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偷家族》為例,解讀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電影美學及觀影方法

2020-12-21 阿牧是誰

作為一名資深影迷,阿牧對一些知名導演的電影如數家珍。@阿牧是誰

看到對於《小偷家族》這部經典影片,很多朋友都是從電影故事本身所呈現的主題來解讀。阿牧今天就換種新方式,我會是結合電影內容,並結合是枝裕和的電影元素與風格,進一步來解讀他的整個電影美學的傳承與發展。在文章的第三部分,我會結合自身的觀影體驗,分享看懂看透一部電影的三個方法。

01、早在《無人知曉》中,是枝裕和的電影藝術風格就已形成:用紀錄片中長鏡頭的手法記錄痛苦與歡喜,展現最真實的人性與生活

從1995年處女座《幻之光》開始,完成《下一站,天國》、《距離》這早期三部曲,是枝裕和就已經有了不小的名氣,但是真正被世人認知到這位日本新時代導演的還是2004年拍完《無人知曉》之後,這部電影也標誌著是枝裕和電影獨特風格的形成。

那麼是枝裕和獨特的電影風格到底是怎樣的呢?我將從以下兩個方面分析:

①是枝裕和早年拍攝紀錄片與真人秀的經歷,讓他對長鏡頭的記錄方式以及人性的隱藏格外敏感

1987年枝枝裕和畢業於早稻田大學之後,就職於一家電視製作公司。在1993年,他就執導了紀錄片《當電影映照時代:侯孝賢和楊德昌》

有些人說,要了解一個導演的電影風格,最好就要去了解他小時候的成長經歷。比如,拍攝出《盜夢空間》、《致命魔術》、《記憶碎片》等等一系列燒腦叫座的神片的克里斯多福·諾蘭,大家追溯起他的電影風格時,都會拿他早年的教育說事。

克里斯多福·諾蘭的這種反叛、裂痕、突破就是在與傳統的刻板教育較勁。另外,作為一名優秀的工科生,克里斯多福·諾蘭當然也發揚了這個優點,那就是在他的電影中,我們能看到他對複雜世界、對物理數學等等做出了碎片化的剖析。

同理,追溯到是枝裕和成名之前的這段在電視製作公司製作紀錄片的年月,我們能發現他後期很多影片中的長鏡頭運用都是源於這段經歷。

比如,《小偷家族》的開始就源於大家擠在一起吃飯,長鏡頭的運用就像是一個旁觀者,原原本本地記錄著此刻發生的事。

另一方面,拍攝真人秀節目,也讓他看到了「真人秀」之外的人性的刻意隱瞞。這種在真人秀表演中的「假象」,讓他對於揭開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情緒更為敏感。

②是枝裕和承認自己深受導演侯孝賢的影響:真實記錄遠比表演更重要

在拍攝《當電影映照時代:侯孝賢和楊德昌》這部紀錄片的過程中,他逐漸喜歡上了侯孝賢的電影風格。是枝裕和電影裡面的憤怒卻又平和就是源自侯孝賢的物是人非之後的蒼涼。

在拍攝這部紀錄片的時候,侯孝賢導演曾對是枝裕和說過這樣一段話:我自己的理想是希望幫助亞洲的年輕導演超越國際界限進行電影創作。

是枝裕和聽完深受觸動,在拍完這部紀錄片之後,他就開始著力轉型做電影導演。

後來是枝裕和是這樣評價自己這位導師的:

「他是那種如果拍孩子就會和他們一起玩,不知道什麼時候,就儲蓄了很多感覺,在正式拍的時候,這種感覺會持續下來,我不太喜歡指揮演員,儘量讓他們自由發揮。

在我看來,正是這段拍攝侯孝賢的紀錄片的經歷,在是枝裕和的內心深處紮下了一顆做知名導演的種子。從此之後,是枝裕和正式踏上電影的學習與製作之路。對於真實內心世界與人性表達的藝術追求也是在這個時候埋下的種子。

02、結合《小偷家族》中的一些鏡頭,談談是枝裕和電影藝術的具體表現形式

《小偷家族》這部電影講的是奶奶、爸爸、媽媽、哥哥、姐姐和妹妹組成的毫無血緣關係的6口之家,在東京的高樓大廈之間艱難求生的故事。

這部電影的關鍵詞可以概述為偷竊、啃老、虐待等等一些黑暗負面的詞彙,但是整部電影看完我們卻很難生發出憤怒的情緒,這是由於電影裡面沒有流露出任何的批判與指責。整部電影都是在展示一個真實的邊緣人物的生存狀態。

