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發行貴州分行支持10萬畝皂角讓織金縣孕育綠色希望

2020-12-23 天眼新聞

仲夏的織金,樹木蔥鬱、山清水秀-漫山遍野的高位嫁接皂莢苗或立於坡地石縫間,或立於菜地裡隨風搖曳。  織金縣雙堰、金鳳、桂果等22個鄉鎮街道(辦事處),在農發行貴州省分行信貸支持下栽種的萬畝皂角樹苗已紮下深根,為鄉村發展及鄉村振興注入動能。負責項目實施建設的織金皂福萬家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真洋動情地說:「農發行為項目建設注入『金融活水』,讓山野披新綠、讓群眾得實惠、讓綠色財富依山連綿鋪開。」

 圖:農發行信貸支持織金皂角項目

皂角又名皂莢,是醫藥食品、保健品、化妝品及洗滌用品的天然原料,具有較高的利用價值。織金縣將皂角作為「一縣一業」特色主導產業全力推進,通過栽管並重、產銷並舉,構建產前、產中、產後一體化支撐體系,皂角正在成為縣域縱深推進農村產業革命,大力發展綠色經濟的主導產業之一。

圖:織金皂角

近年來,織金皂角精加工技術已趨於成熟,市場銷售渠道持續打開,但加工原料嚴重依靠省外市場,造成品質高低不一、價格波動,急需擴大皂角自有種植規模。  得知織金縣面臨的難題後,農發行貴州分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主動作為盡顯責任擔當,按下「快」捷鍵,找「準」突破口,充分發揮政策性金融優勢,全力支持織金縣10萬畝皂角生產,,打造全省皂角項目樣板基地,推動織金縣皂角產業發展,推動群眾就業增收。  在「快」字上出奇招。在得知織金縣10萬畝皂角種植任務後,農發行織金縣支行主動對接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企業,全力提供優質融智服務,加快項目辦貸進程,開通綠色辦貸通道,精簡辦貸流程,省市縣三級行上下聯動、信貸前中後臺通力協作,高效推進項目落地。  在「準」字上下功夫。根據項目實施進度及實際需要,農發行做到政策執行準、目標方向準、資金使用準,快速投放首筆信貸資金7400萬元。促進林業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項目建成後,預計可帶動500多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增收,年人均收入2。4萬元左右,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織金縣作為全省3個剩餘貧困人口超過1萬人的已摘帽貧困縣之一,是全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必須攻克的最後「堡壘」,農發行貴州分行將以支持特色產業為著力點,積極推動貴州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發展。

