上課不記筆記,但是學習成績還不錯,家長也就不太在意記筆記這件事情,感覺記不記都無所謂。但是,這並不能代表記筆記沒有用,也不能說記筆記這個習慣不應該及早培養。
在學習的過程中,記筆記是一項很重要的環節。它不僅能提升孩子的語言組織嫩離,還能彌補課堂上短暫記憶的不足,更有利於課後的複習與鞏固。在課堂上,老師對於重點難點部分會著重強調,孩子們更應該注意記筆記。
現在的通訊比較發達,不少老師往往會通過簡訊、微信等方式為學生布置作業。其實老師發送的信息是便於家長核對檢查孩子的作業的。老師和家長都應該要求孩子自己記錄好作業,這樣不僅有利於孩子提升自我管理的能力,還能鍛鍊孩子的記筆記能力。
那麼如何幫助孩子建立記筆記的意識呢?
一、課堂筆記要求簡練易懂。
記筆記的過程也是跟隨老師的講課思路的過程,能夠幫助學生回憶一些在課堂上聽講的內容。課堂筆記不可能面面俱到,先一步步來,抓住一些關鍵詞語。在課堂上遇到聽不懂的問題,不要做過多的思考,課下再找同學或者老師補充全面即可。
二、養成課後整理補充筆記的習慣。
學習是一個需要複習鞏固的過程。會學習的孩子會利用課餘時間把當天所講內容再複習一遍,可以一邊整理筆記,一遍回憶課堂內容,以加強記憶。
整理筆記的時候,要不記得不完整的補充完整,記得不太準確的要力求準確。課堂筆記要做到內容簡潔,條理清晰,一目了然,便於日後複習使用。經過認真整理的課堂筆記,是考試前最有用的複習資料。
我們都知道「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但是在課堂上不要頭都不太抬地記筆記,老師上課所講內容比較多,一定要分得清主次,做到一邊聽講一邊記筆記,不能為了記筆記而忽略了認真聽講。我們要明白,只有在理解的基礎上學習,才是有效率的。另外,記筆記也是需要慢慢摸索的,怎樣記筆記更有利於自己的學習,可以在學習中不斷實踐和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