在他們那種處境中,我們很難用我們社會的一套是非觀來評判。因為,他們沒有更多的選擇,他們的選擇都是自然而然的行為。

所以說,是枝裕和的電影中最珍貴的就是,他在電影中向我們展示的憤怒本體以及他對憤怒的處理方式,也就是不帶預設角度的記錄。

在是枝裕和的電影裡,憤怒是沒有原因的,也是沒有對錯之分的。他所展現的鏡頭都只是把自己作為一個社會觀察者所看到的內容。

比如說,小偷家族中那些感人的細節。爸爸用身體擋住電源,好讓兒子偷竊;後來,而是用身體擋住雜貨鋪老闆,好讓妹妹偷竊。媽媽抱著妹妹,準備送回它真正的家,聽到他的父母吵架,說後悔生下他時,媽媽癱倒在地,媽媽和妹妹洗澡時,看到兩個人手臂上有一樣的傷疤等等情節。

通過這些細節情景化再現了人物真實的心理狀況,沒有導演安排的刻意為之的情節,沒有演員過度的演繹,唯有普通人物在那種真實狀態下的自然流露。我想這就是是枝裕和電影裡面所展現出來的紀錄片式的真實。

再來說個《小偷家族》這部電影中最為顯著的是枝裕和的特色,那就是「吃東西」的場景畫面所傳達的意義。

為了解決人最基本的生理需求,這6個毫無血緣關係的人,靠偷竊組成一個家庭。他們的家庭關係是法律和道德所不允許的,甚至出現了很多令人不忍直視的場面。比如,哥哥教妹妹偷東西;奶奶死後他們把她埋在廚房,繼續騙取奶奶的養老金等等。

這些行為都很不道德,也已經違法,但這個家庭又最符合家庭的原本定義是一家人,無論如何都應該相互扶。即使房間擁擠凌亂,即使過著食不果腹的生活,但是他們仍然在笑,在奔跑。這其中的緣由就是因為只要他們圍坐在一起,就像是一個完成的家。這個家足以讓人忽略掉條件的艱辛。

因此,我們完全可以把小偷家屬看作是一部關於「吃」的電影,因為整個電影裡家人一直在吃東西。我想對於他們這種處於最底層的為溫飽掙扎的人來說,在一起吃東西,就是他們最好的陪伴與慰藉,他們才是一家人。

03、作為一名資深影迷,結合我上面分析《小偷家族》的角度,阿牧分享三點真正看懂看透電影的方法:

電影作為一種視覺化呈現的藝術形式,包含了視覺、聽覺等等,但也不能簡單將其分解成畫面和文字的藝術,因為相比於文學和音樂,我覺得電影更為複雜一點,也更容易讓人更多的情感。因為他更直觀,更符合當下人們的接收信息的模式。

但是,如果沒有系統學習過如何欣賞解析一部電影,我相信誰都會忽略掉很多更有價值的信息。就比如,你沒有學習過如何讀一本書、如何讀小說,那你肯定很難在同樣的時間裡,比那些懂得小說常見的象徵意義、故事情節的安排等等知識的人,看到看懂更多深層次的含義。

下面就結合我多年觀影經驗,結合《小偷家族》中的情節,談談我對於如何看懂一部電影的看法:

①了解導演的成長、教育背景,將電影放到整個導演的作品框架中

首先問你一個問題,為什麼電影都有著導演鮮明的個人特色呢?

其實很簡單,因為導演是整部電影的靈魂人物,所有的設計、所有的鏡頭都有著導演個人的理解與表達。就像克里斯多福·諾蘭電影的支離與奇幻,就想姜文電影的硬漢與爺們。

所以說,想看懂一部電影就要將這部電影放到該導演的整個導演生涯中,那麼你肯定會發現,這個電影是鑲在其中的一部,或多或少都跟之前和之後的電影有著某種類似的地方。

比如,將《小偷家族》放在是枝裕和的電影作品中,你會發現像之前的《比海更深》、《海街日記》、《如父如子》都是在為這部影片做準備。因為在《小偷家族》中集合了更多的元素:偷竊、遺棄、性犯罪、死亡等等話題。