通訊員 葉澤峰

編輯 劉婧

編審 陳乾熙 張文俊

相關焦點

  • 農發行織金縣支行貸款7400萬元支持織金縣皂角產業發展
    日前,農發行織金縣支行向織金皂福萬家實業有限公司發放7400萬元林業資源開發與保護中長期扶貧貸款(織金縣2019年皂角產業一期建設項目),用於建設織金縣雙堰、金鳳、桂果等22個鄉鎮街道(辦事處)10萬畝的皂角生產,可實現織金縣涉及的22個鄉鎮生態效益、經濟效益「雙豐收」。
  • 向土地要產值 農發行畢節市分行助力產業扶貧拔窮根
    走進赫章縣朱明鎮田壩村,村民周訓武種了10餘畝核桃,光是核桃一項為他帶來的年收入就達5萬餘元,原先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搖身一變成了村裡的致富帶頭人。  由於農發行未在赫章縣設立機構,赫章縣業務由威寧支行代管。
  • 省林業局赴織金縣調研特色林業皂角產業融資創新建設項目
    根據貴州省產業革命特色林業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的安排,12月11日,省林業局特色林業產業專班副主任胡興平率有關人員,在畢節市林業局相關人員的陪同下,深入織金縣調研特色林業產業融資創新項目。調研組實地查看了織金縣馬場鎮布底村皂角基地建設,在織金縣林業局三樓會議室召開了座談會,調研組一行認真聽取織金皂福萬家實業有限公司和織金縣林業局有關負責人對項目建設情況匯報,對項目前期建設情況給予充分的肯定。
  • 畢節織金縣龍場鎮:搶抓時節 種植皂角
    畢節織金縣龍場鎮:搶抓時節 種植皂角 發布時間:2020-12-21 12:30:25      來源:畢節日報
  • 我國特有樹種——皂角,全球皂角看貴州織金
    王秀芳 攝織金縣的皂角產業起步較早,可以追溯至上世紀80年代末,當時織金縣貓場鎮川硐村村民李祥用傳統加工工藝,從皂角籽中分離出皂角米銷往東部沿海地區,就是織金最早加工銷售皂角米的典型例子。1988年,李祥帶著本地的天麻、杜仲等特產到昆明售賣。在市場上,他發現沿海一帶商人很喜歡貴州的山貨。
  • 特色林業名聲大「皂」——貴州省皂角產業發展綜述
    僅織金縣境內,樹齡在50至100年的皂角樹有150餘株,100至299年的有30餘株,300至499年的有10餘株。近年來,貴州將皂角產業作為縱深推進農村產業革命的重要抓手,發展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重點面向適種山區,實現「治石」與「治窮」共贏局面。仲夏時節,織金縣馬場鎮皂角種植基地,皂角樹掛滿嫩綠的皂夾。
  • 織金縣:打造皂角全產業鏈為脫貧攻堅「添翼」增色
    近年來,織金縣立足實際,注重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疊加,按照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思路,採取做大做強產業規模、全力優化組織方式、加快發展精深加工、確保群眾可持續穩定增收等四措施,全力推動皂角全產業鏈發展,切實為我縣脫貧攻堅「添翼」增色。
  • 一粒皂角米的致富路:從貴州山區到廣東餐桌
    皂角已成織金當地主要產業。攝影 張瑞霖它是如何走出大山,跨越千裡,從貴州畢節來到廣東餐桌?8月26日,南方網記者在內的廣東採訪團走進畢節市織金縣貓場鎮,了解一粒皂角米的致富路。另一方面,貓場鎮在內的織金縣種植皂角樹由來已久。但以往村民只是在房前屋後零散種植,未形成規模化產業。貓場鎮山上種滿了皂角樹。攝影 張瑞霖如何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的同時,盤活閒散勞動力促進就業?當地政府部門看到了一直以來在身邊的希望——皂角產業。
  • 農發行玉屏縣支行:築牢生態保護屏障 共創綠色發展希望
    今年以來,農發行玉屏縣支行始終秉承綠色發展理念,緊扣地方政府長江大保護建設的重點領域及薄弱環節,切實加大信貸支持力度,累計申報獲批項目3個、總金額5.65億元,積極助推當地政府生態環境建設和汙染排放、地質災害同步治理,有效帶動當地相關產業發展和居民就業增收,為打造玉屏縣「流水如玉,青山似屏」的綠色品牌形象提供了有力支持
  • 農發行河南省分行與駐馬店市政府座談 對接70億元貸款項目
    農發行首席風險官兼河南省分行黨委書記、行長李小匯會見來訪的駐馬店市長朱是西一行,雙方就貫徹落實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進一步深化政銀合作,持續支持地方經濟發展,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等方面進行會商,並現場對接了70億元貸款項目。駐馬店常務副市長金冬江,省分行副行長楊德平、王福利,紀委書記龔志強,副行長劉德元出席會見。
  • 金融活水「澆灌」出幸福新生活——農發行武威市分行加大易地扶貧...
    古浪縣黃花灘生態移民區是農發行支持易地扶貧搬遷的重要成果之一。2015年以來,農發行武威市分行充分發揮政策性金融優勢,加大黃花灘鄉易地扶貧搬遷金融支持力度,實現「搬遷一戶、脫貧一戶」的目標,確保貧困戶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 ——農發行甘肅省分行支持馬鈴薯產業扶貧紀實
    作為全省三大糧食作物之一,甘肅馬鈴薯種植面積常年保持在1000萬畝以上,鮮薯產量將近1500萬噸,種植面積和產量分別位居全國第三位、第二位,是全國重點產區和最佳種薯繁育基地,馬鈴薯產業已發展成為我省輻射面最廣、帶動力最強的促農增收產業。
  • 以初心護長江 以行動踐使命 ——農發行雲南省分行400億元貸款傾力...
    農發行雲南省分行始終堅守初心,強化使命擔當,切實增強「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把服務長江大保護作為重大的政治任務,長江大保護貸款融資轉型初見成效。
  • 農發行無錫市分行發放應急貸款助力馳馬拉鏈原材料採購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江蘇無錫分行日前再次發放救災應急貸款5000萬元,支持江蘇馳馬拉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採購生產防護服拉鏈所需原材料,助力國家繼續加大力度防控新冠病毒。2月10日,江蘇馳馬拉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被列入國務院醫療物資保障組,負責每日為河南潔利康醫療用品有限公司調運1萬條拉鏈,為四川聖山白玉蘭實業有限公司提供十萬條拉鏈。4月7日,該企業再次被列入《人行疫情應急防控企業名單》,確定為疫情防控期間應急保供主體企業。農發行無錫分行獲悉後,主動聯繫企業了解其開工需求。
  • 農發行天水市分行多舉措全力服務黃河流域生態保護
    中新網甘肅新聞12月14日電 (通訊員 王飛)近年來,農發行天水市分行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全力服務綠色發展,突出聚焦黃河最大支流渭河沿線,綜合運用水利、貧困村提升等信貸產品「工具箱」,多點發力支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充分發揮農業政策性金融職能作用,助推黃河流域水淨、岸綠、景美、惠民。
  • 攜手同走發展路 合作共贏開新局——農發行河南省分行與駐馬店市...
    12月14日,農發行河南省分行與駐馬店市政府在鄭州召開共商深化戰略合作專題會議。會上雙方就進一步加強政銀合作,持續支持地方經濟發展,共同營造良好金融環境等方面進行了深入交流溝通,並現場對接了70多億元貸款項目。
  • 織金縣2021年皂角林下套種產業發展專題會議召開
    12月7日,織金縣2021年皂角林下套種產業發展專題會議在縣委三樓會議室召開。縣委副書記徐開焱主持會議並講話。市農投公司副總經理、市國儲林公司總經理洪林,中證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葉國兵,貴州銀煌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向仁山,副縣長王剛出席會議。
  • 織金縣三個「突出」助推產業發展見成效
    織金縣三個「突出」助推產業發展見成效 發布時間:2020-12-14 11:47:00      來源:畢節日報   今年,織金縣按照「黨建引領
  • 貴州沉睡千年的土地被喚醒,建成一批大型農產品基地
    截至目前,壩區共完成蔬菜種植14.7萬畝(次),年產值1500萬元以上。「樣樣都有,樣樣都不成規模。」過去,由於受交通、資金、觀念等多種因素影響,貴州農村產業「小、散、弱」的特徵較為突出,農產品「好的不多、多的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