②不沉湎於故事內容,跳出電影中設置的情緒,才能看到更多電影之外的意義

觀看電影,我想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感性行為。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人有時會哭的稀裡譁啦、有的會氣憤填膺、有的會打抱不平等等

這些都是因為你在觀影的過程中,被導演的情緒牽著走,被故事所營造的氛圍包裹著。這就會很難跳出電影本身,看到更多的信息。當然,我不是在說,我們第一次觀影就要保持理性,不要被電影的情緒牽著走,而是我想強調當我們看完一部精彩電影之後,如果還想要了解到更多的信息,那麼我們可以再去理性的分析一遍。

比如說,如果你沉湎於《小偷家族》中各個人物的悲慘經歷,你會被導演設置的悲憫情緒所包裹,你很難跳出電影看到為什麼我們沒有憤怒情緒呢?電影中人物行為既不符合法律,又不符合道德,為什麼我們就沒有生發對他們不滿的情緒呢?

如果你能想到這些問題,你就能理解導演是枝裕和這麼做的良苦用心,那就是我在前面講過的:是枝裕和只想呈現出真實的人性,不加以任何的或道德或法律的批判。

③用故事思維來分析電影是如何講述故事的

所有的電影都是在講述故事,所有的故事都是在講某些或某個人物的經歷與變化。這種經歷與變化是有「模式」的。

比如,很多人物獲得新生、走出困境,往往會淋一場雨,就想《肖申克的救贖》裡面男主逃出監獄之後,跳進了一條小河;當這個人物要遭遇某種不幸之前,他往往會運氣比較差,遺忘東西或者摔碎東西等等。這些都是講好故事必要的元素之一。

在《小偷家族》中,「吃東西」就是一個是枝裕和典型的講故事的元素。是「吃」將這六個陌生的人聯繫在一起,像一家人一樣擠在一個狹小的空間之中。

結語:

想要真正看懂《小偷家族》,阿牧認為就不能僅僅從故事內容分析。如果只從內容分析我們只會看到電影畫面所呈現出來的人性的善惡、小人物的掙扎等等,我們看不到我們為什麼沒有憤怒,看不到電影在整個導演的職業生涯中佔據哪個位置。

因此,今天這篇文章就介紹了一下我對《小偷家族》故事之外的一些思考,在文章的第三部分我也結合了電影介紹了真正看懂一部經典影片的方法。

相關焦點

  • 以《小偷家族》為例,解讀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電影美學
    作為一名資深影迷,阿牧對一些知名導演的電影如數家珍。@阿牧是誰看到對於《小偷家族》這部經典影片,很多朋友都是從電影故事本身所呈現的主題來解讀。阿牧今天就換種新方式,我會是結合電影內容,並結合是枝裕和的電影元素與風格,進一步來解讀他的整個電影美學的傳承與發展。在文章的第三部分,我會結合自身的觀影體驗,分享看懂看透一部電影的三個方法。
  • 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生活千瘡百孔之中也會有美麗的瞬間
    喜歡看日本治癒系電影的朋友,應該都對是枝裕和有所耳聞吧!是枝裕和畢業於早稻田大學的文學部文藝科,是日本著名的導演、編劇、製作人。從電影《無人知曉》開始,是枝裕和的作品一直都保持著較高的水準,無論是《步履不停》,還是《如父如子》、《比海更深》等,都透露著是枝裕和的社會關懷,傳達著他對人生的思考。是枝裕和電影的節奏都很慢,情感比較細膩,最擅長通過影片傳達他對親情的思考,《步履不停》、《如父如子》都是比較成功的此類作品。
  • 是枝裕和的新片《真相》,究竟有沒有超越《小偷家族》?
    連續兩年,坎城的金棕櫚獎皆獎落亞洲,去年的《寄生蟲》和前年的《小偷家族》似乎給人一種印象:坎城評審似乎偏愛在亞洲電影看到平靜中的野性。或者,戴上「假面」的野性。這從再早一點得獎作品如侯孝賢的《刺客聶隱娘》和楊德昌的《一一》,當然他倆都得到最佳導演,也有類似傾向。
  • 《小偷家族》導演是枝裕和十年風格蛻變
    2018年,一部《小偷家族》為是枝裕和帶來了坎城電影節最高榮譽金棕櫚大獎,這是繼黑澤明的《影武者》、今村昌平的《楢山節考》和《鰻魚》後,第四部獲得金棕櫚獎的日本電影。該片講述柴田家靠犯罪來維持家計,在一家之主柴田治撿回一個遍體鱗傷的小女孩後,這個家庭的秘密漸漸曝光的故事。
  • 是枝裕和,文學傳統和職業自尊成就的日本電影的「擔綱者」
    去年,是枝裕和導演的《小偷家族》榮獲坎城電影節金棕櫚大獎,刷新日本真人電影在中國的票房紀錄。而今夏,是枝裕和最新著作《是枝裕和:再次從這裡開始》由東方出版中心引進。7月7日,正值《是枝裕和:再次從這裡開始》新書出版,北京國際電影節策展人沙丹,與電影學者、是枝裕和導演的朋友支菲娜亮相北京全民閱讀系列活動之一「時間旅行者文藝沙龍」,展開關於是枝裕和新作及電影藝術對談。是枝裕和是極具國際影響力的日本電影導演,他的代表作《無人知曉》《步履不停》等電影也為中國觀眾所熟知。
  • 是枝裕和出品的好電影,不止《小偷家族》一部喲!
    如果讓我說最喜歡的日本導演,我會說兩個人,一是巖井俊二,另一個便是是枝裕和。這兩個人都是感情即為細膩的導演,不同的是巖井俊二的故事多是女性主題,帶著特有女性的溫柔和細膩感,比如《燕尾蝶》、比如《情書》、比如《瑞普·凡·溫克爾的新娘》。
  • 三歲女孩被毒打致死,這才是《小偷家族》導演最好的電影
    八月剛開始沒多久,這部號稱8月最好,甚至是年度最佳的劇情片——《小偷家族》,就掀起了今年暑期檔的又一波熱潮。到底有多火呢?邪君身邊的人10個有9個聽過這個電影的名字,近一半的人已經在周末刷了一遍,時刻準備著二刷。因為《小偷家族》,也讓更多的觀眾認識到了這個叫是枝裕和的日本導演。
  • 看日本家庭電影,別只知道是枝裕和,《東京物語》的導演實乃大師
    說起日本電影,不能避開的一個名字就是是枝裕和。國內很多喜歡看文藝片的觀眾,對於溫情風格的日本電影一向非常喜歡,是枝裕和的家庭片更是其中絕對要被提及的,《小偷家族》、《步履不停》等電影在國內也很受關注。事實上,講述細膩溫和的家庭日常、展現日本人日常生活的電影,佔據日本電影很大一部分,而是枝裕和也只是其中晚輩。山田洋次、周防正行、溝口健二、木下惠介等一眾日本電影導演都是其中翹楚。喜歡這種風格的觀眾們,絕對不能錯過的則是日本乃至世界電影史上的電影大師——小津安二郎。
  • 是枝裕和《小偷家族》、奉俊昊《寄生蟲》:美美與共,和而不同
    2018年5月8日,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憑藉《小偷家族》摘得坎城電影節金棕櫚大獎,兩周後,韓國導演奉俊昊的《寄生蟲》開拍。2019年5月14日,《寄生蟲》摘得金棕櫚,為奉俊昊頒獎的恰為是枝裕和新作《真相》的女主角凱薩琳·德納芙。連續兩年,金棕櫚獎均被東亞電影摘得。
  • 是枝裕和的電影中,這3個關鍵詞永遠不變
    好電影被更多的人看到,拍好電影的導演有更多的收穫(市場、口碑等)。《小偷家族》就是這樣,作為第二部在國內公映的坎城電影節金棕櫚大獎影片(第一部是《霸王別姬》),這部電影一路被好口碑助推,獲得了越來越好的市場回報。這部電影在上海電影節首映時,傳出了「上海內環一套房換一張電影票」的說法,這當然是誇張,但電影票被炒到了2000多元一張是真的。
  • 坎城翻開「尊重女性」新篇章 日片《小偷家族》獲金棕櫚
    日本著名導演是枝裕和(右)執導的電影《小偷家族》獲得金棕櫚獎(圖片來自雅虎新聞網站)參考消息網5月21日報導 境外媒體稱,自從凱特·布蘭切特當選主競賽單元評委會主席就已經為本屆坎城電影節定下了基調,而5月19日的閉幕式再次清楚地表明,多年來曾有哈維·溫斯坦一席之地的坎城電影節已經翻開了新篇章
  • 在看完11部是枝裕和的電影後,我為他找到了4個關鍵詞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無題電影,ID:Jzimovie】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提到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應該是在國內大眾中知名度非常高的一個,這幾年他的作品《小偷家族》《第三次的殺人》都曾在國內上映。北京國際電影節和上海國際電影節也都會展映一些是枝裕和作品,每次都是開售秒光。
  • 《小偷家族》導演新片《凱薩琳的真相》宣傳海報公開_遊俠網 Ali...
    大家應該還對去年上映的日本電影《小偷家族》有印象,這部火遍網絡的電影的導演是枝裕和的新作《凱薩琳的真相》近日公開了宣傳海報,該片由凱薩琳·德納芙、朱麗葉·比諾什、伊桑·霍克、露德溫·塞尼耶等主演,也是是枝裕和導演首次講述一個在日本之外發生的故事。
  • 《小偷家族》:是枝裕和導演鏡頭下的家庭烏託邦
    2018年8月在國內上映的電影《小偷家族》,是日本導演是枝裕和執導,中川雅也、安騰櫻等主演的家庭劇情片。影片上映後贏得了第71屆法國坎城電影節最佳影片金棕櫚獎,也成為2018年口碑佳作之一。導演是枝裕和的作品大多來源於生活,《小偷家族》就是取材於老人養老金被盜,小偷家族被曝光的新聞。話題熱議度高,但是導演卻沒有放大衝突和矛盾,而是採用了紀錄片式的拍攝手法理智、克制的敘述整個故事。
  • 是枝裕和:依然溫柔注視著普通人的生活
    作為上海國際電影節的老朋友,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每一部作品,都是電影節最受關注的電影之一。很多人還對《小偷家族》在拿下坎城金棕櫚大獎之後第一時間來到上海記憶猶新,今年,他除了帶來自己的第15部長片《真相》之外,還將在電影節期間開辦大師班。是枝裕和的作品,上承成瀨巳喜男,下啟西川美和,是當代日本影壇的重要一支。
  • 夏天到了,看部是枝裕和的電影吧!
    夏天到了,看部是枝裕和的電影吧!如果你看過《小偷家族》,再去看《海街日記》,你一定心中會浮現這樣一個猜想,「這兩個電影的導演,應該是同一個人吧。」看這兩部電影,會感覺像是在面對著一杯白水,但一口下去,卻讓人不經意,細細品味起來。這兩部的導演,都是一個叫做是枝裕和的人。除了這兩部,他的作品還包括著名的《步履不停》《無人知曉》。
  • 《小偷家族》 | 豆瓣8.7分,一間屋,一家人,一種羈絆
    2018年8月3日,《小偷家族》在內地上映,不僅收穫了一眾高口碑熱評,如今更是在豆瓣拿到了50萬餘人打出的8.7高分。片如其名,《小偷家族》的故事圍繞一個「順手牽羊」的家庭展開。一家六口人,擠在城市角落一間狹窄逼仄的屋子裡。爸爸柴田治是工地上的臨時工,工作辛苦且有受傷的危險。相比工作,更願意用偷東西的辦法維持生計。
  • 奉俊昊×是枝裕和:日韓電影「家族故事」
    前段時間,日本電影頻道將奉俊昊和是枝裕和(《小偷家族》導演)這兩位剛剛獲得金棕櫚獎的亞洲導演放在一起,進行了一場富有影史意義的珍貴對談。談話中,我們可以看到,從寫劇本到指導演員,奉俊昊以迷弟的姿態不斷向是枝裕和討教創作方法。
  • 《小偷家族》:這份偷來的愛,同樣能將人心暖到發燙
    一個好的導演如同一個好的作家,能夠敏銳捕捉到靈感的迸發,並且為觀眾帶來一部優秀的影片,水平之高讓人嘆服。《小偷家族》是是枝裕和執導的劇情片,獲得第71屆法國坎城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棕櫚獎。影片上映後,票房與口碑創下雙贏。
  • 如果你看過《小偷家族》,那你一定會喜歡是枝裕和的《奇蹟》
    我非常喜歡是枝裕和的電影。平緩的敘事,含蓄的情感,幽微的細節。這是他一貫的風格。看爆米花電影像是坐過山車,你享受的是一波又一波的刺激,但刺激過後,什麼都沒留下來。看是枝裕和的電影,就像是面對著一汪流深的靜水,乍一眼,毫無波瀾,但是你的心會一點點安靜下來,最終看見沉在水底的萬象人生。